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语有云:"教无定法,不可无法",从教十余年,结合课标,根据实际,对语文课堂教学也作"咿呀"之语。总的说来,上好一节语文课,要做好以下四个环节:①初读感知,学生获得了哪些信息?②细读探讨,学生学到了那些知识?③精读练笔,学生学会了什么方法?④思读探幽,学生懂得了什么道理?
【关键词】新课标下 语文课堂教学 四个环节
随着当代经济的迅猛发展,教育形势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语文课堂教学由原来的目标教学上升到新课标教学,这种教学方法的改变,尽量地体现了学生的个体发展,让学生的个体特长得到全面的发展。把学生培养成建设现代化社会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已成为现阶段教育的主旋律。各种名家名言有力地指导着课堂教学,一时之间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然而,究竟如何去实施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呢?许多教师,特别是边远地区的教师,面对贫乏的教学资源,显得一筹莫展。要么不注重实际,天马行空;要么抓了芝麻丢了西瓜。总是找不到"摸着石头过河"的那块石头。古语有云:"教无定法,不可无法",从教十余年,结合课标,根据实际,对语文课堂教学也作"咿呀"之语。
总的说来,上好一节语文课,要做好以下四个环节:
1.初读感知,学生获得了哪些信息
上课前,教师不要提出阅读要求,可让学生自主地读课文,根据学生个体地理解,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让学生说出自己获得了哪些信息,哪怕只是很小的一点儿。然后,根据自己已有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将这些信息进行初步地整合,并努力将这些信息缀连成线,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对这些信息尽可能地做出合理的推理及解释,并用自己的话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力求言之成理。这种方法打破了已往的目标教学,冲击了原来那种因要达到既定的目标为"教"而教的教学模式,而新的方法就是把"船"给学生,至于是去"黄河"还是去"长江",那就要看学生自己去的目的和驾驭能力了。这种新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言语表达能力,特别是注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
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教学时,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有的学生认为百草园很有意思;有的学生认为三味书屋是学习知识的好地方,鲁迅在这里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各种说法不尽相同。这时,我只是微笑地看着他们,并不阻止他们的思维,就连平时学习差的学生也也敢于大胆发言,大谈而特谈百草园是如何如何的有意思:有建筑、有花草、还有虫鸟……还有的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回忆了充满乐趣的童年生活。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热烈。
2.细读探讨,学生学到了那些知识
这个阶段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阶段。学生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从生字入手,细读课文,让学生根据个体的经验,学到了哪些生字、理解了哪些生词、体会了哪些句子,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如在教授《扁鹊见蔡桓公》时,学生由生字"肓"而联想到"盲"和"育"。这样的纵向的相互联系,使学生在学到新知识的同时还复习了学过的知识,使有些从前没注意这些字的学生加深了记忆。还有,在文章里多次出现"居十日",学生对"居"这个词不能理解,我让学生通过查词典,得到了解释:"居"在现代文中解释的意思是"居住"。很显然,在这里做"居住"解释是不对的,我又让学生再读课文,引导他们从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去理解。很快的学生就得出了作"过,过了"的正确解释。在探讨的过程中,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学习,使学生明白了古今异议词,也让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了语文基础知识。对于他们对新知识的探讨,我适时地予以肯定、表扬,从而激发他们对新知识的探求欲望,不同的学生所获得的知识不尽相同,这样就使得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收获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加努力地去学习。
3.精读练笔,学生学会了什么方法
语文具有工具性的特点,并且要学以致用,因此学习一篇课文,我们要学习它运用了那些修辞方法、有哪些写作技巧。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这些方法,还要找出并总结出文章的美点,有哪些好的词语?有哪些好的句子?尽可能地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读,然后以自己的方法,趁机付诸行动,进行课堂练笔,尽量地模仿,哪怕只是一小点,也要及时地予以肯定。如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有个学生就在题为《凤镇老街》的习作中就写道:"不必说那一群群亮着屁股的萤火虫,也不必说那在草丛中开演唱会的蛐蛐,单就是我们这在草丛里窜来窜去地捉迷藏,就已经够有趣的了……"模仿得微妙微肖,同文章的主题也有机地结合起来。我及时地给予了表扬,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在不问断地模仿和激励下,学生的写作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4.思读探幽,学生懂得了什么道理
随着课堂的深入开展,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解决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他的写作目的是什么?此时,教师可让学生进行探讨、讨论、交流,根据个体的理解,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体探讨时,有的学生认为文章的主题是揭露封建私塾教学的枯燥无味,束缚了儿童的天性,有的学生认为是表达了作者对百草园的喜爱和对儿时生活的留恋……尽管说法不一样,但他们这种对文章主题的已经接近主题了。教师只要适时地点拨和引导,使学生理解文章主题的同时享受美的熏陶,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也达到学知识、学做人的目的。
通过以上四个环节的学习,能体现语文学科的知识性、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语文课堂教学是一种深刻的艺术,教语文容易,教好语文并不容易,这就需要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不断改革,达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美好境界。
【关键词】新课标下 语文课堂教学 四个环节
随着当代经济的迅猛发展,教育形势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语文课堂教学由原来的目标教学上升到新课标教学,这种教学方法的改变,尽量地体现了学生的个体发展,让学生的个体特长得到全面的发展。把学生培养成建设现代化社会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已成为现阶段教育的主旋律。各种名家名言有力地指导着课堂教学,一时之间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然而,究竟如何去实施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呢?许多教师,特别是边远地区的教师,面对贫乏的教学资源,显得一筹莫展。要么不注重实际,天马行空;要么抓了芝麻丢了西瓜。总是找不到"摸着石头过河"的那块石头。古语有云:"教无定法,不可无法",从教十余年,结合课标,根据实际,对语文课堂教学也作"咿呀"之语。
总的说来,上好一节语文课,要做好以下四个环节:
1.初读感知,学生获得了哪些信息
上课前,教师不要提出阅读要求,可让学生自主地读课文,根据学生个体地理解,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让学生说出自己获得了哪些信息,哪怕只是很小的一点儿。然后,根据自己已有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将这些信息进行初步地整合,并努力将这些信息缀连成线,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对这些信息尽可能地做出合理的推理及解释,并用自己的话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力求言之成理。这种方法打破了已往的目标教学,冲击了原来那种因要达到既定的目标为"教"而教的教学模式,而新的方法就是把"船"给学生,至于是去"黄河"还是去"长江",那就要看学生自己去的目的和驾驭能力了。这种新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言语表达能力,特别是注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
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教学时,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有的学生认为百草园很有意思;有的学生认为三味书屋是学习知识的好地方,鲁迅在这里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各种说法不尽相同。这时,我只是微笑地看着他们,并不阻止他们的思维,就连平时学习差的学生也也敢于大胆发言,大谈而特谈百草园是如何如何的有意思:有建筑、有花草、还有虫鸟……还有的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回忆了充满乐趣的童年生活。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热烈。
2.细读探讨,学生学到了那些知识
这个阶段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阶段。学生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从生字入手,细读课文,让学生根据个体的经验,学到了哪些生字、理解了哪些生词、体会了哪些句子,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如在教授《扁鹊见蔡桓公》时,学生由生字"肓"而联想到"盲"和"育"。这样的纵向的相互联系,使学生在学到新知识的同时还复习了学过的知识,使有些从前没注意这些字的学生加深了记忆。还有,在文章里多次出现"居十日",学生对"居"这个词不能理解,我让学生通过查词典,得到了解释:"居"在现代文中解释的意思是"居住"。很显然,在这里做"居住"解释是不对的,我又让学生再读课文,引导他们从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去理解。很快的学生就得出了作"过,过了"的正确解释。在探讨的过程中,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学习,使学生明白了古今异议词,也让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了语文基础知识。对于他们对新知识的探讨,我适时地予以肯定、表扬,从而激发他们对新知识的探求欲望,不同的学生所获得的知识不尽相同,这样就使得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收获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加努力地去学习。
3.精读练笔,学生学会了什么方法
语文具有工具性的特点,并且要学以致用,因此学习一篇课文,我们要学习它运用了那些修辞方法、有哪些写作技巧。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这些方法,还要找出并总结出文章的美点,有哪些好的词语?有哪些好的句子?尽可能地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读,然后以自己的方法,趁机付诸行动,进行课堂练笔,尽量地模仿,哪怕只是一小点,也要及时地予以肯定。如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有个学生就在题为《凤镇老街》的习作中就写道:"不必说那一群群亮着屁股的萤火虫,也不必说那在草丛中开演唱会的蛐蛐,单就是我们这在草丛里窜来窜去地捉迷藏,就已经够有趣的了……"模仿得微妙微肖,同文章的主题也有机地结合起来。我及时地给予了表扬,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在不问断地模仿和激励下,学生的写作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4.思读探幽,学生懂得了什么道理
随着课堂的深入开展,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解决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他的写作目的是什么?此时,教师可让学生进行探讨、讨论、交流,根据个体的理解,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体探讨时,有的学生认为文章的主题是揭露封建私塾教学的枯燥无味,束缚了儿童的天性,有的学生认为是表达了作者对百草园的喜爱和对儿时生活的留恋……尽管说法不一样,但他们这种对文章主题的已经接近主题了。教师只要适时地点拨和引导,使学生理解文章主题的同时享受美的熏陶,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也达到学知识、学做人的目的。
通过以上四个环节的学习,能体现语文学科的知识性、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语文课堂教学是一种深刻的艺术,教语文容易,教好语文并不容易,这就需要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不断改革,达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美好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