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作文教学;问题对策;写作兴趣
【中图分类号】 G63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5—0077—01
作文,从来都是语文的“半壁江山”,作文能力是语文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在高考中,文字表达能力也会体现在其它科目的考试中。由于升学压力的增大,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在整个高中教学的环节中,地位尴尬,学生写作兴趣和激情下降,使得高中作文教学处于很被动的地位。
一、高中作文教学的现状
1.高考使得高中作文教学失去了原本的教育目的。作文教学的原本目的是鼓励学生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感,并且主动去观察生活,更深刻地认识自我和他人、和外界的关系,促进独立思考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但目前高中作文教学的现状是“一切向高考看齐”,作文教学跟着高考的目标转,从记叙文、议论文到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学生为了考试而写,教师也为了考试而教,这样迎合了应试作文的要求,却造成了作文教学的很多硬伤。
2.作文教学的功利性使得大多数学生进入写作瓶颈。对高中生来说,已经不惧于表达,也牢记了很多应试作文的词汇、技巧、素材、套路。但笔者在教学中发现,许多学生反映写作文时脑子里一堆“套路”却没有了“灵感”,觉得无从下笔,或者写出的作文千篇一律,并不能取得理想中的高分。过多的写作技巧和应试套路,使得学生懒于去积极思考和积累,反而进入了写作瓶颈。
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好的作文,更是教师和学生一同阅读、观察、思考、讨论、写作之后,栽培出的果实。作文教学是慢工细活,不可能立竿见影。但为了应试,大多数语文教师不得不省略了师生共同栽培的过程,直接催熟果实,并直接塞给学生。学生没有了打磨文字、思想、情感的过程,丧失了灵感。对素材、辞藻的生搬硬套也会使得学生失去对写作的兴趣。
二、如何重新提高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对于高中阶段的作文教学而言,最大的难点并不在于如何鼓励学生写作,而是如何激发学生用文字表达思想、情感的兴趣。在今天,能够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这就需要教师去打开思路,走出书本和课堂的限制,在教学中不断实践、探索。
1.精选现实生活中的大众信息,使作文教学生活化。生活是作文的本源,离开了生活,作文就失去了源头和生命力。作文的生活化、时代感一直都反映在历年的高考作文题目中。例如:2015年新课标I卷作文题目是根据“女儿举报老爸”的材料写一封信;2015年天津卷高考作文题目:“范儿”。一个来自于社会新闻,一个来自于网络流行语。
在现代生活中,从网络新闻、热点话题、社交媒体,到流行音乐、选秀节目、影视节目,都包含着许多作文教学可以利用的好素材、好例子。教师可以对这些信息进行筛选,然后带领学生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话题、网络流行语进行思考和讨论,重组教学内容,老课新上,这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这也需要教师合理地使用网络工具、时代元素来重建作文教学内容,需要教育工作者更多地实践和研究。
2.促使学生形成阅读和交流习惯,为作文教学营造良好环境。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教师应当给予学生正确的方向指导,向学生推荐经典的文学作品、汇聚美文佳作的文学期刊、引人思考的电影作品等等,适时引导学生之间进行读后感、观后感的交流,可以促进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利用网络为学生建立一个交流经验、交流体会的平台,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阅读经验交流会,也无疑对学生有较大的帮助。语文课堂上,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堂的前十分钟分享一些好文章、好句子、好故事,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让学生意识到写作原来可以很鲜活、很生活,给学生以写作、思考的灵感。
3.鼓励学生写作,让学生体会写作的乐趣。长期以来许多教师都会要求学生进行日记、周记、随笔等形式的写作训练,这能够鼓励不断积累写作素材,抒发真情实感,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思考习惯。笔者认为,作文训练可以是强制性的作业,但不应太过限制题材、体裁或字数,应给学生充分的思考自由。“为自己写”才能使学生内心产生强烈共鸣与反响,从而使他们产生创作欲望。
现在大多数高中都会有校报、校园广播电台或文学刊物,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类似的平台,定期推荐学生的原创佳作。这样使学生体会到写作的成就感和乐趣,让学生感觉到阅读是有收获的,同时也激励了其他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编辑:刘於诚
【中图分类号】 G63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5—0077—01
作文,从来都是语文的“半壁江山”,作文能力是语文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在高考中,文字表达能力也会体现在其它科目的考试中。由于升学压力的增大,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在整个高中教学的环节中,地位尴尬,学生写作兴趣和激情下降,使得高中作文教学处于很被动的地位。
一、高中作文教学的现状
1.高考使得高中作文教学失去了原本的教育目的。作文教学的原本目的是鼓励学生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感,并且主动去观察生活,更深刻地认识自我和他人、和外界的关系,促进独立思考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但目前高中作文教学的现状是“一切向高考看齐”,作文教学跟着高考的目标转,从记叙文、议论文到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学生为了考试而写,教师也为了考试而教,这样迎合了应试作文的要求,却造成了作文教学的很多硬伤。
2.作文教学的功利性使得大多数学生进入写作瓶颈。对高中生来说,已经不惧于表达,也牢记了很多应试作文的词汇、技巧、素材、套路。但笔者在教学中发现,许多学生反映写作文时脑子里一堆“套路”却没有了“灵感”,觉得无从下笔,或者写出的作文千篇一律,并不能取得理想中的高分。过多的写作技巧和应试套路,使得学生懒于去积极思考和积累,反而进入了写作瓶颈。
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好的作文,更是教师和学生一同阅读、观察、思考、讨论、写作之后,栽培出的果实。作文教学是慢工细活,不可能立竿见影。但为了应试,大多数语文教师不得不省略了师生共同栽培的过程,直接催熟果实,并直接塞给学生。学生没有了打磨文字、思想、情感的过程,丧失了灵感。对素材、辞藻的生搬硬套也会使得学生失去对写作的兴趣。
二、如何重新提高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对于高中阶段的作文教学而言,最大的难点并不在于如何鼓励学生写作,而是如何激发学生用文字表达思想、情感的兴趣。在今天,能够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这就需要教师去打开思路,走出书本和课堂的限制,在教学中不断实践、探索。
1.精选现实生活中的大众信息,使作文教学生活化。生活是作文的本源,离开了生活,作文就失去了源头和生命力。作文的生活化、时代感一直都反映在历年的高考作文题目中。例如:2015年新课标I卷作文题目是根据“女儿举报老爸”的材料写一封信;2015年天津卷高考作文题目:“范儿”。一个来自于社会新闻,一个来自于网络流行语。
在现代生活中,从网络新闻、热点话题、社交媒体,到流行音乐、选秀节目、影视节目,都包含着许多作文教学可以利用的好素材、好例子。教师可以对这些信息进行筛选,然后带领学生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话题、网络流行语进行思考和讨论,重组教学内容,老课新上,这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这也需要教师合理地使用网络工具、时代元素来重建作文教学内容,需要教育工作者更多地实践和研究。
2.促使学生形成阅读和交流习惯,为作文教学营造良好环境。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教师应当给予学生正确的方向指导,向学生推荐经典的文学作品、汇聚美文佳作的文学期刊、引人思考的电影作品等等,适时引导学生之间进行读后感、观后感的交流,可以促进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利用网络为学生建立一个交流经验、交流体会的平台,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阅读经验交流会,也无疑对学生有较大的帮助。语文课堂上,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堂的前十分钟分享一些好文章、好句子、好故事,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让学生意识到写作原来可以很鲜活、很生活,给学生以写作、思考的灵感。
3.鼓励学生写作,让学生体会写作的乐趣。长期以来许多教师都会要求学生进行日记、周记、随笔等形式的写作训练,这能够鼓励不断积累写作素材,抒发真情实感,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思考习惯。笔者认为,作文训练可以是强制性的作业,但不应太过限制题材、体裁或字数,应给学生充分的思考自由。“为自己写”才能使学生内心产生强烈共鸣与反响,从而使他们产生创作欲望。
现在大多数高中都会有校报、校园广播电台或文学刊物,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类似的平台,定期推荐学生的原创佳作。这样使学生体会到写作的成就感和乐趣,让学生感觉到阅读是有收获的,同时也激励了其他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编辑:刘於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