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悟学式教学”思考与实践

来源 :祖国·建设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2x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感悟是学习的升华。感悟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应运用一些恰当的方法培养学习者的感悟能力,让学习者學会学习,乐于学习,真正做到领悟、提升、创新。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感悟能力;感悟方法;培养
  建构主义教学观强调以人为本,华南师大郭思乐教授倡导“教以生为本”, 贵港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姚伟文的“悟学理论”认为“学以悟为根”。“ 高中语文悟学式教学”是我们的校本课题,通过深入研究,有力地促进了教学效率的提高。
  一、感悟的对象
  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悟学式教学”以引导学生充分感知为前提,以创设情境,让学生深入思考解破疑惑为关键,以获得顿悟为目的。这是一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着眼于其终身发展,并具有可操作性的全新教学模式,一种优化高效的教学方法,是一种创新。
  尽管选入高中阶段的语文教材体裁多样,风格各异,但我们在教学中选取的感悟点则有其标准:即每课的重点、难点、疑点。抓住这三点进行感悟,我们就可以学有所获,从不同的侧面真正理解作品,激活思维,进而张扬阅读者个性,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1.感悟重点。感悟需要优化教学环节,突出重点。这就要精选教学内容,收“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效。譬如,鲁迅的《祝福》是一篇博大精深的文章,有很多东西可讲,但教学时间有限,一两节课的教学难以穷尽所有精华。于是,在反复钻研教材后,我决定以探究祥林嫂悲剧原因,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创作意图作为教学重点。在学生梳理情节后,我请他们找出文章中描写祥林嫂肖像的句段,先从表象上了解祥林嫂是如何一步一步沦落的,初步了解她的悲剧人生。然后问“什么是悲剧?”学生回答后,我板书鲁迅关于悲剧的名言“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了给人看”。接着问学生,祥林嫂身上“有价值的东西”是什么,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找出相关情节,概括出祥林嫂善良、安分耐劳、倔强抗争等美德。接着我追问,“是谁把这个好女人毁灭的?她婆婆?鲁四老爷?柳妈?鲁镇其他人?我?”,让学生找出相关句子阐述自己观点,明确了祥林嫂其实是被封建礼教、封建迷信、那个冷漠的社会以及有意无意的愚民们给杀害的。最后追问,鲁四老爷们在现实生活中消逝了吗?祥林嫂的悲剧绝迹了吗?作者把这个悲剧过程展示给人看的目的何在?教材编写者为什么在当今还要将上个世纪初的文章选入课文?就这样,通过一个主问题,通过抽丝剥茧、层层深入地地追问,学生最终悟出了鲁迅一以贯之的创作意图——改造国民性,也悟出了教材编写者在新世纪仍然编选鲁迅文章的良苦用心。
  感悟重点需要教师深入研读文本,切实把握文章主旨,优化教学环节,找到最恰当的切入点。
  2.感悟难点。阅读中的难点,是作者独特的人生感悟与思想认识,是文中的情趣或“理趣”。学生们限于知识、阅历,理解不准或理解不透。要突破这种文本解读中的难点,教师就要善于引导,借鉴知人论世的做法,在作者身世背景和文本中的重要信息综合分析基础上获得顿悟。比如,《兰亭集序》描述兰亭雅集的盛况,前一部分叙写良辰、美景、赏心、乐事,文辞优美,内容单纯,学生容易理解。后一部分侧重议论与抒情,表达作者对人生的思考,话题转为对生与死的认识,认为“一生死为妄作,齐彭殇为虚诞”,情感基调侧重于悲伤惆怅。如何理解作者的生死观,如何理解全文乐中生痛又由痛而悲的情感,成为深度解读的难点。要想突破此难点,一是论世,让学生了解东晋名士崇尚老庄,大谈玄理,不务实际,“一死生”的时代风流;二是知人,让学生了解作者虽也善清谈,却与一般谈玄文人不同,他驳斥“一死生——齐彭殇”,直面生死,标志着中国文人生命意识的觉醒;三是分析文中“乐”与“悲”之联系,如乐时令、乐群贤、乐山水、乐酒诗;悲兴尽悲来而良辰不再,悲追求欢乐而转瞬厌倦,悲新旧易变而生命渺小。教师通过引进背景资料和对文本信息的追索,从而让学生明白文章叙“乐”而张扬生命意趣和自由个性,叹“悲”进而追寻人生命运和宇宙天道。叙“乐”是尽情尽兴讴歌生之欢快,叹“悲”是庄重严肃地阐发生之意义。一乐一悲,亦乐亦悲,相得益彰而各尽其妙。在破解该难点过程中,学生获得了中国文人对生命终极价值求索的顿悟。
  感悟难点需要教师有深厚的学养,有循循善诱的耐心,方能引导学生寻幽探胜,有所发现,并在鉴赏过程中享受探究的快乐。
  3.感悟疑点。读书一深入,就会产生许多疑点,这时学生正处在有所发现的关键时刻。一旦突破这一疑点,往往会取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笔者曾参加一次考评课,课题是《边城》,而上课班级是一个文科实验班,学生思维活跃。一位执教者在引导学生鉴赏选文结构、人物形象、风俗描写后,给五分钟让学生自由提问。前几个学生的问题显然都在老师的预料之中,很轻松地解决了。最后一个学生提出了两个问题:①课文开头说“这些人,除了家中死了牛,翻了船,或发生别的死亡大变,为一种不幸所绊倒,觉得十分伤心外,中国其他地方正在如何不幸中挣扎中的情形,似乎就还不曾为这边城人民所感到”,这句话有什么作用?②选文中翠翠不止一次地想到爷爷死了,这样写有什么言外之意?听到这样的问题,听课老师不由暗暗叫绝,这两个问题切中了小说深层意蕴。前一个问题关乎作者写作初衷,“边城”远离“中国其他地方”,是作者心目中的桃花源,“中国其他地方正在如何不幸中挣扎”的情形也很快会波及到边城,因此《边城》实际上是一曲封闭而美好的农耕社会的挽歌。后一个问题则与文章情节有关,起着暗示情节发展和结尾的作用,小说中宿命的阴影贯穿始终。但很可惜,执教者可能备课不深入,自己也不清楚,于是以时间不够为由敷衍过去。一个突破难点的契机,一个师生共同演绎精彩课堂的机遇和他擦肩而过了。学生没有能解决疑惑,教师也没能提升自我,文本解读浅尝辄止。非常可惜。
  感悟疑点需要教师敏锐的思考力,有开阔的眼界,有探索问题的兴趣,方能引导学生破解难点。当然更多的时候需要于无疑处生疑。宋代著名学者陆九渊说过:“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就要求我们在解读文本时,不能人云亦云,要有质疑意识,哪怕前人对某个问题早有定论,我们也不妨斟酌一番。也许,就在我们有意无意的咂摸中,就能咂出一番新意和深意来。   二、感悟的途径
  感悟的方法很多。针对不同的文体,不同的学生,悟学式教学的方法也有所不同。教师要善于创设各种情境,因势利导,让学生在感悟中习得。
  1.通过诵读感悟文本意味。 古诗文鉴赏离不开诵读。学习古文,首先要过语言关,这就需要反复朗读。举凡字音、句读、语气、感情都须通过朗读掌握。前年学校上公开课,执教《烛之武退秦师》,我先布置学生早读时结合注释结合预习提纲读通原文,上课时用大屏幕投影略去标点后的原文,再让学生读,及时点评并予以点拨。这种方法有效地检查了学生文本预习效果,促进了学生把握句读的能力,也为深入解读文意扫清了障碍。
  带着感情的诵读能够调动人的情感,使之积聚、发酵,教师此时适当点拨便能使学生将文本的意思与自己的情感结合起来,产生自己独到的理解。
  2.借助联想和想象感悟文本隐含细节。经典课文,往往文字简约意蕴深厚,仅凭浅表性的阅读无法理解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形象与情感。学生们对形象的认识肤浅零碎,达不到深度解读的效果,要突破这一难点,可以从细节入手,借助联想与想象,在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中把握形象与情感。
  例如《项脊轩志》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这段文字用语平淡,却深情有致,体现了作者的写作风格。但学生对文中表达的情感总是缺少切身体验。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抓住“从余问古事”和“凭几学书”这两个细节入手,展开联想与想象,想象人物的衣着打扮与举止动作、欣赏的眼光和困惑的神情,说话的内容和说话的语气以及内心那种娇嗔与甜蜜,等等。将文字背后的东西充分地挖掘出来,让学生深入地理解归有光记忆中温馨浪漫和现实中萧条冷落,悟出归有光平淡文字背后掩藏着的悲情。
  3.通过品味语言感悟言外之意。经典诗文,内容博大精深,非咀嚼不能得其味。
  魯迅的《祝福》博大精深,有的句子乍一看很平常,但再三品味,会有更深体会。笔者曾对下面几句作了评点:……我一清早起来就开了门,拿小篮盛了一篮豆,叫我们的阿毛坐在门槛上剥豆去。……我叫阿毛,没有应,出去一看,只见豆撒得一地,没有我们的阿毛了。……
  倘一看见两三岁的小孩子,她就说:“唉唉,我们的阿毛如果在,也就有这么大了……”“祥林嫂,你们的阿毛如果还在,不是也就有这么大了么?”
  为什么说“我们的阿毛”而不是“我”呢?祥林嫂口中的“我们”就是指的她丈夫、儿子和她自己。丈夫已经死了,“我们”就只剩下她和阿毛,现在阿毛被狼吃了,表面上是“没有我们的阿毛了”,但实际上已经“没有‘我们’了”!这看似寻常的话里,传达的是失去相依为命的唯一亲人的无比孤独与悲苦。而鲁镇的男男女女,集体无意识地把不幸的祥林嫂看做“你们”,而以咀嚼鉴赏“你们”的不幸为乐,在麻木中体验着自我满足。这是多么令人感慨的悲哀啊!
  《祝福》乃至鲁迅小说、杂文中这样含义隽永的词句不胜枚举,经典文章中这样的句子也比比皆是。而学习语文,从本质上说来就是学习使用语言文字。如果我们教师能时常这样咀嚼文字,并引导学生品味文字,不但能加深对文本理解,更能悟出文字运用之妙,提升我们审美能力。
  4.借鉴文本结构感悟作文构思
  毋庸讳言,现行教材中写作部分有严重缺憾,基本上没有系统的有步骤的教程,议论文写作更是缺乏有效指导。故利用现行教材为写作示例就成为必须。教材中有些名家名篇,构思精巧,堪为写作模板。议论文方面,如《游褒禅山记》叙议结合、借事明理的构思,《劝学》提出问题、分析论证的方法,《六国论》借古讽今的构思与开宗明义、层层深入的结构,《师说》典范的论述架构、缜密的句间联系,《伶官传序》运用论据的繁简之妙,钱钟书《谈中国诗》的比较立场、深入浅出的分析,均可以为学生议论文写作提供借鉴。记叙文方面,《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项脊轩志》传神的细节、绘形绘神的技法,《囚绿记》的象征手法以及一线串珠式结构……如果我们教师能在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揣摩这些经典名篇的结构,从模仿到创造,何愁写不出结构严谨、论据繁简得宜、气势充沛的议论文,何愁写不出血肉饱满,感情真挚的记叙文或散文!
  感悟式教学只是一种语文学习模式,但它为成功或高效课堂提供了诸多可能。而要将这“可能”变成现实,则需要教师对语文教学的炽热情怀,对学生的了解呵护尊重,需要教师有博览群书的爱好,关心时事、思考问题的习惯,寻幽探胜的好奇心,循循善诱的耐心,这样,师生才能时时品尝到顿悟的欣喜,享受成功的快乐。
  参考文献
  [1]姚伟文《感悟学习》
  [2]郭思乐《生本教育》
其他文献
“教以生为本。”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正以前所未有的理性思考与勇气,进行着一次教育变革。实行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对我们走在教改前沿的教师而言无疑是一种挑战,它迫使我们打破传统和常规,继承中求发展,求创新。在此背景下,体育课程的改革既要考虑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又要结合体育课程本身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发挥体育课程的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功能,培养现代建设的高素质、健康型的人才。  一、上好体育课的关键
期刊
摘要: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的高中物理教学过于重视学生的书面成绩,忽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高中难教难学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这是因为高中物理同初中物理相比,坎从知识的尝试、难度和广度,还是从学习方法上都有很大的不同。在高中物理学习内容方面,知识的抽象性、系统性理念性以及综合性都比初中有明显的质的变化。  关键词:激发兴趣;培养信心;学法指导  物理学是人类探讨大自然的一门重要学科
期刊
阅读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基础教育的灵魂,是提高小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打开小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对于知识的学习应该伴随着人的一生,一般来讲学习知识主要是通过阅读。好的阅读能力在学习知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阅读能力的培养应当从小抓起,这就意味着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刻不容缓的事情,与此同时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提到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基本环节,要通过阅读能力的提高来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成绩
期刊
当前学校教育正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校体育,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具有其它学科不可代替的作用。如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作以下几个方面的探讨:  一、思想品德教育贯穿在整个体育教学之中  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品质,树立正确的体育道德观,具有勇敢顽强、团结进 取、活泼开朗的精神面貌,以及诱
期刊
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古诗词的教学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由此可见古诗词教学对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提高审美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在实际的古诗词对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提高审美能力的作用却被大大的忽视了。因此本文主要从古诗词中所包含的美育因素意境美、情感美、哲理美、形象美、绘画美、音乐美对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提高审美能力
期刊
摘要:“教以生为本,学以悟为根。”“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活学。”“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体现在读、写两个方面,本文叙述了笔者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些感悟。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教以生为本,学以悟为根。”苏霍姆林斯基说:“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谁不善阅读,他就不善于思考。”著名的教育专家尹建莉在她的教子手记中写到
期刊
笔者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若干环节的合理性问题进行了多年思考和探索,现把研究结果浅谈如下:  一、目标设定的合理性  目标设定指的是针对初中数学内容而确定的教学目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必须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这是毫无疑问的,目标越明确,学习会越主动,效果也就越好。因此,在进行目标设定时必须遵循一般目标和具体目标相结合,集体目标和个人目标相结合。如果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对教学目标的确定过于笼统,目的性
期刊
摘要:“教以生为本,学以悟为根。”“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活学。”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提高觉悟的主渠道,没有高效的课堂教学,就没有学生的高端发展。本文探讨构建初中思想品德课高效课堂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高效课堂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提高觉悟的主渠道,没有高效的课堂教学,就没有学生的高端发展。打造高效课堂,提高课
期刊
英语句子使用的目的,可分为四大类: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这四大类型句子都有可能出现倒装句。倒装句分为全倒装和部分倒装两种类型。浅析如下:  一、疑问句中出现的倒装句  1. 特殊疑问句中  (1)What is this?(全倒装)  (2)Which do you want?(部分倒装)  2. 一般疑问句  (1)Do you study English every day?(部分倒
期刊
摘要: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要求,针对相关教学内容,设置一系列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思考或回答,以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运用得好,能帮助学生走进新课程,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能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优化教学效果,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语文课堂提问的技巧是无穷无尽的。  关键词:初中语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