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怎么形容他呢?“情绪失调”“性格障碍”。
课堂上的发言属他声音最亮,发言最精彩;课间活动时,属他和老师在一起的时间最长;课堂上的走动,属他最随意;站在队伍里做操,属他动作最慢,谈不上“节拍”二字。“孤僻”、“敏感”、“容易发怒”、“不合群”,这些特征已经足以让他成为全班同学眼中的“特殊分子”,同时,也成为老师眼中关注的“个性对象”。
说起吴同学,全班每一个同学都像听故事一样高兴,好像他的每一个举动和表现,都像童话中的主人公一样充满了神秘色彩。每一次和他的交谈,都是在斗智斗勇。奇怪的是,每次和他“交锋”,我从未生气过,反而对他的“个性”“不合群”充满了耐心,从未有过的欢喜伴随着我们的师生旅程。也许,这只能用“缘份”来解释。
最近,班上要评选优秀,看似平日里什么都不在乎的他,着实让我大吃一惊。
“今天我们要评选各项先进,每位同学都可以根据评选条件,对自己进行自评,可以自荐,也可以推荐他人。”说完,我面向全体同学宣读了“评选条件”。读完之后的几分钟,孩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做声,我注意到吴同学的表情,超乎平常的认真和严肃。
“我们先进行自荐,认为自己符合条件的请起立。”一句话说完,全班有多一半同学都站了起来,吴同学也在其中。
“我们每一个人对别人的评价,要公正,客观,对自己也要客观。请同学们看看站着的这些同学,你认为他们是否符合‘评选条件’?”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这下开始窃窃私语。
……
“老师,我认为吴同学不符合条件,因为他经常上课大声喊,还随意下座位,不遵守上课纪律。老师每次都要提醒他很多次。”我正想着:孩子们的眼光还是很敏锐的,一下子就能发现别人的问题,但往往看不到自己的缺点。每一个被大家指出不符合条件的同学,都要坐下,表示初步淘汰。
“好吧,请你坐下吧,记住大家对你的提醒,要记得改正。”
还没等我回过神来,孩子们说:“老师,吴同学哭了。”
“我不坐,我不坐!”他一边说着,眼睛都红了,一脸的不服气。看到他这个样子,我有些吃惊,平日里的吴同学可不是这个样子的,他怎么也会对评比看得如此之重,出乎我的意料。我没有理会他,因为他的倔强,我早就领教过。有一次,数学老师找他谈话,谈完话,眼操时间已经过去一半了,他回到教室之后,并没有和大家一起接着做后面的几节眼操,当我们都做完眼操,准备上课时,只听到教室里有一个声音叫着口令,寻声看去,吴同学自己给自己叫着口令,坚持做完全部眼操。等他做完,我问他:“大家都做完了,你怎么还在做?”“刚才数学老师找我谈话了,前面几节没做上,我要补上。”他的理由正当而且充分。他的表达一直都是那么清楚,明确,并且带有同龄孩子少有的严密性。
我没有理他,继续着评选工作。评选到了第二轮,他仍然站着,而且表情已经由当初的不服气,变得带有少许愤怒。旁边的同学提醒他:“吴同学,你被淘汰了,坐下吧!”“我不坐,我不坐。”他不满的声音不但越来越大,反而有一拼到底的架势。
“吴同学,如果你认为大家对你的评价不合理,你可以发表的意见。”
“我没有。”
大家所说的,正是他最大的问题所在,他也无话可说。既便如此,他也不能接受这个被大家淘汰的残酷现实。这正是现在孩子的问题,只做梦,不努力,面对现实,又无法接受。
“吴同学,在我们的‘评选条件’里有一条是‘具有积极的情绪,坚强的意志和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一个人只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能积极改正自己的缺点,不放弃,勇于接受别人的建议,才能取得更大的成绩。你认为你符合这项条件吗?”他很清楚我在说什么,抹了抹眼泪坐下了。
他虽然坐下了,但仍然是一脸的不服气,我惊喜他能有这份竞争的渴望,有这份上进的心愿,但他不同于别的孩子的是,他采取了一种很自我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的想法,这种方式,完全是个人意志的表现和个性的展示。
放学以后,我把发生在学校的事情告诉了他的家人,建议家长在保护孩子进取的积极性的同时,引导孩子用正确的态度对待他人合理的建议,并采取恰当的方式发泄自己的情绪。
第二天,家长告诉我,当天晚上,吴同学很是苦恼,睡觉前,把爸爸叫到床前,对爸爸说:“你明天给我写一份个人材料,我要评先进。”最后,经过家长再次的引导教育,才勉强说服。第二次评选中,全班同学一致评选吴同学为“表达星”,当前一次的失败面临第二次的成功时,瞬间,他的脸上全然找不到曾经的失落而满是欢喜。我告诉他:“尺有所长,寸有所短,一个人有长处,也有短处,最难得的是认识到自己的短处,将它改正并且变成自己的优点。”我相信他听懂了,也想明白了。
他就是这样的孩子,一个看似糊涂,其实心里透亮的孩子。
突然就想到了这句歌词“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他需要关爱,需要呵护,需要有人倾听。这也许是我最想对吴同学说的。
课堂上的发言属他声音最亮,发言最精彩;课间活动时,属他和老师在一起的时间最长;课堂上的走动,属他最随意;站在队伍里做操,属他动作最慢,谈不上“节拍”二字。“孤僻”、“敏感”、“容易发怒”、“不合群”,这些特征已经足以让他成为全班同学眼中的“特殊分子”,同时,也成为老师眼中关注的“个性对象”。
说起吴同学,全班每一个同学都像听故事一样高兴,好像他的每一个举动和表现,都像童话中的主人公一样充满了神秘色彩。每一次和他的交谈,都是在斗智斗勇。奇怪的是,每次和他“交锋”,我从未生气过,反而对他的“个性”“不合群”充满了耐心,从未有过的欢喜伴随着我们的师生旅程。也许,这只能用“缘份”来解释。
最近,班上要评选优秀,看似平日里什么都不在乎的他,着实让我大吃一惊。
“今天我们要评选各项先进,每位同学都可以根据评选条件,对自己进行自评,可以自荐,也可以推荐他人。”说完,我面向全体同学宣读了“评选条件”。读完之后的几分钟,孩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做声,我注意到吴同学的表情,超乎平常的认真和严肃。
“我们先进行自荐,认为自己符合条件的请起立。”一句话说完,全班有多一半同学都站了起来,吴同学也在其中。
“我们每一个人对别人的评价,要公正,客观,对自己也要客观。请同学们看看站着的这些同学,你认为他们是否符合‘评选条件’?”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这下开始窃窃私语。
……
“老师,我认为吴同学不符合条件,因为他经常上课大声喊,还随意下座位,不遵守上课纪律。老师每次都要提醒他很多次。”我正想着:孩子们的眼光还是很敏锐的,一下子就能发现别人的问题,但往往看不到自己的缺点。每一个被大家指出不符合条件的同学,都要坐下,表示初步淘汰。
“好吧,请你坐下吧,记住大家对你的提醒,要记得改正。”
还没等我回过神来,孩子们说:“老师,吴同学哭了。”
“我不坐,我不坐!”他一边说着,眼睛都红了,一脸的不服气。看到他这个样子,我有些吃惊,平日里的吴同学可不是这个样子的,他怎么也会对评比看得如此之重,出乎我的意料。我没有理会他,因为他的倔强,我早就领教过。有一次,数学老师找他谈话,谈完话,眼操时间已经过去一半了,他回到教室之后,并没有和大家一起接着做后面的几节眼操,当我们都做完眼操,准备上课时,只听到教室里有一个声音叫着口令,寻声看去,吴同学自己给自己叫着口令,坚持做完全部眼操。等他做完,我问他:“大家都做完了,你怎么还在做?”“刚才数学老师找我谈话了,前面几节没做上,我要补上。”他的理由正当而且充分。他的表达一直都是那么清楚,明确,并且带有同龄孩子少有的严密性。
我没有理他,继续着评选工作。评选到了第二轮,他仍然站着,而且表情已经由当初的不服气,变得带有少许愤怒。旁边的同学提醒他:“吴同学,你被淘汰了,坐下吧!”“我不坐,我不坐。”他不满的声音不但越来越大,反而有一拼到底的架势。
“吴同学,如果你认为大家对你的评价不合理,你可以发表的意见。”
“我没有。”
大家所说的,正是他最大的问题所在,他也无话可说。既便如此,他也不能接受这个被大家淘汰的残酷现实。这正是现在孩子的问题,只做梦,不努力,面对现实,又无法接受。
“吴同学,在我们的‘评选条件’里有一条是‘具有积极的情绪,坚强的意志和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一个人只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能积极改正自己的缺点,不放弃,勇于接受别人的建议,才能取得更大的成绩。你认为你符合这项条件吗?”他很清楚我在说什么,抹了抹眼泪坐下了。
他虽然坐下了,但仍然是一脸的不服气,我惊喜他能有这份竞争的渴望,有这份上进的心愿,但他不同于别的孩子的是,他采取了一种很自我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的想法,这种方式,完全是个人意志的表现和个性的展示。
放学以后,我把发生在学校的事情告诉了他的家人,建议家长在保护孩子进取的积极性的同时,引导孩子用正确的态度对待他人合理的建议,并采取恰当的方式发泄自己的情绪。
第二天,家长告诉我,当天晚上,吴同学很是苦恼,睡觉前,把爸爸叫到床前,对爸爸说:“你明天给我写一份个人材料,我要评先进。”最后,经过家长再次的引导教育,才勉强说服。第二次评选中,全班同学一致评选吴同学为“表达星”,当前一次的失败面临第二次的成功时,瞬间,他的脸上全然找不到曾经的失落而满是欢喜。我告诉他:“尺有所长,寸有所短,一个人有长处,也有短处,最难得的是认识到自己的短处,将它改正并且变成自己的优点。”我相信他听懂了,也想明白了。
他就是这样的孩子,一个看似糊涂,其实心里透亮的孩子。
突然就想到了这句歌词“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他需要关爱,需要呵护,需要有人倾听。这也许是我最想对吴同学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