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的试验中,非常强调学生历史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提倡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这一教学理念指引下,我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通过创设情景、收集资料、课堂模拟等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求、体验历史过程,使教学过程中的信息传递由教师→学生的单一途径,变为教师→学生、学生→教师、学生→学生等多元途径。在这样的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也就应运而生了。
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活跃思维、深化认识,有利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多边交流与合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表达能力。下面我就小组合作学习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何类教学内容适宜小组合作学习
1、某些有一定探索性、挑战性的内容
一般说来,较简单的学习任务,可让个人独立自学或开展全班自学;而某些复杂、综合性的具有探索性和挑战性的学习任务,靠个体的力量往往不能解决,学生会觉得有讨论的需要和必要。这时,老师可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从而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如我在复习《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时,出示了这样一道合作探究题:(1)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哪几个阶段?代表事件及人物分别是什么?(2)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有什么特点?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学生经过小组学习后,得出下列结论: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由学习西方军事器物到学习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三个阶段,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近代中国人民勇于探索、敢于斗争;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的探索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2、某些方法、结果容易出现分歧的内容
当学生对某个问题出现不同意见后,教师可不加任何评论,让学生在小组内或小组间讨论争议,给学生创造一个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这样的教学不仅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也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发展。如我在讲完秦朝历史后,出示了这样一个论题:秦始皇是千古一帝,还是万世暴君?经过小组讨论,形成了两个论点:甲方:秦始皇是千古一帝,功大于过;乙方:秦始皇是万世暴君,过大于功。双方辩手依次发言,最后由教师做没有结论性的小结,教师提出几个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大家思考。
3、方法不确定、答案不唯一的开放性内容
因为一个人的思维总是有限的,合作学习一方面为每个学生提供了表达个性思想的机会;另一方面能汇集多角度的思想,便于学生在倾听中发现别人的长处,突破个人思维的界限,拓展自己的视野,建构问题的解决策略。如我在学完诸子百家后,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儒墨道法家思想对当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何现实意义?经过激烈的讨论后,学生得出以下答案:儒家——以德治国;墨家——热爱和平、反对战争;道家——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法家——依法治国,变法改革,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
4、大部分学生都有意见想发表的教学内容
有时,教师提出某个问题后,学生举手如林。这时教师不能满足每一位学生发言的需要,便可以让学生相互说说,满足学生相互倾诉的欲望。如在学生掌握了百家争鸣的主要学派代表人物和主要主张后,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生活在战国时期,你会拜诸子百家中哪个人为师呢?阐明自己的理由。学生争相举手发言。于是,我让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再请代表在班级发言,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主动参与的机会。
二、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1、科学合理的小组分配
在学期初就必须把小组成员搭配好,并固定下来。其次在成员搭配上必须做到优秀生和后进生、男生和女生进行合理搭配,人数一般在6—8人左右,并设立小组长。小组长对组内成员进行合理分工,让每个人都能在小组讨论中做出自己的贡献,充分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发挥每个人的特长。也可以实行“组长轮换法”,就是让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第一任讨论小组长,在他首先代表小组成员发言后,再由各小组成员轮流担任组长发言。这样能调动那些态度消极的学生参与的欲望,也能增加基础薄弱学生的自信心,进而培养他们积极思考、敢想敢说的勇气。
2、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长度和次数
小组讨论一节课只能设置一到两个话题,每个话题至少需要让学生讨论十分钟左右,这样同学们才有充分的时间讨论,真正达到讨论的目的。在巩固性讨论中,这种情况一般是针对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就能得出结论的小型问题而言,此类问题安排的时间就可以较短;在新知识学习辩论中,拿出专门时间,放手让学生去思考、辩论,碰撞更前沿的知识领域,并且对知识的理解达到升华提高的目的,此类问题安排的时间就要长些。
3、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变主导为指导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最好参与小组讨论。这样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教师参与能更加促进小组讨论的实效。尤其是七年级的学生,他们讨论问题往往找不到切入点。通过教师的参与,做适当的指导,能较快的找到切入点,但指导不能太明显。其次,教师的参与能更加促进师生关系的融洽,形成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真正的从讲台走下来。最后通过教师的参与,还可以了解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便教师在小结时可以做适当的更正。
三、对小组合作学习如何评价
对于学生个人的评价应具有灵活性,对组的评价应关注过程性评价,同时遵循一定的规则。对于个人的评价,教师应做为课堂教学的一个环节,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完成的。当完成一次小组合作学习后,首先要反馈小组合作的结果,因此要组织全班性的交流,以扩大小组合作的效益。组织交流时,一般可以让学生分小组汇报,也可以由教师指定那些在巡视中发现的持有典型问题或不同意见的学生进行汇报。教师要及时地对学生的成果进行评价,以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通过小组学习,弥补了个体在思维、精力、时间和学习方式上的局限性,发挥集体的力量,变“势单力薄”为“人多智广”。这种教学模式既能密切师生关系,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又能互相启迪思维,修正认识的偏差,给学生活动、探索、表现与创造的条件和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敢于在他人面前发表自己的见解,营造交流、沟通、对话的良好氛围。因此,我们历史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合理利用这种教学模式,提高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效益。
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活跃思维、深化认识,有利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多边交流与合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表达能力。下面我就小组合作学习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何类教学内容适宜小组合作学习
1、某些有一定探索性、挑战性的内容
一般说来,较简单的学习任务,可让个人独立自学或开展全班自学;而某些复杂、综合性的具有探索性和挑战性的学习任务,靠个体的力量往往不能解决,学生会觉得有讨论的需要和必要。这时,老师可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从而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如我在复习《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时,出示了这样一道合作探究题:(1)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哪几个阶段?代表事件及人物分别是什么?(2)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有什么特点?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学生经过小组学习后,得出下列结论: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由学习西方军事器物到学习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三个阶段,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近代中国人民勇于探索、敢于斗争;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的探索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2、某些方法、结果容易出现分歧的内容
当学生对某个问题出现不同意见后,教师可不加任何评论,让学生在小组内或小组间讨论争议,给学生创造一个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这样的教学不仅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也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发展。如我在讲完秦朝历史后,出示了这样一个论题:秦始皇是千古一帝,还是万世暴君?经过小组讨论,形成了两个论点:甲方:秦始皇是千古一帝,功大于过;乙方:秦始皇是万世暴君,过大于功。双方辩手依次发言,最后由教师做没有结论性的小结,教师提出几个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大家思考。
3、方法不确定、答案不唯一的开放性内容
因为一个人的思维总是有限的,合作学习一方面为每个学生提供了表达个性思想的机会;另一方面能汇集多角度的思想,便于学生在倾听中发现别人的长处,突破个人思维的界限,拓展自己的视野,建构问题的解决策略。如我在学完诸子百家后,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儒墨道法家思想对当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何现实意义?经过激烈的讨论后,学生得出以下答案:儒家——以德治国;墨家——热爱和平、反对战争;道家——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法家——依法治国,变法改革,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
4、大部分学生都有意见想发表的教学内容
有时,教师提出某个问题后,学生举手如林。这时教师不能满足每一位学生发言的需要,便可以让学生相互说说,满足学生相互倾诉的欲望。如在学生掌握了百家争鸣的主要学派代表人物和主要主张后,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生活在战国时期,你会拜诸子百家中哪个人为师呢?阐明自己的理由。学生争相举手发言。于是,我让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再请代表在班级发言,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主动参与的机会。
二、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1、科学合理的小组分配
在学期初就必须把小组成员搭配好,并固定下来。其次在成员搭配上必须做到优秀生和后进生、男生和女生进行合理搭配,人数一般在6—8人左右,并设立小组长。小组长对组内成员进行合理分工,让每个人都能在小组讨论中做出自己的贡献,充分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发挥每个人的特长。也可以实行“组长轮换法”,就是让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第一任讨论小组长,在他首先代表小组成员发言后,再由各小组成员轮流担任组长发言。这样能调动那些态度消极的学生参与的欲望,也能增加基础薄弱学生的自信心,进而培养他们积极思考、敢想敢说的勇气。
2、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长度和次数
小组讨论一节课只能设置一到两个话题,每个话题至少需要让学生讨论十分钟左右,这样同学们才有充分的时间讨论,真正达到讨论的目的。在巩固性讨论中,这种情况一般是针对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就能得出结论的小型问题而言,此类问题安排的时间就可以较短;在新知识学习辩论中,拿出专门时间,放手让学生去思考、辩论,碰撞更前沿的知识领域,并且对知识的理解达到升华提高的目的,此类问题安排的时间就要长些。
3、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变主导为指导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最好参与小组讨论。这样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教师参与能更加促进小组讨论的实效。尤其是七年级的学生,他们讨论问题往往找不到切入点。通过教师的参与,做适当的指导,能较快的找到切入点,但指导不能太明显。其次,教师的参与能更加促进师生关系的融洽,形成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真正的从讲台走下来。最后通过教师的参与,还可以了解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便教师在小结时可以做适当的更正。
三、对小组合作学习如何评价
对于学生个人的评价应具有灵活性,对组的评价应关注过程性评价,同时遵循一定的规则。对于个人的评价,教师应做为课堂教学的一个环节,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完成的。当完成一次小组合作学习后,首先要反馈小组合作的结果,因此要组织全班性的交流,以扩大小组合作的效益。组织交流时,一般可以让学生分小组汇报,也可以由教师指定那些在巡视中发现的持有典型问题或不同意见的学生进行汇报。教师要及时地对学生的成果进行评价,以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通过小组学习,弥补了个体在思维、精力、时间和学习方式上的局限性,发挥集体的力量,变“势单力薄”为“人多智广”。这种教学模式既能密切师生关系,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又能互相启迪思维,修正认识的偏差,给学生活动、探索、表现与创造的条件和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敢于在他人面前发表自己的见解,营造交流、沟通、对话的良好氛围。因此,我们历史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合理利用这种教学模式,提高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