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改革不是政治运动,不需要形式上的轰轰烈烈,只要我们每个人从自己的实际岗位出发,切实思考如何改革、如何求变,这一朵朵思维的浪花就能汇成改革的洪流。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我所能做的就是从课堂入手,努力改变课堂模式和结构。在这个过程中,我努力在以下三个方面求变。
一、把整个课堂当作一篇文章来做
从结构上遵循凤头豹尾而以学生的活动作为主体的结构美学原则。所谓“凤头”就是漂亮的课堂导入。在讲授《父母的心》课前导入:由最近三周我们写的作文来看,有一个老问题呈现在你们的作文中那就是“代沟”问题。有的同学作文题目《唠叨让我不快乐》就比较典型地揭露了这个问题。如果让我们说一句“亲爱的爸爸妈妈我爱你们”,我们常常会感到难为情说不出口,这是正常的,东方人都是含蓄,我们和家人一直都是平静平安平和地生活着,因而对环绕着我们的亲情和幸福习以为常。但是请想想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假如我们被掩埋在废墟中而且生的希望越来越渺茫时,我们会不会由衷地说出这句话:亲爱的爸爸妈妈我爱你们!?相信你们会的。生活很平淡,我们的青春太单薄。然而我们要学会深刻,学会感恩。
而对于课堂的结尾部分简短有力,做到既能概括本堂课的主要内容,又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再如在讲完高尔基的《海燕》时,我以一道作业题作为收束:有一位同学的爸爸妈妈离婚了,他的情绪相当低落,请你给他写一封信,告诉他怎样面对生活的暴风雨。而学生的大量活动占据了我的课堂主体,有相互间的热烈探讨,有激情的朗诵以及同伴鼓励的掌声,有黑板上的默字比赛,有争先恐后的抢答活动。
二、课堂上添加知识和目标并存的心理体验
比如在讲述《热爱生命》时设立体验目标:真的需要一片绿草地自我放逐,并由此考虑一次切实可行的出游计划。如讲《凡尔赛宫》时,要让学生从心理上认识到:优秀的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或雄浑庄严或明快纤巧,形容音乐风格的词也可以用来形容建筑,音乐和建筑能给人带来相通的审美感受,著名建筑物是人间悲欢离合爱恨情仇的大舞台,它本身是人类智慧、人类文明的结晶,无论我们去哪里,请细心欣赏、全心热爱能看到的建筑吧!比如走进故宫时你会感受它雄浑磅礴的气势,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才能,进而从心理上暗示自己,要让自己的作品也具有如此磅礴有序的结构,要努力营造自己内心的有序世界。
三、把学生的写作活动引入课堂
比如在学习第六单元,正值四月中旬暮春之时,鉴于今年气候异常,春季较以往偏冷,所以当周的作文题即为《迟到的春天》。而作者陆蠡在《囚绿记》里所述的那株常春藤被囚一室之内欲出不得的焦灼期待情绪与学生在这次作文里表达的对春天的渴盼有相通之处,所以课堂伊始就请一位学生朗读自己的作文:
“……我坐在窗前,看着落日的余晖笼罩一切。这是初春的阳光,不比夏日的热烈,也非秋日的清冷,更不是冬日的惨淡。而是一种暖暖的柔柔的温和,即使这温暖再淡,还是会漫至心房,让寒冷已久的心慢慢解冻。今年的春天,云不淡,风也不轻,没有太浓的春意,云朵常常是靠在一起,莫名的深重,好像永远也离不开重重的阴影,使人闷得好难受,风中依然带着冬的冰冷,尽管那不是刺骨的凛冽,却还是会让人猝不及防的受伤……”
学生读完自己的作文后,我就以问题引导学生: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是什么?在学生回答之后引导:好多语句我们没有相似感,感觉很新鲜,无重复无模仿,完全是灵魂的自由抒发。
接下来就进入文本:先由老师范读,学生勾划生字词。再让学生自由朗读,充分沉浸在作者构建的艺术世界里。而课后我则布置一次清明节出游活动,并让学生事后以文记之。总之我尝试将课前课中课后当作一个整体大课堂,让学生的写作活动参与进来,让学生的思想与作者的思想相碰撞相融合,从而迸发出自己的思维火花。
任何改革都不可能一帆风顺,总有种种不可预测的问题,比如导入部分只是老师说学生听,未让学生参与进来,而且有时太偏题用时太多。再如,课堂上学生的讨论有时候也会有点儿形式化,有一种虚张声势的热烈。还有,将学生的写作引入课内文章教学未充分注意普适性,过度关注写作水平高的学生而忽视了大部分学生的写作基础。
改革之路艰难多险,种种新问题既是挑战又是契机,既是改革新的切入点,又是改革新思维的逻辑生长点。总之,我们应该边行走边总结。在课堂中求变,在求变中创新。
(作者单位:江苏省射阳县第五中学)
一、把整个课堂当作一篇文章来做
从结构上遵循凤头豹尾而以学生的活动作为主体的结构美学原则。所谓“凤头”就是漂亮的课堂导入。在讲授《父母的心》课前导入:由最近三周我们写的作文来看,有一个老问题呈现在你们的作文中那就是“代沟”问题。有的同学作文题目《唠叨让我不快乐》就比较典型地揭露了这个问题。如果让我们说一句“亲爱的爸爸妈妈我爱你们”,我们常常会感到难为情说不出口,这是正常的,东方人都是含蓄,我们和家人一直都是平静平安平和地生活着,因而对环绕着我们的亲情和幸福习以为常。但是请想想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假如我们被掩埋在废墟中而且生的希望越来越渺茫时,我们会不会由衷地说出这句话:亲爱的爸爸妈妈我爱你们!?相信你们会的。生活很平淡,我们的青春太单薄。然而我们要学会深刻,学会感恩。
而对于课堂的结尾部分简短有力,做到既能概括本堂课的主要内容,又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再如在讲完高尔基的《海燕》时,我以一道作业题作为收束:有一位同学的爸爸妈妈离婚了,他的情绪相当低落,请你给他写一封信,告诉他怎样面对生活的暴风雨。而学生的大量活动占据了我的课堂主体,有相互间的热烈探讨,有激情的朗诵以及同伴鼓励的掌声,有黑板上的默字比赛,有争先恐后的抢答活动。
二、课堂上添加知识和目标并存的心理体验
比如在讲述《热爱生命》时设立体验目标:真的需要一片绿草地自我放逐,并由此考虑一次切实可行的出游计划。如讲《凡尔赛宫》时,要让学生从心理上认识到:优秀的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或雄浑庄严或明快纤巧,形容音乐风格的词也可以用来形容建筑,音乐和建筑能给人带来相通的审美感受,著名建筑物是人间悲欢离合爱恨情仇的大舞台,它本身是人类智慧、人类文明的结晶,无论我们去哪里,请细心欣赏、全心热爱能看到的建筑吧!比如走进故宫时你会感受它雄浑磅礴的气势,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才能,进而从心理上暗示自己,要让自己的作品也具有如此磅礴有序的结构,要努力营造自己内心的有序世界。
三、把学生的写作活动引入课堂
比如在学习第六单元,正值四月中旬暮春之时,鉴于今年气候异常,春季较以往偏冷,所以当周的作文题即为《迟到的春天》。而作者陆蠡在《囚绿记》里所述的那株常春藤被囚一室之内欲出不得的焦灼期待情绪与学生在这次作文里表达的对春天的渴盼有相通之处,所以课堂伊始就请一位学生朗读自己的作文:
“……我坐在窗前,看着落日的余晖笼罩一切。这是初春的阳光,不比夏日的热烈,也非秋日的清冷,更不是冬日的惨淡。而是一种暖暖的柔柔的温和,即使这温暖再淡,还是会漫至心房,让寒冷已久的心慢慢解冻。今年的春天,云不淡,风也不轻,没有太浓的春意,云朵常常是靠在一起,莫名的深重,好像永远也离不开重重的阴影,使人闷得好难受,风中依然带着冬的冰冷,尽管那不是刺骨的凛冽,却还是会让人猝不及防的受伤……”
学生读完自己的作文后,我就以问题引导学生: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是什么?在学生回答之后引导:好多语句我们没有相似感,感觉很新鲜,无重复无模仿,完全是灵魂的自由抒发。
接下来就进入文本:先由老师范读,学生勾划生字词。再让学生自由朗读,充分沉浸在作者构建的艺术世界里。而课后我则布置一次清明节出游活动,并让学生事后以文记之。总之我尝试将课前课中课后当作一个整体大课堂,让学生的写作活动参与进来,让学生的思想与作者的思想相碰撞相融合,从而迸发出自己的思维火花。
任何改革都不可能一帆风顺,总有种种不可预测的问题,比如导入部分只是老师说学生听,未让学生参与进来,而且有时太偏题用时太多。再如,课堂上学生的讨论有时候也会有点儿形式化,有一种虚张声势的热烈。还有,将学生的写作引入课内文章教学未充分注意普适性,过度关注写作水平高的学生而忽视了大部分学生的写作基础。
改革之路艰难多险,种种新问题既是挑战又是契机,既是改革新的切入点,又是改革新思维的逻辑生长点。总之,我们应该边行走边总结。在课堂中求变,在求变中创新。
(作者单位:江苏省射阳县第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