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新号角

来源 :企业文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shi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月11日,习近平同志在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对军民融合式发展发表了重要讲话。他说:“要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努力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进一步做好军民融合式发展这篇大文章,坚持需求牵引、国家主导,努力形成基础设施和重要领域军民深度融合的发展格局。”这个论断,是对党的十六大以来军民融合发展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明确地回答了军民融合发展是干什么的、谁是军民融合发展的主体、谁来主导军民融合发展、军民融合发展的目标等基本问题,深刻揭示了和平时期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规律,标志着我们党对和平时期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必将推动军民融合式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
  下面,结合自己从事军民融合发展的实践,谈谈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以求教于大家。
  军民融合发展是和平时期人民战争思想的重大创新,是国防和军队
  现代化建设的大战略
  自党的十六大提出军民融合发展重要思想以来,军内外进行了充分的研讨,提出了许多十分重要的见解。我认为,军民融合发展,对象指的是国防和军队建设,解决的是和平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问题,国防科技工业只是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提供装备的一个领域,远不是军民融合发展的全部。只有深刻地认识这一点,才能真正把握军民融合发展的实质。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先从历史经验说起。和平时期的国防和军队建设,历来是政治家和军事家研究和探讨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一方面,是有国就有防,就要有军队,做到有备无患。另一方面,和平时期,兵养多了,增加了国家的财政负担,也增加了人民的财税及人力负担。因此,怎样加强和平时期的国防和军队建设?在我国几千年历史中,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探索不断。早在3 000多年前,周武王和姜太公就讨论了这个问题。
  周武王问:“天下安定,国家无事,战攻之具,可无修乎?守御之备,可无设乎?”太公说:“作战时用于进攻防守的各种武器和设施,都来自和平时期的农具。耒耜可以用作军队人马的障碍物。马、牛、车、舆,都可以用于营垒和屏蔽器材……。同时,同村里的百姓,平时相编为伍,可以用于战时军事管理的依据;里设吏、乡设长,平时管理百姓,战时可以用于将帅……所以说,战时的器具完全可以准备于和平的农事之中。因此,善于治理国家的人,都重视百姓的日常生活,必须使百姓发展畜牧,开垦土地,安定住所,丈夫治田有亩数,妇人织纴有尺度,是富国强兵之道也。”(见《文韬武略》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13页)。从史料来看,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寓兵于农、兵农合一的战略思想。直到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变法,强调“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的指导思想。加强中央集权,把全国分为31个县,同时进行户口编制,实行连坐法,规定五家为一伍,十家为一什,什伍中互相纠察。用重罚重赏来实现重农重战的政策,使秦国从一个蛮夷之邦,一跃而成为“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的强国,为秦最终统一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两千多年来,由于农耕这个基本生产方式没有大的改变,各个朝代都基本遵循了这一农战思想原则,只是在具体实现形式和政策上有所调整。但是,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和封建统治者的贪婪,历朝历代和平时期都没有逃脱“将骄兵惰,军纪散漫,与民争利,将无必战之心,兵无取胜之志”的宿命,致使像蒙古铁骑、满清八旗这样所向披靡的军队,也在和平时期垮了,最后不堪一击,王朝也随之灰飞烟灭。何也?这是由封建统治的根本性质所决定的。一旦一个封建王朝建立,就把如何安坐天下、统治人民作为根本任务,逐渐使自己走到人民的对立面。封建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必然会影响军队建设与士兵的士气,上行下效,整个军队也就腐朽了。
  现代大工业产生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军队武器装备也发生了质的变化,热兵器代替了冷兵器,飞机大炮代替了大刀长矛,由此也产生了庞大的国防科技工业,战争的形态也发生了极其重大的变化。国防建设有了许多新内容,军队成为常备的武装力量。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各国获得了较好的和平环境,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战略也发生了重大的调整,在国防建设上,更多地依靠国家的基础设施;在军队建设上,从重数量转变到精兵重质,保留必要的数量外,大力发展高新技术武器装备,提高装备的威慑力。国防科技工业除确保军品科研生产外,转而生产民品。
  从我国现实情况看。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处在强敌环伺之下,北有苏联,东南有美国支持的日本,西有印度等,迫使中国打了几仗,才赢得几十年和平时期。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下,党的几代领导集体都在考虑和解决和平时期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问题。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全民皆兵”的战略思想,要求大办民兵师,作出了“人民解放军是一个大学校,既要学政治、学军事、学文化,又能从事农副业生产,办一些中小型工厂,又能从事群众工作,使军民永远打成一片。工农商学都要兼学军事”的重要指示,形成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决定设立新疆建设兵团,实行亦军亦民,巩固边疆。要求军队走出营房,搞千里野营拉练,与人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增强军政军民之间的了解和团结。邓小平同志深化了这一认识,强调国防与军队建设要与国家财力相适应,作出了精兵强军的决策,裁军一百万,推动了国防科技工业保军品转民用。现在,国防科技工业民用产值已占总产值的80%左右,军民结合,以民养军的目标基本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军民融合式发展的重要思想,实质上就是把国防与军队建设纳入军民融合式发展的轨道,就是国防和军队建设这个“军”与民要深度融合,充分利用国家的政治资源、经济资源、文化资源、科技资源、教育资源、交通运输资源等以实现强军的目的,又通过军队现代化建设提出的需求,推动和促进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
  综上所述,军民融合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运用国家经济社会精华资源强军、运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需求提升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一个大战略,是人民战争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生动体现。军民融合发展的主体是国防与军队。习近平同志说:这是一篇大文章。大就大在抓住了和平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要害问题,体现了和平时期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规律。   军民融合发展的特殊性
  决定了必须由国家主导
  习近平同志在讲话中,提出了军民融合发展必须坚持“需求牵引,国家主导”这两个基本原则,这是由军民融合发展的特殊性所决定的。
  孙子言:“兵者,国之大事也。”特别是在现代高科技条件下,谈兵论战,都关乎大事,不得不慎。必须从国家的战略全局出发,综合统筹,既能强军,又能富国,实现既能御强敌,又能促发展的双重目标。因此,军民融合发展,只能在国家主导下进行。在中国,只能在中共中央的主导下进行,别的机构和组织都承担不了这个重责大任。一方面,因为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另一方面,中国人民解放军是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军队的现代化建设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因此,中共中央主导军民融合发展,是由我们国家和军队的性质决定的。
  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是军民融合发展的源头,必须由国家来主导。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是国家根据面临的形势决定的。养多少军人,需要发展什么样的武器装备,应对战时要求,需要修多少公路、铁路,需要动员地方多少人力、物力,需要统筹利用国家的哪些资源,等等,都需要由国家作出决定,不是哪一个部门决定得了的。当国家作出决定后,就变成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需求,成为牵引军民融合发展的动力。从理论上说,信息化条件下的战争,无论是局部战争还是全面战争,战争的样式和形态都发生了极其重大的变化,决定战争胜负的时间短、烈度强、距离远。特别是我国实行积极防御的国防政策,我们一不去主动侵略别的国家;二不会深入到别国的领土作战,这就决定了未来战争的反侵略性质。这一性质,又决定了我们将来的作战,是依托本土和领海的防御性战争。这种战争形态给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课题。比如:四通八达,陆、海、空相衔接的立体交通体系,既是平时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为战时部队的快速运动、物资输送创造了条件;强大的工业基础,既能研制和生产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的各种产品,在战时又能迅速转化为武器装备生产能力;发达的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既是国家发展的命脉,又能为战时提供武器与装备。国防与军队现代化建设,怎样充分利用国家的各种资源,国家的各种建设怎样贯彻和落实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要求?需要从顶层上进行设计,从国家层面安排和部署。
  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保密性,决定了军民融合发展只能由国家来主导。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能打仗,打胜仗是军队建设之要。”军民融合发展的过程,从本质上看,是国家准备战争的过程,是军队能打仗、打胜仗的必然要求。因此,它是一项具有高度机密性的工作,必须要由国家来主导。
  我们希望和平,不需要战争。战争对于人民来说,始终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从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吃尽了战争的苦头。但是,战争不是以善良的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经历的战争,大都是帝国主义强加于我们的,包括国共的内战,都有帝国主义的影子。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打过的几场战争,皆是自卫的性质。历史经验证明:和平是靠打出来的,不是别人恩赐的,也不是乞求来的。有备才能无患,敢战方能言和。这是无数事实教给我们的一个重要道理。今天,我们国家面临着美国军事力量重返亚太带来的强大压力,在美国的支持下,本来比较平静的周边环境,陡然紧张起来,黄岩岛、钓鱼岛主权之争搞得剑拔弩张。我不惹人人惹我,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我们只有加强军事斗争准备,而且准备得越充分,才越有威慑力,才能有效制止他国的挑衅。因此,军民融合发展,实质上是和平时期军事斗争准备的一个大战略,必然涉及国家各个方面的秘密,哪些秘密需要解密,向社会公开,哪些需要在一定时间加密,都应从国家的国防与军事战略的全局加以研判,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因此,只有国家主导,才能准确地把握保密与放开的尺度。
  军民融合发展的目标
  习近平同志在讲话中,提出了“努力形成基础设施和重要领域军民深度融合的发展格局”。我认为这是今后一个时期军民融合发展的奋斗目标。
  基础设施建设,这比较容易理解。比如在公路、铁路、航空运输、水路运输、水、电、气、人民防空等基础设施建设上,贯彻国防要求,为未来战争预留空间,使国家在一旦爆发战争的情况下,能够充分利用这些基础设施调兵遣将,排兵布阵,掩护人民,夺取战争的主导权。长期以来,我们在不少方面,已经这样做了。
  怎么理解在重要领域军民的深度融合呢?习近平同志对军队建设提出了“能打仗,打胜仗”的总要求。军委副主席许其亮在军事科学院和国防大学调研时指出,要着眼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的改变,着眼使命任务,着眼未来战场,深刻研究战争,揭示制胜机理。按照这一思路,研究军民融合的重要领域,就会使人豁然开朗,就把军民融合发展重要领域的研究,放到了一个科学的基础之上。我认为,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上,作战指挥、政治工作、武器装备、后勤保障这四大领域实行军民深度融合,是现代战争给军民融合发展提出的必然要求和重大课题。下面试论之。
  在军队作战领域,只有实行深度的军民融合,才能高效率地指挥作战。现代战争是一国综合力量使用的结果,这给作战指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由单纯指挥军队作战转变到调动和使用国家综合力量上来。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现代战争作战样式的改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基本上没有发生过几十万人对峙的战争。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发动的科索沃、伊拉克、阿富汗战争,都是以强凌弱,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决胜于千里之外,以牺牲数千人的代价,达到推翻一国政府的政治目标。在利比亚,美国开创了武装该国政府反对派,推翻该国政府的战争模式,以较小的代价,获得了巨大的政治和军事利益。
  从美国发动的这几场战争来看,战争的目标是打击和消灭别国的军事有生力量,使对方无还手之力。战争的手段是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外交的、信息的、媒体的交替使用,用政治手段为战争找理由,如:大造“伊拉克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谎言,用经济制裁削弱敌人的国力,用贿赂收买敌方将领,用文化手段解构敌人的意识形态,煽动对政府的不满和反抗情绪,用信息技术破坏敌人的指挥体系,战争已经不是单纯的军事行动,而是综合国力的较量。特别是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美国以精确打击为先导,速战速决推翻了萨达姆、塔利班政权,但善后用了十年之久,至今仍无法抽身。由此可以看出,从战争策划到战争实施,再到战争的善后,作战指挥都是核心,而作战指挥的内容,已完全超越了军队的自身,牵涉到国家的方方面面。   从美军的作战指挥来看,最后决策者是总统和国会,战争策划与指挥者是参谋长联席会议,总统安全事务委员会起协调作用。战争怎么打,动用国家哪些力量,各种手段怎么交替使用则是战争策划必须考虑的问题,并与国务院、国土安全部等政府部门进行磋商,作出计划,经总统批准后实施。在战争实施过程中,作战指挥系统必须根据战争的进程,对各种手段交替使用作出决定,发出指令,调整或改变原有部署。在战争善后阶段,如:伊拉克、阿富汗大规模战斗结束后,战争并未停止,作战指挥的功能更多是在协助政府做好工作。
  美国是新型战争的开创者,他们的经验值得借鉴。现代战争作战样式的变化,动员内容之丰富,动用资源之广泛,是前所未有的。这就要求军队的作战指挥者,必须充分了解和掌握国内一切可用于战争的资源,熟悉资源使用的渠道,并在平时与这些资源的管理者建立紧密联系的工作机制,在信息上互联互通,在决策上相互配合,在行动上步调一致,实现国家层面上的军政一致、深度融合。要使国家相关部门十分明确军队的需求,又能将军队的需求转变为资源管理部门发展的动力,形成需求与发展相互促进、共同提升的良好局面。我们现在既面临着传统的威胁,又面临着非传统的安全威胁,军队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逐步增加,需要政府各部门配合的事项大大增多,这正是我们在作战指挥领域建立军政深度融合体制机制的大好机遇。
  在军队政治工作领域,实行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才能给军队政治工作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我们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按照毛主席的人民军队建设思想建设起来的新型军队,扎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为人民打仗,保卫人民得到的胜利果实,是这支军队唯一的宗旨。建军80多年来,人民军队是践行我党宗旨的楷模,人民军队的建军思想、建军原则、政治工作的光荣传统和辉煌实践,也是我们党立国建政的学习榜样。人民解放军的先进思想和英勇奋斗的事迹,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人民解放军所创造的军民一致、军政一致、官兵一致的三大原则,是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为人民解放军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战胜一个又一个强敌,提供了强大的保障,是我军独特的政治优势。
  新中国成立以来,抗美援朝战争以后,我们基本处于一个和平发展时期,军队建设也走上了正规化、现代化建设的轨道,我军也仅保留了230万正规部队,这是我们国家的柱石,是保证国家安全的擎天柱。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的安全环境、政治、经济、社会环境都发生了极其重大的变化,全国人民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经风雨、见世面,各种矛盾交织,社会在矛盾斗争中前进。在这种历史条件下,怎样保持人民军队的政治本色,怎么与最广大的劳动人民保持一致,在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下怎样保证能打仗,打胜仗,就是军队政治工作的一项根本任务。军民深度融合,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把金钥匙。
  我认为,军队政治工作的军民融合,包含三部分内容:
  一是军队的思想政治建设,要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吸取充分的营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有13亿人民参加的伟大社会主义实践运动,内容丰富多彩,过程跌宕起伏,其间的矛盾冲突,一波又一波地推动着社会前进。军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社会前进中的问题也必然会反映到军队中来,要教育干部战士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党中央、中央军委的重要指示,来认识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的各种问题,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鼓舞、激励指战员的斗志,从人民中吸取前进的力量。
  二是军队先进文化与人民共享,引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军事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军80多年来,我军创造的军事文化,深刻体现了我党我军的宗旨,成为团结、鼓舞人民前进的强大号角。我们要通过创建现代化装备博物馆、影视剧、动画片等多种形式,把先进军事文化传播到全社会、全世界,让全世界人民充分认识和理解人民军队,支持人民军队,关心人民军队,加强人民军队与人民的血肉联系。
  三是充分利用国家资源,培养军队优秀人才。军队的人才培养涉及多方面的事情,特别是高新技术武器装备配属部队后,对部队人才需要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要充分利用地方院校、军工科研院所、军工企业的资源,分层次、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军队人才培训,使军人了解武器装备研制生产的一般过程和其整体性能、操作使用的基本要求。通过军民融合式的培养,使指战员既能熟练掌握使用武器装备,成为合格的战士,又能熟悉和了解工业生产的一般流程,为以后复员转业创造条件。
  在军队武器装备领域,实行军民深度融合,就是用全国的优势资源,实现装备强军的宏伟目标。要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军队,必须要有先进的工业基础和强大的国防科技工业为军队提供先进的武器装备。军队武器装备的特殊性、保密性,要求必须要有相对独立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而这个体系,除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外,还要具有开放性,能够吸引和吸纳各类企业创造的先进技术和先进产品,从而把国防科技工业做强做优。
  我军武器装备发展,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经历了引进、仿制到自主创新的过程,解决了我军现代化武器装备从无到有的问题,巩固了国防,逐步培养了自己的研究和生产能力。现在,我军武器装备的发展,已到了矛盾制胜的新阶段。所谓“矛盾制胜”,就是瞄准世界先进国家,矛来则以盾御之,盾挡则以矛击之,从而取得武器装备上的优势,实现以战止战、谋求和平、为国争得和平发展大环境的战略目标。从我军武器装备发展的经验看,我认为,武器装备领域的军民深度融合,当前应着力解决三个问题:
  一是在军队武器装备需求研究上的深度融合。需求牵引,是军民融合发展的前提。需求提得是否科学、合理,关键是看能否充分了解和掌握外军武器装备的情况,包括技术、性能等。在这方面,军队和军工科研院所、包括一些大专院校、企业都有各自的优势,要把这些优势组织起来,针对陆军、空军、海军、火箭军的武器装备,分别成立专业委员会,共同提出一个时期武器装备发展的方向、重点及重大项目,供军委决策。这一需求提出方式,实际上是军内外统一认识、凝聚力量的过程,有利于军地双方对需求的正确理解和贯彻落实。   二是在武器装备研制上的深度融合。武器装备研制的过程,既是对军队需求的验证过程,也是满足军队需求的一个求索与试验过程,军队相关部门,甚至使用部队与军工科研院所一起共同研究,集合军地双方的智慧,集智攻关,必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同时,军地双方共同研制,有利于打破行业壁垒,从研制阶段起,就尽量采用国内的先进技术与产品,从而把武器装备的设计开发置于国家的工业基础之上,实现武器装备强军的目标。
  三是在武器装备维修保障上的深度融合。维修保障,是高新技术武器装备战斗力的重要保证。从世界先进国家的经验看,把军队有限的员额用到作战上,尽量减少非战斗人员,是精兵强军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不少国家在军队保留精干的维修保障人员,而把大量的维修保障任务,通过合同方式,委托给供应商。美国在伊拉克战争中,动员了数万人随军保障,保证了武器装备战时发挥作用。而且随着高新技术武器不断装备部队,武器装备更新升级速度加快,更把维修保障工作的军民深度融合提到了议事日程。党的十六大以来,军队在这方面采取了许多重大措施,正在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在军队后勤保障领域,实行军民一体化保障的方针,把军民深度融合具体化。军队后勤保障,历来是打仗的根本保障,在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中,几十万部队作战,分别动员了数百万人支援前线,是人民战争史上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高新技术武器装备条件下的现代战争,样式、条件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军队后勤保障也提出了新的课题。依靠国家的经济资源、交通运输资源,形成平时军民深度融合的保障体系和运行机制,战时就能应对自如,游刃有余。要把国家的粮食部门、工业部门、交通运输部门、海洋安全等部门,都作为军队的后勤保障部,与他们建立起紧密联系和有效的工作机制,凡地方能办的事,应尽量由地方去办,以建立轻型、高效、指挥灵便的军队后勤保障体制。进入21世纪以来,军队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大胆的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些结论:军民融合发展,其理论基础,是人民解放军始终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的队伍,是军民一致、军政一致、官兵一致的光荣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扬光大。军民融合发展,没有军,就谈不上军民融合,因此,军民融合的主体应该是军队,而军队发展的需求,则是联结军民的纽带,这种包括作战指挥、政治工作、武器装备、后勤保障等重要领域的需求,成为军民融合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提升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强大助推器。我们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主导下,一定能开创和平时期军民融合的新局面,实现强军富民的伟大目标,一旦战争爆发,国家就能一呼百应,得心应手地指挥战争,上演一场“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的威武雄壮的大剧来。
  (作者系中船重工集团公司军民融合与国防动员发展研究中心、第七一四研究所副总工程师、首席研究员。本文是作者在中国科协第十五届年会军民融合式发展论坛上的主题报告)
  (责任编辑:罗志荣)
其他文献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步入新常态,习近平总书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开启了治国理政的新篇章。中央首次召开了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习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对共青团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老共青团干部,结合自身工作经历,围绕认识、工作、方法这三个方面就如何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共青团工作和促进团干部健康成长谈一些思考。  准确把握好共青团的“十二个特性”  1.要把握好共青团工作的政治性
期刊
当代军中,从事书法且取得显著成就者不乏其人。而从士兵习武,到机关谋划,再到如今统揽全局,且经历了无数次的严峻考验,戎马大半生的优秀军人能与书法结下多年情缘,并达到令人瞩目的高度者却如凤毛麟角,卿建中便是其中之一。  认识建中始自他的战友——我的大学同窗。此兄俊朗儒雅,气宇轩昂,稳重谦和,文武兼修,为人严谨热情又不失军人之威严与洒脱,无论是人品还是书法皆很出色。他不仅是一名难得的军中帅才,还是一位兼
期刊
他是基层一名党务工作者,他的人生如同一辆列车,满载着责任与希望,昼夜兼程地向着自己的目标飞奔。他就是现任中铁五局机械化公司厦沙高速公路项目党工委书记、纪检组长兼工委主任的舒俊。他1997年参加工作,2000年6月担任基层党支部书记,16年来他扎根基层,先后在三个海拔4 000米以上的高原项目工作,带领队伍围绕施工生产管理开展“保安全、控质量、抢工期、创工艺”为主题的党建活动,为项目的生产管理打开了
期刊
全面深化改革需要科学的顶层设计、删繁就简的驾驭力和执行力,更需要增强心理承受力。无论是需要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自我完善的国企,还是在竞争加速的市场环境下谋求创新和发展的民企,改革势必引起新旧价值观之间、价值观与行为之间的剧烈冲突,也将带来心理问题的集中爆发。其组织、团队、员工,将面临心理上的全新挑战。世界卫生组织曾针对心理疾病给人类造成的严重危害断言:“没有任何一项灾难比心理障碍带来的痛苦更深重。”如
期刊
莱钢集团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开展对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机制、途径、方法、内容等进行了一系列新探索,有效推动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改进与创新,促进了企业与职工共同发展。  努力建设三个层次的兼职心理疏导队伍  莱钢集团各单位都建立了党政一体的心理疏导工作格局,建立健全了以政工人员为骨干、各级管理人员为主体的兼职心理疏导队伍。  建立持证心理咨询师队伍。炼钢、特钢先后选拔骨干参加全国三级
期刊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铁电气化局一公司”)的前身为“铁道部电气化工程局第32程处”,于1958年伴随着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成线宝凤段的建设而诞生,2001年8月改制为有限公司,是集工程施工、科研开发、系统集成、工业生产、房地产开发为一体的技术密集型施工企业。目前,中铁电气化局一公司管理体系有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综合管理体系、精细化管理体系、内部控制(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期刊
当下,举国上下都在热议、推崇“大国工匠精神”,当中国制造业规模位居全球之首时,工匠精神重返大众视野,无疑显得十分必要和非常及时。  工匠一般是指技艺高超的手艺人,而这个群体所具备的严谨、专注、敬业等品质,被称为工匠精神。它代表着专注、执着、坚忍、精益求精,对匠心、精品的坚持和追求,其利虽微,却长久造福于世。翻看世界500强企业发展史,不难发现它们有着共同的基因——工匠精神。虽然从前工匠的工作和劳动
期刊
有一种作为,叫在逆境中坚韧不拔;有一种担当,叫在艰难中砥砺前行。  在沪昆客专经黔进滇的咽喉贵州西段,有这么一群筑路人,他们在磨难中不辱使命,在风雨中越战越勇。他们成功铺轨500多千米,彰显出了中铁五局六公司“铺架王牌军”的风采。  攻关夺隘斩“路虎”  2015年10月9日,沪昆客专贵州西段长轨首铺,现场的喜庆并没掩盖住建设者的紧张气氛。据沪昆客专贵州公司最新施组安排和中铁五局集团公司对沪昆贵州
期刊
6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国资委、财政部《关于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了从2016年开始在全国全面推进国有企业(含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供水、供电、供热(供气)及物业管理)分离移交工作,对相关设备设施进行必要的维修改造,达到城市基础设施的平均水平,2019年起,国有企业不再以任何方式为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承担相关费用。同时不得
期刊
近年来,开滦集团范各庄矿业分公司(以下简称范矿公司)紧密结合企业安全工作和生产经营实际,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积极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员工心态,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焕发出勃勃生机,为推进企业科学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  思想认识高定位 强化责任使命感  面对世情、国情、企情的新变化和员工思想多元多变的新特点,范矿公司坚持思想高定位,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思想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