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弄潮出新锐 教海扬波尽英豪

来源 :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课程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ift1985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2021年沧州市高中语文优质课大赛中,授课教师突出展现了四个重视:重视语文的学科意识,紧扣文本不建空中楼阁;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中心地位,让小组活动有声有色;重视主题单元意识,多课联读成为一种新趋势;重视情境式教学,尽最大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四项重视对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落实中学生核心素养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另外,这次大赛也显露出教材处理上的一些问题,如主题单元意识需进一步强化;课堂小组活动要落到实处;情境化教学有待加强等。
  关键词:中学语文;新课标;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1)29-0007-04
  一
  2021年5月下旬,沧州市教育局教育科学研究所举办了“2021年沧州市语文优质课大赛”,来自沧州市重点、普通高中的57名教师参加了本次大赛。笔者作为评委逐一观摩了所有教师的授课。各位选手对本次大赛都极为重视,他们用心备课、精心上课,不但展现了自己的教学风采,更有助于大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当下《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中语文教学的困惑。57位教师各有风格、各有优势:有的亲和力强,课堂氛围极为融洽和谐;有的教学基本功特别扎实,知识丰富、旁征博引、思接千载、魅力独具;有的课堂驾驭能力高超,能巧妙地处理课堂中随机出现的问题……57节课也是各有侧重、各有精彩:有的注重学生对文本内容的解读;有的注重学生对科学精神的体悟;有的注重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整体而言,围绕《课标》,笔者认为老师们做到了四个重视。
  (一)重视语文的学科意识,紧扣文本不建空中楼阁
  语文是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的学科,相较于其他学科,工具性最强。语文学科的这一特点要求教师要有更强的“学科意识”。“语文教师的‘学科意识’是指教师对语文学科本身的自觉关注,即对语文课程性质、学科内容、学习方法以及学习效果等方面的关注和察觉。”因此,语文学习比其他学科更要接地气。
  语文课不能只是教师讲得口若悬河、自我陶醉,而学生却两手空空。语文学习离不开对字词句段篇的认知阅读、理解分析、提炼筛选、综合运用。可喜的是,本次大赛中多数教师都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走近课文本身,细读文本、当堂表述或落实到纸上。这些都是基于语文核心素养中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这一要求。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许多教师都会主动引导学生回顾原文,探寻问题出自第几段、第几行。教师强烈的文本意识,使教学过程始终都能做到以文本为中心。有的教师把不同学生回答的问题放到一起比较,看一看哪一个是从课本中自然得出的,哪一个又是学生自己的主观臆断。也正是教师心中的语文学科意识,才把语文课上出了语文味;而不是机械地紧扣“立德树人”“核心素养”,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说教,使课堂成为不接地气的空中楼阁。
  (二)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中心地位,让小组活动有声有色
  教师是引导,不能独霸讲台,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因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中心。课堂教学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归根到底还是体现在学生的学习。而学生的学习,不仅是自己学习,还要把个人学习放在与其他学生一起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只有与其他学生一起学习,才会形成思想的交流、思维的碰撞,而且还能做到相互纠正。这样的学习才会深入、高效。
  参赛教师基本都能做到在课堂上分小组讨论,部分教师为了便于合作探究学习的开展,把课堂布置成小组围坐式。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活动,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比如,在沧州二中的鲍老师、献县一中的高老师的课上,学生不仅分组讨论,而且直接走上讲台,代替教师边展示边讲解,教师只是适时点拨引导,学生中心意识体现得十分明显。充分有效的小组活动,使学生无论是积极发言还是默默思考,都能有效参与到课堂上来,课堂上没有“旁听生”,没有“零余人”,或许这才是课堂教学的真正意义所在。
  (三)重视主题单元意识,多课联读成新趋势
  这次大赛除了一名教师选了老教材的课文外,其他教师都是紧扣《课标》,在统编必修教材里选择参赛篇目。我们都十分清楚新教材不像老教材那样按照体裁划分单元,而是有着很强的主题单元意识,即不同体裁的文章,因为归属于同一主题,而划分到一个单元。值得注意的是,同一个单元里的课文篇目,又相较于老教材有大幅增加。如此改动,如果按老教材单篇精講的授课方式来授课,将很难完成教学任务。于是我们看到部分教师针对这一变化,采取多篇联读的方式。其中,多数采用小微专题——双篇联读,个别教师采用多篇联读,比如沧州二中的李老师在必修下册第五单元“实用类文本”讲读时,采用四篇联读,课堂容量极大,思维发掘很深。
  (四)重视情境式教学,尽最大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在各科教学中最具人文性,也最具真情和意趣。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课对学生的吸引力却远不敌数理化。而《课标》要求教师要充分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完成四个核心素养。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于是创设相对真实的学习情境,告别空洞的说教,让语文课真实、鲜活起来,成为新《课标》下语文课的一大亮点。参赛的教师普遍重视情境设置,于是穿越时空,与先贤对话;空间联线,将课堂与鲜活的现实,紧密相联;将学生化身为主持人、小导演等。如此种种,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我们都知道,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次大赛,教师们重视语文学科意识、学生中心意识、联读意识、情境化意识,这反映了沧州语文教研教改的大方向是正确的,成就是可喜的。但也必须看到,以上内容在课堂教学的实际操作中,还有不尽如人意之处。
  下面,笔者根据本次大赛中教师授课存在的一些问题,对今后的教学改革表达些许看法,这些看法难免粗疏,甚或错误,不足之处尽管提出,以备共同探讨。   (一)主题单元意识需进一步强化,教材处理应在联读上多多开拓
  新旧教材的区别在于新教材单元编排体系中有强烈的主题单元意识,各个篇目虽各自独立,但又服从于某个群文主题。因此,教师进行课堂设计时,一定要把这一课放到单元教学的大背景下、放到群文当中。
  《课标》下单篇精讲,关键是一定要注意所讲篇目与其他篇目的异同,争取通过某个单篇的精讲,让学生以此为思路,能完成本单元其他篇目的自学。比如东光县的刑老师,授课内容为《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就属于单篇精讲,然而她很重视引导学生学会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学生掌握此种方法后,对其他几篇人物形象分析会有很大帮助。
  新教材每单元课文数量多,全部单篇精讲,一定完不成教学任务,这就使多课联读成为教学改革的方向。为了实施好多篇联读,笔者建议用小微专题——两篇联读。此种教学方法既能通过联读方式训练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又能克服单篇精讲所造成的授课时间不足的弊端,同时,相较于多篇联读,授课教师更易驾驭两篇联读。在此次大赛的联读课中,只有一人采用四篇联读方式,其他均为两篇联读。
  联读的教学方式,关键在于切入点的选取。如果文本解读不到位或群文组建的依据和意图不明晰,往往会导致群文设计难以找准切入点,或很难实现微主题的聚焦。比如有位教师在进行两首诗的联读比较时,将比较点设计为景物、人物、诗人情感、人生价值,甚至还有字音、字形、字义。这样的设计,过于追求全覆盖,内容多、节奏快,很难引导学生联系多篇而精读,结合任务而细读,不但影响教学重点的突破,还存在一定程度的浅表性学习现象,使得语文核心素养在课堂上的落地打了折扣。
  联读点的选取,要小切口设计。必须明确一点,我们所强调课堂的大容量,不是多任务、多内容,而是更侧重思维含量大。一节课40分钟,还是要有所取舍的,选择其中一两个角度也许会更好。
  (二)教学设计要科学,应立足单元教学任务规划教学目标
  新教材每个单元后面都有单元教学任务的提示,这是本单元教学的方向。本次大赛中,一些教师没有注意到这些内容,而只是按自己的思维定势去设计教学任务。有的教师将作家、作品、背景、内容梳理、情感分析、手法探究等进行全部讲解;有的过于侧重拓展,课文尚未展开学习,就已经跑远了,变成了“由课文说开去”,这都是不可取的。
  因此,我们一定要认真研读《课标》,按照单元导读和单元后面的学习任务提示进行教学设计,重构教学内容,提煉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点,把任务群分解为若干微专题。
  至于多而全的教学内容,比如上面提到的作家、作品、背景意义等,则完全可以放到课下让学生自学,教师只是起到检查督导的作用。课上时间,应该多完成语言构建、思维发展、文化传承、审美创造等核心内容。
  需要说明的是四个核心素养不等于四个教学目标,不能简单对应。比如,进行语言品读这个活动,有教师将其指向“语言建构与运用”,但品读语言时,难道就没有审美的东西吗?学生就没有一点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吗?其实,四个核心素养就跟这次课改前我们对三维目标的解读类似,三维目标是目标的三个维度,非三个目标。
  (三)课堂小组活动要落到实处,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
  曾经的课堂提问式教学,教师多是关照课上活跃的、学习好的、平日里熟悉的学生。此种方式,让被提问到的学生感到紧张,没有被提问到的学生却轻松无比。学习小组能很好地改变课堂提问式的不足。“合理对小组进行划分,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采用多种方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进行合作的过程中能够不断提高效率,在语文学习中提升素养等。”
  此次大赛现场,学生分组讨论却存在下列问题,学生分了组,也都有小组活动,有的还把座位摆成便于小组讨论的围坐式,但活动效果却存在着少、慢、差、费等不足。“少”指的是活动少,活动成了课堂教学的点缀;“慢”指的是活动推进慢、拖沓;“差”指的是不能更好地形成思维碰撞、不能做到应有的课堂生成;“费”指的是有些活动浪费学生时间。
  小组活动的发展方向应该是怎样的呢?既然是小组,就是一个小团队,要有目标、分工还要有合作,还应有一个有执力的组长;同时,小组队员还要有一定的小组归属感和荣誉感。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思维,促使他们主动思考和表达。比如,有的教师让组里成员边讨论边记录,最后由专人汇总意见,并设置发言人统一在班内展示;而且有的学生还主动走上前台发表观点。
  克服小组活动的以上不足,开展高效的小组活动,能极大改变教师“只顾自己台上表演,台下如何一概不管”的现象,而且能保证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小组学习中来,真正让学生做到独立思考、相互交流、共同进步。
  (四)情境化教学有待加强
  语文是与社会衔接最紧密的学科,它的外延可以扩大到整个生活。然而,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却不大。我们学习语文,近期是为了高考,长远来看,是为了帮助学生立足社会,运用语文工具解决现实问题。
  因此,为了更有效地开展语文教学,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本内容,“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提高生活化教学有效性,设置生活问题、启发学生思维,挖掘生活化素材、感受生活之美好”,让学生在相对真实的情境中学习语文。为此,除了新颖别致的情境设计之外,我们还应充分利用当今的多媒体技术,通过互联网,为学生创设丰富真实的学习情境。比如,献县一中的高老师在讲授“古代妇女悲剧溯源”时,将对祥林嫂、窦娥两个人物形象的分析与献县图书馆文学展厅人物肖像、人物图谱的布置工作联系在一起,并现场连线献县图书馆馆长请他亲自布置任务。当图书馆馆长出现在屏幕上,以直播的形式与学生教师打招呼时,学生的眼睛一下子都亮了起来,这种情境设计相当别致。
  以上是笔者对本次大赛57节课粗浅却真实的感受,再次感谢各位参赛教师和教研室各位领导,你们为全市高中语文教学倾力烹制了这桌课改盛宴,为全市语文教学的探索指明了方向。
  参考文献:
  [1]林丹红.语文”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探究[J].考试周刊,2021,(05).
  [2]鲁朝霞.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比翼齐飞——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探索[J].成才之路,2021,(16).
  【责任编辑 李晓旭】
其他文献
[摘 要]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是指导高校教育教学的关键。课程思政帮助当代大学生塑造正确价值观,文化作为价值观的基础,通过文化融入高校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方面。通识类外语课程面临的问题制约了其课程思政的有效推进。以大学韩语课程为例,在分析影响其课程思政建设问题的基础上,讨论如何围绕教师队伍、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方面以文化润人方式形成协同效应,对标课程思政要
期刊
[摘 要]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于高校教育教学的创新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通过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下存在的学生学习兴趣不足、教学效果不佳等问题,同时对于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有着重要推动作用。通过以“自然地理学”课程为例探讨了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校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了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相关内容和高校地理科学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究了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
期刊
[摘 要] 博士研究生是我国最高层次专门人才,全面提升博士学位授予质量是新时期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提高研究生学位授予质量,特别是博士学位授予质量,是我国研究生教育从规模发展到内涵建设关键时期的核心任务。导师是研究生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第一责任人,也是博士学位授予质量的关键因素。研究生培养过程是影响学位质量的关键所在,根据研究生教育和博士研究生培养的现状,指出了博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
期刊
[摘 要] 通识教育课程知识讲授与思政元素的融合是“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的要求,是对课程改革的进一步积极探索,也是对课程思政综合教育理念的践行。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的“能源开发概论”课程为例,探讨了在通识教育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教学改革的意义与难点,分别对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课程的思政元素挖掘进行了探索,以有助于在通识课程教育中做好高校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引领,从而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期刊
[摘 要] 针对“智能控制”课程现有教学方式不能满足教学需求的现状,对以“能力导向、虚实融合”为核心的“智能控制”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及实践。设计开发了基于实际项目案例的移动机器人虚拟仿真实验,将课程知识点与实验内容充分结合;协调安排培养环节中的前导课程与实践环节,使认知实习实践教学、课程理论教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有机融合。该教学改革为“智能控制”课程理论联系实践提供了新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更好地激发
期刊
[摘 要] 从政策层面阐述了国家关于教育信息化和数字化建设及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规划目标和主要任务,针对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存在的缺乏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数字化应用水平低、“信息孤岛”现象严重等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从高等教育数字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统一的数据管理和分析平台建设、提升教育技术装备水平、推进教育教学管理改革和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加快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促进教育教
期刊
爱因斯坦说:“当你把学过的知识都忘掉了,剩下的就是教育。”这句话意味着我们的数学教学要从知识本位转向学生本位。课堂教学如此,作为反馈课堂教学效果之一的作业也应如此。但平日那种周而复始、形式单一的作业已使学生成为一个“机械工 ”,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创造性受到压制。为此,作为一线教师在不断改革课堂教学的同时,还要改变原有的作业观,认识到作业也应顺应课改要求,展现出全新的形态。  这就要求教师能用新
期刊
班级活动是指在班主任的指导下,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和学校培养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为实现班级教育目标而举行的各种教育教学实践活动。  小组是班级学生群体的基本单位。小组建设的好,整个班集体自然会呈现出良好的班风。但传统的“小组”班级管理形式,其作用并未显示出来或发挥得不明显,究其原因有四:一是教师本人思想上重视不够,总以为小组这种传统形式在新时期德育工作中已难以发挥出更好的教育效益;二是分组不科学,以
期刊
摘 要:“苹果银行”是依托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背景,立足学校办学实际,紧扣学生发展现状而摸索出的一种德育评价模式。其旨在以创新的内容和新颖的形式,引领学生在参与评价和享受评价中实现自我价值,促进自身德性的成长和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基于此,通过从对“苹果银行”的初步认识、“苹果银行”的价值探索以及“苹果银行”的实践路径三个方面进行探索与思考,试图在认知中不断升华,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为学校德育评价育人铸
期刊
摘 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发展评价“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结合澳门某幼儿园教育评核的实践活动,基于幼儿发展的根本目的,探讨幼儿园教育评价的真正意义,以及有效发挥教育评核价值的有效路径,以期借助教育评核促进教育发展。  关键词:教育评核;幼儿发展;评价方式  中图分类号:G6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