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国教育家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中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①这句话令笔者感触很深,不由得想到了我国语文教学的一些现实的问题:历经多年的借鉴、探索与实践,我国的语文课堂教学已摒弃了过去的“一根粉笔一张嘴,老师从头讲到尾”的满堂灌的旧模式,逐渐过渡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研究性新模式。研究性教学的关键在于充分体现、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教学的目的是唤醒学生学习的意识及兴趣,让学生自己去获得知识,形成技能,而不是将学生当成器皿、口袋,让学生视语文为猛兽,学语文为嚼蜡,成为学习的奴隶。在这一语文教学新理念的指导下,近年来,普通高中的语文教学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绩。
但是,因为前些年大学的扩招,大多数成绩较好的初中毕业生涌入了高中,使得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普遍下降。语文学科当然也不例外,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加之中职生多认为在职业学校专业学习好就行,其余无关紧要。这使得中职学生普遍缺乏语文学习的主动性,厭学情况较为突出,良好的语文能力更是无从谈起,这无疑给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师出了一个大难题。在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语文学习观念,让学生克服“怕语文、厌语文”的心理;如何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教师的鼓励、示范、引导,让学生明确语文学习的意义,达到喜欢语文,乐学语文的境界,从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这对中职学校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一、语文课堂应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乐园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②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乐之者”是提高学习效果的根本出路。语文课堂应当是学生精神活动的乐土、是学生灵魂的家园。目前,普高语文课堂教学已摒弃了过去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逐渐过渡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研究性教学模式,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语文课堂成为了学生主动学习的乐园。但是,在部分中职语文教师的课堂上,依旧停留在听听、记记、背背的层面上,学生还是习惯于被动接受,课堂教学手段老化,观念陈旧,对学生吸引力不足,导致课堂教学效率较低。而衡量学生成绩的评价体系更是古板、单一,脱离中职学生的实际,也脱离各专业的实际。期中或期未考试,往往是一张试卷,各个专业学生通用,四五个题型,选自课后和同步练习,考前一、二周划几个重点复习题,让学生死记硬背一通应付考试,学生考完之后,什么都忘了,语文知识得不到巩固、落实。语文技能不能学以致用。这样刻板的教材,这样古旧的教学方法,加上这样枯燥的考试形式,使得中职学生学习语文越学越没劲,教师越教越迷惘。“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这种情况如今已到了令人担忧的地步。
语文教学效率不高,学生语文能力不强,究其根本原因,是教师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很好体现,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是指教学过程中处于认识客观世界主体地位的学生,在外界多种因素,尤其是教师的作用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和自身发展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主观能动作用。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然而,在我们的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主导”变成了“主宰”,不是教师的“教”服务于学生的“学”,而是学生的“学”服从于教师的“教”。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现有能力发展水平、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都被置于一边。教学成了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教学关系成为: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在这样的课堂上,“双边活动”成了单边活动,教代替了学,教挤掉了学,学生是被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被剥夺了,学习兴趣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被压抑了。像这样没有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那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叶圣陶先生说:“凡为教者必期于不需教。教师所务惟在启发导引,……”③简言之:教是为了不用教,这充分说明了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主动性的重要性。《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要求:中职语文课程要以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为主,充分相信学生具有的语言潜能,充分重视学生语文学习的现状及所存在的差异;要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探索适合不同基础学生学习语文的教学方法,让每一个学生能学、想学、乐学、会学,学有所得。这里明确指出学生在学习中所处的主体地位。作为教师要真正发挥导的作用,就必须更新观念,转变思想,在教学实践中把自主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把语文实践的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乐园。
二、培养中职学生语文学习主动性策略
要使学生由被动学习改为主动学习,教师不仅要改进自己的教法,同时更要注重改变学生的学法,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变死记硬背为活学活记,变机械训练为积极实践呢?下面,就来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1、激发主动学习的兴趣
朱熹说:“教人未见乐趣,必不乐学。”兴趣是人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稳定的兴趣能使认识过程的整个心理活动积极化,能使观察更加敏锐,记忆得到加强,想象力更加丰富,克服困难的意志得到加强,使智力活动的效能大大提高。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歌德也曾说过:“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人的头脑只有处于清醒和兴奋状态时,才容易接受新的知识,大脑皮层愈兴奋,知识就愈容易接受,记忆也愈长久。语文课就是要及时点燃处于朦胧状态的智慧火星,给学生以思考的快乐。有人说:“当学习充满乐趣时,才能更为有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会主动探寻,深入研究。爱因斯坦从5岁时对罗盘发生兴趣,最后成为物理界的泰斗;达尔文从小对动物的兴趣引导他跨入生物学界的殿堂,创立了不朽的进化论。
吸引学生产生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一堂有趣的引言课,一节生动的CAI课,甚至老师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一表人才,性格幽默风趣等。老师尽可能发挥个人特长,大胆创新,积极尝试。例如我在教学中,就通过多种非文学手法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习:赏析《红楼梦》电影中的相关情节,勾勒《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可笑的别里科夫,聆听音乐《琵琶语》诠释的“同是天涯沦落人”……语文课堂中非文学手法的运用能够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收获到作品的审美愉悦,从而激发学生对作品深入理解的兴趣。在小说《荷花淀》的第二节课教学中,我提出要请五位同学分角色朗读五个妇女的对话部分,并要求学生通过朗读把感受到的人物性格、心理尽量传达出来,并比赛谁的朗读最符合小说人物特点。引入竞争机制后,学生们克服了一节课后可能产生的疲惫,表现欲高涨,连表情也跟着“入戏”。 正如野口悠纪雄在《超学习法》中说的“只要怀有兴趣和好奇心,谁都会持续地学习下去”。语文教学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参与其中,才会形成学习语文的持久的内在动力。当学习语文成为学生的一种内在需要时,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也就可想而知了。
2、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要让兴趣持久,就要“习惯成自然”。既要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也能在课外主动学习、巩固语文知识的习惯,自觉在生活中收集、观察、体会,从而更好地学习语文。
生活中的学习习惯尤其重要的是“学过的知识全部遗忘以后还有剩下的东西”,要时刻不忘点拨,提醒同学们去观察,体会、挖掘、收集,勿让“生活大舞台上的知识”白白流走。在课堂上时刻提醒学生遇到不懂的东西或生字词时先自己解决。例如:在讲一道口语交际题时,学生不理解“精神文明”是什么,就提醒学生自己查字典解决。每课的生字词也一样,通过学生自己查字典解决,如果有哪个学生没有认真做或偷懒,就罚他给大家讲个故事或背诵一首古诗(课外)。久而久之,以后语文课上,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了,一些简单的问题可以自己解决,教师也可从同学们的见识中增广不少知识。碰到同学们有错时,就及时由其他学生加以纠正,碰到有疑问的,就留到课后师生都去查寻资料。不少同学在日记中提到“语文课既轻松活泼,又学到了知识”。这样,主动学习的习惯就自然养成了。
3、探寻主动学习的方法
方法是学习的金钥匙,是事半功倍的前提。语文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学法上与其他学科有许多共同点。如:科学的学习态度;勤动脑,勤动手,勤动口;耳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等。同时还有它独到的学法。我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常根据实际,采用一些自主学习教学策略:读写互动策略,原始阅读策略,自由发问策略。传统的阅读教学一般把读与写割裂,读就是在教材里打滚,写就是完成单元写作任务,二者好象毫不沾边。这显然是违背了教材读写循环的阅读规律。而读写互动策略则是以写促读,读写结合。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目的,读的升华,读的质量外化。笔者在组织《荷塘月色》教学时,整个课堂教学主要分为“朗读”、“从写的作角度品读散文的内容”和“尝试写作写景短文”三大部分。其中“朗读”部分,运用“自读——范读——学读——比读——赛读——背读”的各种形式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在“从写作的角度品读散文的内容”部分,讨论了散文景物描写的顺序,观景的方式等角度品读本文的景物描写特点。在“尝试写作写景短文”部分,要求学生以本文为蓝本,以第一人称“我”为叙事视角进行练笔,学生练笔后,在全班交流。这样从写作角度切入阅读教学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理解诗文的内容、意境、主题,是对读的有力升华。
4、提高主动学习的能力
素质教育要求提高學生的能力。物理学家LAUE有句名言:“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展思维的能力。教育无非是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已忘掉的时候所剩下来的东西”。这里“所剩下的东西”也就是我们所指的科学素质中的学习能力。“人们在细节被淡忘之后仍然应该记忆的知识洞察力和技巧”。这种主动学习的求知能力才是我们老师孜孜以求的让学生受用一辈子的东西。
前面提到的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语文的兴趣、习惯、方法,最终落脚点就是要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寻以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探究能力为核心的“三级探究教学”模式,即“独立探究”、“小组合作探究”、“全班合作探究”。每级可分为感知,提问,解答,整理四个环节。这种教学模式,要求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主动深入探究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寻找释疑的策略,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变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发现学习,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体,从而主动构建起自己的认知结构,同时学会文明地与人进行沟通和交往,发展合作学习的精神,学生主动学习能力也日益得到了提高。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④所以,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和鼓励,享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领略到语文中的美,让学生主动地去拥抱语文、学习语文、受用语文,更好地享受阅读的乐趣,传承人类的文明。
注释
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组织总干事、前法国总理、教育部长埃德加·富尔《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
②《论语·雍也第六》
③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下册,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10月版)
④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参考文献
[1] 杜殿坤编译: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
[2]谭蒙革:《提高中职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办法》(《成功教育》,2008年08期 )
[3]李文勇:《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提高职高语文教学效率》(《杭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
[4]潘仲全:《中职语文教育的现状及对策分析》(《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09期 )
[5]赵秀兰:《“参与型”课型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内蒙古电大学刊》 2006年01期)
但是,因为前些年大学的扩招,大多数成绩较好的初中毕业生涌入了高中,使得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普遍下降。语文学科当然也不例外,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加之中职生多认为在职业学校专业学习好就行,其余无关紧要。这使得中职学生普遍缺乏语文学习的主动性,厭学情况较为突出,良好的语文能力更是无从谈起,这无疑给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师出了一个大难题。在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语文学习观念,让学生克服“怕语文、厌语文”的心理;如何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教师的鼓励、示范、引导,让学生明确语文学习的意义,达到喜欢语文,乐学语文的境界,从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这对中职学校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一、语文课堂应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乐园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②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乐之者”是提高学习效果的根本出路。语文课堂应当是学生精神活动的乐土、是学生灵魂的家园。目前,普高语文课堂教学已摒弃了过去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逐渐过渡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研究性教学模式,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语文课堂成为了学生主动学习的乐园。但是,在部分中职语文教师的课堂上,依旧停留在听听、记记、背背的层面上,学生还是习惯于被动接受,课堂教学手段老化,观念陈旧,对学生吸引力不足,导致课堂教学效率较低。而衡量学生成绩的评价体系更是古板、单一,脱离中职学生的实际,也脱离各专业的实际。期中或期未考试,往往是一张试卷,各个专业学生通用,四五个题型,选自课后和同步练习,考前一、二周划几个重点复习题,让学生死记硬背一通应付考试,学生考完之后,什么都忘了,语文知识得不到巩固、落实。语文技能不能学以致用。这样刻板的教材,这样古旧的教学方法,加上这样枯燥的考试形式,使得中职学生学习语文越学越没劲,教师越教越迷惘。“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这种情况如今已到了令人担忧的地步。
语文教学效率不高,学生语文能力不强,究其根本原因,是教师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很好体现,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是指教学过程中处于认识客观世界主体地位的学生,在外界多种因素,尤其是教师的作用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和自身发展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主观能动作用。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然而,在我们的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主导”变成了“主宰”,不是教师的“教”服务于学生的“学”,而是学生的“学”服从于教师的“教”。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现有能力发展水平、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都被置于一边。教学成了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教学关系成为: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在这样的课堂上,“双边活动”成了单边活动,教代替了学,教挤掉了学,学生是被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被剥夺了,学习兴趣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被压抑了。像这样没有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那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叶圣陶先生说:“凡为教者必期于不需教。教师所务惟在启发导引,……”③简言之:教是为了不用教,这充分说明了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主动性的重要性。《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要求:中职语文课程要以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为主,充分相信学生具有的语言潜能,充分重视学生语文学习的现状及所存在的差异;要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探索适合不同基础学生学习语文的教学方法,让每一个学生能学、想学、乐学、会学,学有所得。这里明确指出学生在学习中所处的主体地位。作为教师要真正发挥导的作用,就必须更新观念,转变思想,在教学实践中把自主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把语文实践的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乐园。
二、培养中职学生语文学习主动性策略
要使学生由被动学习改为主动学习,教师不仅要改进自己的教法,同时更要注重改变学生的学法,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变死记硬背为活学活记,变机械训练为积极实践呢?下面,就来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1、激发主动学习的兴趣
朱熹说:“教人未见乐趣,必不乐学。”兴趣是人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稳定的兴趣能使认识过程的整个心理活动积极化,能使观察更加敏锐,记忆得到加强,想象力更加丰富,克服困难的意志得到加强,使智力活动的效能大大提高。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歌德也曾说过:“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人的头脑只有处于清醒和兴奋状态时,才容易接受新的知识,大脑皮层愈兴奋,知识就愈容易接受,记忆也愈长久。语文课就是要及时点燃处于朦胧状态的智慧火星,给学生以思考的快乐。有人说:“当学习充满乐趣时,才能更为有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会主动探寻,深入研究。爱因斯坦从5岁时对罗盘发生兴趣,最后成为物理界的泰斗;达尔文从小对动物的兴趣引导他跨入生物学界的殿堂,创立了不朽的进化论。
吸引学生产生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一堂有趣的引言课,一节生动的CAI课,甚至老师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一表人才,性格幽默风趣等。老师尽可能发挥个人特长,大胆创新,积极尝试。例如我在教学中,就通过多种非文学手法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习:赏析《红楼梦》电影中的相关情节,勾勒《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可笑的别里科夫,聆听音乐《琵琶语》诠释的“同是天涯沦落人”……语文课堂中非文学手法的运用能够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收获到作品的审美愉悦,从而激发学生对作品深入理解的兴趣。在小说《荷花淀》的第二节课教学中,我提出要请五位同学分角色朗读五个妇女的对话部分,并要求学生通过朗读把感受到的人物性格、心理尽量传达出来,并比赛谁的朗读最符合小说人物特点。引入竞争机制后,学生们克服了一节课后可能产生的疲惫,表现欲高涨,连表情也跟着“入戏”。 正如野口悠纪雄在《超学习法》中说的“只要怀有兴趣和好奇心,谁都会持续地学习下去”。语文教学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参与其中,才会形成学习语文的持久的内在动力。当学习语文成为学生的一种内在需要时,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也就可想而知了。
2、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要让兴趣持久,就要“习惯成自然”。既要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也能在课外主动学习、巩固语文知识的习惯,自觉在生活中收集、观察、体会,从而更好地学习语文。
生活中的学习习惯尤其重要的是“学过的知识全部遗忘以后还有剩下的东西”,要时刻不忘点拨,提醒同学们去观察,体会、挖掘、收集,勿让“生活大舞台上的知识”白白流走。在课堂上时刻提醒学生遇到不懂的东西或生字词时先自己解决。例如:在讲一道口语交际题时,学生不理解“精神文明”是什么,就提醒学生自己查字典解决。每课的生字词也一样,通过学生自己查字典解决,如果有哪个学生没有认真做或偷懒,就罚他给大家讲个故事或背诵一首古诗(课外)。久而久之,以后语文课上,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了,一些简单的问题可以自己解决,教师也可从同学们的见识中增广不少知识。碰到同学们有错时,就及时由其他学生加以纠正,碰到有疑问的,就留到课后师生都去查寻资料。不少同学在日记中提到“语文课既轻松活泼,又学到了知识”。这样,主动学习的习惯就自然养成了。
3、探寻主动学习的方法
方法是学习的金钥匙,是事半功倍的前提。语文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学法上与其他学科有许多共同点。如:科学的学习态度;勤动脑,勤动手,勤动口;耳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等。同时还有它独到的学法。我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常根据实际,采用一些自主学习教学策略:读写互动策略,原始阅读策略,自由发问策略。传统的阅读教学一般把读与写割裂,读就是在教材里打滚,写就是完成单元写作任务,二者好象毫不沾边。这显然是违背了教材读写循环的阅读规律。而读写互动策略则是以写促读,读写结合。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目的,读的升华,读的质量外化。笔者在组织《荷塘月色》教学时,整个课堂教学主要分为“朗读”、“从写的作角度品读散文的内容”和“尝试写作写景短文”三大部分。其中“朗读”部分,运用“自读——范读——学读——比读——赛读——背读”的各种形式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在“从写作的角度品读散文的内容”部分,讨论了散文景物描写的顺序,观景的方式等角度品读本文的景物描写特点。在“尝试写作写景短文”部分,要求学生以本文为蓝本,以第一人称“我”为叙事视角进行练笔,学生练笔后,在全班交流。这样从写作角度切入阅读教学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理解诗文的内容、意境、主题,是对读的有力升华。
4、提高主动学习的能力
素质教育要求提高學生的能力。物理学家LAUE有句名言:“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展思维的能力。教育无非是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已忘掉的时候所剩下来的东西”。这里“所剩下的东西”也就是我们所指的科学素质中的学习能力。“人们在细节被淡忘之后仍然应该记忆的知识洞察力和技巧”。这种主动学习的求知能力才是我们老师孜孜以求的让学生受用一辈子的东西。
前面提到的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语文的兴趣、习惯、方法,最终落脚点就是要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寻以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探究能力为核心的“三级探究教学”模式,即“独立探究”、“小组合作探究”、“全班合作探究”。每级可分为感知,提问,解答,整理四个环节。这种教学模式,要求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主动深入探究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寻找释疑的策略,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变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发现学习,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体,从而主动构建起自己的认知结构,同时学会文明地与人进行沟通和交往,发展合作学习的精神,学生主动学习能力也日益得到了提高。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④所以,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和鼓励,享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领略到语文中的美,让学生主动地去拥抱语文、学习语文、受用语文,更好地享受阅读的乐趣,传承人类的文明。
注释
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组织总干事、前法国总理、教育部长埃德加·富尔《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
②《论语·雍也第六》
③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下册,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10月版)
④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参考文献
[1] 杜殿坤编译: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
[2]谭蒙革:《提高中职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办法》(《成功教育》,2008年08期 )
[3]李文勇:《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提高职高语文教学效率》(《杭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
[4]潘仲全:《中职语文教育的现状及对策分析》(《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09期 )
[5]赵秀兰:《“参与型”课型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内蒙古电大学刊》 2006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