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识字教学存在的误区及对策

来源 :吉林画报·新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wei94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识字是小学低年段教学的一个重点。广大教师都在努力钻研,力求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游戏来使学生识记更多的生字,进而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但是由于对新教材把握的不是很好,因此实施中出现了一些误区。那么这些误区在哪?有哪些对策呢?
  一、识字过程规律化。
  受汉字是“音、形、义”统一体的影响,教师们在教每一个汉字时,都从字的音、形、义三个方面引导学生逐一分析、理解。如教学“请”字先指导反复念这个“请”字的读音,接着分析字形:什么结构?每一部分都是什么?能组几个词?最后再把意思抄写下来。字字如此,耗时低效。
  对策:因字而宜
  这就是要求在教学前要对每一个生字进行认真分析,根据每个字的造字特点来选择适合的方法和侧重点进行教学。如:“泪”等会意字可以用字理识字法进行教学(眼睛流水,泪水汪汪);“宇宙”这个词它的重点在于字义的理解;教学“跳”字可以启发学生思考,要想跳,必须用脚,所以是“足”字旁。然后再做做动作加深印象,就可以帮助记忆了。而“方”字则可以用字谜的形式来识记。(一万多一点)这样有针对性的进行识字教学,就能避免识字过程的规律化,避免平均用力,从而提高识字教学效果。
  二、 识字数量平均化。
  许多时候在课堂上当教师出示本课生字时,有的孩子会不以为然,因为他们认识了其中的某些字,所以对他们来说再学就没兴趣了。可我们的教师不管你会不会,教材生字表上有,我责无旁贷就得教。这样一来,会的本来就会,自然记得就快。教师一看,学的挺快,加点速度,最后导致会的不爱学了,不会的跟不上。这样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就随之淡化了。
  对策:因人而宜
  其实所谓生字,是指不认识的字。那么是否是生字,应该由学生说了算。每个学生因为生活的环境,受到的教育和接受能力等因素的不同,掌握的识字量也不可能完全一致。
  鉴于此,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适当调整生字的教学思路,创造性地进行教学,给学生以足够的自主权,确定课文的生字时,不再以文后的生字表为唯一标准,而是由学生自己说了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生字表中的生字进行筛选、取舍、填补。这样既符合新课标中学生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的学生观,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同时也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不但积极性高,而且效果也会好很多。
  三、识写两类同一化。
  “新课标”明确提出:要求认识的字,只要求认识,在课文里认识,放在其它语言环境中也认识,不要求抄写、默写。可是有不少教师在教学时拔高这个要求,把只认识不写的字也让学生写一行拼音,一行字,组几个词。把“认识和学会”用同一个尺度来衡量了。
  对策:因度而宜
  根据课程标准规定,认识的字和学会的字每一个学生必须达到要求,但是要求的程度不同。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们要力求做到学会的字能学得透彻,写得正确,意思明白;该认的字能认得牢固。在哪出现都能准确无误地认出这个字就算完成教学任务。
  四、识字方法单一化。
  长期以来,许多教师巩固识字的方法是规定学生机械反复地读写,他们认为,经过这种重复地抄写,重复地记忆,学生就会记住所学生字。诚然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及时记住所学的生字,但那只是短暂的,久了便忘了。
  对策:因式而宜
  这个“式”指的是形式。巩固识字的形式有很多。教师要灵活地对不同的字采用不同的方式来巩固。比如:在课外阅读中巩固;在发展语言中巩固;在环境接触中巩固;(在我们生活的环境里,汉字随处可见:喝饮料时的饮料名,购物时的物品名,看电视时的标准发音和字幕……都是可以利用的强化和巩固识字的好方式。)在动手操作中巩固等等都是十分可行的,操作起来也很方便。
其他文献
如今,作文是困扰孩子们学习语文的一个难题,也备受老师和家长的关注。怎样让孩子喜欢写作,写作不再成为困难已经成为每一位语文教师高度重视的问题,怎么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也是教师们一直在探索的问题。“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在作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排除学生害怕写作文的心理因素,才是提高作文质量的重要前提。  一、多读书,读好书  一个人应该坚持一辈子的好习惯之一就是读书。读书不仅
期刊
教师上好课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领导听课是为了了解教师备课程度、上课水平,从而了解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学习效果。领导评课目的是根据听课后的感悟材料来激励教师怎样能更好的备好课、上好课,也是为了督促、帮助课备得不细、课上得敷衍了事这部分教师更好的提高与进步。可以说听好课、评好课都是为教好课服务的。那么怎样才能评好课呢?最近,笔者参加了吉林省教育学院组织的“幼师国培”项目,观摩了八节教育活动,感悟如下
期刊
对幼儿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是艺术教育,其中绘画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深受幼儿喜爱。是一种直接的和易于教师展开的艺术熏陶教育。幼儿借助绘画表达自己对这个世界的感性认识和舒展内心的喜好、兴趣,是认识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把难以言表的内心感受,通过绘画的方式“翻译”出来,这是一个再感受,同时能提高他们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度。而作为引导者和实教者的教师,应该有意的激发幼儿表现创造美的兴趣,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
期刊
一、 营造和谐的气氛,还给学生一个自由、宽松的创新空间  从创新能力生成的角度来讲,创新能力的发展需要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有一个个体思想驰骋的空间,要求限制越少越好。只有如此人们的思维活动才会如“天马行空”那样飘逸洒脱、视野开阔、无拘无束。创造激情,创新的火花彩绘接踵而来。新的思想观念才会源源不断的产生。例如在五年级分数大小比较这一内容时,我设计了这样一组问题:比较3/8、2/5的大小,用自己喜
期刊
我参加了几次中考作文阅卷工作,从考场作文反馈信息中归纳出目前农村初中学生的写作现状:①情感虚假生硬:积累范围狭窄,文章内容雷同,素材并非亲身经历与感受,导致脱离生活。②文章立意单调:观察表现生活的高度和角度几乎一致,硬性拔高。③文体不清:误解了"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这一要求,缺乏文体意识。④词汇量匮乏:缺少准确生动的词语表述。现状如此,我作为一名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对今后的作文教学谈谈自己
期刊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可设置特定的情景,引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积极投身于情境表演,在游戏中完成活动内容。情境表演可以设制特定的场景,让幼儿参与其中,达到预想的效果;也可让幼儿自发假设情境进行表演。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让幼儿在情境表演游戏活动中,自由想象,提高幼儿创编动作的能力。  一、三种情景激发幼儿创编欲望  1、借助一个假设情景引出活动内容。  例如在《亲密的水》活
期刊
语文教学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才容易进入课文情境中去。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开门见山,先入为主  语文课教学之初,教师可用模型、标本、图片、幻灯、录音、录像等形式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产生共鸣,激励他们快速进入课文的情感世界之中。如教学朱自清的《春》,教师可先放一段有关春天风光的录像带,花坞春晓、桃红李白
期刊
黄大钊教授曾经说过:“人有三张面孔。除了父母给的脸面长相外,说话是人的第二面孔;写字乃是人的第三面孔……”一手好字,能给人一种眼前一亮、赏心悦目的感受;一手好字,能透出一个人内在的涵养、气韵,感受你的特质美。  但伴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国人渐渐发现,自己提笔写字的机会越来越少了,“提笔忘字”的情况屡屡发生。当不少人写不出“尴尬”二字时,中国人的汉字书写能力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尴尬。在一篇题为《电脑时
期刊
“教学的有效性”,初次接触这个词时,头脑中闪现出的就是学生是否真的学会了,也就是学习成绩的高低。通过实践与学习,我进一步理解了什么叫教学的有效性。  正如有的老师所说: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应该是看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的40分钟内取得了哪些进步,得到了哪些提高,哪些方面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发展和提升。因为教学的目的就是促进学生发展,使他们变得更加聪明,有效性应该是“三个维度”的和谐整合。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
期刊
在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普遍存在对机械画的模仿现象,往往教师偏重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掌握。使幼儿对美术的感悟渐渐失去了敏感和创造力,甚至使儿童的童心开始麻木。幼儿的美术活动是在其学习动机的推动下产生和发展的。这种学习动机,只有在教师调动幼儿的情趣之后,才有可能被激发出来。  通过美术教育活动,教师不仅仅要引导幼儿认识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及从内容美到形式美的美术作品,逐步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不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