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灵明真性 平远见高识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ck8888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曹淦源先生是《收藏界》的老作者了,虽然以前未曾谋面,但我对先生的学识却可称得上久仰了。这其中有两个原因,一则先生在《收藏界》开的“甘园瓷话”专栏,一直是本刊的一个精品栏目,长期以来倍受读者的关注;二则我与先生在一些观念上曾产生过一些分歧,作为总编,总是要想方设法来适应大多数读者的兴趣,对作者不免提出一些要求和引导,例如,希望作者能够写一些与市场贴得很近的东西。但先生是个特立独行的人,不仅没有按照我们提出的要求改变自己的写作思路,反倒说服了我们!功利主义思想,短期内或许能讨好一部分读者,但长远看来,会使杂志内容流于浅薄,对读肯、作者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先生的见识使我受益良多。
  不久前听说先生欲在太原举办艺术陶瓷作品展,心里暗暗有些吃惊,一直以为先生主要的成就在教学、研究、著作方面,对先生的创作却一商无缘得见。为了一睹先生作品的“芳容”,在先生开展的前一天晚上,我和社里的一些同仁匆匆赶到了太原。
  任太原曹淦源先生的作品展览会上,我们见到了先生,或许是因为拜读过先生那些很有深度的陶瓷学术文章,因此先入为主地以为像这样学养的先生应该年事已高,及至见面,才发现先生只有六十多岁,看起来温文尔雅,比我们想像中要年轻许多。更出乎我们想像的是先生的陶瓷作品水平之高,令人耳目一新,震惊不已,有很多件堪称是当今国内艺术瓷中绝无仪有的精品。先生将中国画恰如其分地融入到陶瓷上艺中;把握好这种分寸的难度相当之大,因为釉料在陶瓷绘画创作中不像水墨在宣纸上那样容易挥写皴染,这就限制了瓷画作山水的表现形式。曹淦源先牛以深厚的传统文化素养与精深的专业学问作基础,创造性地将粉彩的填色工艺改革为“敷色技法”,从而将粉彩的色彩工艺技法推进到了一个全新的境地,使我同粉彩山水瓷绘作品效果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很多人把曹先生的色彩技法称作为一种创新,但曹先生却表示,“还是不要叫创新吧,我仅仅是作了一些有意义的探索而已。”从中足以看…先生谦逊的为人和认真的治学态度。
  曹淦源先生的粉彩山水作品中,多以突兀巨石、苍朽古松为近景,中景或奇峰、碧嶂,或浮峦云峰,其间有飞瀑流泉,丛林苍树中点缀层楼高阁,远山多置于烟岚迷濛之中。一般层次取“三远”(平远、高远、深远)法布陈空间景象。主题含蓄,藏而不露,景象非邃密即旷朗,身之所容,高远脱俗。眼前境界或晴朗、或渺迷,目之所瞩,心旷神怡,意之所游,令人神往。
  观先生的作品,我们看见的不仅仅是色彩丰富、构图和喈、意境幽远,更令人赞叹不已的是,先生的作品融入了书法、绘画、诗词、金石等方面的综合修养与古陶瓷研究方面的专业学养,再加之工艺技法的娴熟运川,从而达到了一个他人难以企及的艺术高度。曹先生的书法,各体皆擅且精,而瓷书上之书法更是无人能出其右。由于其对中国古代山水画的研究从未间断过,心追手摹,从明清诸家到宋元诸家,从而形成了自成一派的山水瓷画风格。另外曹先生的粉彩山水强调一种统一性,即诗意与画境的统一、书体与画面的统一等等,诗、书、画、印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境,臻达大雅之境。
  曹先生的艺术创作变践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启示,就足传统的陶瓷艺术仍然可以在前人的基础上走得更远,攀得更高。当然,前提是艺术家们必须有扎实的造型功底,有更高的人文修养。
  
  粉彩红绿梅图笔筒(高18厘米,腹径19.5厘米)
  红绿双色梅相互参插、映衬,构图上密下疏,虚处以诗陪衬,相得益彰。可谓“东风有意成连理,冷艳双开一样香”。
  
  墨料五体书法唐诗笔筒(高20厘米,腹径20厘米)
  该笔筒具两大特色:第一,布局新颖,五种字体高低、错落、宽窄、大小变化有度。第二,用笔清俊。法度严谨,稍加放逸。既配合器型,有装饰性,又有书法的生动笔意,字问用多方红印点缀,红与黑对比鲜明。
  
  青花兰竹图方瓶
  (高46.5厘米,边15.5×15.5厘米)
  竹叶做重人式,有拂云之势,悬崖兰叶横斜交错,取向下顾影自怜之态,兰竹两图俯仰顾盼。用笔法度严谨而洒脱自如。此为坯体上绘画书法、纵横笔触分明,料色渗化在釉汁中,加之坯体的吸水性产生独特的水墨韵味。
  
  粉彩山高水长图瓶(高63厘米,腹径28厘米)
  该瓶造型高大雄浑,环壁通景,布局取高远、深远法。苍松劲挺,主峰险峻,飞瀑如练,溪涧潺潺,丛林垂荫,掩映轩馆;烟云缭绕,峰峦出没。松下三高士或坐观飞瀑。或吟唱互答。用笔工谨,以披麻皴写山石,线条细劲圆润。兼用折带姣、小斧劈毁表现多种山石特征,以圆点作丛树苔草,郁郁苍苍。黑料浓淡层次分明,色调凝重。设色丰富,以青绿为基调,兼敷蓝碧、翠绿、淡赭、丹黄等,明丽光润,以粉彩特有的明艳、晶莹表现出文人画秀逸之风韵。意境清远,风骨高迈,突出了山高水长的主题,体现了作者典型的艺术风格。
  
  粉彩四季山水万字瓶(高19.5厘米,边16×16厘米)
  该器型固形似佛教的万字纹而名,整体呈四方形,每个面又被分隔为一大一小两个面。作者把江南的四时山水与四体书法巧妙地设计在各个独立的面上,而每个面的诗词、书法又与该面的山水画协调统一,相得益彰。
  
  粉彩层峦翠嶂图撇口瓶
  (高53厘米,腹径22厘米)
  峭壁险峻,群峰高耸,苍松矫健,古木森森,花树灼灼;飞瀑悬挂丹壁,丘壑萦纡白云,平冈上两高士吟咏唱和,一派浮岚暖翠气象。用笔细劲工致而自然,设色丰富,以青绿为主,又有碧蓝、粉绿、古赭、丹黄、淡紫的微妙变化。风格淡雅而浑厚,清新而幽远。
其他文献
艺术简介    吴建堂,1936年出生,四川籍,国家一级美术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一绝吴氏捻条画”大师级传承人,世界教科文卫组织专家组成员,国际美术家联合会理事(功勋书画家),文化部中国德艺双馨书画院特聘荣誉院长,中国国画院名誉院长,香港皇家社会科学院院士、爵士,中华名人协会书画院院士,中国捻条画研创院院长,中国水墨江团鱼第—人,北京京华兰亭书画院副院长。  4岁随父亲吴道悲习画,经与父亲齐名的
期刊
“承安宝货”是金朝的第七位皇帝金章宗完颜璟于承安二年(公元1197年)铸造颁行的。《金史·食货志》载:“(承安二年)十二月,尚书省议,谓时所给官兵俸及边戍军需,皆以银钞相兼,旧例银每铤五十两,其直百贯,民间或有截凿之者,其价亦随低昂,遂改铸银名‘承安宝货’,一两至十两分五等,每两折钱两贯,公私同见钱用,仍定销铸及接受稽留罪赏格”。旧的泉谱曾载有几种拓图,均为真书顺读的方孔铜钱(图1)。但是据《金史
期刊
笔者于2006年下半年在山东一泉家处收藏到一枚“庆应通宝”背“京江究之府以贰枚当壹朱”阔缘火钱,该泉生坑,红锏质,直径43毫米,穿径8毫米,厚2.5毫米,重约20克,属狭穿型折五十大钱。  笔者刚收集到该泉时,还以为是一枚辽金时代的铜钱,回家后翻阅了几本泉谱均无记载,就连外国的一些泉谱工具书籍也难寻其踪,一时感到很困惑。后来翻了几本早年《收藏》杂志,得知是一枚早期日本天皇年号钱,有多种版别存世,均
期刊
我国古代货币的流通,自先秦以来遵循“子母相权”的货币理论。即是根据流通的需要,定出各款钱币的重量,轻重两种钱币,以一种为基础,确定对另一种的兑换率,轻币为子,重币为母,子母相权,同时流通。  宋朝以后,随着经济活动的不断扩大,为了克服大宗金属货币笨重而携带不便等问题,出现了本身并无价值却可用来代表金属货币的最早的纸币——交子,交子与银两等货币同时流通,“子母相权”成为两种不同材质的货币同时流通的理
期刊
惊闻王世襄先生于2009年11月28日辞世,中国文物界、收藏界、学术界痛失大家。翻检出王世襄先生的手札捧读,领略到大家的谦恭和低调。  王世襄先生在2007出版的《俪松居长物志——自珍集》一书的“自序”开篇说:“人或称为收藏家,必起立正襟而对曰:‘实不敢当!实不敢当!’古代名家,姑置勿论。近现代允称收藏家者,如朱翼庵先生之于碑帖,朱桂辛先生之于丝绣,张伯驹先生之于书画,周叔弢先生之于古籍,学识之外
期刊
耀州窑以烧造上乘青瓷闻名于世,从晚唐经五代、北宋至金代前期,所烧的青瓷一直享誉天下。金代后期以降,青瓷日渐衰落,其中心窑场也从创烧以来的黄堡镇,东移到陈炉镇。  耀州窑的陈炉窑场,创烧于金代后期。金末元初的产品仍以耀州窑传统青瓷为主。但在耀州青瓷日渐衰落的形势之下,这个新建的窑场已无回天之力。到明清时只得改烧具有大众市场的黑、白、酱釉瓷和为民众所喜爱的白地黑花瓷。烧瓷品种的这一改变,挽救了耀州窑的
期刊
“咸丰通宝”铁母    “咸丰通宝”,文宗咸丰年间(公元1851-1861年)铸币。其中铜质小平钱,应是比较珍贵的铁母。因笔者查阅多本图录,都只有铁母和铁钱的拓图,并未见其他铜质普品的记载。  笔者家传一枚“咸丰通宝”小平钱,黄铜质,直径22毫米。说它是铁母,除了上述推断之外,也是因为它还具备以下特点:  一、铜质细腻。该品铜质明显区别于普品,色泽金黄铮亮,质地细腻光滑。不仅放在普品中格外引人注目
期刊
眼下,书画收藏圈内有句行话叫“路是对了,门进错了”,指的是收藏者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选错了画家,或瞅准了画家,但购错了藏品。因为,收藏者大多善于购藏本地画家的作品,故造成目前许多画家在所在地火爆异常,换个地方无人问津的局面;又因为同一画家的作品,也有精品、妙品、神品、绝品之分,有瘟货、冷门货、洋装货、应酬货之别,所以其间价格相差甚大,稍微走眼,略微冲动,赔钱已成定局。笔者从风格和价格及收藏技
期刊
刻铜墨盒是文房用品之一,是晚清文化艺人集体智慧的创举。周继烈老师给刻铜墨盒的定义是:“刻铜墨盒产于清咸丰晚期,盛行于同光及民国时期,消沉于20世纪40年代末。”这个定义已经被刻铜墨盒收藏者所接受。在刻铜墨盒盛行的那个年代,造就了众多的刻铜艺人,只要你会写字,你想写字,就离不开刻铜墨盒。正是:工农兵学商,行行留墨香。请欣赏几方刻铜墨盒,回忆那个时代留给我们的历史缩影。    “天津铁路公物”墨盒  
期刊
年画是中国老百姓最喜爱的富有教育意义和生活情趣的一种艺术形式,其以生动有趣的内容、优美而真实的形象,以及精细的构图、艳丽的色彩,愉悦着百姓,并寄托着人们的希望和向往,成_为喜迎新岁、节日必备的民间艺术品。  中国是个具有丰富史料可考的五千年文明古国,其传统节日很多,唯春节被称为中华民族的第一大节,亦称中国年。春节又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时间最长的民族节口,从农历腊月初八(过年盛宴的序曲)算起,至正月十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