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那人

来源 :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2000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明白,在灯火阑珊处,为什么会哭?
  ——林 夕
  从老家返回的路上,偶尔听了首老歌《K歌之王》:“我已经相信,有些人永远不必等,所以我明白,在灯火阑珊处,为什么会哭?”这本是一首情歌,却让我想到了姥姥的眼泪,想到她那句“你们都忙,我知道,可你们多久没回来了?”
  我当然明白大人的压力,孩子的忙碌,在这高歌猛进的城市化进程中,正如元夕之夜“东风夜放花千树”,初一还在出境游,初七就要飞回来,拜领导,访朋友;上班了,又要写计划,开例会;周末还得陪客户,行门户,聚餐、购物,“一夜鱼龙舞”。谁会记得老家灯火阑珊处久违的“那人”,于是你就一次次地骗邻居说:“我嫌儿孙来了麻烦,就不讓他们回。”
  “你的辛苦,到底是为了谁?”
  我曾问你为何这么吃苦,你说:“为了你妈姐弟三个呀!”你说话时,轻轻地笑了,皱纹爬在你的皮肤上,刻下深深的烙印,银丝却欢快地在光晕下舞动。
  思绪被扯回了母亲所讲述的童年:元宵节姥爷没能回来,老狗蜷在干冷的地上啃着骨头,儿女们吃着少有的松花蛋,眼角透着一股满足。你却一人在角落中吃着咸菜拌饭,陷在灯火影子里的,是看不清你灰暗布衣下的骨瘦如柴。
  你说起儿女很轻松,我听这一切却很心疼。我默默地抱住你,告诉你以后我们过节都回来陪你。你不做声,身体微微颤了一下。
  “儿女都忙,谁来看你?”
  “今天过元宵,一起回姥姥家吧!” “不行,我要去参加一个聚会,给你舅舅打电话!”母亲一面摆弄着发型,一面不耐烦地说。天地刷灰,心如死水,我的耳畔只剩心跳声逐渐放大,反复回荡。
  “舅舅,我妈让你今天去看看我姥儿。”嘈杂的吆喝声和着麻将声灌入电话,我不禁皱起眉。“人都老糊涂了,还记得啥?今晚上我忙着呢!”同样的陈词滥调让我酝酿许久的话卡在喉咙里,被噎得一阵疼痛。我不敢去想,生养了三个孩子的老妈妈,在万家灯火的元宵节,却在灯火阑珊处张望儿女,单薄的衣衫禁不住肆虐的冷风。我难以想象,你一次次满心欢喜地抬头,一次次孤单地返回房间,连电话都那么失落。
  姥姥,究竟谁来看你?我仿佛又听见你说:“不用看,我一个人也挺好。”我仿佛看到等在灯火阑珊处的你,喉间被泪水堵住,生生地疼痛。
  “灯火阑珊处,你还能等吗?”
  “忙”成了忽略“那人”的理由。儿女们“众里寻他千百度”,自以为再努力一把,职场上的这些 “蛾儿雪柳黄金缕”就会感受到自己的苦心赤诚,用心良苦。谁料到这些人终究是“笑语盈盈暗香去”,自己一厢情愿地孜孜以求的也不过是一地鸡毛。
  “盲”者,目亡也;“忙”者,心亡也。变幻的生命中,时间是最大的小偷。再次看到你时,别人正为你穿绸缎衣服,为你盖上缎面被子,替你在颧骨上抹上淡红的胭脂。我拉着你的手,你却不对我笑。妈妈凹陷的双颊印满了懊悔;大舅坐在一边狠吸着烟,嘴上咧开的口子渗出血迹,淌着内心满满的忏悔;小姨一家终于赶回来看你了,哭得昏天黑地。我含泪告诉你:“我们都来看你!”可是,你又在哪里?对不起,我们终于明白,在灯火阑珊处,你为什么会哭。儿孙们把你曾经赠予的美好往昔,丢弃给了再也回不去的岁月。
  有些爱,止于唇齿,掩于岁月。缘份让我们成为亲人,我们却抛却责任,把亲人当“那人”,然后徒留冰冷的相片填补天人永隔的悲戚。往后清明雨夜,如若惊觉思念,灯火阑珊处那哭泣的又会是谁?
  我无法挽住时光的脚步,更不能控制亲人的脚步。蓦然回首才明白,那个一直在灯火阑珊处等待你的人,不可能一直都在原地。“你们有多久没回家了?”是啊,匆匆百年的生命若浓缩为一阕《青玉案·元夕》,“那人”就该被遗忘在灯火阑珊的角落吗?
  我们总以为血缘亲情与生俱来,“那人”会一直这样,等在我们身后。
  你“宝马雕车香满路”时,亲人在静静等着你;
  你“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时,亲人在角落默默盼着你;
  你看着“蛾儿雪柳黄金缕”时,他们在背后望着你;
  你惊觉“笑语盈盈暗香去”时,他们还在身边陪着你。
  你真的赞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的论断吗?“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三种之境界”,“‘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第三境也。”我不知辛弃疾是否赞同王国维对此句的解读,我却以为,终生主战,背井离乡却惨遭打击的词人所写的是繁华落尽的一种自嘲:寻找的煎熬、回首的错愕、失去的悔悟。
  楚霸王回首才发现,“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王安石回首才发现,“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李商隐回首才发现,“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不知我们会有多少这样的回首。你忙乱奋斗时蓦然回首,亲人在那里;你受挫烦恼时蓦然回首,还是父母在那灯火阑珊处。
  即使被当作“那人”,亲人也不会因你的成就而利用你,不会因你的失败而嘲笑你。亲人熟悉你,了解你,会努力让你在每一次回首时都踏实心安。所以,你就忘了回首,直到失去,才明白在灯火阑珊处,为什么有人会哭。
  回首“那人”吧,你以为“那人”能一直等你吗?
  别待子欲养而亲不待时,才懂得悔悟; 别等回首时,那人已不在灯火阑珊处。
其他文献
晚上十点刚过,我便悄悄地穿好衣服,背上早已准备好的旅行包,轻轻地拉开门,悄无声息地离开了家。  没错!我要离家出走,独自一人去世界闯荡。  临走前,我做好了十足的准备,就像电视剧里那些戏剧性的情节,我把家里的每一个房间(除了爸妈的卧室)都看了个遍,然后装模作样地感慨一番,便推开门,像一只灵敏而狡猾的猫儿,潜进茫茫的夜色中。  我感觉背包不是很重,有种要飘飞的感觉。我知道,包里面放着我积攒多日的“旅
期刊
一个没有母校的人   我是一个没有母校的人,如同一页脱落的书纸。真正的学历是高中肄业,这也宛若我们发现拦在路上的那条荒狗,原来却是一只无家的猫咪。   在那个被称为“嵩县四中”的地方,比邻着宋时大理学家程颢、程颐的旧居。“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名句中的这个叫“源头”的村落,就在嵩县四中的边旁。僻壤里的荒凉,八百年的时光。而我四十年前的脚步,就走在这时间穷乡的古今上。更行昏返,时日
期刊
张 醒 男,1994年出生,安徽无为人。本科毕业于安徽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在读硕士,热爱文学创作,大学时代即曾发表诗歌和小说作品。  美国小说家亨利·詹姆斯有部名著叫《一位女士的画像》,先让我来概括一下这部小说的故事梗概:  一位视自由高于生命的美国少女——伊萨贝尔·阿切尔,来到了欧洲自由选择人生道路,而这主要体现在结婚对象的选择上。伊萨贝尔大约有三位追求者:沃伯顿勋爵,卡斯帕·戈德伍德,以及吉尔伯
期刊
灾 害  黄土高原地区的自然灾害十分频繁,对毫无抗灾能力的村庄来说,往往是致命的打击;对农民来说,就面临着收成减少、温饱不定的问题。从灾害的种类来看,主要包括旱灾、雹灾、洪涝、霜冻等,其中尤以旱灾、洪灾最为严重。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父母从半大的孩子到后来的结婚生育,他们开始负担起了自己的生活,心酸而又艰难。那些年,洪灾、旱灾等极端天气频发,对史家河这个靠天吃饭的村子来说,更是雪上加霜。母亲
期刊
南朝梁元帝萧绎,字世诚,小名七符,自号金楼子。梁武帝萧衍第七子,承圣元年(552年)即帝位,是萧梁第六任皇帝。年少时因病导致一目失明,既长好学,涉猎颇广;文章、书法、绘画为其三绝。应该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留名于世的艺术家皇帝,尤其是其绘画作品,对后世隋唐的影响颇大。  梁元帝的绘画技巧全面,善绘佛画、飞禽走兽以及景致写生。由善描绘国外人物形象。在他出任荆州刺史时绘《蕃客入朝图》,描绘了二十五个国家使
期刊
我们的友情像水,涓涓地流,细细地淌。  我第一次见到你时,你还是一个戴着牙套的小姑娘。你长得不算太出众,胖胖的脸蛋儿笑起来有两个大大的酒窝,高挺的鼻梁上挂着一副天蓝色镜框的眼镜,乍看上去,倒是很文静的。  那时的我们,面临着升学考试,每天应付着多得令人头疼的作业,还有老师、父母不尽的唠叨。但是很幸运,我遇到了你——一束阳光般明媚的样子,“啪”地照进了我的生活。  记得那时的体育课,我们肩并着肩,手
期刊
周燕芬 陕西米脂人,文学博士,西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文学思潮与社团流派研究。出版著作《执守·反拨·超越——七月派史论》《因缘际会——七月社、希望社及相关现代文学社团研究》《文学观察与史性阐述》等多种,发表学术论文与文学评论数十万字,曾获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陕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多项。  杨争光这个名字叫着响亮,听着也
期刊
『这事儿太国情了』 语出作者周玄毅微博:“这事儿太国情了,是好话还是坏话?”这个明知故问的问,让接受者一时懵圈,再细想,对的,诸如“不可描述”那类“既不能细说更不敢深想”,不就是典型的“太国情”?它超越褒贬之限,让博大精深的中文再次凸显其高语境文字的无上之魅。  『开心点吧朋友们,人间不值得』 网络流行语,语出脱口秀达人李诞,伴随“奇葩说”第5季上线,再次热传。从语文的角度看,此句瘟疫式流行,与其
期刊
又一次经过那家小小的孤儿院,那个流着鼻涕的瘦小男孩仍然呆坐在门前。这次,我没像以前那样径直走过,我就在他的面前蹲下。  “你在这儿干吗呢?”我歪着头好奇地问他。他大概是第一次见我,又羞怯又不安地拨弄着手指,声音低低地说:“等。”  “等谁?是等爸爸妈妈吗?”我从口袋里掏出卫生纸巾,替他擦去鼻涕。  “嗯!是爸爸妈妈……”他的眼睛眨了眨,眸子亮了亮,但又很快黯淡下去。他垂下眼睑,重新又点了点头,任由
期刊
王国平 江西九江人,供职于光明日报社。著有报告文学《一枚铺路的石子》、人物传记合集《纵使负累也轻盈》,曾获第五届徐迟报告文学奖、中国报人散文奖、中国报纸副刊学会年度银奖等。每一个瞬间都是崭新的  《沈从文的寂寞》,论及如何成为一名好作家,汪曾祺亮出自己的观点:  首先要对生活充满兴趣,充满好奇心,什么都想看看。要到处看,到处听,到处闻嗅,一颗心“永远为一种新鲜颜色、新鲜声音、新鲜气味而跳”,要用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