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分积累与转换的教育生产关系问题

来源 :现代教育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otianer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高等职业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过程中,高等职业教育机构都具有自身的法人地位,享有配置高等职业教育资源的权力,肩负国民充分就业的社会使命和责任。高等职业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的生产关系问题,首先是高等职业教育主体之间的体制共建与资源共享问题,第二是高等职业教育主体与客体的角色定位、缺位与转换问题,第三是高等职业教育理念与微观运行的矛盾问题。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学分积累与转换 教育生产关系
  [中图分类号] G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6)08-0092-06
  [DOI]10.13980/j.cnki.xdjykx.2016.08.019
  斯大林指出:生产关系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二是生产的不同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三是因上述两项决定的产品分配形式[1]。从这个定义的内涵进行推论,高等职业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的生产关系应当具备以下特征:首先,是从事学分积累与转换的高等职业教育主体具有高等职业教育法人地位,占有或者能够配置高等职业教育产业的教育资源;第二,高等职业教育产业集团成员(包括投资者、管理者、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高等职业教育的运行过程中能够发挥各自不同的地位和作用,并且拥有各自的权力和义务;第三,高等职业教育产业主体之间各自享有自身的权益和利益,并且共同负有国民充分就业的社会使命和责任。
  一、学分积累与转换:高职体制共建与资源共享问题
  体制共建与资源共享问题,是构建高等职业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教育生产关系的首要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路径选择是:确定高等职业教育主体的权力、义务边界,理顺高等职业教育相关主体的角色,明确高等职业教育主体的社会使命和责任。
  1. 高职学分积累与转换主体的推论
  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指出:推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逐步实行学分制,推进与学分制相配套的课程开发和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建立以学分为基本单位的学习成果认定积累制度;开展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积累、认定,建立全国统一的学习者终身学习成果档案(包含各类学历和非学历教育),设立学分银行;在坚持培养要求的基础上,探索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院校、成人高校、社区教育机构之间的学分转移与认定[2]。由此可见,“推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逐步实行学分制”,是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院校、成人高校、社区教育机构等专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主体实施学分积累与转换的必要前提,“推进与学分制相配套的课程开发和教学管理制度改革”,是专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与本科以上高等职业教育(技术应用型本科高校、实施专业学位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实现学分积累与转换的必要条件。在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的进程中,应用型本科高校、高等职业院校、成人高校、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社区教育机构将共同构成高等职业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主体,只不过这些高等职业教育主体在这一进程中所履行的义务有所差异。首先,是高等职业院校。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最大主体。截至2014年7月,全国高职院校共计1327所,占全国高等学校(不含独立学院)2246所的59%[2]。在高等职业教育产业中,高职院校的责任是为国民经济运行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健全和完善专科层次高等职业(学历与学位)教育与职业资格教育的体制机制,服务受教育者就业、创业和职业创新的基本需求。第二,是应用型本科高校。从数量上看,应用型本科高校将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半壁江山。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正式公布,揭开了中国高等教育新一轮改革的面纱。根据这一文件精神,教育部决定将把700多所地方高校逐步改变为从事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应用技术型高校[3]。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义务是为国民经济运行培养技术应用和技术技能型人才,推进国家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发展战略,促进与中职、专科层次高职有机衔接,建立与普通高中教育、中职教育和专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机制[4]。第三,是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从高等技工教育的角度来看,高级技工和技师教育同高等职业教育的主体。教育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指出: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将“根据高等学校设置制度规定,将符合条件的技师学院纳入高等学校序列”[5]。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的义务是为社会生产一线培养高级技术工人和技师。第四,是成人高校。成人高等学校包括开放大学(原电视大学)、普通高校的继续教育学院以及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社区职业培训机构根据国家法律举办的特色学院①。根据不同时期成人高等教育基本价值取向的不同,可将我国成人高等教育依次划分为学历导向、职业导向和学习导向三种,简称学历型成人高等教育、职业型成人高等教育和学习型成人高等教育。因此,成人高校兼具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功能,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主体之一。第五,是社区教育机构。社区职业教育机构形式多样、职业教育内容繁多,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补充。目前社区职业教育机构的主要职责,是为下岗失业人员和离退休人员提供职业培训和文化教育。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市场的逐步开放,社区职业教育机构的角色将发生质的飞跃。社区培训机构、职业院校和社区老年“大学”也将融入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
  2. 高职学分积累与转换的体制共建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的目的,首先是通过学分制度实现不同层次、类型高等教育主体对学习者取得的学习成果的认定,第二是通过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实现不同层次、类型高等职业教育主体对学习者学历与非学历资格的认定。高等职业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的体制共建,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教育生产关系。从纵向来看,专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与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与本科以上高等职业教育之间开展的学历、学位教育,就是建立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的教育生产关系来进行不同层次的学历教育与学历(学位)认证;从横向来看,就是通过改革教育生产关系推进“职业院校同时开展学历职业教育和非学历职业教育,满足行业、企业和社区的多样化需求。职业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开展的非学历职业教育可以通过质量认证体系、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学分银行和职业资格考试进行学历认证”[6]。然而,不论从提升学习者学历层次为目的的纵向学分积累与转换,还是以实现学历与职业资格认证为目的的横向学分积累与转换,都存在办学体制共建的现实问题。建立提升学习者学历层次为目的的纵向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办学体制共建的问题可以通过建立专、本、研融为一体的职业大学(或者叫作高等职业教育集团)来实现,也可以通过在低层次办学机构(例如高职院校或技师学院)提升学分课程水平和层次的方法来实现。以学历与职业资格认证为目的的横向学分积累与转换,办学体制共建的问题可以通过高等职业教育主体(高职院校、技师学院、社会职业培训机构)联合举办职业教育集团来实现,还可以通过技术资本、智力资本、人力资本、股权资本的资本运作来实现。   3. 高职学分积累与转换的资源共享问题
  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不但需要创新办学体制,而且必须实现资源共享。这就需要整个高等职业教育产业之间开放办学体制,共享教育资源。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的资源共享问题,其实质是高等职业教育主体之间实现资源共建与资源配置的问题。从纵向来看,目前专科层次高职院校的突出问题是职业教育(职业资格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技术教育(经验、技能、技巧、方法)和职业技术教育(创业教育+创客培育+大学生创业)的深化改革和创新问题,而深化职业教育、技术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结合是实现不同层次和类型高等教育的需求,进而实现普通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资源共享的要求。目前本科以上层次高职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任务是由学科型高等教育向应用型和应用技术型高等职业教育的转型发展,实现与专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的接轨。从横向来看,专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主体的资源共享问题主要是办学体制封闭,学历教育、高级技工(技师教育)和社会职业培训机构之间没有形成有效的衔接渠道,而建立高职院校、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和社会培训机构的办学体制,完善高职院校、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和社会培训机构的运行机制,实现专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的资源共享,需要教育行政部门推进质量认证体系、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学分银行和职业资格考试制度建设,需要高职院校、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和社会培训机构推进法人制度(特别是系、部二级法人制度)建设,保障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团队、专业带头人和一线教师依法实现教学改革和创新的基本权益。
  二、学分积累与转换:高职教育主体的角色问题
  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高等职业教育是一个重要的产业部门。在这个产业部门,管理者、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具有各自的双重角色。高等职业教育主体的管理者(高职院校、技师学院、社会职业培训机构的一级法人和二级法人)的双重角色,一是管理者、二是经营者;高等职业教育主体的教育者的双重角色,一是教育者、二是生产者;高等职业教育主体受教育者的双重角色,一是受教育者、二是社会人。
  1. 学分积累与转换:高职教育角色定位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的实现过程,是完善教育生产关系、确立高等职业教育管理者、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第二重角色的过程。高等职业教育主体角色定位问题,主要是管理者和教育者的问题。管理者的问题,是完善管理职能、确立高等职业教育产业经营理念的问题。从产业经济学的视角来看,高等职业教育具有一个立体结构的三维产业发展链条。高等职业教育三维发展的产业链条,第一个维度是高等教育的产业发展链条,第二个维度是职业教育的产业发展链条,第三个维度的社会职业培训产业发展链条。完善高等职业教育管理者的管理职能、确立高等职业教育产业经营理念,首先是确立高等职业教育法人之间共建高等职业教育产业链条,从不同类型(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不同层次(专、本、研)受教育者需求出发,共建学分积累与转换的高等职业教育项目、实训和社会实践教学基地,共同推进受教育者岗前培训、就业、创业以及职业创新活动。第二是推进弹性学分制度建设、引领学分积累与转换的学分课程改革。推进弹性学分制度改革是高等职业教育主体的共同使命。在推进弹性学分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只有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主体(包括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技师学院和社会培训机构)引领和推进弹性学分制改革,构建能够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受教育者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选择和就业需求的学分课程体系,才能满足受教育者实现学分积累与转换、提升自身学历与职业资格层次和水平的基本需求。教育者的问题,是创新职业技术素质教育理念、建设学分课程体系问题。高等职业本质是高层次的职业技术素质教育,从哲学的角度来看,“职业技术素质教育”是一个可以“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的教育理念。所谓“一分为二”就是职业素质+技术素质教育;所谓合二而一就是“职业技术素质教育”本身。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职业技术素质教育”是职业教育(就业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技术(经验、技能、技巧、方法)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创业教育+创客培育+大学生创业)模式、方法与社会经济基础的无缝对接。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职业技术素质教育”是市场机制下的资源配置、大学生就业和创业在高等职业教育产业链条中的实施和实现。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者来说,创新职业技术素质教育理念,是建设职业技术素质教育学分课程体系的必要前提;实现职业技术素质教育,创新职业技术素质学分课程(案例教学课程、项目课程、工作过程课程、学徒制课程等)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实践过程,是一个由教育者向教育产业生产者身份提升的过程。
  2. 学分积累与转换:高职教育角色缺位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经营者、生产者与社会人的角色缺位,是制约高等职业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体系构建的难点问题。导致这一问题的根源,是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生产力相对于学分积累与转换的教育生产关系需求滞后,客观地制约了基于高等职业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的生产关系变革。高等职业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的经营者、生产者与社会人角色缺位问题,首先是经营者的角色缺位。高等职业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的经营者,是高等职业教育主体的一级法人和二级法人,他们是高等职业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教育生产关系的制造者。在目前相对封闭的教育体制下,建立学分积累与转换的教育生产关系还没有列入高等职业教育法人主体的议事日程,高等职业教育的公益性和社会效益的相对不足,使得市场机制也很难发挥助推高等职业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的体制改革。第二是生产者的角色缺位。高等职业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的生产者,是高等职业教育主体的师资力量,同时也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最有生机的生产力要素。由于高等职业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经营者的角色缺位,使得高等职业教育主体的师资力量不能发挥建设适应学分积累与转换的学分课程体系、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弹性学分制改革的决定性作用。第三是社会人的角色缺位。高等职业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的社会人,是高等职业教育受教育者,包括应用型本科高校、高职院校、技师学院的在校学生,社会职业培训机构的受教育者。这是因为,高等职业教育受教育者是年满我国法定就业年龄的潜在就业群体,是准备或已经走向社会职业岗位的劳动者群体。高等职业教育社会人主体缺位的主要原因,一是来自应试教育对这部分人群的长期影响,二是来自对高等职业教育认识的欠缺,三是来自高等职业教育主体自身的职业、就业和创业导向的相对不足。   3. 学分积累与转换:高职教育角色转换问题
  在高等职业教育产业内部实现学习成果的互认,推进学分积累与转换的体制与机制建设,已经构成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打破传统教育管理体制的藩篱,消除职业本位的影响,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是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管理者向经营者的角色转换、教育者向生产者的角色转换、学习者向社会人的角色转换,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生产力水平,建立适应学分积累与转换教育生产关系的当务之急。要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管理者向经营者的角色转换,打破传统教育管理体制的藩篱,必须解决高等职业教育产业封闭运行和开放运行的路径选择问题。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和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开放发展理念已经成为国家宏观导向的策略选择。然而从微观运行层面看,开放发展并没有突破传统教育管理体制的藩篱,这个藩篱主要来自高等职业教育主体的产权制度、管理体制和传统的教育模式。产权制度问题,是高等职业教育主体法人对高等职业教育资源的所有权(例如公立高职院校教育资源的所有权归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与经营权分离;管理体制问题,来自高等职业教育产业自上而下的纵向管理体制;传统的教育模式问题,来自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进程还没有跨越以学校、教室、课堂、实训为主线的教育方式。要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主体中教育者向生产者的角色转换,消除职业本位的影响,必须转变高等职业教育主体的管理职能。这个转变包括加大激励和减小约束、加大活力和减小制衡,要允许教育者摸着石头过河、允许失败和挫折。要使广大的教育者消除“井田制”管理的阴霾,解放思想、敢于担当。要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主体中学习者向社会人的角色转换,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必须实现教育的以人为本和责任关怀,将职业教育、技术教育、创业教育、职业创新融入受教育者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整个过程。
  三、学分积累与转换:高职教育理念与微观运行的矛盾
  从国民经济运行的角度来看,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的目的,是保障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受教育者的充分就业,解决技术技能型人力资源有效供给不足的社会矛盾。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重新面对高等职业教育理念和受教育者的充分就业问题。
  1. 学分积累与转换:高职教育理念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7]。以就业为导向、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践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基本方向,这是高等职业教育微观运行的基本理念。构建高等职业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的办学体系,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大举措。这项重大举措的实施与推进,必须遵循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尽管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已经得到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主体(高职院校、技师学院、社会职业培训机构)的共识,但是在高等职业教育的微观运行中仍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首先,是对人才培养定位的问题。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产业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将呈现专业学位、技术应用和技术技能型层次分明(专、本、研)的梯次结构。与这样的人才培养结构相对应,建设高等职业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体系,需要高等职业教育主体对不同层次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确立科学的理念和方法论,对不同层次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科学定位。第二,是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认识问题。学术教育、技术教育、职业教育、技能教育成果是高等职业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的物质基础,这对于前高等职业教育主体来说是一个挑战。从专科层次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来看,学术教育、技术教育相对较弱;从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来看,职业教育、技能教育明显不足。这对于建立高等职业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无疑是一个障碍,科学认识和评估学术教育、技术教育、职业教育、技能教育在不同层次高等职业教育过程中的量和度,以人为本地界定不同知识、技能、智能、智力受教育群体的学习内容,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进程不能跨越的重要环节。
  2. 学分积累与转换:高职充分就业问题
  充分就业(Full employment)是指在某一工资水平之下,所有愿意接受工作的人,都获得了就业机会。充分就业并不等于全部就业,而是仍然存在一定的失业。但所有的失业均属于摩擦性和结构性的,而且失业的间隔期很短。通常把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时的就业水平称为充分就业[8]。在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的进程中,提升受教育者对就业、择业、创业的认识水平和能力,转变受教育者依赖学校推荐就业的传统理念,引导受教育者自主择业、自谋职业、大胆创业,是高等职业教育主体(应用型本科高校、高职院校、社会培训机构)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十三五”期间高等职业教育产业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时代契机,这对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体系建设,实现受教育者的充分就业带来了天赐良机。然而,高等职业教育宏观纵向管理的体制机制、微观封闭运行的模式,对于高等职业教育跨界、转型和升级发展还具有负面的制约作用。改革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共享职业教育社会资源,构建协调、绿色发展的高等职业教育生产关系,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的综合实力,需要开放职业教育市场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产业化发展铺路搭桥(实现市场对职业教育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需要通过法治建设规范土地、资本、股权、法人、师资、技术应用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等职业教育要素的市场准入,需要政府为职业教育的“法人”松绑(实现法人财产权与经营权的合二而一),需要引入市场机制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主体(应用型本科高校、职业院校、技师学院、社会培训机构)的优胜劣汰,需要党和国家顶层设计和科学决策的战略支撑。
  注释:
  ①《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指出:鼓励大型企业、科研机构和行业协会举办或参与举办以服务产业链为目标,主要依托企业开展教学实训,人才培养和职工培训融为一体,产教、科教融合发展,专业特色明显的特色学院,新增一批优质高等职业教育资源。
  参考文献:
  [1]于光远等.经济大辞典[M].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56.
  [2]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Z].职成教[2015]9号.
  [3]程宇,宋美霖.2014年全国高职院校数量变化趋势及分类比较[J].职业技术教育,2014(23):63-66.
  [4]教育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EB/OL].http://qzlx.chzu.edu.cn/s/397/t/1163/95/ba/info103866.htm.[2015-11-06]
  [5][6]教育部等六部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Z].教发[2014]6号.
  [6]余小波. 成人高等教育型及转型探略[J].现代大学教育,2011(01):26-31.
  [7]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
  [8]百度百科.充分就业[EB/OL].http://baike.baidu. com/.
  (责任编辑:袁海军)
其他文献
[摘 要]教材插图乃是重要的美育资源之一。其美育功能在于“启真、引善、怡情”,帮助学生获得美的体验,接受美的熏陶。但在教学实践中,教材插图的美育地位、美学价值被忽视,插图利用频率极低,美育功能难以发挥。要有效发挥教材插图在美育中的作用,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以图激趣,培养感知美的能力;图文互补,培养领悟美的能力;看图创作,培养创造美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材插图 美育  [中图分类号]G
期刊
[摘 要]长期以来,区域推进学校课程建设的意义与价值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学校之间各自为政,制约着区域内学校课程建设的发展。李沧区教体局认真履行区域教育行政机关对教育事业的积极推进之责,逐步探索出一条学校课程建设的区域推进新路,并取得良好成效。然而,区域内学校课程建设能力不足、学校特色片面发展、学校课程评价标准模糊仍是现阶段面临的主要难题。基于此,区域教育行政部门亟需做好统筹规划,在课程框架构建、学校
期刊
[摘要]相对于有限的课堂学习而言,如何规范和指导艺术类学生在课堂及艺术实践之外的学习,构建专业的艺术资源库以满足不同学生的特殊学习需要,这已成为长期困扰高等艺术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问题。创建自助自主线上学习平台,搭建校内优良的自助自主学习环境,形成表演类学科自助自主学习中心区,是提高高等艺术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综合类艺术院校 表演类学科 自助自主学习中心区  [中图分类
期刊
[摘要]在布鲁纳看来,民间心理学主要存在于我们赖以生存的文化中。人们通常将其称为民间社会心理学,甚至更简单地称为“普遍意识”。作为一种学说,民间心理学缘起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人类学特别是认知人类学的研究,社会学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转向”、科学心理学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反叛”为其发展提供了内在动力。民间心理学的核心思想主要由心灵、自我和知识三个相互关联的信念构成。其中,关于心灵的信念主要包
期刊
[摘 要]为治理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中产生的问题,俄罗斯于2012年启动高校效益评估活动。新的教育管理机制的首要任务在于对教育质量达不到国家要求的高校进行重组或合并。2012年,俄罗斯教科部要求所有公立高校必须参与高校效益评估活动,之后举办的每年一度的评估活动的对象则扩展至俄罗斯所有高校。评估活动开展过程中突显的主要特点体现在:评估指标体系逐步发展和完善,尤其是在反映高校重要教育功能的就业水平上的指
期刊
吉林大学附属中学小学部是一所文化气息浓厚、环境优美、硬件设施完善,深受社会各界认可的现代化、发展型学校。学校以“润育心灵、激发潜能”为办学理念,近年来在校长刘浩天的带领下,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全力打造英才教育办学特色。  一、秉持“以人为本、自主管理”办学理念  “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和教师为本,把学生自主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视为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自主管理”就是强调尊重学生和教师的主体性,让每
期刊
[摘要]协同育人平台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对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阐述协同育人平台的提出背景、基本内涵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它的管理要素及其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关键词]协同育人平台 管理要素 应用型本科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16)04-0046-05  一、协同育人平台提出的背景  协同育人平台并非无源之
期刊
[摘 要]通过编制大学新生适应性问卷,对H大学2013级大学新生的学习适应性、生活适应性、人际关系适应性和心理适应性的差异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学新生生活适应水平最好,学习适应水平、人际关系适应水平次之,心理适应水平最低;不同性别在四个维度上均有显著差异,不同专业类别在“学习适应性”和“生活适应性”上有显著差异,“是否独生子女”在生活适应性上有显著差异;不同生源地新生在“生活适应性”和“
期刊
[摘 要]法理学教学内容的优化要以卓越法律人才培养为目标,通过构建全景式“学科知识地图”,以“1+1+N”模式实现教学内容的承载,围绕理论、实践、学生三个基点,区分教学的重点内容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加强教学内容的联系与整合。  [关键词]卓越法律人才 法理学 教学内容优化  [中图分类号] 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16)05-0061-06  法理学是法学专业
期刊
[摘 要]在“追求人本、平等、开放、和谐的民主教育”的办学理念引领下,江苏省徐州市民主路小学以“民主教育”为主题,既注重用学校文化来统领课程文化,又关注课程的历史性,在学校现有课程的基础上设计课程体系,以愿景引领为基点、以素养指向为理念、以功能组合为定位、以立体贯通为路径进行校本课程的顶层架构。在实践中,不断尝试开发课程内容,开掘课程品质,力求构建充满生命张力的“树”型课程体系,让每个儿童在饶沃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