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烽火戏诸侯”

来源 :新作文·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799222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烽火戏诸侯”是一个妇孺皆知的故事。周幽王为取悦美人,不惜三次假装遇敌点燃烽火召集诸侯,最终也失了民心,天下大乱。我本认为这般愚蠢的故事不会再次发生。然而,随着各种网络媒体的出现,“当代烽火”重新燃起,戏耍着各路“诸侯”。
  如今,大大小小的新闻媒体兴起,“独家报道”“小道消息”比比皆是。它们往往有很强的娱乐性,而且更有一种“叛逆心理”。一条花边新闻,其内容甚至会逆转十几次仍无法得知真正的结果,其真实性更是不得而知。对于将它们作为茶余饭后消遣的人,这种一波三折、趣味性高等特点恰好迎合了他们的口味——他们不追求真实与意义,那么这类新闻也未必是坏事。然而,对于多数关心这个社会的人来说,这些新闻无疑是一个坏掉的罗盘,逆转往复,摇摆不定,引着社会走向恐慌与混乱。
  此时此刻,我们很容易产生疑问:是事实不够用了吗?
  什么是事实?我們所经历的,以及世界上发生的一切均是事实。在古代,周王室未受侵略,这是事实。可周幽王置事实于不顾,点燃烽火,戏弄诸侯,引发大乱。秦始皇时期,百姓长期受到压迫,民间积怨已久,这也是事实,而嬴政视事实如儿戏,大兴土木,鱼肉子民,也落得秦朝二世而亡。近代以来,列强疯狂侵略、瓜分中国同样是事实,清政府不管不顾,拥护洋人,打压反帝运动,最终也令封建帝制葬送在自己手里。
  唐太宗曾云,“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通过观察这样的历史,我们很容易便会发现,当今各种反转的新闻舆论与周幽王的烽火其实无异,都是漠视事实的结果。更令人担心的是,“当代烽火”已然形成一股潮流,戏弄着各位“诸侯”。
  作为一个球迷,我自己便深有体会。有时候一个体育网站,便充斥着各种球员转会的消息,有专家预测,也有名记情报。他们给出了不同答案,各个都据理力争,可结果往往不如他们所愿。在引起一段时间的轰动后,不了了之,只剩下“诸侯”们的叹息、惊讶……然而,造成这一切的终究是人们漠视了事实,丢失了理性。
  这世界上真的缺少事实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事实被淹没的根本原因之一,正是因为当代人在快节奏、数据爆炸的大潮流中失去了应有的耐心。每听闻有大事发生,当代人便会不自觉地将耳朵探过去,目光打过去。利益至上的媒体自然也就有机可乘,他们明白造势越大,围观者越多,利益也就更丰厚。因此,他们便点起一波又一波“烽火”,招来一批又一批的“诸侯”。当赶到现场发现事实并非如此时,人们才会意识到自己的冲动。当代人的不耐心、浮躁与过分好奇,不但造就了媒体界的“恶性循环”,也蒙蔽了自己的双眼,让事实多绕了几道弯,盖上了一层灰。
  人们热爱真理,追求事实本该是好事,可是当代人们快节奏生活下思维的“惯性”,让事实的“真金白银”变成了“当代烽火”,其浓烟在社会上横行。报纸说、电视说、网络说……我们要让这烟雾散去,重见阳光,就必须使我们的思维慢下来,暂时脱离网络这辆“高速列车”。有人说过:“时间是最好的解药。”唯有找到旁落已久的耐心,给事实一点时间,播撒种子而不揠苗助长,我们才有可能明了地看见事实开出繁盛的花朵。
  社会总在进步,现在的我们不能重蹈覆辙,让“当代烽火”继续戏耍我们。我们唯有重拾耐心与理性,将时间还给事实,用理性审度时势,让“当代烽火”熄灭,让事实之花绽放在沃土上。
  评委在线
  太阳底下,并无新事
  看到题目,不禁莞尔:聪明的作者。“专家说”“亲友说”“网络说”确如“烽火”,而每一个观众都是“诸侯”,被一次次戏弄,最后,当真的烽火点燃,却没有人再相信了,或者说,没有人再敢信誓旦旦评论了——谁敢保证那“烽火”背后的故事是事实呢?可见,太阳底下,确实并无新事。我们看到的各类“闹剧”,其实在历史长河中都曾上演过,只是换了一种形式而已。作者的立意恰当、简单,论据令人信服,能自圆其说,更关键是,让我们思考,令我们怀想。这大约就是文章成功的一个标志了吧!
  (清风)
其他文献
我想,读书就是在读别人的人生。我们喜欢读别人的人生。读别人的人生,可以让我们的生命之旅變得丰厚充实,色彩斑斓,了解在平行轨迹上,有那么多让你赞赏、羡慕、同情、憎恶的灵魂存在,以或许是完全不能理解的方式与你同行。这些书,或使你共鸣你的风雨来路;或联结你和作者成为不见面的朋友;或使你想象在这样纷繁世态下,你的生命旅途上结识的芸芸众生中也有一位像她。这个时代,不光信息和财富,幸福和梦想也在四处闪烁着。 
期刊
推荐语:  作为语文教师,最幸福的,莫过于遇见写作才气与灵气俱佳的学生。而李宇博,就是这类学生。中考以优异成绩考入湖南省一级重点名校——长沙市周南中学——的她,时常让我讶异:那些原本单调枯燥的文字,却在她的笔下变得流光溢彩!  李宇博是老师最信任的助手,也是同学最知心的朋友,性格中既有温婉,又有坚毅。能武善文,“动如脱兔,静若幽兰”是她真实的写照。她喜欢美术,酷爱文学,用清新细腻的笔,抒写浓浓淡淡
期刊
斜坡上的杂花野草,谁说不是一草一千秋,一花一世界呢?  ——题记  自科举考试起,书籍就自动站成了两列:一为专,二为杂。由于考试的选拔属性,专业书籍兴盛起来,占据高位,也吸引了无数消费者的目光。那什么是杂?《新华字典》记:杂,即为多种多样。  那杂书到底该不该读?在一个个沉醉于杂书的夜晚,我意识到,杂书是该读的。没有群星浩瀚,仅一颗月亮是照不亮夜空的。  不同于往常“重点大学”留给我们的专业性认识
期刊
不久前热播的《都挺好》,引发了大众对原生家庭的思考。在原著中作者这样描写苏明玉的内心世界:“她这时非常理解哪吒,她也恨不得剔肉剔骨把这身血肉还给父母,从此与苏家一刀两断。”在传统神话中,哪吒大概是最具叛逆精神的神了——削骨还父、削肉还母,噙发、睁目、横剑、自尽。大概这是多数孩子一生中初次见到悲剧,初次见到主角死去,初次看到有主角与亲人恩断义绝。在最新版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父母的形象被柔化了,他
期刊
吾生有三恨,一恨不能生在大唐王朝,望风景如画,万国来朝。二恨不能生在大宋江山,北击蛮夷,国士无双,三朝故敌,夷平九州。三恨不能生在大明王朝,看万千美人迎風挥袖,衣白如雪。但千千万万本“杂书”给了我机会,让我回到过往,开启一段新的人生。  (指导老师:姚红红)
期刊
初评印象·口头禅  截稿日期是3月31日,所以,4月被编辑部同事们戏称为“放胆月”。初评工作当真是浩浩荡荡而来。堆积如山的稿件,字字句句都考验着评委们的意志。评委们一字一句斟酌,题目文段并重,结尾开头共“扫描”,当真是如火如荼。不过,也自有一番热闹景象。这不,评着评着,听到了各类口头禅——  肖尧:可惜了,太可惜了。  初评稿件如潮水般涌来,四个题目出得都颇有难度,但还是有难易之别的。至少,题目—
期刊
标志,不是随便两笔勾画模仿而来的印记,不似小儿涂鸦般漫不经心,它费神耗力,发人深思,可惜,我却不得不说,标志正在消逝。  字,是文士墨客的标志。我犹记得韩愈的字。韩愈,字退之,“愈”为满,“退”为缺,水满则溢,故人生不可求那一完整的圆;得饶人处且饶人,故与人交往也留得一尺距离,不可冒进;生活不可安排过满,生命有缝隙,光才照得进来……文人的标志,起于饱含父母期望的名,止于对自己自省自勉自警的字,让这
期刊
有朵盛开的云,缓缓滑过山顶,随风飘向天边。我们慢慢明白,有些告别,就是最后一面。  ——题记  初次了解张嘉佳,还是在他的《从你的全世界路过》,里面一个个苦涩、凄美的爱情故事着实令我一个正处在青春期的毛头小子感慨万千。在销声匿迹良久后,他带着全新佳作回来了,再一次为我们奉上了欢笑和感动,希望和悲伤。  《云边有个小卖部》中的刘十三,如同千千万万个出身于乡村小镇的普通人一样,渴望脱下平淡的外壳,前往
期刊
2012年12月8日,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世界至高文学殿堂发表演讲,主题为“讲故事的人”。时至今日,“中国故事”已和“中国梦”并称为时代两大主题。故事,是思想的烙印,饱含感情色彩和感官细节,好故事能触摸到心灵的最深处,让对方和你共鸣,朝着共同的愿景前进。故事也是“世界语”,过去的历史能引起今天的共鸣,其蕴含的哲理、文化、味道,让一个故事胜过一打道理。时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如今的中国已
期刊
好文章是有心人寫就的。  有心之一,以一般人不会注意的客之视角来观白乐天的情感轨迹。什么?《琵琶行》中还有客人?很多粗线条的人会疑问。答案是:真的有。且看诗歌前八句:“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正是因为白乐天在浔阳江头送将要归去的客人,才有了后面忽然听到琵琶声,于是有了白乐天的一番感慨,有了这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