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尝生活与工作的味道

来源 :语数外学习·高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27202044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文欣赏
  
  幸福是痒了挠一下 桑 笛
  难得的休息,从身体到心灵。从书柜里拿出一本漫画书,盲目的翻来翻去。然后又看到了这句话:幸福是痒了挠一下,不幸是痒了挠不着,更不幸的是很久以来,灵魂和肉体都感觉不到那令人蠢蠢不安的痒了。
  忽然就笑了,这本书买自去年的10月,钱海燕的《小女贼系列》。当初看到这页,兴奋的忘乎所以,拼写到手机短信上给N个人发去。那个时候的心态,大概是要给久不谋面的朋友一个意外的惊喜和祝愿。因为幸福是痒了挠一下,我的那些朋友们。大概还都可以给自己挠一下的。
  还曾看见一幅漫画:一个人猩猩和一个人相背而坐,地上一个痒痒挠,大猩猩俏皮的偷乐,那个人却蜷在椅子上一脸的愁云。而大猩猩的手却是绑着的,他根本没办法体会痒了就挠挠的幸福,人是自由的,他可以用手挠挠,也可以用地下的痒痒挠,却并不开心,那不开心,也许只有一个理由,他的灵魂和肉体都感觉不到那令人蠢蠢不安的痒了。所以说,大猩猩是不幸的,而人,那个坐在椅子上的人却更不幸。难怪,大猩猩要偷乐着:这一次,又把人类的智慧甩在了后面。
  想起色圣生的哲学,他认为苦痛是积极的实在的东西,而幸福快乐则是消极根本不存在的东西。所谓快乐幸福乃是解除苦痛之谓,没有苦痛便是幸福。这个论调我最早是在粱实秋先生的文字里看来,觉得不大明白,又找来叔本华的东西,可惜看起来实在费劲劳神,于是束之高阁,现在恐怕找到也得半天。
  但我却在关于挠痒痒的问题上想到它,稍微觉得有些奇怪。我是个痒痒能挠到的人,应该是幸福那一类的,却真的有时候觉得不幸福,或者说根本找不到幸福的感觉。我跟朋友开玩笑,我说现在我们早已忘记了幸福是什么滋味。也许就是因为没有苦痛,我试图拿叔本华的理论来说服大家,但是听者与说者同样茫然。最后的结果自然是谈笑一场不了了之。
  怎样才能痒?从灵魂到肉体。叔本华说的苦痛是痒吗?如果那是痒,现代人,又该到哪里去找所谓的苦痛?
  曾雷芹的《红楼梦》里,有一个粗俗又槁笑的人物形象——刻姥姥。这个人物形象是曹雪芹最下笔墨刻画的人物之一,她是荣宁贵族兴亡衰败史的见证人。但她最终却是一个作者笔下粗鄙的农妇,有一个细节,她游览大观固迷路误入怡红院,“刚从屏后得了一门杆去。只见她亲家母也从外面迎了进来”,这个时候,刘姥姥面对的是一面镜子和自己,但她首先并没有意识到,等意识到后她也没有审视自己,而是琢磨起四面雕空的紫檀板壁。我常常想,如果刻姥姥这个时候审视自己又会怎样?她还会那么快快乐乐的与大观园的那些公子小姐嬉闹么?她会讨厌自己的恶俗么?虽然这只是一种猜想。但是这种猜想却总是萦绕脑海。驱之不去。她不是感觉不到痒的人,家道的艰难,时常让她苦恼,若不是因为这苦恼,她也不舍到贾府打秋风。但她快乐,那种快乐所引发的幸福是实实在在的。贾府里任何一个小姐公子哥比不得,我们自然也比不得。
  我听到过一种抱怨,认为生活在这个时代是无奈而又悲哀的,人类历史文明发展到了现在,多少东西都已被前人涉及,如若超越,困难重重。那种困难,似乎是一种无法突破的迷雾和堡垒。我们只能做的,是踩在前人的鞋印中亦步亦趋。这种无奈,对于很多追求梦想的人也许是致命的。这也应该算一种苦痛,算一种痒吧,只可惜这种痒在很多时候成了麻木,麻木的感觉不到痒的存在,我们很轻易的放弃了那种苦痛后应该带来的感觉,或者说是放弃了梦想。于是就像漫画里的人,自由的双手和地下的痒痒挠,都让他感受不到快乐。
  忽然明白了一个道理,不快乐,原来是因为我们忘记了解放的双手和地下的痒痒挠,忘记了它们能做什么和我们能做什么。而并不是,我们感觉不到身上的痒。
  感觉不到痒,其实你也可以挠挠,那样也挺舒服,不是吗?
  
  幸福,一直在身边流淌 清玉梦涵
  江南的第二场雪在傍晚时,开始下了。
  打开窗户,伸出手去,一片,两片……雪花轻轻地落在手心,悄无声息融化成一滴水,凉凉的,晶莹着双眼,瞬间,命运就做了一次完全不同的蜕变,结束了一次完美的旅程。
  哦,好冷,我缩回了手,静静地看着窗外,洁白空灵的世界,静静地流淌着宁静,爱雪的人啊,也放缓了脚步,享受着一冬的期待,纷纷扬扬的雪花,飘洒了一地的喜悦。
  手机振动有信息来,是在另一座城市务工的友,“下雪了,好冷,过两天我就回老家了。为什么人生有这么多的苦?孩子不能够在身边,老公也在外很辛苦,三口人住三地,真的羡慕你,一家人能在一起多幸福!”
  我错愕,很久……
  幸福,这个动人的词已经很久很久不曾温暖我的心,已隐退我的脑海了,自从亲人有了病痛,生活的全部就是工作,赚钱,去医院,买药。很多年了,心就如拉紧的弓弦,想放又不敢松手,唯恐一切努力皆成空。早生的白发,更是心头的痛!
  生活中不敢再奢谈幸福,心里总是认为已经触摸不到它的高度,我想幸福是属于那些自由自在、衣食无忧的人,对于人流中匆匆的过客,更多是为生存奔波,为责任拼命,怎么能够得到它的眷顾?生活的琐碎早已泛滥了,心中的苦恼、忧伤更是让我无处逃循,生活亦如一杯无味无色的水,明天也一览无遗,幸福的细胞迷路了,迷失在红尘申的某个角落,在偷偷的哭泣。尽管阳光依然灿烂,风依然柔和,家也和千万的家一样,平凡的生火煮饭,有谁愿意相信这就是幸福的风景?
  如今这一切却成了别人眼中的幸福,心中的渴望,理由又是如此简单,一家人可以每天在一起吃饭,生活也无需承受分离之痛。
  是否还能继续漠然现在的拥有?
  也许是别人幸福的奢华刺伤了自己的双眼,结果漠视了自己草根的幸福,一个平凡的人心申流淌的愿望。心灵的苏醒,有时候真的很单纯,一句话的撞击,一场雪的宁静,一缕清晨破窗而入的阳光给予的拥抱……
  回友:“谢谢!”
  雪还在下,纷纷扬扬的飘落,洁白宁静,真的要感恩这场雪的降临呵,唤醒了沉睡已久的遗忘。生活得匆忙,因为匆忙而苦闷的心,长久的忽略了一份就在身边的幸福,此刻,“幸福”就如一片雪花轻轻地落在眼底,居然被一丝羡慕托起,面对红尘的喧嚣,心生一份淡定,对自然有了崇敬,四季有了渴望。
  幸福原来就是时光的伴侣,一直在身边静静流淌……
  
  思考探讨
  
  1 文一的作者于第三段中引入漫画的用意是什么?
  (提示:结合第一段及第三段内容稍加思考即可作答)
  2 文一的第七段中引入《红楼梦》里的刘姥姥用意何在?
  (提示:结合叔本华的观点及五、六、七段相关内容细加揣摩即可得到答案)
  3 文一第七段中“但她快乐,那种快乐所引发的幸福是实实在在的”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
  (提示:将第四段与第七段进行对比阅读,从结构与意思两方面去思考作答)
  4 文一第四段写道:“他(叔本华)认为苦痛是 积极的实在的东西,而幸福和快乐则是消极根本不存在的东西。”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作者对此观点持何态度并简述理由。
  (提示:捕捉第五段的最后两句、第七段最后三句及第八段等重点语段并仔细揣摩回答)
  5 文一的作者对那种视超越前人的困难如一种无法突破的迷雾和堡垒的抱怨持何态度,请试着加以解说。
  (提示:重点抓住本段后面几个语句细加思考)
  6 文二的开头与结尾都写到了下雪,请问这样写有何用意?
  (提示:应从为下文做铺垫、暗示文章主旨及雪对“我”的作用等角度思考)
  7 文一、文二对我们各有什么启示?
  (提示:结合两篇文章的主题作答,注意各自的侧重点)
  8 两篇文章所谈的都是有关“幸福”的话题,试比较此二文所表现主题的异同。
  (提示:结合对两篇文章最后两段的理解作答)
  
  写作视野
  
  一、关于“幸福”主题的内涵
  “幸福”这一主题的内涵十分丰富。如以“幸福”为话题作文,以下观点可作参考:
  1 幸福来自平凡生活。
  2 没有过分的奢求,就会感到幸福。
  3 不能用财富和地位来衡量是否幸福。
  4 劳动创造幸福。
  5 为众人谋幸福才是最大的幸福。
  6 实现自己的价值就是幸福。
  7 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
  8 幸福存在于奋斗的过程中。
  
  二、关于“幸福”话题的名言
  1 能随时随地用心灵去品尝生活的味道,才有幸福可言。(周国平)
  2 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那你首先得学会吃得起苦。(屠格涅夫)
  3 幸福永远存在于人类不安的追求中,而不存在于和谐与稳定之中。(鲁迅)
  4 愚蠢的人,从远处寻找幸福;聪慧的人,从脚下根植幸福。(奥本海姆)
  5 人所能得到的最大幸福、最自由快乐的心境,莫过于爱别人和为别人献身。(托尔斯泰)
  6 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达·芬奇)
  7 为人类的幸福而劳动,这是多么壮丽的事业,这个目的有多么伟大!
  (圣西门)
  8 快乐可依靠幻想,幸福却要依靠实际。(尚福尔)
  9 如果我们不能建筑幸福的生活,我们就没有任何权利享受幸福。(萧伯纳)
  10 使人幸福的不是体力,也不是金钱,而是正义和多才。(德谟克利特)
  
  三、与“幸福”相关联的话题
  感激、满足、机遇、亲情、友情、爱情、自信、成功、胜利、团圆、生存、宽容、乐观、理解、尊重、祝福、奋斗、追求、给予、获得、奉献、享受、忙中偷闲、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等等。
  
  习作借鉴
  
  有情是福 保康二中 尚仕琼
  人,来了,走了。物,得了,失了。去的是形式,留的是真情。而那情,便是构建人生幸福的基石。
  ——题记
  记忆深处,一直有那样一团红色——那个身着红衣的男孩子,那一双极动人的大眼睛,一脸极灿烂的微笑,还有那年热得火炙般的夏天。身边时时跳荡的那一团火焰,熔化了平常与宁静,寂寞与矜持,甚至整段心情。全部生活。于是,眉一直是高挑着的,嘴角一直是飞扬着的。走过了火热的夏,明朗的秋,也就彻底走过了激情与平淡。如果幸福有两种,一种轰轰烈烈、惊心动魄,一种清清爽爽、恰到好处,那么那一年,我两者都曾拥有。
  后来。男孩儿离开了,那忽闪着的眼睛越来越远,曾经耀眼的红色淡之又淡。可我却想起了安徒生的一句话:“凡是能冲上天的散发出来的焰火。都是美丽的。”
  美丽过后的贫乏是残酷的,然而那焰火绽放时的美却已在我心中。此刻的我,在回忆,亦在自省;心中有痛苦,亦有幸福。然而痛苦也罢,幸福也罢,时间和记忆是具有选择性的,痛苦也可以入心,但只有幸福才能记得长久。如果一次的失去能换来今后的圆满,一次的短暂能换回日的永恒,那么一丝火星也会因引燃了更美的焰火而美好,启明星也会因为带来一天的光明而感到幸福。
  在那之后的一个晚上,父亲捧着一张照片呆呆地看着,笑着。照片上是四个小伙子,也都在笑着,那笑好美,好纯——那是父亲年轻时好得不分你我的哥们儿,连和母亲结婚时的新房都是那几个人帮忙铺的地、刷的墙。后来奶奶脑溢血,父亲不在,又是几个人四处奔波借了三轮车,把奶奶送到医院,然而这都是很早很早以前的事了。我小时候,每逢过年过节,他们往往还要聚在一起。再后来,日渐忙碌的工作、各种各样的会议和应酬在他们之间划开了一道无形的墙,他们连见面的次数也少了,总抱怨忙。刚刚的笑,算是对那照片中人的回应,抑或是瞬间的回归?同其他处于事业高峰和变革浪尖的中年人一样,父亲在努力追求着,也忽略着;获得着,也失去着。这艰难的取舍中,渐渐忘记了幸福的最终定义和奋斗的最初方向。将友谊放在天平上与前途和事业一同权衡本身就是错误的,之后的割舍更错得彻底。
  那一晚,我和父亲促膝长谈,谈人生,谈幸福。那情景让我想起了另一个夜晚,母亲被呼啸的救护车送到急救中心。夜晚,在白色的肃杀中,父亲讲了很多,就那样随着钟表的滴答,随着吊瓶里液体的滴答,絮絮地讲,平和的语气冲淡了那些可怕的病魔,那个动荡的年代,和那许多戏剧性地重叠在我童年中的惊险。在父亲不在身边的那段日子里,这许多艰难竟大半是母亲顶过来的。那一夜,我一直握着母亲的手。而几个后,在同样的白色中,是母校牵着我的手渡过了一个又一个险滩。这同样的动作,虽然不是巧合,亦算不上报答,但我清楚地感受到了在我们母女心中流动着的亲情。即使有一天,我失去了整个世界,即使有一天,父母终究离我而去,那汩汩地流动在血液中的亲情也会永远支撑我,永远。
  在那个夜晚,在那个常人本该恐慌、悲伤的夜晚,我的心中竟是踏实的。也是在那个夜晚,我在心中默默地定义着幸福。爱情、友情、亲情……不断地在我心头闪过。
  
  幸福 保康二中 魏志强
  从家到校是一段短短的路,但只要留点神,每天从这段路上走过两个来回,总会看到一个个“短镜头”,让人有一种感动。
  你看,小男孩不安分地站在爸爸车架上,两手撑着爸爸的肩膀,做着鬼脸;路边卖菜的妇人一边爱怜地笑着,一边仍不忘提醒着“小心点儿”。
  骄阳下,一位老大爷踩着特制的小三轮,车座后边扎着一把花伞,花伞下坐着他的老太婆,正说着笑着,没牙的嘴巴一直合不拢。
  傍晚的凉风里,一位将为人母的少妇挽着爱人的手,在田边散步,满脸写着幸福和憧憬。
  田间,一位老人半蹲着,深情地看着那一畦畦翠嫩可人的蔬菜,不时用手摩挲几下,好像抚摸着心爱的孩子。
  放学铃声串串地滑溜着,不一会儿,流出了学生自行车队。主流中分出支流,渐渐地三五成群,倾身靠头地凑热闹,脚下蹬着,里聊着,眉儿舞着……
  笑容院里刚走出一个姑娘,撩一撩刘海,甩一甩长发,满身飘溢着青春和美。虽然看不清她的脸,但能感觉到她心中涨满了生活的希冀。
  托儿所里,那只聪明的小狗总会用两条后腿 站起,博得娃娃们咯咯咯的笑;这笑是那样的天真无邪,似乎能融化一切忧愁烦恼。
  一个简易棚车行里,老师傅与顾客正为几毛钱的修车费推来让去。
  东皋桥上一对卖童子烧鸡的年青夫妇,正忙得不亦乐乎。他们也许是一对下岗工人,女老板身材窈窕,可以想到她曾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但她却用她那娇嫩的双手吃力地去剁鸡,用不再娇嫩的双手撑起一片新的天空。
  生活是平静的,但平静的生活就像一杯香茗,没有醇酒的浓郁,没有咖啡的刺激,没有牛奶的醇厚,但它能让人品出一种淡淡的清香,回味无穷。我们常常抱怨幸福离自己太远,那是因为你总仰望天上找幸福,围为你从不去注意身边的幸福,让我感到生活的充实;路过幸福,让我感到人生的快乐。朋友,走在路上,请放慢你的脚步,瞪大你的眼睛,敞开你的胸怀……
  
  教师点评
  
  生活中,从来就不缺少感人至深的真情,但难得的是对这份真情的把握和感悟。《有情是福》一文抓取了生活中的三个画面,分别从爱情、友情、亲情三个角度来定义幸福,读罢似乎有一种暖暖的幸福感从心底升起。文章不仅感人至深,而且语言也富有文采,尤其是那些在叙事基础上运用的富有哲理的议论,把常人难以言明的真情表达得恰如其分、感人至深,值得我们仔细咂摸玩味。
  《幸福》一文的作者对生活观察很细致,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画面:小孩、老大爷、少妇、农民、学生、美容院里的姑娘、幼儿园里的小娃娃……一个个生活中的特写镜头跃人我们的眼帘,让人感到,幸福就在身边,幸福就在心中。构思新颖,观点深刻。
  
  命题训练
  
  1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渔夫躺在沙滩上晒太阳,富人走过来说:“你为什么不去工作,而要在这里浪费时间呢?”
  渔夫问:“我为什么要去工作?”
  富人说:“赚足够的钱,可以拥有自己的事业,有汽车和房子。”
  “那么有了钱又能干什么呢?”渔夫不明白。
  “可以去夏威夷海滩度假!”富人回答得很快。
  “那么,我现在又在干什么?”渔夫说。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 生活中,每个人对“福”的看法都不尽相同:有人认为有钱是福,有人认为吃亏是福,有人认为顺利是福,有人认为磨难是福……请以“福”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3 幸福是一种感觉,幸福是一种心境,幸福是一种体验,幸福是清闲无事,幸福是艰苦创业;幸福是书山寻宝,幸福是亲近自然;幸福是攫取与占有。幸福是互助与奉献;幸福是父亲递来的一顶草帽,幸福是妈妈传出的一声呼唤,幸福是朋友捧上的一束鲜花……幸福究竟是什么。怎样才能拥有它?
  你对幸福的理解是什么呢?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谈谈自己的感受,文题自定,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4 林肯曾经说过“大多数人幸福程度和他们愿意繁荣差不多”。如果你对人生持有消极的态度,那么你会成为自己和别人的负担。如果你对人生持有积极的态度,那么你不仅会使自己的生活也会使别人的生活充满意义。由此看来,人生的态度,决定了幸福的程度。
  阅读上述材料,请以“态度与幸福”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素材链接
  
  杜朗寻找幸福
  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最使幸福可望不可即的,莫过于刻意追求幸福。美国作家威廉,杜朗曾经叙述过他如何寻找幸福。他先从知识里寻找幸福,得到的只是幻灭;从旅行找,得到的只是疲倦;从财富里找,得到的只是争斗和忧愁;从写作中找,得到的只是劳累。然而有一天,他从车站出来,看到一辆小汽车里坐着一位年轻妇女,怀里抱着一个熟睡的婴儿。一位中年男子从火车上下来,径直走到汽车旁边。他吻了一下妻子,又轻轻地吻了一下婴儿——生怕把他惊醒。然后,这一家人就开车离去了。这时杜朗才惊奇地发现什么是真正的幸福。他高兴地松了一口气,从此懂得:生活的每一正常活动都带有某种幸福。
  
  贪官忏悔录
  幸福是要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去创造的,想要不劳而获只会走向罪恶的深渊,所以贪婪往往就是不幸的起点。看看徐炳松(原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受贿55万元,1999年8月被判处无期徒刑)这位贪官忏悔的心声吧:七八十年代,我和常人一样过清贫的生活,工作认真。随着改革深入,分配差距拉大,我心理越来越不平衡。身居领导岗位,大权在握,不可避免地要经常面对对等交换的场面,思想防线逐步瓦解,由抵制、拒绝变得躲躲闪闪,继而心存侥幸,逐渐心安理得以致完全丧失了抵制力。
  
  徐霞客的探险生涯
  徐霞客,从二十二岁起就开始了艰苦的旅行探险生涯,直到他去世的前一年止。这三十多年时间里,他不畏艰险,跋山涉水,风餐露宿,东至浙江普陀,北抵河北省一带,南游福建、广东,西北到达华山之巅,西南则远涉云南、贵州边疆,足迹遍及当时的十六个省。虽然三次遇盗,四次绝粮,还差点丢掉性命,徐霞客却从不后悔。他对所到之处的地形、地貌、水文、气候和植被等情况都作了深入系统的考察。多年艰苦卓绝的实践,终于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徐霞客用生动的文笔写成的《徐霞客游记》一书,在世界科技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
  1636年,徐霞客准备万里长征人西南时,曾有人劝阻,因为当时他已年过半百了,但是他却果断地说:“我肩扛锄头,哪里不能埋我的尸骨呢?”徐霞客把自己的毕生精力献给了地理学研究事业,晚年仍感到有些遗憾,认为没能走遍祖国的山山水水,没有去昆仑山,去更边远的地方,进一步探索大自然的奥秘。也许那个劝阻他的人永远无法理解,野外考察那么艰险,为什么他要这样执著呢?为什么他不懂得享福呢?只有徐霞客自己知道,自己的理想就是终生奋斗,而奋斗的过程就是他享受幸福的过程。
其他文献
名词作状语是古代汉语语法结构凝练的具体表现之一。作状语的名词,在语义表达上或者是介宾词组,或者是动宾词组,或者是名词的重叠形式。    一、名词翻译成介宾词组    1、(以/用)+名词  [例1]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解析]名词“箕畚”修饰动词“运”,作状语,表示“运”所凭借的工具,即“以箕畚”,翻译为“用土筐”。  [例2]市中游侠儿得佳者茏养之。(《促织》)  [
期刊
思想内容、表达技巧和诗歌语言是高考诗歌鉴赏拟制题目优先考虑的因素,其中对诗歌语言的考查颇受命题者的青睐。古人写诗很注重词语的锤炼。刻苦求工,因此诗歌鉴赏也注重对词语妙用的欣赏。综观近些年的高考试题,词语赏析主要体现在动词、副词的选用上,相关题目多设置为诗眼、炼字等,结合语境考查词语或生动传神,或细致传情,或创设佳境,或凸现人物性格,或比较探究等。  一、词语能传神。所谓“传神”就是要分析词语在诗歌
期刊
一看句中并列语 结构复杂设误易    并列短语的出现,往往使句子结构复杂化,大家顾得了这头顾不了那头,不易察觉“病根”,命题者往往会巧妙地利用这一特点设置障碍。在看到并列短语时要从以下四方面人手进行分析,看有无设误。  1、并列短语作定语。不分种属相包容  [例1](2009年高考湖北卷C项)大观园旅游纪念品商场里摆满了名人字画、根雕作品、导游地图、古玩、配饰等多种工艺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游客
期刊
一、语言要“简明”    [概念阐述]  所谓简明,就是指语言的简洁明晰,即用最少的语言符号,传递所必须表达的全部信息,做到表达明确清晰,有条理,不罗嗦,无歧义。    [解题注意点]  1、看语句中是否有意义相同却重复使用的词语,如果有,考虑这些重复是否必要,删去后是否影响表达效果或能否用其他的词语代替。  2、看语句在表意时,是否表意明确,不产生歧义或不使人费解。特别注意多重定语中表数量的定语
期刊
科技类文章分为社会科学类和自然科学类两种。社会科学是指研究社会各种现象的科学,包括经济学、历史学、文艺学、教育学、美学、伦理学等;自然科学类是指研究自然界各种物质和现象的科学,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动植物学、矿物学、天文学、医学等。“高考语文考试说明”明确要求考生“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因此它们也成为高考必考内容之一。  由于受试卷容量的限制,这类文章一般篇幅短小,但试
期刊
期刊
美文欣赏    喝茶的日子 叶倾城  喝水的日子,是清纯无知的日子。喝咖啡的日子,是潇洒随意的日子。喝酒的日子,是狂放落寞的日子。而喝茶的日子……  好像是乏善可陈,又好像是一言难尽。  第一口茶,是苦的,在办公室的桌前。办公室里永远是秋天的幽静,看见窗外夏天的阳光,常常会想起学生时代。并没有什么人来告诉我那只是年少轻狂,我自己知道,几乎是一瞬间,拿到第一个月的工资,我便知道。有时我会想:我所憧憬
期刊
周恩来总理作为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谈话不仅立场坚定、旗帜鲜明、逻辑严密、说理透彻,而且知识渊博、智慧超常、思维敏捷。常常能根据不同的对象、针对不同的场合采用不同的谈话策略:  一、以此释彼有一次,一个美国记者不无揶揄地问周恩来:“总理阁下,你们中国人为什么把人走的路叫做马路呢?”这一问明显带有侮辱性质,周恩采随即答道:“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的路,简称马路。”周恩来巧借谐音,以此释彼。不仅轻
期刊
时至今日,回想起第一次读到沈从文先生的文字时的那种感觉,仍旧那样令人向往。那还是读高一的时候,语文课本里的《边城》节选,究竟是哪一部分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翻过那几页薄薄的页纸后,抬起头来,望着秋日湛蓝的天空,云淡风轻。  因觉得意犹未尽,接着就去书店买了本《边城》。精巧的小书扉页上还附有沈从文老先生的一张黑白照。泰然坐于一把藤椅之上,微笑着,和蔼可亲,淡定从容。就是从那时起,不知不觉地对他的作品有
期刊
2009年是湖北省进入新课改的元年,3年后带有全新模式的新高考将来到我们身边。在这一剧烈转型时期,我们有必要未雨绸缪,到时方能从容应对。    一、四大特别关注    1、高中语文教材强调多样化、选择性和探究性。高中语文课程划分为必修和选修,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最大亮点。必修课突出的是课程基础性与均衡性,由五个学习模块(必修一至必修五)组成,它致力于我们良好思想文化修养的形成与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增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