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与学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pwx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是一种特殊的价值活动,教育价值的创造与实现始终是教育的宏旨要义。作为学校教育中体现教育价值的主体——学生,其所获得的知识与能力、形成的品格和取得的发展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的。因此,教育的价值主要是指教学价值,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
  基础教育的新课程理念所承载的一系列深刻创新,在很大程度上标志着课程价值重心已从客体转向主体,从课程内容转向课程实施中的人——尤其是作为课程学习主体的学生,课堂教学的创新亦必然会由此引发。教学是课程目标对象化和达成化的基本手段,新课程理念的达成效度取决于教师如何以新角色和新形象去正确实施,使之转化为充溢民主、科学和艺术之多元色彩的教学行为。
  藉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确定新发展理念的价值原则,重塑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智慧的超越型学习主体,凸显现代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
  一、尊重学习主体的多样化和个体差异性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是具有自己的智力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的潜在人才,教师就应做出多样化的教学选择。
  传统教育中,教师作为课程计划的被动执行者,导致了课堂教学缺乏必要的灵活性、自主性和独立性,使学生处在一个狭小的学习空间,沦为缺乏创新目标统辖的课程知识的存储器,无奈地接受着繁琐的标准化试题对课程知识“复制”程度的检测,严重抑制了学生灵性思维和创新智慧的发挥。
  鉴于此,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需多采用鼓励学生学习行为和方式的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策略,如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之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创设和谐、宽容、平等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自觉驾驭并超越知识体系的情感态度。在教学方法上,借鉴英国课程理论专家劳伦斯·斯滕豪斯的主张,多采用讨论式,在讨论有争议的问题时,保护不同的观点而非急于达成共识或灌输既定结论。尤其在人文学科课堂上,对包有学习者的独特体验或有创意的发言,应抱着对童心诚挚呵护的态度予以肯定;对于学生间的分歧,需在张扬其闪光点的同时褒扬其探索的积极性。
  因为,有时那种无法为统一标准所“整合”的学生,则恰恰是别具思维活力和别有言语个性的。
  二、促进教学流程的生成性和开放性
  既然课程并非教学周期之前和教学情境之外预先设定的计划,课程终端的结果也并非精确地设定好了的一种预期目标,那么,就不应排斥动态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非预期性和不确定因素对学习者的创造性能量的催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强调,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的“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教师要“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学生要“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这样,就可使同学科内容,在不同课程主体参与和塑造下而呈现出创造与个性化的课程样态。
  其实,人就其本质而言则是一种超越一般动物之上的创造性主体。当课堂教学一展开,师生双方若能以全身心的高度投入,获得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沟通,产生和谐与满足之感,其生命就会因高峰体验而得以升华——这就是现代教学所追求的理想化境界。在这种超凡脱俗的教学境界中,教师不仅能够摆脱课程计划与目标的执行人角色,而且还能够创造性地诱发学生潜质、潜能的多向发散。学生因生命体验的倾心融入而激活课程内容和知识结构,也就赢得了对课程知识有意义、有价值的深度建构。
  三、以每位学生的人格发展为最高追求
  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所提出的本质要求。既然课程不只是规范、严整、有序的教学内容之机械叠加,不只是学科知识体系的程式化总和,那么,教师的教学重心就应实现从“教书”向“育人”的历史性转型。因教师在“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这一理念下,要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去思考促成学生个体的全面人格发展。只有这样,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才会呈现出一种崭新的格局,即从“文本式”向“体验式”发展,从静态的“唯知型”向动态的“生命型”发展。
  鉴于此,当今学校教育工作者的观念就应从过去仅关注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转变到全面关注人的发展与人类发展的困境与前景之上,且通盘考虑教育与个体及人类整体的和谐发展。这恰恰与习近平总书记所倡导的“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相契合,这种新的秩序观、价值观、哲学观,可以引领学生以整体意识、全球思维、人类观念重新打量世界,谋划持久和平、共同繁荣、开放包容的世界新前景。学校教育要想达到可持续发展之目的,需考虑如下内容:
  一是构建理想课堂。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场所。理想课堂的构建,需从多角度、多视角提炼不同学科理想课堂的共性,寻找一套理想课堂的可操作模式。
  一般而言,理想课堂应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安全、愉悦、适合的课堂气氛,应由知识本位、学科本位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真正对知识、能力、态度进行有机整合,充分体现课堂的生活性、生命性和发展性。
  二是建立知识结构。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在《权力的转移》一书中指出:“知识正取代昔日金钱至上的地位成为权利的主体特征,谁拥有大量的知识,谁就能在未来的世界中取胜。”这就预示着知识结构的建立更利于知识获得、知识更新与知识应用。
  在有限的生命中,建立一个稳步的知识结构去应付周围的生活,这恰是学校教育得以可持續发展的最基本要求。
  三是培养灵性思维。新奇和惊异之感是思考的开端。回归大自然,利于学生灵性思维的滋养。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回到大自然,到蓝天下学习,众多新鲜的事物和现象必然会纷纷进入学生的脑际,学生在真实的事物面前会有许多不理解。但不理解的事物越多,不理解的思维越会使学生深感惊奇和诧异,由此出现的激奋、惊奇、诧异就越能纠正学生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衰弱、萎缩状态,唤醒正在沉睡的脑细胞,迫使学生的大脑加紧工作,积极活动。回归大自然,这是让学生到思维的源头去探索奥秘,唤醒好奇心。
  总之,学校教育中所面对的人是一种心灵的成长、生命的成长,当每一个人都感受到这种成长的动力,“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便有了流淌不断的活水源泉。可持续发展作为全球性的教育行动,代表着人类未来文明生活方式的总趋势。
其他文献
摘要:主题题活动是幼儿园课程实施的主要形式。节日是幼儿生活的一部分,是教育幼儿的有利时机。节日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文化,教师组织活动内容,科学把握节日文化中的精华,调动幼儿主动参与,使幼儿在传统节日活动中健康情感得到发展。  关键字:幼儿园、节日主题、指导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每个节日是民族精神培养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演变成传统文化中的一份。是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幼儿园通过各
期刊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
期刊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如果不设法让学生产生高昂情绪及振奋智力的心理,而只是不动情感的机械脑力劳动,就会带来倦怠,处于倦怠状态下的大脑,是很难有效的吸取知识的”。如何让学生克服倦怠是值得每个教师深思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们要根据孩子的心理特征和学习的内容,创造一定的教学情境,以此来解除倦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孩子们能积极主动的学习,进而真正让数学课堂“活”起来。教师在教学备课中注意分析
期刊
摘要:诗圣杜甫有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教学实践也告诉我们,单凭语文教材仅有的几篇课文,是不足以使学生的阅读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只有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学生才能吸收和储备大量的优美语汇,拓宽知识面,提高阅读分析理解能力,从而具备较好的语文素养。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爱上阅读,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习惯,让孩子们的童年一路书香,体验阅读的快乐!  关键词:小学生 课外阅读
期刊
作为一名一年级的语文老师和班主任,每天和学生关系是十分密切的。一进教室总会听到这些类似的“投诉”:“老师,XXX把我的书画花了。”“老师,XXX打了我一下!”“老师,我的橡皮檫不见了。”,等等。这些琐碎的但又不得不处理的事情一开始让我作为新教师的我真的很头疼。作为班主任,我是这个班49个孩子的妈,每个孩子的矛盾都不可忽视。刚开始,没有经验的我只会让两个闹矛盾的孩子过来,大怒一场,然后跟他们讲道理,
期刊
一、学习目标  本次课程的学习目标是根据课程以及学生的实际需求实际定制的。本次学习目标分为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体现。  二、学习内容  1.学情分析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电子商务专业的专业核心基础课程。基于教学实际,我将教材理论授课内容与“求职简历的撰写”等内容进行了整合。  在以往授课过程中学生们已学知识有:Windows基本操作、word 的基本操作、窗口組成以及文档的编辑与排版
期刊
一、早期阅读和幼儿心理的概念  (一)什么是早期阅读  关于早期阅读的定义众说纷纭,比如《教育大辞典》中把“早期阅读”界定为“儿童一岁半以后即开始的阅读”。早期阅读是幼儿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的前期阅读准备和前期书写准备,其中包括知道图书和文字的重要性,愿意阅读图书和辨认文字,掌握一定的阅读和书写的技能等。对于幼儿来说,除了文字以外,图画、成人的语言都是他们的阅读材料。通过触摸书籍、听成人讲故事、自
期刊
摘要:本研究主要从中班美术集体活动中教师的言语回应入手,总结目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回应易出现的问题:教师回应的方式单一、教师回应的价值缺失、教师回应的时机错误;并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教学原因不够丰富,价值定位不准确,回应时机不能掌握等。为了给教师们在未来的教学中改善教师回应的问题,笔者提出相应的策略并进行实践,在实践过程中提升幼儿创造力。  关键词:语言回应、创造力  一、美术集体教学活动中教
期刊
一、农村小学全科教师核心素养的背景  “核心素养”已成为一个统率各国教育改革的上位概念,正在塑造未来教育的图景。 2015年 11月中国教育学会倡导的“核心素养与适合教育”,掀起了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核心素养” 研究的高潮。2016年6月3日首份针对各国公布的21世纪核心素养的研究报告《面向未来:21世纪核心素养教育的全球经验》,由世界教育创新峰会(WISE)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共同发布
期刊
四则计算的知识与能力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小学阶段,计算教学的分量比较重,同时它有着重要的教育价值。通过计算教学,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的密切联系,体会到数学是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从而感受数学的价值,为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打下基础。  那么,如何改革传统的计算教学,运用新课程的理念来构建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数学计算课堂呢?我在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