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学名著阅读教学设计(3)

来源 :新作文·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a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内容】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与跳读
  【教材分析】
  《西游记》是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推荐阅读的必读名著,安排在第六单元后,其训练点是“精读与跳读”。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浪漫主义的巅峰,是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中最富有想象力的作品之一。鲁迅先生称之为“神魔小说”,林庚先生称之为“童心之作”。该书围绕唐僧师徒几人前往西天取经的这一主线,写了他们一路上降妖除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故事情节引人入胜,曲折至极。
  该书塑造了孙悟空、猪八戒、唐僧等主要人物,以及各路神、佛、妖、魔等次要人物。其中孙悟空是《西游记》中塑造得最栩栩如生、最让人喜欢的艺术形象之一。他的身世、他的故事、他的言行举止无不充满浪漫与奇幻色彩,给人以无限的乐趣。
  【学情分析】
  其一,东源县上莞中学的名著阅读教学才刚刚起步,学生的整本书阅读基本是零基础。具体表现为:一是学校不重视名著阅读教学,还没有把名著阅读课编排进课程表;二是教师本学期才开始真正接触名著阅读教学,不懂得如何设计、上好名著阅读导读课(河源市初中2017年秋季才开始使用部编语文教材,东源县教研中心2017年1月曾组织名著阅读教学专题研讨会,但各校只有部分骨干教师参加,不是全覆盖)——部分教师面对名著导读束手无策,根本没有在班上开设名著阅读课。因此,学生的整本书阅读几乎是零基础,大部分学生此前几乎从没认真读过整本书,未得到关于整本书阅读的方法指导,更不用说读过整本的文言文名著了。
  其二,上莞中学2017级学生在全县六年级期末检测中语文平均分不到60分(满分100分),及格率偏低,在全县处于中等偏下的位置,学生的语文水平,尤其是阅读能力,由此可见一斑。
  其三,上莞中学2017级学生基本都看过电视剧《西游记》或者关于《西游记》的动画片,对其中的主要情节及人物比较了解。但是,大部分学生没有读过相关书籍,尤其是《西游记》原著。
  其四,大部分学生没有购买《西游记》原著,少数学生有《西游记》压缩本。因此,个别教师上名著阅读课时,只能提前到图书馆借阅《西游记》进行教学,但是图书馆藏书不够,不能满足一个班50个学生同时上课的需要,只能2个学生共用一本书,上课时不能圈点批注,只能听讲,效果大打折扣。同時,因为集体借阅的书籍不好保管,有的教师为避免麻烦,干脆不上名著阅读课。
  其五,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读课外书。因为从小家里书籍较少,他们不爱读书,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不懂阅读的方法。至于《西游记》原著,则特别不喜欢读,因为基本的情节、故事早就看了多遍,另外,大部分学生看不懂文言文。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 跳读第一回,了解并能简要说出孙悟空的奇特遭遇(经历)。
  2. 精读石猴出世等精彩段落,圈点批注自己的阅读体会,初步认识孙悟空的人物性格,感受《西游记》的奇幻色彩。
  【教学方法】批注法、点拨法
  【教学实录】
  一、导入,初感《西游记》之奇
  师:同学们,课前我们来玩一个游戏,请大家听一段音乐前奏,猜一猜这首曲子的名称。(播放电视剧《西游记》主题曲的前奏)
  生:《西游记》的主题曲。
  生:《敢问路在何方》。
  师:是的,同学们都很棒!这首曲子,早已随着中央电视台拍摄的电视连续剧《西游记》而家喻户晓。我想问一下,你们看过《西游记》原著吗?
  (少部分学生点头,大部分学生摇头。)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千古奇书《西游记》。(出示PPT1)
  师:为何有此一说?
  (出示PPT2)清代学者张书绅说过:“或问《西游记》果为何书?曰实是一部奇文、一部妙文。”那么,这样一部书,究竟奇在何处?妙在何处?
  师:这本书之奇,奇在该书的主要故事源于真人真事。
  (出示PPT3:源于真人真事)唐贞观三年(公元629年),玄奘只身赴天竺(印度)取经,历时17年,行程数万里,九死一生,取回佛经657部。回京后,玄奘奉诏口述沿途见闻,由门徒辩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后来,门徒慧立、彦悰又写了一本《大唐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穿插了一些神话传说。
  师:为何是《大唐西域记》,而不是《大唐东域记》?请看玄奘西天取经路线图。
  师:玄奘师徒从中国西安出发,经过嘉峪关、乌鲁木齐,穿过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最终抵达印度。在一千五百多年前交通极不便利的情况下,翻山越岭,跋山涉水,真是无法想象,令人叹为观止!
  师:《大唐西域记》《大唐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又是怎样变成今天我们读到的《西游记》呢?《西游记》的作者是谁?
  生:作者是明代的吴承恩。
  师:(出示PPT4:毕生心血之作)很好!那么,大家知道吴承恩创作《西游记》的故事吗?
  (生摇头)
  师:吴承恩(1510—1582),明代小说家,字汝忠,别号射阳山人,淮安山阳(今江苏淮安)人,生于一个由学官沦为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贫。其祖辈都是读书人。其父亲过四十才得子,给他取名“承恩”,字“汝忠”,就是希望他能够“承皇恩”“忠皇帝”,即通过读书上进,跻身仕途,光宗耀祖。
  吴承恩自幼聪明过人,《淮安府志》载他“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补上“岁贡生”,后流寓南京,长期靠卖文补贴家用。晚年出任长兴县丞,由于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不久愤而辞官,晚景凄凉,贫老以终。
  他毕生的心血,都凝聚在《西游记》中!
  师:吴承恩的毕生之作,被称为中国四大古典小说之一,是古典小说浪漫主义的巅峰。请大家齐读PPT上的文字。   生(齐读):从19世纪开始,它被翻译为日、英、法、德、俄等十来种文字流行于世。
  《法国大百科全书》说:“全书故事的描写充满幽默和风趣,给读者以浓厚的兴味。”
  动物世界、儿童的游戏性、天真的童心与非逻辑的想象,这一切形成了弥散在《西游记》中的童话的气氛。也正是在这样一种气氛中,孙悟空才得以那么左右逢源,如鱼得水,充分自由地发展他传奇性的英雄性格与特征,并且将他性格形象的精神内核推向了最完美的高度。——林庚
  二、跳读,知石猴奇遇
  (一)任务驱动,学生自读
  师:源自真人真事、吴承恩毕生呕心沥血之作——充满童心与奇趣的《西游记》,就在前方召唤着我们!
  同学们,下面让我们一起来阅读第一回《灵根孕育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开始一段《西游记》的奇幻之旅。
  师:(出示PPT6:跳读文本,概括情节)请同学们运用跳读的方法,阅读第一回。具体任务如下:1. 读一读,画一画:跳读第一回,用“   ”画出文中描写石猴故事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关键信息的语句,其余内容一概跳过。2. 想一想,说一说:石猴有哪些奇特的遭遇(经历)?时间约8分钟。
  师:同学们,跳读法就是跳过与阅读目的无关、自己不感兴趣的、看不懂的内容,或者某些不甚精彩的章节。跳读时要默读。“六要素”关键信息标记法,就是用横线标记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学生默读第一回,教师巡堂,指导学生边读边画。)
  (二)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师:同学们读完了吗?读完的请举手。
  (大部分同学读完,陆陆续续举手。)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在第一回中,石猴先后有哪些奇特的遭遇?很好,你来说一说。
  生:有一天,石猴在山涧玩耍,跳进瀑布,发现了水帘洞。
  师:然后呢?
  生:石猴带领猴子们进入水帘洞,被猴子们称为“千岁大王”。
  师:石猴登了王位,称为什么?
  生:美猴王。
  师:很好。石猴发现水帘洞,称美猴王,这是奇遇之一。那么在此之前,石猴又有哪些奇特的经历?请你来说一说。
  生:石猴出生了。
  师:石猴的出生有什么特別?
  生:石猴没有父母,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
  师:这块石头有什么特别?在什么地方?大家在第3自然段找一找,并画出来。
  生:这是一块仙石,受天真地秀、日月精华,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见风化作石猴。
  师:这块仙石在什么地方?
  生:花果山。
  师:什么洲?什么国?找一下第3自然段。
  生:东胜神洲,傲来国。
  师:很好,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上,仙石—仙胞—石卵—石猴,这就是石猴的孕育过程。石猴是盘古开天辟地以来,经过漫长的时间孕育而成的,与我们普通人母亲怀胎十月、一朝分娩是截然不同的。这是奇妙之二。
  师:石猴被称为美猴王之后,又有哪些奇遇?
  生:美猴王漂洋过海,想学长生不老之术。
  师:他漂洋过海到了什么洲?期间有什么奇遇?他找到师傅了吗?
  生:他走了好多年,一直没有访到神仙。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一个樵夫,找到了一座仙山,见到仙童,拜神仙为师。
  师:他先到了什么洲?
  生:西牛贺洲。
  师:之前呢?
  生:南瞻部洲。
  师:是的。他先到达南瞻部洲,过了八九年,到了西牛贺洲。后来,他找到的这座仙山叫什么?他参拜的师傅叫什么?
  (生翻书)
  生: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师傅叫菩提祖师。
  师:很好。跳读时要抓住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等主要信息。那么,师傅给他取了什么名字?为什么?
  生:师傅给他取名叫孙悟空。
  (生沉默。教师提示从倒数第1自然段中寻找。)
  生:第19自然段倒数第6行开始。因为他长得像猢狲,按照排行是“悟”字辈。
  师:很棒。跳读一定要一边读,一边画出主要的信息。
  师:同学们,通过跳读,我们初步了解了石猴的奇特经历:出生—探险水帘洞—漂洋过海,寻仙访道。他的足迹从东胜神洲,到了南部瞻洲,再到西牛贺洲,穿越了四大洲之三大洲。期间漂洋过海,穿城过县,翻山越岭,实在是曲折、奇妙至极!(PPT显示)
  1.“石猴”出世(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仙石—仙胞—石卵—石猴)
  2.“美猴王”的由来(山涧嬉戏—探险水帘洞—受拜称王)
  3.“孙悟空”的由来(南瞻部洲四处寻访—西牛贺洲巧遇樵夫—斜月三星洞拜师)
  三、精读,感受《西游记》之奇境、奇人
  (一)任务驱动,学生精读
  师:从石猴到美猴王,再到孙悟空,这一切,都充满了奇幻色彩。石猴的奇妙经历,发生在怎样奇特的环境中?石猴有怎样奇趣的语言及行为?可见他怎样的性格特征?
  下面,请大家精读相关段落,完成下面的任务(PPT显示):精读(任选其一:A. 3-7自然段;B. 8-10自然段;C. 11-14自然段;D. 15-19自然段),画出其中描写奇景及石猴奇特语言、行为的语句或段落,用“○”圈出其中的关键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等),批注自己的阅读体会,时间约10分钟。请大家看看老师的批注。
  教师出示批注示例(PPT出示)
  1. 丹崖上,彩凤双鸣;削壁前,麒麟独卧。(第3自然段)
  批语:丹崖、峭壁、彩凤、麒麟等奇异的景物,营造(表现)了花果山充满灵气、仙气的奇妙境界!此处绝非寻常之所!作者想象之丰富、大胆,可见一斑!   2. 便就学爬学走,拜了四方。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
  批语:我从“目运金光”“射冲斗府”这两个词语中体会到了初生石猴具有伟大的神力!真是神奇至极!
  (生一边默读,一边圈画批注。教师巡堂指导。)
  (二)展示汇报,师生交流
  师:同学们精读了部分段落,进行了认真的批注。下面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多媒体显示交流模板)
  我认为第  段第  行的这句话写得很精彩。因为……
  1. 这句话描写了
   的景象(景物),表现了           ,很神奇!
  2. 我从      词语中,体会到了石猴(美猴王)
  的性格特点,很有趣!
  生:我画的是第4自然段第一句话:“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我从“行走跳跃、食、饮、采、觅”等词语中,体会到石猴的心情很好,生活很快乐!
  师:很好,此句写石猴的行动,一系列动词表现了石猴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山间生活。
  师:下一句大家注意没有:“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真是‘山中無甲子,寒尽不知年’。”这句话中哪些词语是关键词?你从中体会到石猴怎样的性格特点?
  生:“为伴”“为群”“为友”“为亲”这几个关键词表现了石猴与山中的各种动物都很友好。
  师:很好,此句写石猴的交往,表现了石猴与动物和谐相处,快乐相伴!请你来分享。
  生:我画的是第5自然段:“你看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从这句话我体会到石猴胆子很大,很勇敢。
  师:你的体会很到位。关键词是什么?
  生:瞑目蹲身、一纵、跳。
  师:一系列动词,表现石猴毫不犹豫,无所畏惧!很好!
  生:我画的是第7自然段,第五行:“石猴端坐在上面,道:‘列位啊,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寻得这一个洞天与诸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这句话表现了石猴很聪明,与其他调皮玩耍的猴子不一样。
  师:石猴不仅有勇,而且有谋,所以才能成为千岁大王,遂称为“美猴王”。请同学们继续分享。
  生:我分享的是第8自然段第一句话:“美猴王领一群猿猴、猕猴、马猴等,分派了君臣信使……”这句话表现美猴王有领导才能。
  师:很好,领导才能,王者风范。
  生:第9自然段第一句话:“次日美猴王早起,折些枯松,编作筏子,取个竹竿做篙,独自登筏,尽力撑开,飘飘荡荡,径向大海波中,趁天风来渡南瞻部洲地界。”这句话可以看出美猴王敢想敢做,无所畏惧。
  师:关键词是什么?
  生:独自登筏、飘飘荡荡。
  师:很好。老师读到此处,眼前似乎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无边无际的大海中,一叶小筏,摇摇晃晃,飘飘荡荡,驶向远方——美猴王为了理想不怕艰险,勇敢无畏,真令人佩服至极!
  生:“猴王在南瞻部洲,不觉八九年余,忽行至西洋大海。”从这句可以看出美猴王访仙时间很长。
  师:是的,寻访时间很长,但是决不放弃。可见他意志坚定。还有哪些句子可见美猴王求仙访道之坚定?
  (生沉默)
  生:他想着海外必有神仙,独自个依前作筏,又飘过西海,直至西牛贺洲。
  生:猴王一见,倒身下拜,磕头不计其数。
  师:美猴王漂洋过海,横渡两重大海,终于访到神仙,参拜十分虔诚。
  师:同学们刚才分享了美猴王奇特的语言、行为,体会了美猴王有勇有谋、不畏艰险、意志坚定、虔诚拜师的性格特点。下面,请大家分享一下书中描写了哪些奇特的环境?
  (生沉默,翻书。)
  师:老师之前跟大家分享了花果山是一座充满仙气、灵气的山。大家注意到了吗?其实书中的奇景比比皆是。比如第11自然段,大家画出来,美猴王遇见樵夫的那座山很奇特:“登岸遍访多时,忽见一座高山秀丽,林麓幽深。他也不怕狼虫,不惧虎豹,登山顶上观看。果是好山:”。大家齐读下面这段话(PPT出示)。
  生(齐读):千峰排戟(jǐ),万仞(rèn)开屏。日映岚(lán)光轻锁翠,雨收黛(dài)色冷含青。瘦藤缠老树,古渡界幽程。奇花瑞草,修竹乔松。修竹乔松,万载(zǎi)常青欺福地;奇花瑞草,四时不谢赛蓬瀛(péng yǐng)。幽鸟啼声近,源泉响溜(liù)清。重重谷壑(hè)芝兰绕,处处巉(chán)崖苔藓生。起伏峦(luán)头龙脉好,必有高人隐姓名。
  师:大家再次默读这段话,想一想此处写了哪些奇异的景物?圈画出来,想象一下,这段话营造了怎样奇异的境界?
  (生默读,圈画。)
  师:请你来说一说。
  生:奇花异草,修竹乔松。
  师: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生:奇异的花草、修长的竹子、高大的松树,都是很美丽的。
  师:很美,很脱俗。谁还有补充?
  生:还有幽鸟、源泉、芝兰。这些景物,显得很高雅,很幽静。
  师:嗯。还有前面描写的瘦藤、古渡等。这座高山,的确很高雅,很幽清,流淌着秀气、灵气,不同凡响,让人感觉必有高人在此。
  师:同学们,书中还有许多描写奇景、奇境的段落。比如第3自然段描写花果山、第4自然段描写源流瀑布、第5自然段描写水帘洞洞天、第15自然段描写斜月三星洞的奇景。大家利用课余时间画出来,读一读,用心感受其奇妙的景物及境界。(PPT显示略)
  四、总结点拨,布置作业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了解了《西游记》的演变过程,运用跳读与精读相结合的方法,阅读了第一回,了解了石猴的奇遇,批注了石猴的奇特言行,初步感受了《西游记》的奇景奇境,体会了《西游记》的浪漫及奇幻色彩。(PPT出示:无限精妙尽在《西游记》)
  阅读方法:跳读与精读相结合
  阅读目的:抓住作品的重要内容和精彩片段,加以解读欣赏。忽略那些无关紧要的或不精彩的内容,提高阅读效率。
  师:《西游记》英译版叫做《猴》,小说用相当多的章节讲述这个猴子与师傅及师弟们西天取经、游历各国的传奇故事。作为《西游记》的主人公之一的孙悟空,究竟是神,是人,还是魔?
  更多的奇趣,等待我们一起去阅读,去探索。
  下周作业如下:
  本周阅读任务:
  1. 品读第1回描写奇妙意境的段落,圈画其中的奇景,任选其中1~2处批注自己的阅读体会。(如:第3自然段描写花果山、第4自然段描写源流瀑布、第5自然段描写水帘洞洞天、第15自然段描写斜月三星洞。)
  2. 孙悟空又有哪些奇特的经历?有哪些奇特的语言、行为?请你阅读第2-7回,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孙悟空的精彩句子,用“○”圈出最有表现力的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关联词等),并在旁边写下你的理解和感悟,用心感受其无限奇幻与浪漫之旅!
  【教学反思】
  教是为学服务的
  一
  為了让名著阅读在农村中学落地,为了让农村中学的学生学会阅读,享受阅读的快乐,我将2017年秋季送课下乡的主题确定为名著导读课。七年级上册必读名著《朝花夕拾》已经在中段测试中检测过,所以就将上课内容确定为《西游记》导读课。
  送课下乡成员共二十多人,分为四个小组,每组都有一位语文教研员(含兼职教研员)。我和两位语文兼职教研员刘卓云、黄东梅一起,将跟随不同的小组,分别到六所学校执教《西游记》导读课。
  我要上课的第一站是上莞中学。确定行程后,我和上莞中学的语文科组长徐敏老师取得了联系。她说,学校的读书氛围不浓。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读书,不喜欢读《西游记》。因为学生从小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而且《西游记》原著很难读懂,学生很害怕。
  至于平时的语文课,除了一部分学生比较喜欢外,大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浓,还有不少学生上课伏桌睡觉。
  这样的学情,虽然在我意料之中,但是依然让我十分为难。
  学生真的不喜欢《西游记》吗?
  我的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小时候看电视剧《西游记》的情景。那时候,每天晚上《西游记》开播的时刻,就是我们这群孩子最开心的时候。我们早早写完作业,洗了澡,搬一张小板凳,守在一台小小的黑白电视机前。当熟悉的《敢问路在何方》的旋律响起,心中便升腾起无限的激动。
  唐僧师徒中,孙悟空无疑是我最喜欢的角色。大闹天宫、腾云驾雾、上天入地的孙悟空,无所畏惧、无所不能、骄傲自满的孙悟空,就是我心中最完美的英雄!当孙悟空被佛祖压在五指山下,头上披着凌乱的枯草、眼中流出寂寞的泪水时,我的心恍如被利爪抓着,难受极了,痛苦极了!我的眼泪,终于忍不住,哗哗地流了出来。后来,唐僧来了,他救下了孙悟空!孙悟空又自由了,活蹦乱跳的孙悟空,满脸喜悦的孙悟空,让我又忍不住流下了喜悦的泪水!孙悟空的故事,孙悟空的一举一动,紧紧地牵着我的心!让我忍不住,为他欢喜为他愁!
  童年的记忆,因为有了孙悟空,有了《西游记》,而充满了希冀,充满了欢乐!
  《西游记》不仅是我的挚爱,而且是我和母亲、孩子共同的挚爱!每年的暑假,电视台都会重播《西游记》。这个时候,母亲、我、孩子,我们经常一起坐在客厅看《西游记》:年过中年的我,少了童年的活跃,只是默默地看着,一边看,一边思考;母亲却不然,她是一个爱憎分明、喜欢表达的老人。她睁着昏花的老眼,目不转睛地看着,一路絮絮地评点:白骨精出场了,孙悟空被冤枉了,唐僧啊唐僧,你真糊涂啊!你怎么连人和妖都分不清呢!孩子呢,安安静静地坐在沙发上,聚精会神地看着,经常忍不住从椅子上站起来,甚至跳起来,大声喊着:“打死她,打死她!”这是唯一一部,我们祖孙三代都喜爱的电视剧!直到今日,母亲已经离开我们差不多三年了,和母亲、孩子一起,无数遍看《西游记》的场景,依然恍如昨日!
  温暖的回忆,给了我深刻的启示:我的体验,一定和许多孩子相似。我相信,每一个孩子,都喜欢《西游记》!我相信,只要引导得法,学生一定会如同喜欢《西游记》电视剧一样,喜欢《西游记》原著!
  二
  农村中学的学生,语文基础比较差,大多不懂阅读的方法,基本读不懂文言文著作……面对这样的学情,名著导读该从何入手?
  备课前,我重新捧起了《西游记》,认真地阅读着。一边读,一边画,一边想象:盘古开天,四大部洲,傲来国,花果山,山顶仙石具有灵通之意,孕育仙胞……石猴在山涧快乐玩耍,自由嬉戏……神奇的笔触,将石猴的背景、身世、生活娓娓道来!——不得不承认,哪怕是无数次看过电视剧、对情节无比熟悉的我,还是忍不住被原著深深吸引。因为文字的质感,阅读的温度,想象的自由,独自品读的滋味,是喧闹、精彩的电视画面无法比拟的。于是,我想,我就应该引导学生慢慢地阅读《西游记》,一边读,一边圈点勾画,一边品味想象,这是我最初的思路。
  于是,以“读”为核心,我设计了第一稿的教学方案:读标题,知成书过程—读作者,知其人—读评论,知价值—读目录,知结构—读第一回,梳理故事情节。
  但是,我又觉得这样的教学循序渐进,缺乏趣味,缺乏新意,而且难以保障教学效果。因为学生阅读基础较差,不喜欢读书,没有好的阅读习惯,基本读不懂文言文——这样他们如何能够跟着我的教学节奏,认真阅读呢?
  于是,我重新翻阅了许多的资料。清代学者张书绅说过的一句话引起了我的共鸣:“或问《西游记》果为何书?曰实是一部奇文、一部妙文。”——《西游记》的确是一部极其奇妙的著作!它的构思之奇妙,情节之曲折,想象之丰富,人物之典范、生动,语言之精美,场面之有趣,让人百读不厌,越读越有滋味!既然如此,我何不以“奇”字为中心,引导学生阅读原著呢?   《西游记》之奇究竟有哪些?如何通过跳读与精读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读懂原著的故事,读出其中的奇妙和美丽?
  几经琢磨,我设计了第二稿的教学方案:导入,初知《西游记》之奇——跳读,知石猴奇遇——精读,品石猴奇人——品读,感《西游记》奇境。希望通过这四个环节逐渐深入的“寻奇、探奇”活动,让学生初步学会阅读的方法,窥视《西游记》之奇妙,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学生进一步深入阅读名著奠定基础。
  三
  教学的效果如何?有何得失?
  以“奇”为中心,组织教学,是成功的。
  初知《西游记》之奇,主要包括了解《西游记》的成书过程、作者的基本情况及作品评价。当然,这一切,都围绕一个“奇”字来展开。虽然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基本是被动听讲及默读、朗读,但是课堂上学生被“奇”字深深吸引,学习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课堂很安静。看着学生抬起的头、亮晶晶的眼睛、认真的表情,我的心里倍感欣慰。——没有一个人睡觉,甚至没有一个人开小差。
  初知石猴奇遇,主要是通过跳读了解石猴的主要经历。因为有了跳读的指导和温馨提示,学生围绕阅读目的直接跳过了读不懂的文段,基本能够说出石猴的经历。但是全班大部分学生都没有标注六要素的习惯,堂上讲了,只有少部分学生会画出来。在巡堂辅导时,教师要逐一辅导,逐一提示,哪里是地点,哪里是人物,要画出来,学生才动一下。——接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学习主动性比较差,不会边读边画,要教师推着学,而且阅读速度很慢,所以感觉压力有点大。
  初识石猴奇特的性格、感受奇景奇境,是通过“精读、精思—圈点批注—展示交流”三个步骤来实现。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批注的方法,我摒弃了批注的概念,采取“教师示范+批注模板”的方式,让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形象地了解批注,并可以现学现用。巡堂辅导的时候,我发现有十多个学生很喜欢阅读,理解能力比较强,不仅会画出相关的句子,还会写下自己的阅读体会。只需略加点拨,就能抓住关键词语,修订自己的体会,表达言从句顺,这让我十分惊喜。不过,有接近三分之一的学生虽然会画出几句话,或者写出几个字的简单感受,但是不会抓住关键词,或者写出的感受有偏差。我个别辅导了两个学生,但他们只是听着,不动笔,不知道是听不懂,还是不会写。另外,还有接近三分之一的学生有点无从下手。貌似在閱读、思考,但是不会批注——不会留下思考的痕迹,所以无法判断其具体的学习情况,让我颇感惶恐不安。
  后来的展示交流中,有十几个学生先后发言,对石猴的语言、动作等进行批注,虽然并不尽善尽美,但是仍然让同伴和听课教师都很惊喜。遗憾的是,因为时间较短,交流不太深入,尤其是对石猴拜仙学艺的重点段落涉及甚少,对石猴为了拜师不畏艰难险阻的性格缺乏深入的理解。
  教学的不足,在于我对学情的把握仍然过于理想。
  另外,对原著的奇景、奇境几乎无人关注。在我的提示和引导下,学生虽然找到并朗读了其中写景的片段,交流了描绘的景物,但只是浅尝辄止,十分遗憾。——究其原因,我想,主要是学生的注意力基本都集中在“批注石猴性格特征”方面,分析人物性格难度较低,比较容易入手。鉴赏奇景奇境,感受其奇幻色彩,难度较高,学生的阅读基础较差,理解能力、鉴赏能力普遍较低,自然就有点勉为其难了。
  四
  “成书之奇—石猴奇遇—石猴奇人—西游奇景”,这四个教学环节虽然都有落实,但是“西游奇景”最为勉强。就我本人而言,对这一板块的研读也是最为欠缺的。这是我为了追求教学完整性,忽略了学生基础薄弱这一情况所导致的。这是本节课最失败的地方。
  它启示我,教学的起点,必须是这所学校、这个班的学生,而不是我设想的学生。而且,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是为学生的学习奠基的,这是教的全部意义和价值。而我,作为一名资深的教师,竟然把教学的所谓完整性、新意等外在的东西放在前面,甚至很重要的位置,实在是舍本逐末!
其他文献
摘要:高品质学校离不开高品质德育,高品质德育离不开德育创新。伴随着新时代的到来,课程改革逐步深入,给学校带来了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我国传统的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的弊病越来越凸显,学校德育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必须对高品质的德育教育进行创新探索。小学高品质德育教育应以高品质小学德育为目标,明确德育创新目标,归纳德育创新特点,进行德育创新分类,建构德育创新的策略,反思德育创新过程,努力让道德素养成为学生生命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要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重要职责。重中之重是要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作为青年一代的高中生,应该有理想、有担当。  一、我国高中生在理想信念方面存在的问题  
期刊
摘要:语文学科是一门兼具情感性和知识性的基础学科,学生通过语文学科的学习能够丰富学生自身的知识储备,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徜徉,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而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模块,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本文着重阐述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应用层递式教学。  關键词:层递式教学 初中语文 作文教学 问题 策略  一
期刊
摘要:语文是学生储备知识阶段的第一学科,同时,语文试卷考察面较广。尤其是在高三学生在语文备考阶段,与之前所做的基础性学习与考试,存在较大的差异。多数学生在高三语文备考阶段,学生会忽略这一特点,导致在备考时“手忙脚乱”,暴露出很多的问题。对此,本文针对高三语文备考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针对性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中课程;语文教学;教学实践  引言  语文是高考的重要学科之一,也是教师教学的重
期刊
摘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中职教育也是如此。在针对中职学生德育的过程中,班主任可以说是这个过程中的“重要人物”,如何落实德育教育,并让德育教育真实有效,也是每一个中职班主任所要思考德育一件事。对此,本文结合笔者的一些经验,围绕如何提高中职班主任德育教育有效性展开讨论。  关键词:中职;德育;班主任  引言:在中等职业技术院校提高班主任的德育能力,实际是要求班主任采用适当的道德教育方法应用在学生工作
期刊
【摘 要】古诗词是我国几千年发展历史中遗留下来的灿烂瑰宝,具有十分丰厚的文化底蕴。在日常的古诗词教学中,教师需要让学生掌握一定量的古诗词,帮助和鼓励学生多吸收古代文化精华,这样才能实现对学生语文素质和能力的全面提升。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能直观地展现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能不能利用丰富的古诗词资源来创新小学作文教学呢?文章就此问题展开详细的研究,希望通过研究,能更有效地实现
期刊
【摘 要】课堂是动态生成的,是开放、真实、多维的,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的多元对话的平台,是充满生命活力,充满智慧与挑战的。为了促进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笔者提出了预设教学设计、加强师生互动、捕捉动态生成的资源等策略,以此构建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新课堂教学结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动态生成;师生互动  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培养
期刊
【摘 要】赏识教育在当今时代备受推崇,但批评教育的功能也不容忽视。在教育学生时,教师应该合理、科学、巧妙地运用批评教育,讲究批评的艺术。然而,教师如何做到艺术性地批评?这就需要教师学习和掌握批评教育的关键技巧。具体来说,教师在运用批评教育时要做到以下几点,即做好调查研究,掌握事实;控制好情绪,尊重学生;创设良好的批评情境,注意场合;加强针对性,有的放矢;把握适度原则,留有余地;与表扬相结合,因势利
期刊
后进生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当现实与自己的想法发生冲突时,就会出现心理失衡。因此,教师要关注后进生的动向,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克服不良的心理情绪。偏见是对人和事片面且不合实际的认识,也是教师正确认识学生的一种心理障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十分反对教师对学生怀有偏见的做法。他曾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笔者反观自己的教学实践,为转化后进生伤透了脑筋,如果教育不得法,
期刊
魏书生老师说:“如果我能为这个世界多教出好人,或者能使人多一点真善美的品质。那就是一种贡献,一种幸福,就算不枉此生。如果让国家少一个坏人,或者让某人的思想少一点假恶丑的成分,同样也是一种幸福,一种贡献。”可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是教育成败的关键。而小学一年级的班主任,就要把好入学的第一道“关卡”。  别林斯基说过:“爱是鉴别教育的尺度。”爱学生是教师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笔者时刻牢记这句名言,诚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