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职业教育中技能培养是立足之本,创新意识是发展之源。职业教育只有将创新意识有机地融入到技能培养中,才能使职业教育得到跨越式地发展。职业教育创新意识的提高主要通过提高职业教育中管理、教育、受教育者的创新意识来实现。
关键词 技能培养 创新意识 融入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职业教育获得了蓬勃的发展。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程度仍显不够,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就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如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摆在每个职业教育工作者面前一个崭新的课题。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认为在职业教育中技能培养是立足之本,创新意识是发展之源。职业教育只有牢牢抓住这两个基本原则,并将创新意识有机地融入到技能培养中,才能实现职业教育跨越式地发展。
一、立足之本——技能培养
在讨论如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之前,我们必须先了解职业教育的使命和目的是什么?只有解决好这个问题才能谈如何发展的问题。职业教育首先是教育,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让受教育者掌握一定的能力,也就是说职业教育是让受教育者掌握一定职业技能的教育,因此职业教育必须注重学生的技能培养,这是职业教育固有的特点,也是职业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的所在,技能培养是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和根本出发点,所谓万变不离其宗。
如何培养学生高技能,首先需要高质量的课堂教育和高质量的产学结合。推进工学结合和半工半读,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同时体验到职业生活,使产和学互相结合。其次需要准确的定位。职业教育就是职业技能教育,而技能有多种,每个地区的职业教育应当结合当地的特点办出适应当地社会需要、有自己特色的职业教育。余姚市职业教育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他们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特点,推出机械电子、计算机等强势专业,为社会输送了2万余名毕业生,职高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
二、发展之源——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普遍行为,没有创新就没有职业教育的发展。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当前我们要走创新型国家发展道路,并指出经济增长方式应从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的根本转变。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无论从职业教育的“小环境”,还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大环境”,都需要职业教育不断地创新,有创新才有发展。
在职业教育中的创新,应着重提高职业教育参与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新意识是前提和基础,是创新之源,而创新能力则是保障。教育的创新可从教育理念和教育思路入手,从具体的教学活动着手,辅之以校企合作为帮手,有针对性的就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学生进行必要的创新教育活动。如宁波市一职校在创新意识的指导下成功开办了半工半读班,将招收的55名学生分成两部分,轮流上课和上班,这种“技能+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开拓了职业教育发展思路,拓展职业教育发展空间。
三、在技能培养中有机融入创新意识
能否培养出高技能的学生,是对职业教育创新意识程度的一种检测。离开创新意识,只谈技能培养,则技能培养就会失去动力和方向;离开技能培养,空谈创新意识,则创新意识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创新意识是思路,技能培养是行动,创新意识只有有机融入到技能培养中才能发挥巨大的潜能和威力。洪泽职教中心就以创新意识为指导,实现产学结合,这种创新意识为该校培养出大量具备高技能的学生。
如何将创新意识融入到技能培养中,在实践中不少职业教育工作者已作出许多有益的探索。如有从办学体制出发,提出推进多元投入,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职业教育;加强联合办学,实现优势互补。有从办学模式出发,提出实行定单培养,促进学生就业。有从教学理念出发,提出办学以教师为主体,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以人为本的教和学理念。这些探索无疑是创新意识在技能培养中的体现和运用,值得我们不断地思考和研究。
四、职业教育中创新意识的提高
首先要提高职业教育管理中的创新意识。创新是现代管理的重要功能之一,职业教育中管理的创新决定了职业教育整体创新意识的水平,关系到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影响到职业教育最终成果。根据马斯诺的需求层次理论,创新的原始动机就是个人的成就感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如果创新的努力不能得到公正的评价,则继续创新的动力将会逐渐消失。所以职业教育管理不但要有创新意识,还应会运用,并制定出激励机制,以确保创新意识原动力不消失。
其次要提高职业教育中教育的创新意识。教育的创新意识首先是教育理念的创新,让学生自主地发展。其次是教育方式的创新,在课程编制等方面一系列地创新,广泛地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再次是教育评价的创新,对老师和学生创新性地评价与考量。如在讲授电脑绘画时,通过自制课件,用几幅不同季节的图画把学生带入特定的环境,并用动画的渐变效果完成四季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季节的变化,激发学生创造欲望,使学生情绪高涨,形成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再次要提高职业教育中受教育者的创新意识。受教育者的创新意识简单地讲就是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要让他们“学会”和“会学”,以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会”是培养他们创造意识的基础,质疑去 “学”是培养他们创新意识的前提。如在学习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时,面对着日益加剧的生态平衡破坏情况,学生充分发挥创新意识,设计更多的方法来维持生态平衡,达到了可持续性发展,从而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在职业教育中没有创新意识,就绝不能培养出高技能的学生。只有将创新意识有机融入到职业教育的技能培养中去,充分调动和提高职业教育参与人创新意识,才能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职业教育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玉阁,崔发周.产学结合中的不协调因素及管理策略[J].中国高等教育,2006.
[2]雷正光,职教现代课程发展研究.人民教育信息,2006,(8).
[3]胡锦涛,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八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2006,(6).
关键词 技能培养 创新意识 融入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职业教育获得了蓬勃的发展。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程度仍显不够,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就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如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摆在每个职业教育工作者面前一个崭新的课题。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认为在职业教育中技能培养是立足之本,创新意识是发展之源。职业教育只有牢牢抓住这两个基本原则,并将创新意识有机地融入到技能培养中,才能实现职业教育跨越式地发展。
一、立足之本——技能培养
在讨论如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之前,我们必须先了解职业教育的使命和目的是什么?只有解决好这个问题才能谈如何发展的问题。职业教育首先是教育,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让受教育者掌握一定的能力,也就是说职业教育是让受教育者掌握一定职业技能的教育,因此职业教育必须注重学生的技能培养,这是职业教育固有的特点,也是职业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的所在,技能培养是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和根本出发点,所谓万变不离其宗。
如何培养学生高技能,首先需要高质量的课堂教育和高质量的产学结合。推进工学结合和半工半读,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同时体验到职业生活,使产和学互相结合。其次需要准确的定位。职业教育就是职业技能教育,而技能有多种,每个地区的职业教育应当结合当地的特点办出适应当地社会需要、有自己特色的职业教育。余姚市职业教育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他们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特点,推出机械电子、计算机等强势专业,为社会输送了2万余名毕业生,职高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
二、发展之源——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普遍行为,没有创新就没有职业教育的发展。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当前我们要走创新型国家发展道路,并指出经济增长方式应从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的根本转变。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无论从职业教育的“小环境”,还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大环境”,都需要职业教育不断地创新,有创新才有发展。
在职业教育中的创新,应着重提高职业教育参与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新意识是前提和基础,是创新之源,而创新能力则是保障。教育的创新可从教育理念和教育思路入手,从具体的教学活动着手,辅之以校企合作为帮手,有针对性的就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学生进行必要的创新教育活动。如宁波市一职校在创新意识的指导下成功开办了半工半读班,将招收的55名学生分成两部分,轮流上课和上班,这种“技能+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开拓了职业教育发展思路,拓展职业教育发展空间。
三、在技能培养中有机融入创新意识
能否培养出高技能的学生,是对职业教育创新意识程度的一种检测。离开创新意识,只谈技能培养,则技能培养就会失去动力和方向;离开技能培养,空谈创新意识,则创新意识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创新意识是思路,技能培养是行动,创新意识只有有机融入到技能培养中才能发挥巨大的潜能和威力。洪泽职教中心就以创新意识为指导,实现产学结合,这种创新意识为该校培养出大量具备高技能的学生。
如何将创新意识融入到技能培养中,在实践中不少职业教育工作者已作出许多有益的探索。如有从办学体制出发,提出推进多元投入,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职业教育;加强联合办学,实现优势互补。有从办学模式出发,提出实行定单培养,促进学生就业。有从教学理念出发,提出办学以教师为主体,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以人为本的教和学理念。这些探索无疑是创新意识在技能培养中的体现和运用,值得我们不断地思考和研究。
四、职业教育中创新意识的提高
首先要提高职业教育管理中的创新意识。创新是现代管理的重要功能之一,职业教育中管理的创新决定了职业教育整体创新意识的水平,关系到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影响到职业教育最终成果。根据马斯诺的需求层次理论,创新的原始动机就是个人的成就感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如果创新的努力不能得到公正的评价,则继续创新的动力将会逐渐消失。所以职业教育管理不但要有创新意识,还应会运用,并制定出激励机制,以确保创新意识原动力不消失。
其次要提高职业教育中教育的创新意识。教育的创新意识首先是教育理念的创新,让学生自主地发展。其次是教育方式的创新,在课程编制等方面一系列地创新,广泛地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再次是教育评价的创新,对老师和学生创新性地评价与考量。如在讲授电脑绘画时,通过自制课件,用几幅不同季节的图画把学生带入特定的环境,并用动画的渐变效果完成四季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季节的变化,激发学生创造欲望,使学生情绪高涨,形成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再次要提高职业教育中受教育者的创新意识。受教育者的创新意识简单地讲就是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要让他们“学会”和“会学”,以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会”是培养他们创造意识的基础,质疑去 “学”是培养他们创新意识的前提。如在学习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时,面对着日益加剧的生态平衡破坏情况,学生充分发挥创新意识,设计更多的方法来维持生态平衡,达到了可持续性发展,从而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在职业教育中没有创新意识,就绝不能培养出高技能的学生。只有将创新意识有机融入到职业教育的技能培养中去,充分调动和提高职业教育参与人创新意识,才能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职业教育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玉阁,崔发周.产学结合中的不协调因素及管理策略[J].中国高等教育,2006.
[2]雷正光,职教现代课程发展研究.人民教育信息,2006,(8).
[3]胡锦涛,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八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