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心注定成医者

来源 :中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11331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临出门时,冯新恒被心外科的人急急地找了去。
  “一个三天前刚刚做完手术的病人突然低血压,出现严重低氧,不知什么原因,会不会是血栓塞?”
  冯新恒过去一看,当下作出判断:“血栓塞可以排除。心脑功能也没问题,很可能是一个系统性的原因。”
  “我要不去也不放心。”这位北医三院心内科副主任解释道。
  对这件事的处理,让他与我们的见面晚了近一个小时。
  他的两个大学同学,刘福生和孙凤丽准时和我们见了面。他们都是天坛医院的医生,刘福生是神经外科教授,孙凤丽是麻醉科主任医师。
  他们于1987年毕业于潍坊医学院——当时的昌潍医学院。同班同学中,就他们三人在北京工作,但是平常却难得见上一面。
  农村孩子的实用选择
  刘福生和冯新恒的家都在农村。回忆当年考大学,刘福生称:“当时心理很简单,就是换粮本,没有大的追求,谈不上出国、当博士、当教授之类的。”
  事实上,刘福生当时对医学没有兴趣。“我比较喜欢建筑,我的空间意识、构图意识非常好。但是当时报名,五个志愿要填满,最后一个填了昌潍医学院。没想到最终上了这个大学。”
  而对于冯新恒来说,故事则有趣得多。他的学习一直不错,报考什么学校呢?什么都不懂的老爹让他去问村里一个老秀才。老秀才很自信地说:“农村孩子,就一条,学实用的。要么是医生,要么是教师。百年不变。”
  老秀才甚至给冯新恒指明了具体的方向:“做医生的话,就到县医院,不要太远。如果你到县医院,相当于房子上的房梁,我们大家都能受益。如果到了北京,你就是边上的一根杆儿,我们想指望也指望不上了。”
  冯新恒报考医学院还有一个原因。高中时,冯新恒总生病。有一次,他得了肺炎,青霉素打了两天,体温从39度一下子降到36度,出了一身汗,就好了。
  “我觉得很神奇,觉得学医很有意思。”
  孙凤丽则把选择昌潍医学院的原因归结为“比较傻”。她是城里人,“那时山东医学院和昌潍医学院都是二本,我父亲说,选昌潍医学院吧,离家近,来回方便。”她的分数是完全可以上山医的。
  五年大学生活,刘福生的每一天都以早起跑步开始。“5点半起床,无论刮风下雪。”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他到美国念博士。跑了三年,每天跑几十里地。
  “所以我的身体很好。我认为,当医生首先需要一个好的身体。”
  刘福生从不觉得那会儿的学习和生活苦。“那会儿大家都在学,尤其77、78级都很拼命,我们82级只是沾了一个边儿,基本上秉承了那几级的精神。84级以后就不如从前了。”
  冯新恒在大学时学习一直很优秀。“我觉得一定要学好”。大学五年,他一共就看过两场电影。“看电影时还很纠结,好像浪费了时间,很对不起自己的感觉”。
  到最后,他的书都被翻烂了。“第一段是黑的,第二段是红的,第三段是什么颜色想不起来了,这个地方划个三角,那个地方划个别的什么”。
  除了专业书,冯新恒也会看一些课外书,并将其中的名人名言摘录在他那个蓝皮本上。在本子的第一页,他写了一句话:“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翻过这一页,是培根的一段话:人应当经常保持一种怀有希望、愉快、明朗、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从事一些对身心有益的学问的思考——如阅读历史、格言或观察自然。
  三个人三种命运
  1987年,他们毕业了。
  冯新恒打算报考研究生。“英语老师说,你们要想进一步发展,应该考研。”
  于他而言,专业课没问题,已经烂熟了。“潍坊医学院参加卫生部部属院校统考时,我是第九名。”
  事实上,在那次考试中,潍坊医学院考得很不错,“一共16所院校,我们考了第五还是第六。比北医高。第一名是湖南湘雅,协和排最后一名。”
  冯新恒清楚,自己的英语有点欠缺。决定考研的那个夏天,他只回家休息了三天,就返校了。
  “一个假期,我把新概念英语的二至四册全部学完。那个时候热,就穿小短裤小背心,窝在宿舍里学。汗哗哗地冒,一个小时进水房冲一次。”
  最终,他的英语成绩超出及格线22分。
  冯新恒报的是北医。“当时有虚荣心,如果考不上呢,也有借口,因为这个志愿太高了嘛。”
  1987年4月23日,冯新恒来到北京面试。面试的老教授都是业界顶尖的人。“让我们看看病历,回答问题,读一段英语,然后翻译。”
  面试结束,冯新恒心里没谱,觉得自己的哑巴英语说得不是那么流利。想着如果不行,以后就来不了北京,于是跑到天安门,照了张相。然后回到潍坊继续在医院里实习。
  在医院实习时,冯新恒非常认真,每个病人都管理得很好,“病历我都能背出来”。从那时开始,冯新恒真正喜欢上了医学。“我的沟通能力和推理能力都很强,特别适合做内科。”
  后来,他被北医调档了。同时到来的喜事还包括,学校评了15个优秀毕业生,他是其中之一。这一荣誉意味着,“如果我没有考上研究生,就可以在全省自选单位。”
  1987年9月5日,冯新恒再次来到北京,在北医三院读研究生。毕业后,他在这家医院留了下来,直到现在。
  相比冯新恒,刘福生毕业后的经历则复杂、坎坷得多。最初,他被分到乡镇。因为不甘心,他最终走上一条漫漫的求学自救之路。“靠谁也靠不住,我就靠我自己。”
  读完硕士后,再接着考博士,再接着考博士后,三年换一个地方,最后,刘福生在美国留学归来。
  很长一段时间里,刘福生每天晚上都是一点半以后才睡觉。一本600多页的《神经解剖学》,哪一页的倒数第几行写的是什么,他都清清楚楚。
  背着包在北京和济南之间来回赶考时,他身上的钱只剩下了10元。拿着这10元钱,他在异乡过了年。
  孙凤丽的故事则简单得令人难以想象。
  孙凤丽的男朋友是她的高中同桌,先她一年分到北京,是个军人。孙凤丽分配那一年,她的男朋友拿着北京的一张报纸,找到了北京市卫生局人事部门。
  那张报纸上刊登的一则消息称,北京的医疗系统非常缺人。然后事情很快就解决了。
  在天坛医院麻醉科,孙凤丽干了27年。
  你适合做医生
  和刘福生、孙凤丽同班的50个同学中,除了两个改行外,其余的一直在这个行业里,“院长就有11个。”
  冯新恒也曾经有过彷徨。那是1995年前后。“工作特别紧张特别累,一个月也就四五百块钱。特别苦”。
  他开始问自己,“这个医生还要不要做下去?”
  有朋友劝他到医药公司。“当时,医药公司一个月的工资是四千多块。”他有点动了心。
  这时,另一位朋友的一句话,点醒了他:“我们之所以一直围在你身边,就因为你是个医生,能给我们带来帮助。”
  这位朋友说:“你咬咬牙,坚持下去。你适合做医生。”
  冯新恒挺了下来。现在,他是科里的副主任,硕士生导师,工作干得有声有色。
  冯新恒也觉得自己适合干医生这一行。“第一点,人比较善良。从农村出来的人,对人有天然的亲近力,不设防。留言簿上你们也能看得出来,我的同学都说,不好意思骗你,骗你都感觉是个罪。第二就是比较热情。第三就是比较有责任心。”
  从医这么多年,冯新恒对于自己的职业和病人有了更多的理解。他从太多故事中感悟到,“医生除了要有很好的技术、很好的理念,还要学会和病人沟通,愈和他们的心理。另外,还要学会尊重病人。病人有选择生与死的权利。”
  冯新恒经常回潍坊老家。对他来说,回家是一种充电。他会和老爹老娘聊天至深夜,然后再能量满满地回到北京,开始新的工作和生活。
  “我很感谢生活”,冯新恒说。
其他文献
“你虽然没有MICHAEL的美貌和身材,但我已被你陶醉,被你深深的吸引。你的眼睛像清澈的河水,你的脸像一袋面粉,你的嘴像小樱桃……”  在她的初中毕业留言册上看到这一段,闫薇薇笑得前仰后合。笑完之后她说:“每次看到里面的留言,我都觉得很诧异:为什么不论男女同学,对我的印象都逃不开笑声朗朗呢?我明明坚持走的是不动声色的淑女路线啊!真是,饱受打击。”说完这句话,她又是一阵朗朗笑声。  这个清爽的北京女
期刊
这是一个决定孩子能不能上学、到哪里上学的时节。  这是一个考验家长有没有能力、能有多大能力的时刻。  这是一个丈量教育有没有宽度、能有多少宽度的年度大考。  孩子们在等待着,家长们在奔走着。  孩子们在比试着孰强孰弱,家长们在拼搏着谁认识的人多。  孩子们天真无邪地向往着,家长们满怀热情地焦虑着。  这就是六月,一个升学的季节。  乐乐的幼升小为“五证”奔波的北漂  6岁的乐乐这个秋天即将升入小学
期刊
初夏的6月,毕业季如约到来,各公司HR的邮箱里再一次挤满了应届毕业生的简历,招聘市场又展开了密集的人才甄选,各语言培训机构和出国办理机构又一拨儿欣欣向荣。在某餐馆和咖啡厅,可能会偶遇一场青春的痛哭流涕,或者是三五个小伙儿勾肩搭背胡言乱语,或者是一对儿情侣深情地无言相拥。  这样的场景,属于每一个人的22岁。  甜蜜的毕业,错过了22岁的专属酒醉  4年前毕业的晓洋是典型的双鱼女,擅长“重色轻友”。
期刊
我们这一代人,就是你们口中的“90后”,从出生起,就“被比较”着长大,成为了家庭和社会的展览式样品。我们成天喊着自由,却从来不明白自由;我们特别向往单纯,却从未拥有过单纯。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我们一直被家长和老师们的期待推搡着,一步步被金钱铺出来的各种知识和技能浇灌着。  然后,走到了这个发烫的6月——毕业季。  有统计说,2014年的大学毕业生再创新高,达到了727万人。这个夏天,会有更多
期刊
在1989级北京理工大学机械系同学们的印象中,陈玉洁是一个辣味十足的重庆妹子,开朗又热情。  “你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语总是在提醒我:你来自天府之国,性格泼辣而又坚定……”同学刘鹏在毕业留言册中这样评价。  “天府之国来的女孩果然不同凡响,巾帼不让须眉。你的敢想敢做,令我这个堂堂五尺男儿自愧不如。”江西南昌的同学彭彧华这样写道。  “热情、大方、活泼的你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我——你是一个‘川妹子’。”这
期刊
“满满一本记忆安静地躺在抽屉里,时间却从来没有睡着过。久别重逢的纯净感觉,半个下午重温,我笑着流泪了。”王娜这样形容10年后重新打开毕业留言册的感受。  “留言册里说我最多的就是强势,你看有吗?”“肯定没有”!还没等被别人表态,她自己已经抢先说了。  留言册里大部分同学把她描述成野蛮女友的形象。其实,除了稍胖点儿,她和全智贤的确有几分相像。  2001年9月,15岁的王娜进入位于京北的一所高中。 
期刊
5月20日,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大四学生彭小康和同学们开始德育论文答辩。答辩一结束,毕业的篇章就掀开了。  从那天开始,校内外的小饭馆里,到处可见抱头痛哭的学生。  网上有个段子一直让彭小康印象深刻:“世界上最神圣的职位,就是宿舍管理员。因为是他决定了你会住在哪个寝室。”  “刚好在一个班,刚好在一个寝室,这种缘分一定是前世修来的,也是今世一生的。”彭小康说。  在军训中相识的王鹏,曾
期刊
男孩的手一直在那里顽强地举着。500多人拥塞的空间里,那些伸得更长的手臂、喊得更高的声音和满室沸腾,轻易就把这个五六岁孩子纤弱的手和单薄的身躯淹没掉。  优酷工作人员注意到了男孩。他走过去,问孩子的妈妈,您的孩子是想提问吗?对方回答,是的,但是我不知道他要问什么。  工作人员把孩子高举起来。孩子接过麦克风,问道,“张昕宇叔叔,你们走过这么多路,你们的勇气是从哪里来的?”  4月12日晚18:30分
期刊
“时维四月,岁在甲午,风日清朗,鸿宾咸集。今高氏之子高晓东,雷氏之女雷扬,将于此良辰吉日,尊六礼之制,行婚典之仪……”司仪的致辞古雅、清亮、不疾不徐。一曲《高山流水》中,一对年轻男女身着墨黑与赤红相间的玄色婚服款款而来。  2014年4月13日午时,北京花家怡园翠微店,一场“汉式婚礼”正安静地举行。  今天,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开始重拾传统,举办中式婚礼。甚至有说法称,“西式婚礼已成传统,中式婚礼
期刊
《中国周刊》:怎么看待中国式“吹哨人”所处的大环境?  王海:中国是一个政府导向型、企业导向型国家,是一个监管型社会。首先立法上大多是以政府利益、企业利益为先,而不是以消费者利益为先。这是跟市场经济相背离的。  国家立法侧重保护企业的承受能力,而不是保护消费者权利。市场经济是以消费者为对象的,但是我们没有这样的制度设计。  《中国周刊》:如何实现组织对等?  王海:除了日常监督,可以通过实验室做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