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导”贯穿于教学,实现学生主体地位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czxx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对教学中两种重要角色进行了准确定位: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这一理念改变了传统的应试教育中过分注重教师作用而忽视学生地位的状况,强调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在几年的学科教学改革的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教师为了追求表面上的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一切向学生看齐,顺应学生,忽视了自身“主导”的作用。虽然课堂上气氛热闹活跃,但教学效果并没有得到保证。基于本人对理论的理解和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任何教育理念的提出,都要在理解内涵的基础上辨证地遵循,而不是趋之若鹜。“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并不意味着可以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该理解为“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必须有机结合、协调统一,才能够提高教学效果。”那么,怎样实现“主导”与“主体”的有机融合呢?下面谈谈本人的拙见。
  一、“导”在课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导”具有多方面的含义,可理解为“指明方向,引导上路”,亦可理解为“辅助疏导”。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该以其不同的涵义自始至终贯穿于整个教学流程之中。要想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要求教师从备课开始发挥“导”的作用。
  在走进课堂之前,教师其实就已经和教材与学生发生着密切的联系。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课堂设计更多地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而不是仅从教材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出发。只有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进行知识建构才能设计出有效的教案。对于教材,教师应树立这样的思想,教材是为学生服务的,而不是学生为教材而生存的,教师重在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课程标准、教学参考只能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一个参考,而不是“标准”。教师应对教材有适当的选择与补位意识,哪怕是一道小小的课后练习的优化设计,也是对教材的补充。
  教师的备课教案,并不是越详细越好。教师备课本上写得越多,就意味着教师讲得越多的可能性。课堂上学生活动的空间,应该从教师备课教案上的“空间”体现出来。教案上就应该非常注重学生活动过程的设计,只有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设计了学生的主动探究,学生的自主学习才成为可能。从细的方面来讲,一堂课中教师讲解与学生活动的时间分配要有一个恰当的预计;这种设计还包括对活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可能性的估计,譬如对一个讨论的问题的回答各种可能性的估计。
  二、“导”在课堂,实现学生的主体参与
  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教师“导”的作用。因为学生毕竟不完全等同于自学者,学生本身还是一个自身在不断发展的学习主体,这就决定了在课堂教学中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导”绝不是简简单单地领着学生去逐一地生搬硬套教材中的知识点,而是要创设生动有效的学习氛围,引导和指导学生在积极地参与中体验学习的过程。
  (一)教师的“导”表现在创设和谐的课堂环境之中
  学生的学习大部分是在课堂上度过的,“课堂教学是主渠道”。教师要创造和谐融合的课堂气氛,允许学生随时“插嘴”、提问、争辩,甚至提出与教师不同的看法。过去,对待学生的插话,不少教师认为是“耍小聪明”“不知天高地厚”,甚至是“目中无人、不尊重老师”“破坏课堂纪律”,往往恼羞成怒,加以斥责,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其实有的孩子思维活跃,却看来“贪玩”“不听话”、违背常规逻辑。面对千变万化的课堂情境,教师的“导”尤为重要,否定和批评就是扼杀和毁灭;发掘每个孩子的“闪光点”、独特之处及其背后所蕴藏的潜力和天份就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为孩子指明了一条发展个性、乐于探究的道路。
  (二)教师的“导”表现在对课堂突发事件的因势利导上
  如一位语文教师在上课时,遇到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件:一名学生因身体不适突然在课堂上呕吐。事发突然,还没待老师反应过来,邻座和前后座的同学已经取来拖把等工具开始打扫呕吐物,还有的同學打来热水。教室里出现了一阵小小的混乱。这位教师见正常的教学设计被打乱,急中生智,马上利用这个偶发事件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 “同学们这种关爱同学、无私忘我的境界让老师很感动,现在就让大家写篇作文,就地取材,写事件发生的过程,题目自定,可以是《课堂中的偶发事件》,也可以是《友爱互助》等等。教师在课堂上的因势利导使课堂的生成生动有效。
  (三)教师的“导”表现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上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人到学校上学,不只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应该是获得多方面的学习能力,学会思考。”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把学生从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的重要措施。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就是给学生的学习导之以法,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并掌握规律,形成能力。例如在语文学科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就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考领悟能力,并及时提示他们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包括预习、记笔记、练习、复习、质疑等,还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听课的学法、复习的学法等。如在指导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作这样的学习指导:通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来体会句子的含义;也可以先理解句子字面意思,后理解上下文或联系已有知识、经验来体会语句蕴含的意思。提供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就能做到为学而教,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使他们逐步由“学会”到“会学”,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师的“导”表现在帮助学生构建科学完整的知识体系上
  一堂好课不管怎样设计,如何进行,其中一个标准就是:通过课堂上师生的双边活动,最后必须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清晰、科学、完整的知识体系。学生课上自结的过程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过程,但学生自结形成的知识结构是否科学完整,还有待于教师的指导。所以,在每节课的最后几分钟应该采取师生共同总结的方式进行,其目的是教给学生一个完整、科学、清晰、简洁的知识体系。
  三、“导”在课后,反思师生的角色表现
  教学流程中的反思环节是检验教学目标达成度与提升教学设计水平的重要途径。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和再学习活动,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反思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我。教师在课后进行反思时,除对方法、目标、成功与不足进行反思外,更重要的是要对师生的课堂表现进行反思。教师是否发挥了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以体现。
  对学生是否体现了课堂教学主体地位,反思的标准应从学生参与度做参考,学生如没有参与或参与得不足。那就算不上“主体”地位了。学生参与度,不但要看参与的广度,同时要看参与的深度。广度是指学生是否都参与了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深度是指学生是被动地应付地学习,还是积极主动地探究。对教师是否发挥主导作用,要检验自身在课堂上的行为,指导引导的意义更为显著,还是灌输讲述的成分更为明显。
  教师的“导”在反思后应及时发挥作用:依据问题转变教育观念,调整教学设计,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可参考的有效经验。
其他文献
物理学科作为一门集理论、探究、实践为一体的基础性学科。要使学生很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并在其中产生积极情绪体验的心理倾向,也是人才成长的起点。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最有效的内部动力。培养农村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对调动对其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对科学的兴趣,为今后的深层次学
期刊
大家都知道,在学习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许多学生不愿学英语,主要是他们对英语没有学习兴趣。因此,作为小学的英语教师,首先应该先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古往今来,凡是教学上有所建树的教师,无一例外的是:他们的课都让学生着迷。我通过几年教学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  一、使用贴近生活的教学题材,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题材通过寓言故事、会话表演、韵律诗歌、游戏等多种
期刊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工作中,复习课是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培养学生思维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在传统的思想品德复习课上,教师往往陷入“三多”的误区,即“讲”得多、“灌”得多、“磨”得多,认为讲得越多越好,磨得越多越有效,使学生在学习中养成“被动吸收、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强化贮存”的学习习惯。因此,在复习课中形成高耗时、低效或无效的学习状态。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如何提高复习课
期刊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又是考试的重头戏。然而,在实际作文教学中却存在着诸多问题,大多数学生都害怕写作文,面对作文题,往往觉得无话可说,也拿不准自己写的是否符合要求。应该如何去应对呢?这是我从事教育工作以来一直关注和思考的问题。作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生活感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本着这个理念,我在初中作文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实践性的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课前:培养学生课堂外对生活观
期刊
综合实践活动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试验稿)》所规定的必修课程。这门课程集中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对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良好个性品质的发展,对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由于这门课程没有固定的教材,在一定程度上使教学实施增加了一些难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是课程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常态化的教学才是有生命力的。因此,有必要在制度建设、实施策略、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不断进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小学生的习作教学理念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小学习作教学应基于学生生活实际,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提倡自由表达,提倡想象习作,提倡表达个人的独特感受。因此,习作指导课要为学生的自由写作创设情境,要激发写作热情,培养习作兴趣,不断开阔学生思维想象空间,努力减少对学生写
期刊
“生物药剂学” 是药学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专业课程之一。这门课程主要研究药物及其制剂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机体生物因素和药物疗效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生物药剂学的研究,可以正确评价药剂的质量,设计合理的剂型、处方和生产工艺,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使药物发挥最佳的治疗作用。  由于“生物药剂学”这门课题涉及很多基础学科,如药剂学、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理学等,有的知识已经学过
期刊
参加完山东省小学思想品德骨干教师培训已经有些日子了,但是思考和学习却在持续进行中。培训内容从德育、教师专业成长、教育理念、师德教育、教学实践与教学问题研究等方面展开,综合作用下来使自己对教育教学、对品德课程、对自身专业成长都有了新的认识。尤其是对品德课程,经过培训澄清了我的一些困惑,使自己对课程的认识更加清晰,也一定会将这些清晰的认识转化为教学实践,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关于课程性质的再认识
期刊
花开、蝉鸣,叶红、雪飘,岁月就这样在不经意间轮回,我也由那个在夕阳中轻声哼唱着《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懵懂女孩,成长为一名人民教师。当那熟悉的旋律再次在耳畔响起,心底涌动的不单是许久以来的那份温暖,这其中更漾满了幸福、感动和责任。  2011年初秋,我幸运地被聘任到了正飞速发展的新兴城市——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开始了我的从教生涯。走上工作岗位,我发现这里的学生普遍对乐理知识掌握得很薄弱。要学好音乐
期刊
兴趣在人的学习过程中起着激发学习动机的作用,学习兴趣对幼儿智能发展起着促进的作用。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到学习中去,出色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学就能获得巨大的成功。由于体育课的教学能容和方法往往流于形式,内容单调重复,方法简单缺乏新意,学生渐渐对体育课的感受性降低,慢慢失去兴趣。所以,在体育教学实践中,要以各種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