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地域文化融入地方本科院校中国画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mao1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广西地处祖国南疆,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聚集地,有着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利用地域文化资源创立地方本科院校中国画课程的教学品牌,形成一定的教学优势,使地方本科院校中国画课程更具有特色,是地域文化传承与高校创新的双赢之路。旨在通过对广西科技师范学院美术学专业中国画课程教学现状与实际問题进行分析,提出改革的相关措施,同时,就如何将广西地域文化资源更好地融入中国画课程教学体系,做进一步的探索与实践。
  [关    键   词]  地域文化;地方本科院校;中国画;教学体系;探索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45-0014-02
   一、地域文化资源利用与教学优势建立
   在我国,地域文化一般是指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是特定区域的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文明表现。它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与环境相融合,因而打上了地域的烙印,具有独特性。同时,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地域文化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在一定阶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利用地域文化资源创立地方本科院校中国画课程的教学品牌,形成一定的教学优势,使地方本科院校中国画课程更具有特色,在现代教育格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当代地方本科院校美术专业建设的重要方向和首要任务。
   广西地处祖国南疆,北接南岭,南邻北部湾,西延云贵高原,山地多而平原较少,物产资源丰富,自然风光秀丽,拥有奇特的喀斯特地貌和多彩的民俗文化。广西属亚热带气候,这里常年日照丰富,降水丰沛,使生物资源丰富,尤其盛产水果,有水果之乡的美誉。
   广西古属西瓯、骆越故地,自秦代以来,境外少数民族陆续迁入,聚集了壮、汉、瑶、苗、侗、回、彝族、毛南族等十一个少数民族。各民族交错杂居,在长期的发展中相互影响,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和地域文化。如铜鼓、芦笙、壮锦、坭兴陶、风雨桥、干栏建筑以及民族歌谣、民族舞蹈、民族戏剧、花山岩壁画等。而各民族在保留自己的文化传统和某些习俗的同时又受到各种不同外来文化的影响和渗透,因此在广西境内呈现出多元文化共存的局面。这些都是广西地方本科院校美术丰富的教学资源。
   广西得天独厚的地域文化资源,在广西地方本科院校中国画课程教学中,若能有效地利用这些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往往能够改变教学的结构、内容以及思维等,使地方本科院校的教学更具有特色和优势。培养的人才更能满足地方文化建设的需要,这也是当代地方院校办学的使命和责任。
   二、地方本科院校中国画课程的教学现状与实际问题
   (一)地方本科院校美术学专业的培养要求
   地方高校是指隶属于地方政府的高等院校,以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为发展目标,着力为地方培养高素质人才。本文主要以地方高校广西科技师范学院为例进行分析。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坐落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2015年,教育部批准在柳州师范专科学校的基础上建立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升格为本科院校。是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首批试点高校,广西新建本科学校整体转型发展试点学校。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美术学专业成立于2018年,目前已招收了两届美术学本科生。其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熟练掌握美术学的理论、美术专业技能和美术教育相关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拥有全面美术素养和持续发展潜力,适合到中小学从事美术教学的专业化教育工作者。
   美术学专业开设的课程主要包括:(1)学科基础课程:素描、色彩、设计基础、中国画基础、油画基础、中外美术史、透视构图解剖学等课程。(2)学科核心课程:水彩、版画、艺术概论、书法篆刻、线描写生、素描人物、油画头像、中小学美术教学论等课程。(3)学科拓展课程:所选不同方向的专业课程。(4)综合实践课程:艺术采风(考察)、教育实习、毕业创作与展示、毕业论文等。
   (二)中国画课程的教学现状与实际问题
   中国画是世界对中华民族美术认可的最高艺术形式之一。古往今来,多少文人雅士研习中国传统绘画,他们大多数都是腹有诗书、胸有韬略的才子,他们有自身的文化优势和文化支撑。随着时代的变化,近现代以来,中国画的区域化、地域化以及个人化的特征越来越明显,如海上画派、新安画派、金陵画派、京津画派、长安画派等一些以地域命名的著名画派,他们打破了中国画表现形式、审美趋势以及风格走向一致的局面,从而显示出多样性。
   中国画是现代高校美术学专业绘画造型艺术中补课缺少的部分和画种,在全球文化的参照系下,中国画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形式,也是各个艺术院校互为参照的坐标。因此,中国画所起的作用就体现了它独特的意义。笔者针对广西科技师范学院中国画课程的设置以及教学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笔者分析了广西科技师范学院美术学专业两届学生的专业课表,发现在中国画课程设置上有一些出入。虽然目前全国高校美术学专业开设的课程都是以基础课程为主,每个绘画种类都有所涉略和学习,但是不够精深,这虽然是美术学科的需要,但也存在一定的弊端。首先,2018级美术学课表中的中国画课程设置,在学科基础课程阶段,分别在第一和第二学期开设了中国画基础(一)工笔临摹,中国画基础(二)山水临摹,在学科核心课程阶段,分别在第三和第五学期开设了中国工笔画、中国写意画,以上四门中国画课程,都为3个学分,48个课时。其次2019级的美术学课表中,在专业基础课程阶段,第一学期开设了中国画基础,为3个学分,60个课时,在专业核心课程阶段,开设了线描写生课,为2个学分,40个课时,设在第五学期,与2018级不同的是,2019级的人才培养方案实行了“2+2”模式,也就是在大三的时候学生开始选择自己擅长或喜欢的课程方向,实行专业拓展课程模式,主要分为国画、油画以及综合绘画三个大的方向。国画方向便涵盖花鸟、山水、人物三个类别不同形式的课程。总体而言,2019级的课程设置,相对而言更切合专业发展的需求。    三、地域文化资源融入中国画课程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一)地域文化资源利用与写生教学
   写生一词的定义与我们现在所理解的西方绘画中以再现物象为目的的写生方式是不一样的,中国歷代以来的画家皆提倡“写生”,而这“写生”一词在不同时期也有不同的含义。最早在谢赫的“六法”中就提出“应物象形”要求作画者能根据描绘物象的本身绘画出其特有的面貌。清·方薫《山静居画论》中道:“古人写生即写物之生意。”“物之生意”实际上是让绘画者对自然心领其神,悟其生意。张璪在“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中也提到了写生的重要性,所谓“外师造化”,要求画家以大自然为师,深入研究、体察、感悟,深刻了解其所描绘物象的外在特征和内在规律,从而心读默记,铭记于心。
   外出写生是从教室走向自然和社会的教学途径,是中国画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临摹、写生、创作的传统教学模式中,如何结合和利用地域文化资源,写生教学的实施是非常关键的。写生课程教学的最终成果以及考核,会在创作教学的环节中有所体现,如果只采集素材,而不进行提炼、应用,从而不能反映写生的真谛。所以,地方本科院校中国画课程的写生教学,应注重对地域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题材上可以反映地域风土人情,以广西科技师范学院为例,来宾地处桂中地区,有丰富的人文资源以及地域特征,如金秀瑶族、武宣百崖大峡谷等,可做人物和山水画的写生教学。
   (二)把控教学规律,形成教学特色
   在地方本科院校的教学中,如何将具有地域优势和地域特色的文化纳入教学系统中,形成一定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笔者认为,在尊重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地域文化资源,这既是出发点也是落脚点。
   在广西,与中国画教学相关的内容有很多。山水画方面,广西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漓江、阳朔、元宝山以及广西独有的干栏式建筑等都成为山水画写生和创作的最好资源。生活在广西的多个民族,由于受到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特有的生活习惯与生活习俗,如黑衣壮、白裤瑶、苗族等,这些都成为人物画创作的重要对象。在花鸟画教学方面,主要以广西地区的亚热带植物、花卉、蔬果以及野禽作为写生创作的题材。
   就目前广西区内高校而言,将地域文化资源引入中国画课程教学比较成功的高校是广西艺术学院,广西艺术学院是中国最早设立中国画学院的高校,其利用地域文化资源打造了“漓江画派”这一重量级的地域名片。现在,广西艺术学院的中国画课程将地域文化资源完全纳入课程教学,开设了地域山水、南方花卉等具有独特地域文化资源的课程。
   综上所述,通过利用地域地理优势,在中国画教学过程中,可以从题材、形式上充分利用地域资源,取得“人无我有”的效果。
   四、总结
   如何将地域文化融入地方高校中国画课程教学中,这是对传统中国画课堂教学的挑战,也是一次很好的机会。我们在不断完善中国画教学体制的情况下,也需要师生的共同配合,把得天独厚的地域文化资源转化为教学优势,形成具有特色的课程教学,以此来促进地方本科院校中国画课程教学的不断提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伍小东.广西地域文化背景下学院式中国画艺术硕士教学模式研究:兼论地域文化资源进入课堂教学[J].美术教育研究,2016(9).
   [2]范瑞芳.地方高校美术学专业中国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以集宁师范学院为例[J].集宁师范学院学报,2017(7).
   [3]李小平.河南地域文化传承与高校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J].大众文艺,2015(9).
  编辑 尹 军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进步,英语作为众多学科课程中的一门,对英语教学方式有了新的要求与标准。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现阶段某些中职学校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在新课改的情况下,急需改变中职英语课堂的现状。为此,以宿城中专教学为例,探究中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弊端,针对存在的问题分析并提出构建中职英语高效课堂的解决方案。  [关 键 词] 以生为本;中职英语;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
期刊
[摘 要] 經典文本之所以历久弥新,是因为其常读常新的魅力。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师生共读经典,可以使学生从中汲取人生哲理、为人处世的方法,确立正确的价值观,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而如何高效地阅读经典,让学生学会阅读的方法,也越来越成为教师、学校和家长关注的重点。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有所创新,提出高效策略。提出四种提升路径:对话式阅读教学、比较式阅读教学、体验式阅读教
期刊
[摘 要] 针对中职西藏班学生汉语口语交际能力差的情况,有效地提出提高中职西藏班汉语口语交际能力的方法。  [关 键 词] 中职西藏班;汉语口语交际能力;提高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47-0032-02   汉语是我国各民族的通用语言。相较于藏语,汉语是西藏地区学生的第二种语言。汉语无论在字母
期刊
[摘 要] “智能制造”开启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生产组织重构和生产方式的改变,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规格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匹配教育和企业产业等多方面的资源,形成多元主体协作的生态圈。以校企共建专业学院为例,阐述了校企深化合作、融合贯通、协同育人的举措和思路,为职业教育改革提供一定借鉴。  [关 键 词]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生态圈  [中图分类号] G717
期刊
[摘 要] 以《中等職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为基准,通过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结合上一学年教学反思与广东省民政职业技术学校《2019级工艺美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转变传统教学观念,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多媒介手段创新教学设计,遵循“模块与专题”课程研发路径,以“品中外名篇,立民族脊梁”为专题核心任务,打造“创设合适情景、开启任务驱动、发现探究问题、扎实言语活动、展开多元评价”的
期刊
[摘 要] 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发展,“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以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为例,分析传统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为适应新时代教育的新发展,研究“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的改革路径,改革中要突出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也要求教师及时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学校要加强软硬件的设施建设,通过学校、老师和学生三方面的配合,推动“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在数控技术应用
期刊
[摘 要] 基于崗课融合的中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以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为依据,以岗位的实际工作流程及情境来设计课程教学。以商品拍摄与图片处理课程中的“透光体商品拍摄”单元教学内容为例,以企业工作岗位任务为依托,设计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关 键 词] 岗课融合;中职教学改革;商品拍摄与图片处理课程  [中图分类号] G712 [
期刊
[摘 要] 现代学徒制是一种由政府、职业学校、企业、行业协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被公认为是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战略选择。以江苏省太仓中等专业学校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专业为例,就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路径进行探析,主要从系统设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学徒制培养机制、统筹规划学徒实习管理、产教融合赋能学徒培养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 键 词] 中
期刊
[摘 要] 根据《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 》分析和研究了目前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确定了以金课标准为导向的、突出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改革方向。以机械创新设计课程为例,论述了三方面的改革措施,即制订支撑毕业要求的课程目标;以PBL教学模式改革教学设计;注重过程考核的考核改革。以目前在该门课程上已经进行的研究和探索经验为建设一流课程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 键 词]
期刊
[摘 要] 近年来,创新创业教育在高等教育中逐步推广普及,受到越来越多高校的重视。在进行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一个全新的要点。从学生成长发展的角度来讲,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实施,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这可以为学生将来踏足社会就业或创业铺垫基础。对现代陶艺专业而言,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也需要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进来,而且应该是全过程融入,实现专业教育的全过程覆盖。对此,首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