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手读”教学是一种在聋校语文课堂教学中建立的基于生本理念的适合聋生学语习文的阅读方式和独特手段。新课程标准强调以人为本,在聋校语文课堂教学中,还手语以应有的语言地位就是以人为本理念的极好体现。
关键词 手语 手读 阅读方式 独特手段
聋校语文教师都知道,聋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语音(或文字)与语义脱节的现象是非常严重的,而且他们最缺乏的就是语言实践的环境和机会。聋哑学生不能像普通孩子一样声情并茂地吟诵课文,但是在教师的引领下,他们能用一双灵巧的手流畅地交流,完美地诠释文本,这就是“手读”——用手语说,用手语读。手读是一种在聋校语文课堂教学中建立的基于生本理念的适合聋生学语习文的阅读方式和独特手段。
一、还手语以应有的语言地位,让手语之花自由绽放在聋校语文课堂
手语到底是不是语言?在聋教育界历来纷争不断。其实,就聋校课堂的教学实际来看,这个实在没有争论的必要。在课堂上无论是教师与学生,还是学生与学生的沟通与对话,都是基于手语这个主流手段的。新课程标准强调以人为本,在聋校语文课堂教学中,还手语以应有的语言地位就是以人为本理念的极好体现。聋校语文课堂教学的主体是聋生。他们的显著特点是听力障碍,他们不能像正常孩子那样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作为教师不能,也不应该无视这个现实。还手语以应有的语言地位主要包括这样三个方面:
1.规范师生运用的手语,构建顺畅的沟通渠道。
《关怀》的教学片断——师:“周总理工作那么忙,还抽出时间来我们这所学校视察,并且和我们一起听课,说明了周总理非常关怀我们。请同学们伸出右手食指,和老师一起写课题。”师生写课题:《关怀》。师:“我们一起读一遍课题。”(生读)师:“谁知道‘关怀’的手语?”生A先打“关门”的手语,再一手食指指点胸部。师:“还有谁会‘关怀’的手语?”生B打出正确的手语。师:“同学们想一想,关怀的‘关’是‘关门’的意思吗?”帮助A生纠正手语。师生一起打手语。师:“是的,心中有他人,心中有爱,就是‘关怀’。谁能上来画一画?”生:“画一个‘心’图案。”师:“课文中,说的是谁的心里有谁呢?”
细心查看,就会发现学生的手语存在着许多不规范的地方,如果不及时纠正,长此以往不但会影响学生对词语内涵的准确把握,而且会严重阻碍师生和生生之间的沟通与对话。这是手读教学策略得以保证的最基础的工作。我们一定要在教学中落实到位。
2.恰当使用手语,逐步做到正确、流畅、富有表情。
《老鹰风筝》的教学片断——师:“图上画的是什么?谁能正确地说一说。”生A:“打手语‘老鹰风筝’。”(非常可爱地模仿着动作)师:“请你把句子说完整,好吗?”生A:“打手语,图上画的是老鹰风筝。”师:“好,我们一起来流畅地说一说。”师生流畅地说句子。师:“老鹰风筝飞得怎么样啊?”学生相继说句子,教师指导从正确地手语表达到流畅地手语表达。
手读课文的时候,也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落实一个一个手语,在基本做到正确手读的基础上逐步引导学生能流畅地手读,最终做到富有表情地手读句子。
3.手语和书面语相得益彰,充分落实写的训练。
《富饶的西沙群岛》的教学片断——师:“谁能在课文中找出‘成群结队’这个词语?把句子画出来。”生A找出句子。师生齐读。师:“‘成群结队’是什么样子的?生活中你看到过哪些动物成群结队的?”学生议论。师出示一些动物成群结队的画面,帮助学生领悟词语,并要求学生写在练习本上。
聋生学习语文有这样一种情形,有时候手势表达得非常好,可是落实到书面语上却出现许多问题。因此一定要落实好读和写,真正做到“以读为主,读写结合”。
二、回归课堂以本真的面目,弯下身子体察聋哑学生的举手投足
我们呼唤聋校语文课堂的返璞归真:在课堂的每个环节让学生们自由地舞动起他们的小手,让整个语文课堂洋溢着美妙的手语氛围:一是善于营造手语情境,是手读教学策略得以落实的保证。二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手读教学策略得以落实的灵魂。三是理直气壮地教,是手读教学策略得以可持续贯彻的正确选择。
《望庐山瀑布》的教学片断。师:“同学们不理解‘挂前川’,那‘川’能说说是什么意思吗?”生有不同的“说”法。师:“那先来看看老师画一画‘川’吧。”师:“你们觉得像什么啊?”生:“像河。”师:“是啊,‘川’的意思就是‘河’。那‘挂前川’我们应该怎样把这平淌的河流悬挂起来呢?”生竖画“川”。师:“这是真正的河流吗?”生:“不是的,是瀑布像河流挂在了山前。”
教师用灵巧的手语和形象的图画解释“川”和“挂前川”,使得古诗的教学更具形象性,更具有美感,更富有诗意。如果没有教师有创意的主导作用,很难想象会取得好的效果。手读教学策略的实施,关键是教师要能充分运用娴熟的多种语言沟通方式与学生对话交流,走进学生的心灵。同时,始终不渝地对学生进行书面语训练,注重语言发展。我们要始终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不动摇,还手语以应有的语言地位,手写融合,让手语之花自由绽放在聋校语文课堂。
关键词 手语 手读 阅读方式 独特手段
聋校语文教师都知道,聋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语音(或文字)与语义脱节的现象是非常严重的,而且他们最缺乏的就是语言实践的环境和机会。聋哑学生不能像普通孩子一样声情并茂地吟诵课文,但是在教师的引领下,他们能用一双灵巧的手流畅地交流,完美地诠释文本,这就是“手读”——用手语说,用手语读。手读是一种在聋校语文课堂教学中建立的基于生本理念的适合聋生学语习文的阅读方式和独特手段。
一、还手语以应有的语言地位,让手语之花自由绽放在聋校语文课堂
手语到底是不是语言?在聋教育界历来纷争不断。其实,就聋校课堂的教学实际来看,这个实在没有争论的必要。在课堂上无论是教师与学生,还是学生与学生的沟通与对话,都是基于手语这个主流手段的。新课程标准强调以人为本,在聋校语文课堂教学中,还手语以应有的语言地位就是以人为本理念的极好体现。聋校语文课堂教学的主体是聋生。他们的显著特点是听力障碍,他们不能像正常孩子那样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作为教师不能,也不应该无视这个现实。还手语以应有的语言地位主要包括这样三个方面:
1.规范师生运用的手语,构建顺畅的沟通渠道。
《关怀》的教学片断——师:“周总理工作那么忙,还抽出时间来我们这所学校视察,并且和我们一起听课,说明了周总理非常关怀我们。请同学们伸出右手食指,和老师一起写课题。”师生写课题:《关怀》。师:“我们一起读一遍课题。”(生读)师:“谁知道‘关怀’的手语?”生A先打“关门”的手语,再一手食指指点胸部。师:“还有谁会‘关怀’的手语?”生B打出正确的手语。师:“同学们想一想,关怀的‘关’是‘关门’的意思吗?”帮助A生纠正手语。师生一起打手语。师:“是的,心中有他人,心中有爱,就是‘关怀’。谁能上来画一画?”生:“画一个‘心’图案。”师:“课文中,说的是谁的心里有谁呢?”
细心查看,就会发现学生的手语存在着许多不规范的地方,如果不及时纠正,长此以往不但会影响学生对词语内涵的准确把握,而且会严重阻碍师生和生生之间的沟通与对话。这是手读教学策略得以保证的最基础的工作。我们一定要在教学中落实到位。
2.恰当使用手语,逐步做到正确、流畅、富有表情。
《老鹰风筝》的教学片断——师:“图上画的是什么?谁能正确地说一说。”生A:“打手语‘老鹰风筝’。”(非常可爱地模仿着动作)师:“请你把句子说完整,好吗?”生A:“打手语,图上画的是老鹰风筝。”师:“好,我们一起来流畅地说一说。”师生流畅地说句子。师:“老鹰风筝飞得怎么样啊?”学生相继说句子,教师指导从正确地手语表达到流畅地手语表达。
手读课文的时候,也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落实一个一个手语,在基本做到正确手读的基础上逐步引导学生能流畅地手读,最终做到富有表情地手读句子。
3.手语和书面语相得益彰,充分落实写的训练。
《富饶的西沙群岛》的教学片断——师:“谁能在课文中找出‘成群结队’这个词语?把句子画出来。”生A找出句子。师生齐读。师:“‘成群结队’是什么样子的?生活中你看到过哪些动物成群结队的?”学生议论。师出示一些动物成群结队的画面,帮助学生领悟词语,并要求学生写在练习本上。
聋生学习语文有这样一种情形,有时候手势表达得非常好,可是落实到书面语上却出现许多问题。因此一定要落实好读和写,真正做到“以读为主,读写结合”。
二、回归课堂以本真的面目,弯下身子体察聋哑学生的举手投足
我们呼唤聋校语文课堂的返璞归真:在课堂的每个环节让学生们自由地舞动起他们的小手,让整个语文课堂洋溢着美妙的手语氛围:一是善于营造手语情境,是手读教学策略得以落实的保证。二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手读教学策略得以落实的灵魂。三是理直气壮地教,是手读教学策略得以可持续贯彻的正确选择。
《望庐山瀑布》的教学片断。师:“同学们不理解‘挂前川’,那‘川’能说说是什么意思吗?”生有不同的“说”法。师:“那先来看看老师画一画‘川’吧。”师:“你们觉得像什么啊?”生:“像河。”师:“是啊,‘川’的意思就是‘河’。那‘挂前川’我们应该怎样把这平淌的河流悬挂起来呢?”生竖画“川”。师:“这是真正的河流吗?”生:“不是的,是瀑布像河流挂在了山前。”
教师用灵巧的手语和形象的图画解释“川”和“挂前川”,使得古诗的教学更具形象性,更具有美感,更富有诗意。如果没有教师有创意的主导作用,很难想象会取得好的效果。手读教学策略的实施,关键是教师要能充分运用娴熟的多种语言沟通方式与学生对话交流,走进学生的心灵。同时,始终不渝地对学生进行书面语训练,注重语言发展。我们要始终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不动摇,还手语以应有的语言地位,手写融合,让手语之花自由绽放在聋校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