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文明理,学会倾听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risnan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学棋》一课,讲述了学习只有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所成。而小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要从小培养,将来才会受益无穷。我们来看以下三个教学片段。
  【片段一】
  师:请同学看看课文的插图。图上有几个人?他们都是谁?在干什么?
  生:中间是老师,两边是学生。老师在给学生讲课。
  生:穿红颜色衣服的学生认真听讲,穿蓝颜色衣服的学生不认真听讲。
  师:为什么?你怎么看出来的?
  生:从图上可以看出,穿红颜色衣服的学生眼睛盯着棋盘,穿蓝颜色衣服的学生想着射大雁。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请你和同桌一起把整幅图说一说。(同位交流)
  生:老师在给学生讲课,穿红色衣服的学生右手托着下巴,眼睛盯着棋盘。而穿蓝颜色的学生没有看棋盘学棋,却想着射大雁呢。从图上可以看出一个学生专心学棋,另一个学生不专心。
  师:想象得真好,把图上的内容都说出来了。
  【片段二】
  师:请大家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找到描写两人学棋的句子,用直线画出描写一个学生学棋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另一个学生学棋时的句子。
  出示:一个学生专心致志,一边听一边看老师在棋盘上布子,有不明白的地方还要问上几句。另一个学生呢,听着听着就走了神儿,好像看到一只美丽的天鹅正从远处飞来。他想,要是用弓箭把它射下来该有多好哇!想着想着,双手不由得做出了拉弓射箭的动作。
  生:我是从“专心致志”这个词看出一个学生学得认真。
  生:专心致志是集中注意力的意思。
  师:句子中哪几个词可以看出他专心致志地听讲?
  生:我从“听、看、问”知道他专心致志地听讲。
  师:是呀,一个学生能够倾听老师讲课,做到边听、边看、边想、边问。
  生:我知道“走了神儿”是什么意思,就是精神不集中,注意力分散。“想、做、想”说明另一个学生走神了。
  师:你真棒!不仅找到另一个学生怎么做的,还把词语解释清楚了。
  师:“走了神儿”也就是没有注意倾听。谁能把“走了神儿”换一个词?
  生:我来,“走了神儿”可以换成“心不在焉”。
  生:三心二意。
  师:你们的词汇真丰富。老师发现另一个学生心不在焉地学习后,提醒他注意听讲。他改掉不注意听讲的习惯吗?
  生:他没有改掉不注意听讲的习惯。我从课文“可他只听了一会儿,又去想别的事了”看出来的。
  师:是啊,时间长了养成习惯了。注意倾听和不注意倾听的结果一样吗?
  生:结果是不一样的。一个学生成了出色的棋手,另一个学生棋艺一直没有多大长进。
  (生读第3自然段)
  【片段三】
  师:同样是有名的棋手教,为什么一个成了出色的棋手,一个却没有多大的长进呢?
  (学生小组讨论)
  生:因为一个学生专心致志地听讲,另一个学生心不在焉地听讲。
  生:因为一个学生会听讲,一个学生不会听讲,所以结果不一样。
  生:上课只有集中注意力听讲,才能有进步。
  师:大家说得真好,上课注意倾听和不注意倾听结果是不一样的。注意倾听的学生成了出色的棋手,不注意倾听的学生一直没有多大长进。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应该怎么做?或者你身边的同学有这样的情况吗?你会怎么提醒他?
  (学生讨论交流)
  生:我要学会听讲,做到边听边想,不想与学习无关的事。
  生:我上课再也不做小动作了。
  生:如果我的同学上课容易走神儿,我会提醒他注意,让他注意听讲。
  师:对于任何同学来说,上课倾听都很重要,同学们一定要学会倾听,做到边听、边看、边想、边问。时间长了,不仅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还会提高自己的成绩。倾听是一种正确的学习态度,从小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将来你会受益无穷。
  一、 借助插图,初步感知
  低年级的课文大都配有形象、活泼的插图,插图包含有声情并茂的故事情节。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直观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这一特点。在学习课文第2~3自然段前,先请学生观察课文中的插图,说说图上画的什么,讲了什么,再从文中找到相应的段落,图文对照学习课文,帮助学生把图像信息转化为文字内容,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
  二、 诵读感悟,加深理解
  低年级的语文教学更需要学生走进文本,以“读”为本,以“读”代讲。在读的过程中学生很快找到描写两个学生不同学习状态的句子。在读的过程中找到了重点词语“专心致志”“走了神儿”并且理解词语的意思。教师再做适当的点拨,让学生明白“专心致志”就是倾听老师讲课,做到边听、边看、边思考、边问。“走了神儿”就是精神不集中,注意力分散,没有注意倾听。明白了同样的老师教,同样时间学,不同学习态度,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感受到倾听的重要性。
  三、 创设情境,谈话明理
  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交流后,再走出文本,与同伴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我们今后的学习应该怎么做?或者你身边的同学有这样的情况吗?你会怎么提醒他?”问题提出来后,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明白道理。
  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文本教学资源,让学生认识到倾听的重要性,在课堂上做到懂得倾听、乐于倾听、善于倾听。
  (作者单位:徐州市湖北路小学)
其他文献
一、 创设情境  1. 引“商量”  同学们,李老师虽然只跟你们见过一面,但我已经把你们当作我的好朋友了,现在有个事儿想跟你们商量商量。我有个女儿小名叫米奇,跟米老鼠同名,瞧,就是照片上李老师旁边那个小家伙(课件出示照片),她呀,很快就要过三岁生日了,这两天我一直在想,送她什么生日礼物好呢?现在我们商量商量,你们能帮我出出主意吗?  学会商量在我们生活中还是挺重要的呢!这节课我们就进行口语交际——
期刊
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环境里产生的语言活动。农村小学由于地区因素,整体文化氛围以及长期滞后的教育模式等因素,导致学生因缺乏“特定的情境”而无法进行口语交际活动。因此,作为农村小学教师更应具备为学生营造多种多样交际情境的意识,给学生创造锻炼口语交际能力的机会。  一、 利用教材,落实口语交际专题训练  苏教版小语教材每个单元练习中都安排了口语交际专题训练,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这些内容都是编者精心设计的
期刊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又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何谓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语文基本素质的培育、积淀和养成,是中、小学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语文素养的过程是一个由少到多不断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由低到
期刊
【教学片段】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解决书后目标题:“发愤”是什么意思?课文中哪些地方突出表现了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你能不能通过自己的默读,在旁边画画、写写?(生阅读批注)  师:你们的自学很成功,能抓住关键地方,看见文字背后的内容。那么,司马迁又是怎样发愤写《史记》的呢?  生:老师,我从两个感叹号看出了他在发愤写《史记》。因为从这两个感叹号可以感受到,他要活下去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决心啊。在这样
期刊
一  编辑选择“这篇文章”进入教科书,是期望我们教师充分利用文本这一“例子”,让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心灵的陶冶、智慧的启迪上有所长进和提高。但我们在大量的调研中发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着——  三种怪现象  1. 暴殄天物,视而不见。教科书是我们最重要的课程资源,要想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必须紧紧抓住教科书。立足文本才能超越文本,走进文本才能走出文本,说的也就是这个道理。可笔者调研中发现,不少
期刊
看了《哪吒闹海》课堂实录,感受薛法根老师对语文课程的深刻认识:语文课不能仅是“教课文”,而是应该引导学生用课文来“学语文”。  很多教师都上过《哪吒闹海》这篇课文,通常做法就是引导学生围绕课文逐段解读,然后随即添加一些内容。比如读读第1自然段,说说哪吒闹海的原因?从“决心治一治”中你读懂了什么?然后读读第2~4自然段闹海经过部分,讨论哪吒是怎么为老百姓出气,他是怎么打死夜叉的,又是怎么对付三太子的
期刊
每位教师都懂得“舍得”这个词所蕴含的道理,但是面对有限的教学时间,我们却不敢舍、不会舍,恨不能把时间掰成两半,恨不能把所有的知识都装进学生的脑海。其实,学生是充满灵性的生命体,为了追求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率,我们必须学会舍弃。只有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才干,恰当地取舍和设计,才能更好地进行有效教学。  一、 舍得放下架子,以生为本  工作十余年,听课不少,尤其是特级教师的公开课,跑得更是勤快。每次学习都有
期刊
作为一名教师,我饶有兴味地读了陈萍的《教师专业发展之道》一书,除了满怀欣喜外,还有深深的感悟和激动。  读陈萍这本书,就像听一位好朋友在讲她自己的平常故事,娓娓道来,自然亲切,没有故作高深的引经据典,没有哗众取宠的矫情作秀,率真质朴,文静优雅,一如其人。陈萍的语言清新活泼,由于真情的流露和思想的折射而显出光彩和力度,把你引入一个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天地。还有,那一则则透着灵气和哲理的“题记”,从故
期刊
一、 快速浏览,整体感知文本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生:(齐读课题)月光启蒙。  师:课文有一句话直接点明谁是我的启蒙老师,请快速浏览全文,找到这句话。  生: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  师:母亲不识字,又能用什么给我启蒙呢?  生:母亲用歌谣、故事、民谣、童谣、谜语给我启蒙。  师:(板书“歌谣”)歌谣是民间文学中的韵文,能唱的叫歌,只说不唱的叫谣。民歌、民谣、童谣统称歌谣。母亲
期刊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18课《广玉兰》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其文笔优美简洁,境界清新淡雅。对于广玉兰,我非常熟悉,一年四季每天上下班,说不清有多少回经过一棵棵广玉兰身旁。对于广玉兰,我又非常陌生,除了广玉兰花开时,蜜蜂“嗡嗡”地往花心里钻引起我的关注,我对广玉兰几乎熟视无睹。而在作者的笔下,广玉兰像一个精灵,给了他许多欢喜。作者以独特的视角、优美的笔触,细腻地描绘了广玉兰的花和叶,展现了广玉兰旺盛的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