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语文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生命语文”的提出
  
  语文不仅仅是一门学科,它还是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是生命的一个“泉眼”。一个人的语文能力,是个体生命的独特印记。然而小学语文教学现状让我们充满忧思:那些置身于儿童乐园时充满灵性、神采飞扬、妙语连珠的孩子,进入课堂却变得无精打采、萎靡不振。程式化的课堂像只樊笼,禁锢着孩子的身心。语文教学生命的缺失,语文教学与生活的分离,语文教学与童年天性的对立,使得我们的教学缺少生机活力,课堂没有生命力,有的课堂甚至是扼杀童年天性、磨灭儿童灵性的。
  如何使语文学习成为儿童一种本能的生命需要,如何使我们的语文教学与儿童的天性合作,如何让孩子的天性成为珍贵的学习资源和动力,如何让语文教育成为儿童享受自己生命的最好途径?我以为,小学语文教学,应该回到生命,重新找寻它真实的生命讯号、文化坐标,要唤醒、激活语文的生命、生命的语文,提升汉语言对学生的生命影响力。生命语文,站在生命的高度,将幸福作为至高的教育价值,不仅指向语文知识的增长,更指向儿童生命的生长和发展,指向儿童灵魂的生长和精神的发育。生命语文是推动儿童语文生命成长的语文,是亲近儿童语文生命的语文,是激活文本沉睡生命的语文,是焕发师生课堂生命光彩的语文。
  
  二、“生命语文”的理论溯源
  
  1.“生命对话”。庄子说:“大人之教,若形之于影,声之于响。有问而应之,尽其所怀,为天下配。”这段话,实际上描绘了古代语文教育中进行生命对话的理想图景。语文教育,是知识、技能的传授,更是情感的交流,心灵的沟通,生命的对话。这对于我们今天的生命语文研究来说,仍具有鲜活的指导意义。
  2.“逍遥游戏”。庄子追求“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的境界,追求精神的自由和心灵的充实。“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庄子对于逍遥境界的追求为我们的地域嬉乐作文教学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3.“心灵感发”。骆宾王有句名言:“情蓄于中,事符则感;形潜于内,迹应斯通。”语文学习,和自我,和生活,和自然,和世界有一种符合、感应与相通,就会有一种感发的力量。好的语文教学必定是能够兴起学生的一种感动的。这是传统语文教育给予生命语文的一种重要的理论启示。
  4.“游历自然”。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古代的老师重视将学生带到野外,通过体悟大自然万事万物的玄妙,让那些富于灵性的精妙词句自然地从学生的口中漫溢出来。这为我们的小学生命语文指明了一个前进的方向——语文应该向自然开放,成为窗外的语文,移动的语文,蓝天下的语文。
  
  三、“儿童生命语文”的主旨阐述
  
  1.尊重儿童的个体性。生命语文认为,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上帝给予的一份珍贵的礼物。一棵草自然有一滴露,每一朵花都有盛开的力量。“一花一天国,一沙一世界,掌中盛无限,刹那即永恒”,生命语文品味意韵悠远的禅味,相信每一个生命都具有超越性和创造性,相信每一个生命都蕴涵着无限的可能,欣赏每个生命的唯一性。生命语文尊重生命的主体发展,让不断发展的语文素养成为孩子的生命的独特符号。
  2.关怀生命的独特性。生命是独特的,充满个性的。“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儿童作为生命体,由于有着不同的成长环境、生活经历、智力特征、能力结构、情趣爱好等,其语文素养的外在表现也是独具个性,有的能言会道,有的善于观察,有的想象独特,有的擅长写作。生命语文摒弃整齐划一的发展模式,提倡以儿童为主体,尊重儿童的个性,尊重儿童的差异,尊重儿童的思想,注重激发孩子的主体性、创造性,强调关怀儿童的独特个性,扬长避短,成就特色儿童,成就每个儿童生命的卓越。生命语文,构建立体的评价体系,另起一行,多一个第一;添一把尺子,多一个优秀……生命语文,关注个体的生命,为了每一个生命,成全每一个生命。
  3.相信智能的潜在性。生命具有超越生命的能力,生命过程是不断超越生命本身、不断发展自身的过程。人是世界上具有最大丰富性和主动性的生命,儿童是最具有多种发展可能的人。语文学科的各项训练使儿童发展的潜在可能性转化为现实的存在。生命语文唤醒儿童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创造一个有助于儿童生命安全、生命舒展、生命涌动、生命创造的环境,营造一个崇尚民主、开放、多元包容的氛围,让每个学生学习语文的心灵更为自由,让每一个孩子的语言潜能得到充分的开发,让每一个孩子在人格上得到最大的享受,让孩子觉得每天都有新进步,让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孩子超越自我、超越生命的过程。
  
  四、“生命语文”的实施途径
  
  1.让文本灵动,滋养生命。从生命语文的视角解读文本,文本是有生命的,文本是有情感的,文本是有灵魂的。有时候一个词就是一幅画,一个词就是一首诗,一个词就是一个童话。生命语文的文本解读,要求教师用心体悟,让语言文字活起来,与作品的灵魂对话,获得生命至真的感受;生命语文的文本解读,要求教师遵循文本本身生命的光泽,品出隐藏在字词句段背后的生命的律动和情趣。生命语文的文本阅读,不仅关注对语言文字的品味鉴赏,更让孩子在文字的丛林里作精神的穿行;生命语文的文本解读,通过温暖的文字折射生命的阳光和欢歌,滋养和丰富孩子的生命。通过阅读经典,感悟文本,培养孩子向善的心向,引导探寻人类人文精神的亮点,沐浴人性的光辉,使孩子对人生的理解充满理想,富有激情,走向深刻。
  2.让课堂灵动,启迪生命。生命语文从构建生命课堂开始。通过实践,我们构建了生命语文“我”课堂教学模式。(见模型图)
  
  生命语文“‘我’课堂”教学结构模型是以时钟面为模型主体,昭示着“学习”是永不停息的生命运动,蕴含的是终身学习的理念。“我”是整个模型的中心,也是原点。这提醒师生,学习过程应当以“我”为原点,尽力去拉伸半径,体现的是“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育理念。钟面表示一堂课的学习周期,课堂分为“我准备、我探究、我提升、我检测”四大板块。每个大板块又分为三个环节,展示学生开展“我学习”需要完成的12项具体活动。以铅笔和教鞭为分针和时针,转动更快的分针暗喻着学生更为主动、积极的学习状态。各板块的大小表示其活动时间比例,颜色的渐变体现了学习层次的不断深化。
  生命语文“我”课堂以儿童为中心,引导学生带着兴趣出发,乘着动力攀升,载着快乐投入,更加充满激情地进入课堂,走上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终身学习的轨道。这样的课堂以“我”为本,最适应学生发展层次,最接近学生最近发展区,强调“师”的支持与服务,引领“生”的眼更“慧”,嘴更“巧”,脑更“智”,在尝试、讨论、感悟、体验、合作、总结、拓展中多维互动,实现教与学的有机融合,实现课堂的“天时地利人和”。“‘我’课堂”教学模式,从人本主义伦理哲学的高度把课堂还给学生,将“他者”的课堂还原为“我”的课堂。“‘我’课堂”是学生的课堂,也是教师的课堂、第一人称的课堂,是最具生命活力的课堂。
  3.让阅读灵动,润泽生命。生命语文,倡导用阅读去铺陈生命、积淀生命、滋养生命、丰盈生命;倡导在阅读中体验他人,在阅读中感受幸福,在阅读中提升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生命语文强调根据儿童生命的成长节律适时阅读。语文的学习是有季节性的,儿童的阅读也是有季节性的。生命语文倡导将童话、童谣、寓言、诗歌、小说,将中外所有经典名著巧妙、精心地散落在孩子生命成长的要道上,引领学生适时与经典相遇,让孩子在最旺盛的生命花期里尽情吸纳,获得心灵的滋养和精神的沐浴,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和丰富的精神世界;生命语文把语文学习的过程当作充满魅力的灵魂探险和精神漫游,并在这个过程中体验生命的律动,收获审美的愉悦快乐。生命语文还倡导阅读的自由灵动,把学生牧养在言语的沃野上,让孩子在文学、文化的大自然中流连。自由阅读让儿童的语文学习充盈着浓郁的诗情,流淌诗的韵律,让儿童的语文学习变得情味盎然,让儿童的生命变得意味深长。生命语文的自由阅读,启迪智慧,陶冶性情,温暖心灵,充盈精神,润泽生命,达成生命的自我实现,成就儿童快乐的人生。
  4.让写作灵动,记载生命。生命语文,倡导将儿童作文变成一部童年嬉游记。让作文教学顺应儿童的自然天性与表达冲动,让孩子即时倾吐、直抒胸臆、自由写作,让每个孩子用作文记录独一无二的自己,用文字留住美丽的童年。生命语文崇尚自然,汲取“天人合一”的理念,倡导打开大地之窗,让孩子尽情嬉乐自然,在细数泥土的呢哝、聆听花开的静响、观赏落叶的缤纷中感受生命的神奇,并对自然中一切的生命肃然起敬。生命语文提倡把丰富多彩的嬉游活动纳入童年生活,纳入课程。踩水洼、堆雪人,玩泥巴、摘苞米,放风筝、做苇笛等嬉乐文化课程资源,让儿童自身生命变得更为可爱和乐趣无穷,使儿童的生活变得快乐、丰富而轻盈。通过嬉乐活动丰富孩子的童年体验,为孩子一生存储最宝贵的不可再生的体验性语文资源。尊重儿童生命的天性,让儿童学习和运用言语的活动,成为一种充满着欢欣和喜悦的自然而然的生命活动,使儿童感觉到真正生活在“童年”里。
其他文献
教育面对的是活生生的孩子,它产生的那一刻就注定了它的复杂性和艰巨性。特别是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面对各种各样的诱惑,意志不坚定的学生实在难以自已。当学生犯了错误,尤其是屡次犯错教育效果不明显的情况下,教师如何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正视教育本身具有的反复性,利用合适的教育时机,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值得思考的问题。  1.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中生日常生活也在悄
综观李昌亮老师执教的《爱之链》一课,师生和谐共处,通过“观、品、悟”的主要实践活动,教师与学生在小说阅读的核心地带建构意象。  一、观:读解人物关系,感受精巧情节,初见小说意象  观,是大略地读,直接地感知,是学生对小说直观、初步的感受和意象重建。教学伊始,教者直接交代课文文体,触发学生已有的小说阅读经验,将学生带入阅读新起点。接着,学生浏览课文,教师通过“人物之间分别发生了什么事情”的问题引导,
【设计理念】  《天游峰的扫路人》是苏教版六下第五单元的一篇写人散文,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感悟人生。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自己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质朴自信、豁达开朗的老人的形象。课文语言优美、描写细腻,感悟发人深省。  王荣生教授在《中小学散文教学的问题及对策》一文中强调:“散文教学要定位‘这一篇’课文,它不仅是学习材料,而且是学习对象……散文阅读教学,实质是建立学生的已有经验与‘
【摘要】用耳朵阅读,是儿童阅读一种必不可少的补充,有助于儿童具备多元化的读书方式。用耳朵阅读,帮助儿童从疏远语言到亲近语言,给童年阅读以丰饶给养。言说,存养儿童的言语天性,满足其言语生命独特的感悟与需求;写作,释放儿童语言活力,使其言语生命得以鼓荡与激扬。  【关键词】儿童阅读;亲近语言;言语生命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33-00
【摘 要】小学特色文化建设工程的实施需要以进一步实现课程教学的创新为抓手。课程教学的创新实施需要以顶层设计的课程文化为导向,需要以整体布局的知识建构为导向,需要以造型立象的童心视界为导向,需要以工具平台的互动生成为导向,以及以在场学习的体验为导向。只有在这五个导向上下足功夫,特色文化引领教学创新的实践才能坚实落地。  【关键词】课程文化;知识构造;综合体验  【中图分类号】G527 【文献标志码】
【摘要】几何直观是指借助几何的形象关系来研究问题的方法,线段图便是解决百分数实际问题的几何直观之一。在数学教学中巧妙利用线段图,有助于学生表征问题的成分和结构,将抽象的数量关系转化为对数量关系的直接感知,以达到对数学问题结构性的理解。  【关键词】线段图;几何直观;数学理解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65-0068-02  【作者簡介
【摘要】校园文化蕴含着丰富的育德功能。校园文化应与课堂教学、主题德育活动三位一体,共同建立一体化的德育体系,这样对培养学生良好德性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营造校园育德氛围”“创设体验育德场域”“生生互动、生校互动”“橱窗园地宣传”四个方面的活动,可以在校园文化中培养学生的责任心,让学生过有责任的生活。  【关键词】一体化德育;校园文化;案例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要】基于知识、指向素养的数学学习,一方面要注重知识的整体性、通透感以及学科素养的积淀,另一方面要深度观照学生的思维激荡和情感满足。“分数”的首次学习,需要回应学生的认数经验,采取“关系为主,兼顾数量”的思路,借助操作演示,紧扣概念本质,建立数学模型,有机渗透数感的培养。  【关键词】分数;数学核心概念;数感;儿童数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
认识刘冰缘于一次关于学校课题的交流。他为学校设计了推进“尚美文化”建设的课题,征求我的意见。我细细研读了他的课题方案,从字里行间领略了他对学校文化建设的独特思考,深深感受到他是一个富有教育理想的老师!随着交流的增多,我读到了他的许多文章,关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文章,他的独特经历和小语情怀也不停地打动着我。   作为一个从偏远农村走出来的老师,刘老师是从一户农家的堂屋里开始他的教学生涯的,在工作的前1
【关键词】认知起点;认知需求;9的乘法口诀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52-0058-03  【作者简介】任迎迎,南京晓庄学院附属小学(南京,210038),二级教师,南京市栖霞区教科研先进个人。  【课前调查】  苏教版二下系统编排了1到9的乘法口诀和口诀求商的教学内容,其中,口诀的编制方法、口诀所表示的意义、口诀蕴含的规律以及口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