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2例临产孕妇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的检测及其意义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xu198608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临产孕妇患者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对952例临产孕妇和100例正常非孕妇女分别进行纤维蛋白原(Fbg)和D-二聚体(D-D)的检测,并比较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 结果:临产孕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血浆Fbg和D-D明显升高,两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 结论:临产孕妇血液存在高凝状态,Fbg和D-D的检测,对临床上预防血栓、异常出血及DIC的发生有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临产孕妇;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
  【中图分类号】R54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154—01
  纤维蛋白原(Fbg)即血浆中凝血因子Ⅰ,是在肝细胞和内皮细胞内合成并分泌的糖基化蛋白,具有止血、抗血栓和调理素的作用[1]。D-二聚体(D-D)是在血液凝固及纤溶系统中,由于FXIII的作用,稳定的交联纤维蛋白被纤溶酶分解的产物,D-二聚体浓度的升高常提示体内继发性纤溶活性增强[2]。本文对我院2013年1月到8月妇产科收治的952例临产孕妇进行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的检测,并进行结果分析,以探讨其临床意义。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检测对象:临产孕妇组,年龄20-41岁,平均(27.5±6.3)岁,所有产妇均为足月临产(≥37周),于入院时采血测定。正常非妊娠对照组100例,年龄18-43歲,平均(29.8±7.5)岁,各项生理指标均正常。
  1.2检测方法:
  1.2.1采血: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1.8ml,加入含109mmol/l枸橼酸钠抗凝剂的真空管中,3000转/分离心15分钟,取乏血小板血浆2小时内测定。
  1.2.2检测方法:使用Sysmex CA1500血凝仪,SIEMENS公司生产的配套试剂。Fbg测定采用Clauss法,D-二聚体采用免疫比浊法。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全部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临产孕妇组与正常非妊娠组的Fbg和D-D测定结果的比较见表1:
  结果显示,临产孕妇组的Fbg和D-二聚体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 )。
  3 讨论
  正常生理状态时,人体的凝血、抗凝处于动态平衡,妊娠期的妇女由于雌性激素水平的升高,
  凝血因子Ⅶ、Ⅷ、Ⅸ、Ⅻ、血浆蛋白原、缓激肽释放原随之增加[3],表现为凝血功能增强。这种高凝状态对孕妇是一种生理性保护作用,有助于产后迅速、有效地止血。尤其是血凝与纤溶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时,更有利于分娩时胎盘剥离面的止血以及子宫内膜的再生和修复。本组资料中,临产孕妇组的Fbg与正常非孕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 ),也说明了这一点。
  本组资料还显示,临产孕妇组的D-二聚体与正常非孕组相比,显著升高。D- 二聚体是交联纤
  维蛋白经纤溶酶作用后的特异性标志物,反映了机体在血栓形成后继发纤溶状态。正常妊娠时,胎盘附着面即为一局部发生慢性DIC的潜在场所,胎盘处有慢性局限性血管内凝血,血浆中纤维蛋白的转换率加快,则激活纤溶系统引起血浆中D-二聚体浓度升高[4]。机体进入高凝状态,易迅速形成血栓,甚至是微小的血凝块亦能产生D-二聚体,导致孕妇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的升高。在产科某些疾病如胎盘早剥、死胎滞留、妊娠高血综合征等疾病时,常伴有凝血功能的紊乱,此时血浆D-二聚体水平常出现异常升高。因此,D- 二聚体常作为体内高凝状态和血栓形成的标志之一,被临床广泛用于各种血栓疾病的监测。
  综上所述,临产孕妇血浆中Fbg和D-二聚体的水平较正常非孕妇相比,显著升高,这为产后快速有效止血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临床上对孕妇加强对Fbg和D-二聚体等凝血指标的检测,可及时发现出凝血异常,为预防血栓性疾病、出血危险以及预后评估等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张英芝 李丽娜. 临产孕妇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含量检测及临床意义[J]. 中国保健营养,2013,3(3):657.
  [2] 宋林林,朱旭. 吕梁地区临产孕妇D一二聚体检测及意义[J]. 检验医学与临,2013,10(8):1021-1022.
  [3] 张敏,孙杰. 产妇产前凝血及纤溶功能检验价值分析[J]. 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7):19.
  [4] 郭玉萍,金素芳.妇女妊娠期间血浆中p二聚体水平的变化及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2):249-251.
其他文献
探讨分析影响门诊腹痛患者分诊准确率的原因及对策。通过失误原因分析,制定针对性改进措施。加强培训与考核,提高急性腹痛疾病的鉴别、分诊能力,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取得了
【中图分类号】R7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227-02  上皮性卵巢癌是一种严重威胁妇女生命的常见妇科恶性肿瘤,多数对以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敏感,但约50%的完全缓解病例会出现肿瘤复发,预后差,现对我院2008-2012年以来用异环磷酰胺联合依托泊苷治疗的36例复发性上皮性卵巢癌的分析,以探讨其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36例
【摘 要】目的:观察基地细胞样乳腺癌(即BLBCs)的形态学以及免疫组织化学的特征,并研究其诊断与判断标准。方法:选取10例BLBCs患者作为研究组进行形态学的观察以及免疫组织化学的检验。另外选取10名腔A型乳腺癌患者作为参考组,同样进行如上观察与检验。结果:BLBCs的形态学观察结果为:肿瘤间呈淋巴细胞侵润、地图状坏死、多见核分裂象、生长方式呈推进性均为P=0.000,非典型类髓样癌表现特征為P
【摘 要】目的:探讨芬太尼联合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在上腹部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硬膜外麻醉下行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硬膜外腔用药:2%利多卡因注射液20 mL加芬太尼0.1 mg(2 mL);对照组硬膜外腔用药:2%利多卡因注射液20 mL加生理盐水2 mL;连续分别记录麻醉前、插管中、探查和拔管时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血氧饱和度
森林脑炎又称蜱传脑炎,是由病毒所致的一种急性传染病。1934年5~8月间在前苏联东部地区首先发现本病,故又称苏联夏季脑炎。野生动物,尤其是野鼠是本病的传染源,蜱为媒介。临
【摘 要】目的:观察坤泰在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早期临床症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186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受试者随机分为坤泰组(试验组)和替勃龙组(对照组),通过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研究比较两组的症状得分(Kupperman评分),Kupperman评分反应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Kupperman评分与不良事件频数复合变量的非劣效检验P0.05,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事件两组组间比较PO.05
【摘 要】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护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搜集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接收的重症急性胰腺炎84例患者,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对甲组42例进行常规护理,对乙组42例进行循证护理。观察甲组和乙组的临床效果,并比较。结果:乙组治疗有效率高于甲组,住院时间短于甲组,护理满意度高于甲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护理中的运用效
【摘 要】通过探讨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与视频脑电图特征进一步探讨其诊断关键及发病机制。方法:对临床100例多发性抽动症患者临床病史及视频脑电图比较分析。结果:EEG异常36例,异常率36%, 其中32例表现为枕区基本节律慢化,α波指数减少,α波调节调幅不良,阵发高幅θ节律等非特异性异常;记录患者发作期的同步脑电变化均未发现癫痫样异常放电。结论:1.视频脑电检查在多发性抽动症的诊断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鉴别
【摘 要】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在孕妇子痫前期及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孕28周以上在本院住院的正常健康孕妇43例、轻度子痫前期43例、重度子痫前期43例,用平均动脉压和蛋白尿反应病情的严重程度,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数值。结果:子痫前期 孕妇血清C反应蛋白比正常健康孕妇明显升高,重度子痫前期比轻度子痫前期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  【关键词】C反应蛋白;子癇前期  【中
【摘 要】目的:探讨臭氧联合射频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LDH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单用臭氧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臭氧和射频治疗,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疼痛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治疗总优良率明显大于对照组(90.0%VS70.0%),且P0.05)。结论:臭氧联合射频治疗LDH可明显提高疗效,改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