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让学生在一种自由、宽松、愉悦、和谐的氛围下学习写作。降低作文的难度,消除对写作的畏惧,更多一些童真和想象,让学生愉快地作文。创造一个能激发表达欲望的写作话题,让我们关注学生的兴趣,抚摸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有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冲动。将唤起并积累学生对写作对象的细腻体验和独特感受作为写作教学的重点,培养学生情感的感受能力,丰富学生的体验,扩大生活视野,积累丰富的素材。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文 教学
小学作文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最终体现在听、说、读、写四种能力上,在这四种能力中,“写”是有效提高“听、说、读”能力的重要途径。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绝不可忽视作文教学。可是,当前的小学作文教学遇到了很多问题,导致学生作文水平不高,甚至很多学生“厌写”情绪强烈。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深感忧虑,长此以往,不要说发展我们独特的中化文明,继承和传播都会发生不小的问题,这绝不是我们所愿意看到的。所以,上至教育、教学理论研究者、政策制定者,下至基层教师,都在以极为认真和负责任的态度进行研究和实践,以期能解决当前小学作文教学中的诸多问题。
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我想谈谈我在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及面对这些问题时所采取的一些策略,权作引玉之砖,恳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一、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在施教过程中对受教者整齐划一地统一要求,容易忽视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需求,容易忽视学生因年龄、性别、家庭背景、生活经历等诸多客观因素造成的个性差异。于是,学生们的个性得不到满足,久而久之,对写作失去了兴趣。这样的教学,把学校当成了工厂,把课堂当成了车间,把教师当成了工人,把学生当成了加工的零件,教学的过程就是标准化的生产过程。这样的教学,期望把学生培养成思想相同、行为一致的所谓社会主义接班人。近年来,这种教学思想饱受批判,但只要传统教学模式不变,这种教学思想就像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虽然不像以前那样露骨和严重,但对于那些不善于改革的教师来说,却从“地上”转入了“地下”:可能看似改变了教学模式,实际是披了一件崭新的外衣,其内核并没有发生变化。
2、施教者对作文教学的地位定位不准,要求过高。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教绩考核、社会及家长施压、职业道德自律等,教师对学生的作文水平的要求是极高的。他们期望每个学生的作文都要可以作为“范文”来展示,每个学生的作文都可以经受住考验,是优秀的作品。这种认识其实是错误的。首先,并不是每个学生将来的事业或者说是职业都和写作有重要的关系,都必须有很高的写作水平;第二,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也制约着他们的写作水平;第三,小学阶段学科的设置只和一个人的健康成长有关系,既对其当前的成长起促进作用,又对其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任何学科的专业化发展,尤其是强行的、人为的推动某学科的专业化发展,都是和科学的教育理念相违背的。这种人为的要求拔高,只会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逐渐对写作失掉信心,进而失去兴趣。
3、评价标准僵化、单一。什么样的作文是好作文?这就涉及到作文评价的问题。写景要写美景,写人要写好人,写事要写好事;文章结构只能是常见的文章结构;甚至字数也有要求:中年级300字,高年级就要400字;文章体裁也有限制,写错了就是跑题,那是要一票否决的。在这样的评价体系下,学生们该怎样写才会使文章得到好评?选材假、大、空,语言“规范”,文章结构雷同。而学生真正想说的、想写的却不敢写,于是,这样的文章写得越多,越容易否定自我、失去自我;于是,提高写作的捷径,就是多看范文,多“学”范文,甚至背诵范文。学生们不再观察生活、体悟生活,创作的激情和灵感也逐渐消退了。在这条写作教学的道路上走得越远,对学生们贻误越深,和我们的初衷也越大相径庭。
二、采取的应对措施。
1、改变教学模式,正视学生差异,尊重学生个性。中医治病讲究“标本兼治”,指导思想就是作文教学的“本”,具体教学模式就是作文教学的“标”。只有痛下决心,从这两个方面入手进行改革,才能真正焕发作文教学的生机。首先,变“教”为“帮”,变“教”为“引”,有“扶”有“放”,相得益彰。不再要求学生,你要怎样怎样写,而是指导他,如果这样写,你的文章会更出色。不要全盘否定学生的写作成果,而是在他业已完成的基础上进行帮扶引领,使他的文章逐渐变得完美,让学生自己体悟写作过程的酸甜苦辣,他自己感受到了,自然会进步,会提高。第二,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打破“讲台”和“课桌”的束缚,教师走下来,学生走上去,把作文教学的课堂变成师生共同活动的课堂,营造民主合作的课堂氛围,学生们共同进步,师生共同进步。宽松、民主、和谐、友善的气氛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写作灵感。第三,尊重学生的个性,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不可复制的,写出的文章自然也不会千篇一律。教师无权强制学生必须怎样写,必须写什么,但是可以教给他为什么要这样写,他怎样写会更好。学生的每篇文章就是一朵美丽的、散发着独特的香味小花,那么多的学生作品,就是一个百花齐放的大花园。
2、准确定位小学作文教学,对学生提出有层次的作文要求。“有层次”也是为了正视学生的个性差异。要求过高和过低,都会挫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有梯次的要求,适应不同学生的“口味”,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水平都有所提高,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不仅有利于当前的作文教学,更有利于学生个性的长远健康发展。着眼于学生发展的大局,才能准确定位小学作文教学,才能给学生最合适的负荷,既让普通学生获得提高,又能给特长学生足够的发展空间。
3、改变当前作文评价标准,让作文评价标准切实起到促进作用,而不是起反作用。首先,要提倡学生写身边的人和事,写出自己的认识和感悟,哪怕是肤浅的,也是值得鼓励的。其次,对学生的作文不要做太多的限制。必须要求学生写固定的体裁、固定的结构、甚至固定的句式,否则,就是不合乎要求,这是不合理的。再次,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写作成果,再失败的作品也要找出亮点,给予鼓励。评价的目的对学生而言,在于帮助其认清自己,认识不足和亮点,找到下个阶段努力的方向。并不是为了找出不足,打击学生的自信心。
总之,作文教学改革非一朝一夕可见成效之事,需要我们有打破陈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更需要我们有批判自我、开拓创新的勇气和决心。改革是时代的潮流,这个伟大的时代更为我们提供了大展伸手的机会和舞台,让我们怀着对社会、对人民的感恩之心在教学改革的大道上一展宏图、奋勇争先吧!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文 教学
小学作文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最终体现在听、说、读、写四种能力上,在这四种能力中,“写”是有效提高“听、说、读”能力的重要途径。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绝不可忽视作文教学。可是,当前的小学作文教学遇到了很多问题,导致学生作文水平不高,甚至很多学生“厌写”情绪强烈。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深感忧虑,长此以往,不要说发展我们独特的中化文明,继承和传播都会发生不小的问题,这绝不是我们所愿意看到的。所以,上至教育、教学理论研究者、政策制定者,下至基层教师,都在以极为认真和负责任的态度进行研究和实践,以期能解决当前小学作文教学中的诸多问题。
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我想谈谈我在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及面对这些问题时所采取的一些策略,权作引玉之砖,恳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一、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在施教过程中对受教者整齐划一地统一要求,容易忽视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需求,容易忽视学生因年龄、性别、家庭背景、生活经历等诸多客观因素造成的个性差异。于是,学生们的个性得不到满足,久而久之,对写作失去了兴趣。这样的教学,把学校当成了工厂,把课堂当成了车间,把教师当成了工人,把学生当成了加工的零件,教学的过程就是标准化的生产过程。这样的教学,期望把学生培养成思想相同、行为一致的所谓社会主义接班人。近年来,这种教学思想饱受批判,但只要传统教学模式不变,这种教学思想就像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虽然不像以前那样露骨和严重,但对于那些不善于改革的教师来说,却从“地上”转入了“地下”:可能看似改变了教学模式,实际是披了一件崭新的外衣,其内核并没有发生变化。
2、施教者对作文教学的地位定位不准,要求过高。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教绩考核、社会及家长施压、职业道德自律等,教师对学生的作文水平的要求是极高的。他们期望每个学生的作文都要可以作为“范文”来展示,每个学生的作文都可以经受住考验,是优秀的作品。这种认识其实是错误的。首先,并不是每个学生将来的事业或者说是职业都和写作有重要的关系,都必须有很高的写作水平;第二,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也制约着他们的写作水平;第三,小学阶段学科的设置只和一个人的健康成长有关系,既对其当前的成长起促进作用,又对其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任何学科的专业化发展,尤其是强行的、人为的推动某学科的专业化发展,都是和科学的教育理念相违背的。这种人为的要求拔高,只会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逐渐对写作失掉信心,进而失去兴趣。
3、评价标准僵化、单一。什么样的作文是好作文?这就涉及到作文评价的问题。写景要写美景,写人要写好人,写事要写好事;文章结构只能是常见的文章结构;甚至字数也有要求:中年级300字,高年级就要400字;文章体裁也有限制,写错了就是跑题,那是要一票否决的。在这样的评价体系下,学生们该怎样写才会使文章得到好评?选材假、大、空,语言“规范”,文章结构雷同。而学生真正想说的、想写的却不敢写,于是,这样的文章写得越多,越容易否定自我、失去自我;于是,提高写作的捷径,就是多看范文,多“学”范文,甚至背诵范文。学生们不再观察生活、体悟生活,创作的激情和灵感也逐渐消退了。在这条写作教学的道路上走得越远,对学生们贻误越深,和我们的初衷也越大相径庭。
二、采取的应对措施。
1、改变教学模式,正视学生差异,尊重学生个性。中医治病讲究“标本兼治”,指导思想就是作文教学的“本”,具体教学模式就是作文教学的“标”。只有痛下决心,从这两个方面入手进行改革,才能真正焕发作文教学的生机。首先,变“教”为“帮”,变“教”为“引”,有“扶”有“放”,相得益彰。不再要求学生,你要怎样怎样写,而是指导他,如果这样写,你的文章会更出色。不要全盘否定学生的写作成果,而是在他业已完成的基础上进行帮扶引领,使他的文章逐渐变得完美,让学生自己体悟写作过程的酸甜苦辣,他自己感受到了,自然会进步,会提高。第二,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打破“讲台”和“课桌”的束缚,教师走下来,学生走上去,把作文教学的课堂变成师生共同活动的课堂,营造民主合作的课堂氛围,学生们共同进步,师生共同进步。宽松、民主、和谐、友善的气氛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写作灵感。第三,尊重学生的个性,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不可复制的,写出的文章自然也不会千篇一律。教师无权强制学生必须怎样写,必须写什么,但是可以教给他为什么要这样写,他怎样写会更好。学生的每篇文章就是一朵美丽的、散发着独特的香味小花,那么多的学生作品,就是一个百花齐放的大花园。
2、准确定位小学作文教学,对学生提出有层次的作文要求。“有层次”也是为了正视学生的个性差异。要求过高和过低,都会挫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有梯次的要求,适应不同学生的“口味”,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水平都有所提高,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不仅有利于当前的作文教学,更有利于学生个性的长远健康发展。着眼于学生发展的大局,才能准确定位小学作文教学,才能给学生最合适的负荷,既让普通学生获得提高,又能给特长学生足够的发展空间。
3、改变当前作文评价标准,让作文评价标准切实起到促进作用,而不是起反作用。首先,要提倡学生写身边的人和事,写出自己的认识和感悟,哪怕是肤浅的,也是值得鼓励的。其次,对学生的作文不要做太多的限制。必须要求学生写固定的体裁、固定的结构、甚至固定的句式,否则,就是不合乎要求,这是不合理的。再次,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写作成果,再失败的作品也要找出亮点,给予鼓励。评价的目的对学生而言,在于帮助其认清自己,认识不足和亮点,找到下个阶段努力的方向。并不是为了找出不足,打击学生的自信心。
总之,作文教学改革非一朝一夕可见成效之事,需要我们有打破陈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更需要我们有批判自我、开拓创新的勇气和决心。改革是时代的潮流,这个伟大的时代更为我们提供了大展伸手的机会和舞台,让我们怀着对社会、对人民的感恩之心在教学改革的大道上一展宏图、奋勇争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