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博弈

来源 :中国经济报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5403644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美必须借纪念二战结束70周年的契机,再次共同认识保持国际政经秩序稳定以及对其进行适当改革以适应国际政经新现实的必要性
  今
  年是二战结束70周年,各国都举行很多活动加以纪念。之所以要纪念当年那场残酷战争的胜利,最主要目的就是回顾当年那场人为灾难发生的原因、如何避免重蹈覆辙,追求人类更加和平与繁荣的未来。当前,中美分别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国关系如何发展,不仅攸关两国利益,也对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今后的走向具有重大影响。为此,我们有必要简要回顾一下历史,探讨中美双边关系和平稳定发展对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稳定转型的重要意义。
  国际政治经济失序是二战爆发的主要原因
  1919-1920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双方,即协约国集团和同盟国集团之间分别签订了以《凡尔赛和约》为核心的一系列和约,确立了列强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形成了凡尔赛体系。1921-1922年,美、英、日、法、意、荷、比、葡、中九国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会议,签订了《九国公约》等系列条约,确立了列强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形成了华盛顿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标志着一战的终结和新秩序的开始,但是这一体系的基础本身是战胜国对战败国遗产的重新分赃,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仍然被列强奴役。其结果是,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它们与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不仅仍然存在,甚至埋下了更大冲突的种子,大国争夺导致国际政治经济失序程度越来越激化,最终导致了二战爆发。
  从国际政治秩序来看,在凡尔赛体系中,德国作为战败国受到了严苛的对待,引发了德国极强的复仇心理。在华盛顿体系中,日本由于也受到了限制,从而极力想实现突破。另外,战胜国之间也因为对势力范围再分配的不满而相互抱怨和算计。其结果是,到20世纪30年代,德国和日本都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而战胜国之间却相互推卸责任,并试图将祸水东引至苏联,无意严格维护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国际政治重新陷入无序状态。
  从国际经济秩序来看,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国际金融秩序紊乱,金本位制崩溃,国际贸易下降达40%,国际资本流动也受到阻碍。战争结束之后,美国取代英国,成为最大债权国和贸易国。战后,英美合作推动恢复金本位,到1928年参加国家达到40多个,国际贸易也有所恢复。但是随后经济大萧条发生,英国无力维护国际金融秩序,金本位再度崩溃,美国更是于1930年6月通过了极度保护主义的《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案》,国际经济亦陷入无序状态。


  列强之间的相互争夺,特别是美英苏等强国未能相互合作,承担领导责任,提供公共产品,使得国际政治经济完全失序,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原因。
  二战后到冷战结束前:中美关系曲折发展,国际政治秩序相对稳定
  中美关系在二战结束后到冷战结束前的影响主要在国际政治秩序方面,在国际经济秩序方面影响有限。这主要是因为在此期间,中国经济体量较小、与外部经济融合度也很有限,中美矛盾也主要集中在政治安全方面,因此中美关系中经济部分并不是当时的重点。
  总的来看,在此期间中美关系的发展是非常曲折的,但是正是这样的曲折发展对稳定当时的国际政治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关键有二:一是本阶段国际政治格局的发展也是非常曲折的,中美关系的发展必然要顺应当时的国际政治大格局;二是中国一直维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尊重他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参与大国争夺,在美苏争斗中扮演了重要的平衡者角色。
  从1945年二战结束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美国对华政策处于摇摆之中,中国本身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也未能确定,中美关系也处于不稳定状态。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到1960年左右,当时美国实力雄冠全球,扩张和干涉意识高涨,前苏联则相对处于下风。在此期间,中美关系处于高度对立和对抗阶段,中国采取的是“一边倒”外交政策,在国际政治事务中与前苏东阵营国家保持高度一致,对美国在全球的霸权干涉进行了有效制约。
  从20世纪60年代到尼克松总统于1972年访华之间,中国与美苏两大霸权国的关系都处于紧张状态,使得美苏两国在推行扩张政策时都必须有所顾忌,中国在防止美苏两霸在亚太地区的争夺扩大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尼克松总统访华到冷战结束,中美关系进入恢复和正常化时期,这一阶段中美关系的主要作用就是平衡前苏联的霸权扩张。中美关系的恢复和正常化对苏联形成了巨大牵制,使得前苏联在推行扩张主义行动和对其他地区进行干涉时,不得不有所收敛,苏美之间也因此避免了可能出现的重大军事对抗,使得双方之间的冷战或冷和平得以维持,而没有爆发真正的大战,并最终以前苏联在实力消耗中落败解体而宣告雅尔塔体系的终结。
  必须指出的是,在此期间,美国通过和其他国家和国际经济组织开展合作,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国际经济领域的公共产品,使得国际经济领域的发展维持了一定秩序,世界经济增长尽管不平均,但保持了较快势头。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美苏两大阵营人为地隔绝经济交往,也对世界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损害。
  而在国际政治领域,中国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参与大国争夺和不支持美苏两国的霸权争夺,并在不同阶段根据美苏两大霸权国对外政策危害性大小而选择相应的对美对苏外交战略,是防止国际政治秩序瓦解和崩溃的重要因素。
  冷战结束后:中美避免对抗、加强合作是国际政经秩序保持稳定的基础
  冷战结束后,中美关系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原来共同的战略对手前苏联已经瓦解,中国对于美国所具有的重要战略平衡作用已经消失。同时,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大国,在意识形态上成为部分美国政客自动寻找的潜在对手。如果任由这种趋势发展,中美关系很可能就会走向对抗,成为新一轮大国争斗的开始,危及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所幸的是,中美两国历届领导人具备了高瞻远瞩的视野,努力克服各种障碍,摆脱了意识形态对中美两国发展相互间关系的束缚,使得冷战后的中美关系不仅没有成为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中的冲突爆发源。相反,在很多领域中美合作成为国际政治和国际经济秩序稳定的重要推力。   首先,中美总体合作是国际政治安全领域保持大体稳定的重要基础。冷战结束后,美国虽然试图追求维持和扩张其单极霸权,但也不希望将中国逼迫成为其对手,而是认为在很多方面中国都对美国以及全球的稳定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中国方面则采取了“和而不同”的外交战略,对美国破坏国际正义和国际法的行为,中国坚决反对;但在有利于国际安全和稳定的问题上,中国也愿意和美国进行积极合作。因此,尽管中美之间存在很多政治安全争议,例如台湾问题、人权问题等,但双方都努力做到了较为有效的管控。对美国的单边主义干涉行为,例如前南斯拉夫、伊拉克、阿富汗等问题,中国联合其他广大爱好和平和坚持正义的国家,通过各种方式,表达了坚决的反对,形成了有力制约。而在很多涉及人类共同安全的问题上,例如反恐、伊核、朝核、反海盗、反扩散等领域,中美之间则保持了较好合作,对防止这些问题扩大化,从而破坏国际政治安全秩序,起到了重要作用。
  其次,中美在双边和多边层面的合作对稳定国际经济秩序,推动其有序转型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冷战结束后,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更为快速,中国迅速成长为国际经济中具有系统重要性的经济体。中美两国之间经贸投资合作,带动了巨额国际贸易链条和国际投资链条,成为整个世界经济在冷战结束后快速增长的重要动力。中美双边经济关系的深度发展,使得两国利益实现了高度融合,相互依存度不断提升,对稳定中美关系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中国和其他新兴经济力量的迅速崛起,原有的国际经济秩序明显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现实。但是中国并没有试图在这个过程中去颠覆原有体系,而是通过主动融入、充分利用、适当改进的方式推动国际经济秩序朝着更为平衡有效的方向发展。美国尽管对其经济主导地位逐渐下降有所不甘,但是在推动国际经济秩序改革,以适应新的国际经济现实方面,也和中国及其他新兴国家进行了合作,使得国际经济秩序的稳定转型取得了一些进展。
  2008年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机制建立,并被确立为首要的国际经济事务论坛,就是守成国家和新兴国家共同合作推动国际经济秩序稳定转型的典型案例。G20也在防止世界金融危机扩大和深化、维持国际经济秩序稳定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无可否认的是,中美之间的合作,是其中的核心组成部分。
  应该说,冷战结束后到现在为止,中美关系成功避免了大国争夺和战略对抗,也成功实现了国际政治和国际经济领域的总体合作,稳定了国际政治与国际经济秩序,对世界实现总体和平和持续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展望未来:中美关系的共生演进与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稳定转型
  在二战结束70周年后的今天,中美两国都站在了新的起点上,但无论是中美关系还是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稳定性,却都面临着新的挑战,需要政治家们运用大智慧、开拓新视野,才能吸收当年二战悲剧的教训,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繁荣。
  一是中美关系必须保持共生演进,继续避免对抗,加强合作。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迅速增长以及美国自身国力的相对下降,美国对于中国的猜疑在近两年有所上升,中美双边关系也面临了近年来少见的严峻态势,从而引发了两国国内很多有识之士的担忧。中国方面提出了“新型大国关系”概念,即“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这既是对过去中美关系发展经验的总结,也是对今后中美关系发展新方向的指引。美国方面尽管没有提出官方概念,但是著名外交家基辛格博士提出中美关系“共生演进”概念,也在很大程度上呼应了中国“新型大国关系”的概念。基辛格认为,中美两国应该根据自身逻辑执行各自政策,出发点未必一致,但是需要将两国关系从危机管理转向定义共同目标,从战略矛盾的解决转向战略矛盾的避免。无论是“新型大国关系”,还是“共生演进”,核心都旨在避免大国对抗和争夺,加强合作,本身就是对过去包括二战在内的重大悲剧的经验教训总结和吸收,值得提倡。
  二是中美应该做出更多努力,为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稳定转型做出各自贡献。国际政治经济失序是二战爆发的重要原因,中美一定要加强合作,防止悲剧重演。但是当前,美国推行的重返亚太战略以及避免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革方案的批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国际政治秩序的紧张和国际经济秩序转型的困难。中美必须借助纪念二战结束70周年的契机,再次共同认识保持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稳定以及对其进行适当改革以适应国际政治和经济新现实的必要性。
  中美两国是二战期间的同盟国,为二战的胜利和世界和平做出了重要贡献。今天,中美作为世界上的主要大国,仍然应该在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世界繁荣上担负特殊责任,做出共同贡献。
  (作者为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美洲研究中心博士)
其他文献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70年前,以中国、美国、英国等同盟国为代表的反侵略的正义一方,战胜了以德国、日本、意大利等轴心国为代表的非正义的侵略者,从而使世界大部分地区免遭法西斯主义的蹂躏。战后,依据雅尔塔协定建立的联合国,基本维持了长达70年的世界和平秩序。  今天,我们纪念这个用无数鲜活的生命换来的胜利日子,首先应该做的,就是拨开历史的迷雾,还原血写的真相。即以
期刊
华盛顿要成功应对中国,首先要了解影响两国关系的全球新现实。在这些新挑战下,美国不应走向奉行极端政策的道路,而是要制定战略加强与中国的双边关系  随着美国开始进入总统大选时间并准备新任中国领导人即将对美国进行的首次国事访问,中美关系正处在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后的近四十年,中国、美国以及国际社会出现的新现实正在改变着两国人民审视两国双边关系的方式,也迫使我们重新审视支撑我们政策的那些原
期刊
政府支出扩大是为了抵御年老、疾病、文盲、家庭负担等引发的风险。然而,这些风险与全球化没有任何联系  在过去的二十年多中,经济学界关于全球化的研究文献越来越多。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全球化带来了“损害效应”。每当世界贸易组织(WTO)、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七国集团或八国集团(G7-G8)、二十国集团(G20)或其他国际组织召开会议时,就会有反对全球化的示威活动发生。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
期刊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将于2015年10月召开,会议将研究通过关于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建议。为此,《中国经济报告》记者专访了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马晓河。他表示,现在中国发展的国际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随着TPP、TTIP新贸易规则的出现和形成,中国必须实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必须在周边培植几个战略支点,同时还要避免和应对中国产业出现空心化。估计“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增速不会过低。中
期刊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前不久在接受《中国经济报告》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政府重要的是培育环境。中国过去这些年经济发展有个特点,就是地方竞争。过去各地竞争招商引资、竞争GDP,以后应把重心放在通过竞争形成创新中心。  寻找中高速增长底部过程中的区域发展战略  中国经济报告:今年,吉林、云南、山东等多个省份表态要摆脱“速度情结”和“换挡焦虑”。你认为,地方政府应该如何走向
期刊
《普京先生:克里姆林宫的特工》(Mr. Putin: Operative in the Kremlin)一书由布鲁金斯研究所于2012年出版,两位作者菲奥娜·希尔(Fiona Hill)与克利福德·加迪(Clifford Gaddy)均为布鲁金斯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这本书描绘了一个兼具多个身份的普京,为人们了解这位俄罗斯总统、了解俄罗斯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视角。近日,这本书的两位作者接受了《中国经济报告
期刊
今天,中国的创业潮进入了第五轮,即以“众创空间”为载体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全民创业浪潮  近  期,国务院相继出台了《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等多项有力政策,推动构建“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北京、上海、广州等地也纷纷出台实施细则,这是对全球创业大爆炸时代的呼应,也为塑造创新创业生态、发展壮大活力经济
期刊
京津冀三地功能定位应重点考虑三大因素:协同发展战略目标、京津冀三地比较优势和首都非核心功能疏解的要求  京津冀地区被公认是继长三角、珠三角之后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三极”。如何更好、更有效地推进协同发展,打造中国经济增长“第三极”,是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课题和战略任务。只有在京津冀内部各地区明确自身发展定位,并有效开展区域合作的前提下,京津冀协同发展才能更好地实现。  京津冀三地功能定位  目前北京、天
期刊
最近一段时期,全球股市、汇市、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剧烈,国际上有舆论认为类似2008年的金融危机又来了,并且这次危机的根源是中国。花旗集团就称,“中国把全世界带向经济衰退”。对此,《中国经济报告》记者专访了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前IMF首席经济学家肯尼斯·罗格夫(Kenneth Rogoff)。他表示,中国目前的经济放缓应视为结构调整所必须付出的代价,不能因为近期经济波动就暂缓改革。中国政府一直十分
期刊
新兴经济体崛起趋势仍将继续,一个多元化世界经济新格局即将诞生?  世  界经济需要新兴领导力,比如像中国这样的新兴国家,带领世界的经济往前发展。相信在2016年G20峰会上,会对IMF、世界银行的会员一个重新的整合。G20应着力构建可持续的新增长框架,制定全球经济协调体系,完善多元治理合作机制,以应对全球治理新形势。  二战后世界政经体系  中国经济报告:请回顾、反思二战后世界政经体系的特征、发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