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T381次列车上

来源 :特区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tian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眼看着发车时间已经过了,列车还迟迟不开。我和阿玲直淌汗,只觉火车像个燃烧的火柴盒,被牢牢地铸在热气翻腾的大地上,而我们,就在这小小的火柴盒里慢慢熔化,动弹不得。想要在车厢里吹空调的如意小算盘落空了,这不过是一列设施陈旧的绿皮火车:你想要的都没有;你不想要的,比如脏,倒是随处可见。
  我和阿玲在海宁逛了一天,这是我们此次江南之行的最后一站。一大早,我们就去了盐官古镇。整个白天,除了在皮革城里的一个多小时享受到了空调的福利,我们自始至终都泡在六月的炙热里,成了“热”的一部分,不,比“热”还要热。走出皮革城,终于逛不动了。为避免前几日在苏州险些误车的窘况再次出现,我们提前赶到了火车站,巴望着火车一来,就火速冲上车,在空调的慰藉下结束热的煎熬。然而这列从上海开出的火车竟然晚点了,我们在车厢里干等着,比在候车室里还要热得多。
  此时,我只后悔没有随身携带一张硬卡纸,可以充当扇子来扇扇风,只能把软皮笔记本掏出来,和阿玲交换着扇。我的笔记本挺薄的,但毕竟不像硬卡纸那样爽利,手一扇,纸页就哗哗地散开,风倒是微乎其微,手却挺累。阿玲没扇几下,就说“这个不行”。她索性把矿泉水瓶上的塑料标签撕下来扇。真没想到,这片小小的塑料纸竟比笔记本给力,我俩挨在一起,贪婪地捕捉着小得不能再小的风。列车还没动,车厢里的乘客都坐立不安了,层层的热把我们包围着,此刻也只好互相安慰说:“等到火车开起来,风灌进车厢,就不会这么热了。”
  越是热,时间就越漫长。邻桌的大叔说:“奇怪!我坐这趟车又不是一次两次了,还真没遇到过今天这种情况。”我热得头晕脑胀,听他这么一说,开始担心列车要暂时停运了,虽说在海宁再多住一晚也无妨,但此刻实在是不愿再动弹。假如还要在这热窟窿里站起身,拖上行李原路返回,挤出人潮如织的火车站,重新去找住处……如此折腾一圈,人不散架才怪。正在胡思乱想着,谢天谢地,火车终于开动了,大家都舒了口气,车厢里一片感叹。
  绿皮车的车窗通常是上下式的,T381也不例外。乘客们把所有的窗户都往上推开,风就自然而然地灌了进来。此时的风仍是热烘烘的,但空气一流通,总归是比刚才凉爽多了。我坐在窗边,看着晚霞由金转黄,由黄入红,只觉时间也随着火车的轰鸣声快了起来。约摸过了半小时,火车到了杭州。这里是杭州的郊外,与市区的繁华景象大有不同。我看到稀稀拉拉的平房,都是些路边的小商店,有经营五金的,有收购废品的;接着是一排活动板房,主妇在门口准备晚餐,她面前的铁锅正冒着白汽;再往前走,我看到了田野,看到了悬在篱笆顶上的金灿灿的南瓜花……这时,火车慢了下来,经过一个闸口,铁轨两侧的闸口外站满了行人,两道铁网栅栏把他们与铁轨隔开。这些行人是要等火车走后,栅栏打开,再穿过铁轨走去对面的。火车真是一个极好的“透视工具”,我在车厢里饶有兴致地观察他们,他们并未察觉。显而易见,这些居民们早就习惯了每日过铁轨闸口的生活,在等待火车经过时,他们呈现出最日常、最本真的状态。这个时间点,大多数人都在回家的路上:中年妇女提着满袋子菜;老太太抱着牙牙学语的孙子;穿校服的小学生手舞足蹈地聊着什么,哈,我也想到了我小时候。对了,还有一个孤单的姑娘,她十七八岁上下,穿一条款式简单的连衣裙,这条米白色的裙子把她黝黑的皮肤衬得更黑了。从侧面看去,她身姿挺拔,身材瘦削,细细的小腿下面,是一雙褐色的塑料凉鞋。此时,姑娘一动不动,只是注视着铁轨对面,目光里似有某种忧郁。
  此情此景像一幅画卷摊开在我眼前,我脑中的光影倏然一晃,仿佛周围的时间又慢了几拍。不,何止是慢了几拍呢,这时间分明是从快到慢,从慢到零,再沿着零反向流去了。我想到了侯孝贤的《恋恋风尘》,也是这样的铁轨,也是这样的黄昏,只是不知那黄昏里的风和此时此地的风有何不同呢……我想着想着,火车已驶过闸口,只觉夏日暮色葱茏,而人生又无端漫长,车轮声成为我耳中的背景音,车厢里的喧闹我也听不到了。直到火车离开杭州,我还在想着那位姑娘。她的装束不像是高中生,倒像是工厂里的女工。对,应该是女工,因为她的神态里还带着劳动留下来的痕迹。那么,她是在想什么事呢?应该是恋爱的烦恼吧!看她站在闸口外的样子,有点恍恍惚惚的,不正是恋爱中的状态吗?旅途中总有一些面孔会勾起我的遐思,而我越是猜想,未解之谜就越是锁闭,锁闭成一枚枚贝壳,散落在记忆的海滩上。
  夜色渐稠,窗外景物亦一点点变模糊。刚开始,是外部轮廓变成黑色的粗线条,像是用蜡笔画出的一样;后来,粗线条加重,曼延到整个物体。道路、房屋、桥梁,全都变成了黑色的平面。车厢里的灯也亮起来了,我方才把视线移回来。这次出门快一个月了,我们去了杭州、上海、苏州、海宁,也算是长途旅行。来的路上,我们坐的就是绿皮车的硬座,回程买的也是硬座票。本来选择飞机省事多了,机票打完折,比火车票贵不了多少,可我和阿玲一致倾向于火车,而且是硬座!若是短途倒也罢了,但我们的回程将近三十个小时,坐卧铺都够呛,别说是硬座了。在确定了行程后,我和阿玲的家人多次打电话来,建议订飞机票,但我们心意已决。我们都年轻,能吃苦,还想见识不同的生活。在我们内心深处,悄悄地存着这样的想法:都是大学生了,出来玩这么久,钱够花就行,怎么好意思再向家里要多余的钱来贪图享受呢?
  现在正是晚餐时间,刚才,乘务员推来了餐车,餐车上有两种盒饭,但几乎无人购买。比起二三十块一份的盒饭来说,旅客们更愿意吃自带的方便面,一时间,车厢接驳处的热水处排起了长队。不一会儿,晚风就把方便面味儿吹得到处都是。坐过火车的人都知道,在密闭的车厢里闻到方便面的气味,会感到不可描述的酸爽。好在T381的车窗都开着,在风的流动中,那气味不会在鼻腔里逗留太久,所以尚可接受。我和阿玲也取出自备的干粮,吃完面包,我问她要不要喝水,她说不喝,只抿了一小口营养快线。天气很热,人的身体失水很快,阿玲不想喝水,也是有苦衷的。在来杭州的长途绿皮火车上,她喝多了水,老往厕所跑。硬座车厢的卫生间太脏,她竟感染了急性膀胱炎,一到杭州,每有尿意,就憋不住尿。我俩自小健康成长,她向我描述症状,我也一脸懵。直到去医院查了后,才放下心来。接下来我们就住在杭州,阿玲天天去医院输液,等她病好后,我们才开始四处游玩。因为受过了“皮肉之苦”,这次回程,她说什么也不敢再多喝水了。至于喝酸奶,按阿玲的说法,是相当于吃饭,这种甜甜的饮料是能补充能量的。   火车过了义乌,停在金华站台上。坐在我们对面的人下车了,上来一对二十五六岁模样的小夫妻。妻子腆着个大肚子走在前面,丈夫提着大包小包跟在后面,每当过道上有人经过,他就微微侧起身子挡住妻子,生怕她被撞到。你看他俩,一个像王后,一个像卫兵:妻子走得目不斜视,一副万事不关心的样子,丈夫却左瞄右看,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两人一前一后蹇到我们面前,丈夫让妻子坐窗边,他坐中间,把她和右边的大叔隔开。妻子坐定后,就把手肘靠在窗上,头歪过去朝着窗口。丈夫见状,马上把她的胳膊拽下来,说:“不要把头伸出窗外,太危险。”妻子打开他的手,辩道:“我没有。”说着又往窗边靠。丈夫不屈不挠,又去拨她的胳膊。妻子说:“我热嘛!刚刚走动一阵,全身是汗。”丈夫一面把她往自己这边拉,一面说:“那你坐过来点,我给你扇风。”我正好奇他要用什么东西扇,只见他从提袋里掏出一把纸折扇,看来我的担心是多余的,他们应该是这趟列车的常客,早已有所准备。
  火车继续向南驶去,在衢州站台上作短暂停留。天早已全部黑下来,白日的酷热稍有缓解,旅客们脸上浮现出倦意。车厢里比下午时安静多了,我的思绪又开始飘飞。对我来说,衢州是一个陌生的地方,我对它的全部认识都来自于周迅。周迅是衢州人,虽然她很早就离开了这里。此刻我想起了周迅的电影。高中时,我看了《鸳鸯蝴蝶》《美人依旧》,上大学后看了《那时花开》《十七岁的单车》《夜宴》《女人不坏》《李米的猜想》等。人们在评价演员时会说,XX能把剧中人物演活,而我觉得,周迅不止是“演活”了人物。似乎她的每个角色里都有她自己的影子,或者说,她把自己的灵魂赋予了角色,使角色有了原本没有的意义。那些角色里,藏着她生命的过往。她,就是一位诗性的演员。越是这么想,我就越想下车看看衢州是什么样,为什么会产生周迅这样的演员。但是在车上,这样的向往也仅仅是向往罢了,真要实现,只能等到以后。
  不知不觉间,火车早已离开站台,奔向黑夜深处。黛色苍茫,无边无际,周迅饰演的李米还站在昆明的天桥上,在黄昏,说着令人心碎的话。
  这时,火车快要到玉山了,我想去车厢接驳处的洗手台洗漱洗漱,但过道上仍然很挤。阿玲见状,就说她不去了,说罢两眼一闭,趴在桌上准备睡觉。因为来的路上受了罪,现在她对车厢接驳处已有了阴影,能远离,就尽量远离。没一会儿,阿玲发出了均匀的鼾声,我朝接驳处挤去,排队上了厕所,又简单地洗漱了一下(以我坐火车的经验,有时到第二天一早,洗手台的水就用光了。所以趁有水时,我会抓紧时间洗漱)。我洗漱时,只见洗手台的右外角上汪着一小滩水,水上漂着脏兮兮的香皂沫,水里还泡开了几片不知谁用过的化妆棉。这滩水还在嗒嗒嗒地往地上滴,要是靠得近的话,滴下的水花就会溅到脚上了。我赶快挪到洗手台的左边,尽量离右边远一点。回到座位上,想起厕所和洗手台的脏,我的心理阴影面积也瞬间增大,赶紧取出湿巾再次擦手,擦完了,又涂上护手霜,似乎这样就能减少细菌。
  又看到这么脏的厕所和洗手台,我心里很不舒服。兴许今后也不会与T381打交道了,即便会,也不会选择长途硬座。想到这里,我总算压制住了内心的不适感。想着想着,竟然快到上饶了。其实,火车离开衢州去往玉山时,就已渐渐进入了江西境内。关于上饶,我的认识也很模糊,脑子里能跳出的,唯朱熹而已。两年后,我才在海口听到了大宁子的《上饶姑娘》:“跳上开往上饶的火车,去看老和人提起的你。……如果突然刮起了台风,亲爱的你要回家收花盆。……你在上饶的雨中等我,等我找到我的船帆。”2013年的夏天,我才顶着烈日去了婺源,那时是旅游淡季,为了去计划中的八九个村庄,我和闺蜜坐过公车、出租车、顺风车、村民的摩托、运载饲料的三轮车、拖拉机等交通工具。而我那位隐居在婺源的朋友柯国,每天做的事,就是坐在他家的客栈前台写作。晚上我们回去,他总要问:“你最喜欢库切的哪一本小说?”
  那时我二十岁出头,有的是精神。时间越晚,在安静的环境中,我的思维反而越活跃。伴随着车厢里此起彼伏的鼾声,我插上耳机听音乐,循环着汪峰的《再见青春》。窗外深黑,星野浩大,世界广阔无边。此时,要是谁站在地球之外,是否会看到火车在北半球的指纹上孤独奔走?此时,时间像一条细线,只让我感到人生漫长,而我内心明暗交错的少年愁,仿佛田垄上的蚂蚁,爬行于微小之中,却看不见更大的整体。此时,我的青春饱满,时光富裕,我拥有无限的远方和万千的寰宇。多年以后,我将如何回忆在火车上度过的这一晚呢?
  想到这里,我觉得有必要写点东西。在我取出笔记本后,写下的却是一个关于稻草人的童话。当我从笔记本上抬起头时,坐在阿玲左侧的那位大哥不知何时醒了,他好奇地问我:“这么晚了,你还在学习呐?”我本来想说我在写作,随即又感到没有必要,就说:“我在写日记。”尽管如此,他还是露出了钦佩的表情:“啧啧,现在写日记的人太少了。你真刻苦……”说着,他的眼睛又闭上了。我收好笔记本,也准备睡觉。此时,火车已过了鹰潭,在人们的梦境中向吉安靠近。
  我睁开眼睛,清新的早晨从窗外迎面扑来。人们都在聊天,我是睡得最晚,人也是醒得最晚的一个。我算了算时间,料想火车已进入湖南境内。这不,车上的广播提示,下一站是衡阳。嗯,“衡阳雁去无留意”,这首《渔家傲·秋思》忽然浮上心头。我洗漱完毕,火车正好停靠在衡阳站台上。这一站要停十来分钟,有人下车去抽烟,有人上来,有人离去,站台上颇为热闹。不知从哪冒出一些中年妇女,挎着篮子叫卖小吃。我看到她们有在卖麻辣鸡腿,就买了一个。前段时间在江南,很少能吃到辣的食物,带的唯一一包单山蘸水也被我吃得精光。在湖南看到辣椒,我瞬时两眼放光。阿玲也买了一些豆腐干,吃得津津有味,看来昨天吃的那点面包还是不顶用。
  火车继续向南,想着今晚就能回到百色,我和阿玲心情大好,開始和身边的人聊天。那对小夫妻也吃了麻辣鸡腿,丈夫正忙着收拾垃圾。昨天我就注意到,他们讲的方言像是我云南老家那边的,今天看到他们能吃辣,我就更坚定了自己的判断。一问,果然是老乡,而且他们就是来自昭通镇雄的。镇雄人口多,外出打工也不稀奇,我在上海就碰到过两个镇雄小伙,说到上海南站,他们很自豪,说那一带他们再熟悉不过了,很热心地为我和阿玲指了路。在和小夫妻的闲聊中我们得知,丈夫婚前是在丽江做导游的,婚后,他和妻子双双来到金华打工。现在妻子已身怀六甲,他们就辞了职,准备回镇雄老家生孩子。“那生了孩子后呢?”我禁不住问。“没想好,”丈夫坦诚地说,“不过,回金华的可能性太小了。我还想回丽江做导游。”   “是啊,丽江是个好地方。”我想起春日里繁花盛开的束河,由衷地感叹。丈夫说,做导游虽然辛苦,但时间上远比在工厂坐班有弹性,而且云南的旅游市场好,只要能吃苦,挣钱养家也不成问题。因为做过导游,他的嘴巴挺能说的,整个人精明又利索你,那但在照顾怀孕的妻子时,他又显示出谨慎、沉着的一面。他俩告诉我,婚后来到金华,也把周边的上海、杭州等地逛了个遍,满足了一直以来的愿望,以后回云南就不会再有遗憾了。一路上,丈夫说得多,妻子说得少,她总在笑眯眯地吃东西,一会儿是水果,一会儿又是瓜子。其间她上了一次厕所,丈夫小心翼翼地全程护送。大热的天,一个孕妇坐绿皮火车,确实挺不容易的,毕竟这趟列车从金华到昆明,要走三十五六个小时,身体不好的人还真的吃不消。听他们说是因为没买到卧铺票,只好坐硬座将就。尽管如此,妻子没有丝毫抱怨,看得出来,她整个人很放松,很愉悦,状态不错。她长着一张白皙的瓜子脸,头发简单地绾在脑后,这副模样让我觉得似曾相识。但是在哪里见过,我又想不起来。
  就在去永州的路上—对,就是柳宗元《永州八记》里写的那个永州—火车停住了。我们以为这次停顿是为了等着错车,应该会很快错完,没想到半小时过去了,火车还像个傻小子一样卡在那儿,对着绿油油的庄稼地发呆。文章一开始我就说过,这趟T381设施陈旧,没有空调。现在是盛夏,天气十分炎热,火车必须要跑动起来才有风。可这么一停,车厢里再次闷得像火炉一般。小夫妻有经验,这次又因为妻子怀孕,可不能热坏了,所以带了三把折扇—夫妇俩各一把,另一把备用;此外,还有两张16开大小的硬卡纸。这会儿,他们把第三把扇子分给我和阿玲,硬卡纸分给其他人。众人皆大欢喜,风一扇起来,心里的躁闷也就去了大半。半晌,乘务员才走过来,说前几天湖南一直有雨,株洲那边的道路出了状况,好多车都停在路上,错不开,现在正在全力检修,请大家耐心等待。
  原本可以计算的时间就这么“悬置”起来,我苦中作乐,想象着在这里停个三两天的状况。要是真那样,挨不过明天,车上吃的就没了,水也没了,附近的村民会不会来兜售食物,他们卖的又会是些什么小吃呢?不,这不现实,因为一旦断水,车上的厕所就用不了了,大家怎么办?铁路部门会不会把我们安排到附近的村子住几天?要是真那样,就是意外地捡到一次短途旅行,我就有机会深入湖南的乡间,感受一下当地的生活。想想,清晨在农家小院的鸡鸣鸟语中醒来,早餐就吃一碗米粉,米粉当然要放辣椒……但阿玲打断了我的遐思。她说:“碧薇,我的脚肿了,感觉鞋子好紧。”我这才注意到自己的腿脚也挺麻的。我朝地板看去,只见我和阿玲并排着的四只脚,脚背都肿了老高,把鞋子撑得又胀又紧,那模样有点滑稽,仿佛不是我们的脚,倒像是马戏团里充满气的气球。这都是长时间坐着的缘故啊!我赶紧拉她起来活动活动,踢踢腿,伸展一下双臂。走道上有人站着,我们只能走一小段路,就这么来来回回走了几圈。还好天公作美,此时天竟阴了下来,没有刚才热了,要不然,这么走来走去,早就热晕过去了。
  重新坐下来,我注意到小夫妻旁边那位大叔似乎有话想说,这才想到,他上车以来就一言不发,也怪孤单的。于是我问:“叔叔,您怎么样?”他方才开口道:“你们年轻,只是腿脚有点水肿而已。我们就不行了,坐久了还腰疼。”在交谈中我得知,这位和我父亲年纪相仿的大叔是贵州的布依族,常年在浙江打工,家里有两个孩子,女儿在贵阳上民族中学,儿子在老家上小学五年级。他说,江浙一带的很多工厂梅雨季节就放假,差不多要到九月,人们才回来上班。我想了想,这倒也符合情理,梅雨天气又湿又热,确实影响工作效率。大叔说,昨天正好是放假的第一天,很多工友都急着回家,所以火车才会这么挤,除了春节,一年就这一次假,大家当然积极咯。听了他的话,我才知道车上人多的原因。
  我对大叔的故乡—那个遥远而神秘的布依族村庄很感兴趣。他告诉我,现在村里的男人基本都出去打工了,他们家也不例外,他打工,留妻子在家照顾老人和孩子。这些年来,他主要是梅雨季回家,有时连春节都不回,因为春运的火车票很难买,坐飞机开销又大,他舍不得。我想起来,刚才路过衡阳,他都没舍得买零食吃,渴了,就喝保温杯里的水。那么,想必他的生活也不容易吧。想到这里,我突然很想了解他对生活的看法,但又不能直接问,唯恐伤害到他的自尊心。于是我换了个问法:“叔叔,你们村里的日子现在怎么样?”其实这么问的时候,我已经做好了听他倾吐苦水的准备,谁知他乐呵呵地说:“现在日子好呀,以前想都不敢想!我们小时候,随你多勤劳的人,再怎么劳动都吃不饱,那时候真的苦,没有一点办法。现在国家发展得快,对农村的政策也越来越好,老百姓只要肯劳动,都不愁没饭吃。”
  “那么,您对现在的生活是很满意了?”我问。
  “当然满意啦!”他说,“而且我还会手艺。在村里,我们家的日子比其他人家的都好。”
  “什么手艺?”我继续问。
  “我会酿酒,会竹编。以前没出来打工时,我每年都会酿一些酒来卖,不过最多只卖到县里,挣不了几个钱。出来打工了就不酿了。现在我放假回家就做竹编,竹编手艺是我们家传的,我爷爷、我爸爸都会做。我会编桌椅板凳,也编一些小样的:衣架、篮子、灯罩、漏瓢、米筛、蒸笼、甑子盖—甑子你们晓得不?我们那边是拿甑子来煮饭的……还有一些小玩意,我都会编。”
  “您真厉害。”我说。
  大叔听到我夸他,便有些不好意思,我看到他的手合在一起,手指“不听话”地绞动了两下,才“服帖”下来。那是一双劳动人民的手,粗糙,拘谨,真实。他告诉我们,他女儿今年高二了,平时在班上学习不错,每次考试都是前十名,现在他的心头大事就是女儿的高考。我们宽慰他,说她只要发挥正常,肯定能考上。听我们这么一说,他眼里便放射出憧憬的光芒,喃喃自语道:“希望吧!要是能考上就太好了!”
  天气说变就变,阴下来后,还下了一阵小雨。雨点滴滴答答地落在原野上,车厢里的我竟也感受到了一丝丝凉意。在雨中,我们的等待没那么艰苦了。火车停了三个多小时,这才开始启动。过了永州后,就进入广西境内,朝桂林駛去。阳光再次明媚起来,桂林的山真是好看,既不同于云贵高原上连绵磅礴的大山,也不像北方的山那么低矮呆板。喀斯特地貌赋予了这些山独特秀美的韵致,它们既婀娜又挺拔,山顶都尖尖的,就像一只只猫耳朵,却比猫耳朵更骨感一些,也更多变一些。一些村庄点缀在山间,稻田青翠,屋舍清秀,池塘里白鸭随心游动。看到这般美景,乘客们都赞叹不已。那时的手机像素都低,远不像现在,随便一部几百块的都能拍出清晰的相片。或许正因这样,才更加显示出美景的珍贵—有的景色能留在照片里,而有的景色镌刻在心中。两三个月后,我专程去了桂林,也用相机拍了不少照片。但我不得不承认相机的作用是有限的,因为任何画面都框不下桂林山水的美。直到现在我依然认为,桂林是镌刻在我心里最永恒的风景之一。   美景一路相随,伴着我们从桂林到柳州。柳州是广西铁路交通的咽喉,在这里,火车停了近十分钟,重新加饱了水。一过柳州,火车上干净多了,一是因为垃圾都被清理掉了,二是因为有了水,厕所、洗手台等地方都被打扫了一遍。此时车厢里人也少多了,清爽了不少。唯一的遗憾就是,喀斯特地貌渐渐消失,我们终于看不到那些尖尖的山了。不知何时,坐在我对面的那对年轻小夫妻,丈夫已进入了午睡状态,看来他也累了,妻子则不再吃零食,她侧过脸去,对着窗外飞驰而过的田野发呆。我看着她右半边脸上细长的眉眼和在风里翻飞的刘海,看着她淡然、宁静和对未来充满遐想的面孔,突然想起来,她原来是长得像王菲,怪不得我有一种似曾相识之感。“你长得像王菲。”我对她说。“是吗?”她很开心,转过头来,一片明晃晃的阳光打在她脸上。
  过了来宾,火车就向南宁逼近。我想起2007年12月底,我第一次来到南宁。开始是和阿玲借住在她表姐的大学宿舍里,最后两天,阿玲去走访亲戚,我晚上就住在宾馆里。当2008年新年的钟声响起来时,璀璨的烟花开满了半边天,我用尼康相机拍了半天,其間多次调整快门参数。不出我预料,大部分照片拍废了,但那些长曝光下的彩色线条另有一种趣味。我当时想,这么快就2008年了,十年后的我又会在哪里呢?
  阿玲的老家就在南宁的横县。当火车停在南宁站台上时,她说:“啊,碧薇,我真想下去吃一碗老友粉。”老友粉是南宁特色小吃,我到北京生活后,还网购过食材自己在家里做。其实到了南宁,离百色就近了,还有三个小时,我们就能下车了。但因为火车在湖南耽搁了,现在天色已晚,我们带的干粮又都吃完了,肚子咕咕叫着,每一声都在叫着一个字:“饿”。越是在这样的时候,心情就越是迫切,觉得一分一秒都过得很慢,时间仿佛在与我们作对。我和阿玲幻想着回到百色后去下岗街喝鸡汤,在吃盐焗鸡腿、烤韭菜、卷筒粉……
  我们就这么望梅止渴着。小夫妻见状,唯有羡慕的份。他们的目的地是昆明,到了昆明,要坐火车去昭通,再从昭通转汽车回镇雄,还有好长的路要走呢!尤其是昭通回镇雄那一段,路况不是很好,孕妇在路上的艰辛是可想而知的。布依族大叔的目的地则是贵州的威舍。从百色到威舍,中间要经过广西的田林、贵州的兴义两个站。大叔说,他到威舍也是大晚上了,他会在火车站等到第二天天明,再从威舍坐九个小时的火车去贵阳;到了贵阳后,还要转汽车,再走一段山路才能到家。归家路漫漫,行在路上的人最能体会这种心情。而我呢,暂时地把百色当成家了,只想快快回到右江区中山二路21号百色学院的宿舍里,躺下来美美地睡个觉。
  在全心全意的期盼中,我们到百色了。下车前的两三分钟,我和阿玲就站起身来放松腿脚,要不然,脚真的麻得走不动了(尽管提前放松了一下,但接下来真正走起路来,还是觉得腿脚很重)。临别前,我们祝小夫妻平安到家,祝妻子顺利分娩,也祝布依族大叔的女儿明年能考上一个好大学。一路聊下来,大家相互之间都有了一些粗浅的了解,此时我们要下车了,他们也有些舍不得。小夫妻叮嘱我们说,现在时间晚了,回学校路上要小心。布依族大叔则因为我们对他女儿的美好祝福而满怀感激,也祝我们毕业后找到称心的工作。听他们说完这些,我和阿玲就朝车门走去。中国人的告别大抵如此,动听的话大可不必说,因为一切都已蕴含在情境中,也投注到无言中了。
  从海宁到百色本来就近三十个小时,再加上在湖南境内滞留的三小时,我们总共坐了三十多个小时的硬座火车。百色站的站台上,T381在我们身后呼啸而去。北回归线的热浪一阵阵扑来,这份热令人不适,又无比熟悉。阿玲当时的男友在火车站外面等我们,我俩行李不多,一人就一个背包。他让我们坐上他的电车,阿玲在中间,我再一次厚着脸皮扮演起灯泡的角色坐在后面。我们朝下岗街驶去,那里的夜宵店一家连着一家,每一个深夜,它们都点缀着这座城市最真实的烟火生活。在下岗街填饱肚子后,我们才回宿舍睡觉,那时夜已过半了。
  两三天后,我和阿玲腿脚上的浮肿才彻底消去。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坐过T381。再后来,我坐绿皮火车硬座的次数也越来越少。在漫长的学院生活中,我感到自己正在丧失某种宝贵的生命激情,或许是因为这样,才会在多年以后把这次行程记下来。坐T381,还是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现在是2019年。你看,时光就是这么溜走的:当你下了车,它还坐在T381上,像风吹落叶一样,带走了盛夏的一片光影。可时光的终点在哪儿,你并不知道—短暂的你,才是它生命中的一个过客,而它坐着火车到处旅行,在日升月落中穿过人海茫茫。
  (责任编辑:王建淳)
其他文献
王威廉  1982年生。先后就读于中山大学物理系、人类学系、中文系,文学博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为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兼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国语言文化学院创意写作专业导师。著有长篇小说《获救者》,小说集《内脸》《非法入住》《听盐生长的声音》《生活课》《倒立生活》等,随笔集《无法游牧的悲伤》等。作品被翻译为英、韩、日、俄、意、匈等文字。曾获首届“紫金·人民文学之星”文学奖、首届“文学港·储吉
期刊
陈润庭:作为广东人,我对澳门一直怀着非常亲切的感情。袁老师是澳门在地的著名诗人,能跟我们介绍一下澳门文学近年来的发展吗?  袁绍珊:澳门作家的作品近年开始以非官方组织的方式,在大陆、香港及台湾出版,是可喜之事。澳门文学奖逐步面向全球华人;澳门年度文学选、澳门文学史料整理及研究专著的接连出版;澳门文学馆的筹建;澳门文学节的举办;澳门笔会推动跨媒体文学宣传及跨地域的出版合作等,都是不错的发展势头。譬如
期刊
一  在他看来这是典型的美式公寓,美式厨房:没有正儿八经的饭桌,只有吧台式的餐桌,光滑的大理石面黑白两色,盯上几秒竟觉得像山水画儿,吊灯的光朦朦胧胧笼罩其上。屁股下的高脚凳也不是给亚洲人坐的,高得未免夸张,他的拉夫·劳伦马球袜勉强沾着地板。她光着脚,不知是出自美国人還是韩国人的习惯,双腿相叠,膝盖微曲。每跟她说一句话,他都瞄一眼那被吊灯晃得发白的膝盖。他自己觉得瞄了太多眼,想控制一下,管不管用不知
期刊
一、沃夫的直播间  (花白短发的太阳系人额头出现在直播画面下部,镜头晃动,男人的脸与上身被调整至镜头中央微偏左。男人身穿蓝色夏衣,领口有磨损,胸前印花洗至褪色,勉强能辨认出字样为六种常用语图案绘制的沃夫零件店商标。男人身后为常见布局的单人宿舍,杂物与小金属制品较多。男人动作迟疑地向镜头缓缓挥手,视线在镜头与镜头之外某处来回移动。画面底部滚动播放观众实时发言:“这是谁?”“沃夫呢?”“是员工吗?”)
期刊
胡明亮此次回老家,并非完全自愿,一半是女友再三催促,另一半缘由深藏于心,秘而不宣。  已近三月,天气渐暖,新冠疫情似乎渐缓,但人心里依然凉意嗖嗖,内里的恐惧并不见减。很多单位已恢复上班,大都弹性安排,防守严密,口罩是必须戴的;手不仅要反复洗,还要喷上酒精消毒,酒鬼都会拿消毒做借口了,名正言顺喝两口白酒;公交车已恢复运行,不过班次减少,乘客也少,胡明亮经常看到站台上空无一人,公交车疾驰而过,隔窗也未
期刊
我坐在甜品店角落的凳子上,等待南秋下班。我还是头一回见她穿工装,老实说,如果她不是我的女朋友,我准不会记住她的样子。原本她要工作到晚上十点,但是今天,她和一位同事—那个她在我面前称为“张大胖”的女孩,我们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见过—调了一下班,再过一个钟头就可以离开。我又看了一眼手表。我感觉自己的身体就像一块表盘,秒针、分针和时针,在它上面缓慢、有序地旋转。  “你要是不耐烦,可以去其它地方转转。”南秋
期刊
自从父亲由保安改做荷官,家里的收入就有所增加了,为了庆祝一下,母亲决定全家去贾伯乐提督街的鮨味亭大餐一顿。大概用了半小时,母亲才化完她声称的“简妆”。对于眉笔、口红、粉饼、腮红,她有着堪比职业的娴熟,我们都管那套仪式叫“画皮”。  我问过她,你看过周迅演的《画皮》吗?她却反问我,我有那么好看吗?她坐在梳妆台前,一边对着镜子压低上唇,把人中撑长,然后压低下巴,触电般快速微笑,又快速平复。她总讲,口红
期刊
母亲的火葬场  母亲缓缓出来了  腓骨  胫骨  膑骨  ……  骶骨  肱骨  胸骨  ……  最后是头盖骨  它们全是白色的  我望向曾经孕育了我的位置  那里空无一物  空得晃眼  也许那是我母亲身上  最先焚化的部分  甚至早于我放在她遗体上的花束  徐江:湮没與激活  亲情的诗最难写。尤其是写给亡故的亲人,尤其是写给母亲。古诗也好,当代先锋诗也好,都是一样。  当然我们也可以把这话反过来
期刊
陈培浩:在谈论深圳之前,我们先从贝淡宁和艾维纳合著的《城市的精神—全球化时代,城市何以安顿我们》说起。这部书的书名已经表明了它独特的问题意识,它谈论的不是城市的规划、管理以及城市的社会学问题,而是城市由历史和现实所构成的文化精神;它关注的是全球化时代,城市如何安顿城市人这样的精神议题。它秉持着这样的出发点:充满科技感和未来感的后现代城市,并没有解决人的所有问题。更准确说,全球化时代的后现代城市,在
期刊
王威廉:广州是一座奇特的城市,也是我迄今为止置身其中最久的一座城市。广州的历史是极为丰厚的,这让很多初来乍到的北方人极为吃惊。北方人经常怀着故乡历史悠久的情结,总觉得南方是荒蛮之地,但来到广州,发现这里的历史文化一点也不短,而且它的特色至今还相当浓郁。广州是中国城市中的异类,是一个完全以商业立足并持续至今的城市。我曾经在广州与北京的城市对话中提出,根据考古学的发掘来说,城市聚落是先于国家存在的,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