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经历”走向“经验”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rel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回顾与反思”是“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中一个不容忽视的教学环节,它是学生对亲身经历的学习活动进行再认识和再思考,使认识由“经历”走向“经验”的过程。组织适当的回顾与反思活动,有助于学生感受相关策略的意义和价值,积累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深刻感悟基本的数学思想,形成策略意识。
  [关键词]经历;经验;解决问题;策略; 数学思想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02-0060-02
  修订后的苏教版数学教材,从三年级开始每册都安排了一个单元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教材在呈现“解决问题的策略”例题时,一般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解答—回顾与反思”这四大步骤展开。实际教学中,前三步比较受重视,教师会精心设计,引领学生有序完成,而“回顾与反思”环节往往被简化或舍弃。如果前三步教学使学生掌握了解决问题的相关策略,那么组织适当的回顾与反思活动,则有助于他们感受相关策略的意义和价值,促使他们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可见,“回顾与反思”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教学环节,而是学生对亲身经历过的学习活动进行再认识和再思考,使认识由“经历”走向“经验”的过程。那么,“回顾与反思”环节中我们究竟应该回顾什么?怎样反思呢?现结合近期本校教研组的“有效回顾与反思”专项课题研究,与大家共同探讨此问题。
  一、回顾过程,掌握方法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解答适当的问题,从中体验解题方法,感悟解题策略,发展数学思维能力。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要从学习解题方法开始,如果学生不理解解题方法或不会运用解题方法,就没有形成解题策略的条件。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研究例题后,还应相机引领学生有效回顾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这样既有利于他们进一步掌握解题方法,形成解题思路,又可以增强他们运用策略的意识。
  例如,教学四年级下册“画图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完例题后,可组织学生进行如下的回顾与反思。
  师:刚开始时,大家面对新的问题总是一筹莫展,现在怎么就能轻松地解决问题了呢?
  生1:因为画了线段图。
  师:画线段图,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手段和策略。(揭题)我们怎样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呢?
  生2:先要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用线段图分别表示小宁和小春的邮票枚数,再观察画出的线段图,就可以找出他们邮票枚数之间的数量关系。
  生3:结合线段图,可以采用“去多”“补少”“移多补少”的方法解决问题。
  师:在运用这些方法解决问题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生4:“去多”和“补少”时,他们邮票的总数会发生变化,“移多补少”时他们邮票的总数不变。
  师:真厉害!找准了问题的关键。
  师:你认为在画图时,还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呢?
  生4:一般要先画“被比较”的数量,画出的两条线段左端要对齐,条件和问题在图上要标注清楚。
  ……
  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心脏,思维也总是开始于问题。在“回顾与反思”环节提炼几个经典的问题,引领学生自主回顾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梳理、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学生的反思意识就能得到培养,这也是学生形成策略意识的前提。如上述“回顾与反思”中,通过四个问题引导学生回顾画线段图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过程,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利用画图能够直观地将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之间的关系呈现出来,随之使数量之间的隐性关系也逐渐浮现”。此时,学生既准确地找到了解题思路,又有效地掌握了解题方法,更重要的是产生了初步的策略意识。
  二、沟通联系,赞赏方法
  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时,经常会看到有一些学生在积累了一定的策略知识后,面对新的问题时,仍然想不到用策略或不愿意用策略,这说明他们并没有形成策略意识。要培养学生自主应用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一方面需要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解决问题的活动,不断获得应用策略解决问题的成功體验;另一方面,还要使他们对策略产生积极的情感,感悟策略的价值。因此,在引导学生应用策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还应组织他们进行有效的回顾与反思,沟通不同策略和不同问题之间的联系,使他们原本相对感性的认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使策略知识真正内化为一种意识和能力。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转化的策略”时,为了进一步突出转化策略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在课堂总结处,我这样引领学生进行回顾与反思。
  师:我们运用转化策略解决了哪些问题?
  生1:解决了一些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和周长问题。
  师:在刚才的问题解决中,转化策略起了什么作用?
  生1:运用转化策略可以将不规则的图形变成规则的图形,能化繁为简。
  生2: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非常简单。
  生3:当遇到复杂的问题时,运用转化策略可让我们很快就能找到解决方法。
  师: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我们有没有用过转化策略呢?
  生4:在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用了转化策略,即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后得出面积计算方法。
  生5:以前学习三角形、梯形和圆的面积时,也都用到了转化策略。
  师(出示树叶图片):我们以前是怎样测量出树叶的周长的?
  生6:先用绳子沿着树叶围上一圈,再用直尺量出绳子的总长。
  师:这也是一种转化策略——化曲为直。在计算学习中,转化策略有没有帮助过我们?
  生7:有。在算小数乘除法时,都是将小数转化成整数乘除法而算出结果的。
  生8:计算异分母分数相加减时,要先将异分母分数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再计算。
  师:看来转化策略确实是数学学习中常用的一种策略,以后我们还会运用转化策略解决更多的问题。   ……
  1.领会方法的好处,体验策略的价值
  在“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中,教材特别注重组织学生回顾运用策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样不仅能使学生进一步领会方法的好处,体验策略的价值,还能逐渐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如上述教学中,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应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明确“看似复杂、无从下手的问题,通过转化就可以简单解决”,从而产生新的体会——“转化”确实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此时,学生对“转化”的理解逐渐由“一种方法”上升为“一种策略”,在今后解决相关问题的活动中,他们就会愿意运用转化策略。
  2.重建认知结构,体验策略应用的广泛性
  策略不同于一般具体的解题方法,它不是只针对某一个问题,而是针对某一类问题,乃至不同领域中的问题。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感受到相关策略应用的普遍性和广泛性,回顾与反思要做到“瞻前顾后”。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并不是第一次接触转化策略,在以往的数学学习中,已经多次运用过。通过上述回顾与反思,使原本看上去互不相干的知识与方法因“转化”得以沟通,进一步优化了学生的认知结构,同时也使学生深刻领悟转化策略应用的广泛性。另外,在后续的组合图形的面积问题、有关比的实际问题和立体图形的相关教学中,还应进一步鼓励学生自觉运用转化策略分析和解决问题,使他们更深刻地感受到转化策略的应用价值。
  三、透过策略,感悟思想
  “回顾与反思”是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形成技能的重要环节,也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悟基本数学思想的重要途径。“解决问题的策略”蕴含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有效的回顾与反思,可以让学生深刻领悟数学思想方法。
  例如,在“画图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回顾与反思,一是使学生从中感悟到画图整理信息,可以直观形象地理解题意,体现几何直观和“简化”的思想;二是畫图使隐蔽的数量关系进一步明朗化,能呈现学生不同的解题思路;三是体会在开始理解例题时,初次感受题目复杂,找不到解决的办法,但借助线段图就容易解决问题,这样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也是一种转化的思想。“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在引导学生掌握方法、形成策略的同时,还应引导学生在适当的回顾与反思中,透过策略进一步感悟数学思想的价值,使策略意识真正在学生内心深处生根、发芽。
  “回顾与反思”是“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中不可忽视的环节,它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解题方法,形成积极的数学思考,还会使学生从中感悟基本的数学思想,积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经验,形成策略意识,更重要的使学生养成整理、反思、评价的良好学习习惯。总之,通过“回顾与反思”可让学生的学习由“经历”走向“经验”,对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大有裨益。
  (责编 黄春香)
其他文献
[摘 要]数学知识之间都有一定的关联性。开展比较教学,可以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比较中提升认知思维递进的梯度,在正误比较中提升探索思维观照的广度,在解法比较中提升解题思维理解的深度,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学学习力。  [关键词]比较;思维;分数乘法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17-0073-02  解决分数实际问题的教学在苏
[摘 要]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更是师生知识分享、思维碰撞、智慧成长的舞台。有效搭建交流、操作、辩论、探究等互动平台,可以让知识在对话中增值,激情在交流中点燃,思维在碰撞中灵巧,智慧在互动中生成,有效地提高了个体和群体的学习力。  [关键词]互动 共生 小学数学 思维 生成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7-006  课堂,是师生
[摘 要]“用字母表示数”这一课是学生首次正式接触代数领域的内容,标志着学生的思维由算术空间正式进入代数空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在不疑处设疑”“在存疑处释疑”“在释疑后释放”,对“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设计进行改进与思考,实现教与学的有效互动。  [关键词]代数;字母;教学设计;教与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7-003
[摘要]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处理好学与恩的关系变得为重要,尤其是计算教学。引导学生通过理性思考,能生成创造性问题,成为教学素材;引导学生通过形象思维,能直观形象地理解算理,一劳永逸;引导学生通过转化思想,能将新知转化成旧知,打通算法;引导梳理反思,让知识体系结构更全面,便于理解掌握。  [关键词]小数乘法;计算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
数学的结构性特点在客观上决定了数学教学必须追根溯源,既要关注每一个教学内容的“今生”(内涵意义),又要追溯其“前生”(已有基础),更要约定“来生”(后续发展);既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今生”(方法源),又要追溯其“前生”(知识源),更要约定“来生”(思想源)。这样能让数学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结合,给学生提供发展的平台,实现知识量的扩充和认识水平的提升。  一、追溯“前生”,为新知的理解提供
[摘 要]教育在不断改革,观念在不断更新,如何使数学知识更贴近生活,更具有实用性,更富有趣味性,以及如何找到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与方法是教师一直关注的问题。结合一堂分式方程的应用课,谈谈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生活化;分式方程;实用性;趣味性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
[摘要]“让学引思”的课堂教学改革,旨在改变学生被动学习、主动探索少等弊端。教师要给学生真正的“学”让路,并将学生的“学”引向深入。在执行教学预案的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的探索实践留出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要敢于打破预设,及时抓住有效生成,巧妙提问,让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  [关键词]让学引恩;可能性;打破计划;巧用生成;指向清楚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
[摘要]在“比的认识”的教学中,很多课堂上都有丰富的情境创设、多媒体素材的引入,往往给人以“盈满”之感。为了突出“比”这一概念的本质特征及其重要价值,给出了一种更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同时又能合理揭示“比”的本质的教学设计。  [关键词]比;一种关系;两种类型;三者联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14-0067-02  “比”作为数学课
[摘 要]审题是解题的开始,也是解题的关键,理解了题意也就意味着题目做对了一半。学生解题出错往往被冠上了“粗心”的大帽子,但粗心的背后真正隐藏着的是学生不良的审题习惯以及审题能力的薄弱。因此,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是提高解题效率的首要条件。  [关键词]审题 审题习惯 审题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2-072  审,是
[摘 要]在学习活动中,学生的参与度是最重要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以“5的乘法口诀”课例为载体,从课前设计量表、课中观察记录和课后诊断分析三个阶段,对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展开研究,探讨教学改进的策略,归纳研究学生参与度的课堂观察方法。  [关键词]参与度;量表; 课堂观察;乘法口诀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