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与“学”不再“唱双簧”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13526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用字母表示数”这一课是学生首次正式接触代数领域的内容,标志着学生的思维由算术空间正式进入代数空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在不疑处设疑”“在存疑处释疑”“在释疑后释放”,对“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设计进行改进与思考,实现教与学的有效互动。
  [关键词]代数;字母;教学设计;教与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7-0036-01
  学习代数知识前,学生已充分掌握各种运算律,对常见数量关系等基础知识也非常熟悉。通过用字母代表数,用含有字母的代数式进行运算并借此表述各种等量关系,可为以后学生学习方程做好铺垫。由数字运算一下子过渡到字母运算,学生思维节奏往往会跟不上。因此,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与认识代数式的意义与先进性,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一、在不疑处存疑
  师(出示课本例2):例题中的英文字母b代表什么?具体可以是什么数字?
  生1:表示已走的行程,大小介于0~280之间。
  师:那280~b这个式子又代表什么?
  生2:代表剩下的行程。
  师:如果再选用一个英文字母“c”代表剩下的行程,你能用含有b和c的式子表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吗?
  生3:c=280-b。
  师:因此我们可以下结论,单独一个字母可以代表一个数,放入等式中可以表示数量关系。
  由此可知,字母既可以代表数字,也可以代入等式表示数量关系。不过,此处存在两点疑问:
  第一,“b”是个“未知数”,用“280-b”表示解题结果,实际上结果仍是未知的。这也正是算术空间与代数空间的不同之处,算术是为了确定结果的数值,代数往往只是揭示内部规律。
  第二,教材中,例1到例2就由离散量忽然转向连续量,会引起学生质疑:既然用含有字母的代数式表示解题结果比数字更管用,那学数字计算还有什么用?看来,问题的症结不在于运算结果换了一个表达形式,而在于字母的不确定性带来的更为广阔的思考空间。
  二、在存疑处释疑
  出示:北京、天津两城的地铁站间的距离为280千米。一辆地铁从北京开往天津,已行驶一段距离,剩下的路程是( )千米。
  师:总路程、已行驶的路程、未行驶路程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你能用线段图表示出来吗?
  生1:我把总路程一分为二,一段表示已行驶路程,一段表示未行驶路程。
  师:在这里,已行驶路程知道是多少千米吗?
  生2:题目没有交代。但是,不论它是多少,我们都能利用“总路程-已行驶路程=未行驶路程”这个公式求出来。
  生3:我用字母 b代表已行驶路程,未行驶路程程则用(280-b)表示。
  教学改进后,教师没有刻意让学生用式子表示运算结果,而是引导他们先用语言文字表述数量关系并将三者之间的关系用线段图表示出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这一开放的活动情境有效激发出来了,他们不仅会根据数量关系进行具体的数值运算,而且会借助简明扼要的文字式来直观反映数量关系,部分学生还能自主地采用字母来表示未知变量,并顺理成章地想到用代数式“280-b”表示剩下的路程。
  三、在释疑后释放
  回顾“用字母表示数”一课的改进历程,无论多么基础的知识内容,我们都要不断探本求源,研磨出贴合学生的课堂互动环节,力求让“教”与“学”自然发生,使离学生感知经验较远的知识能在学生头脑中生根。
  数学学习的主体永远是学生,教师的职责只是教学的设计者、主持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要想方设法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数学活动的主要形式是全员(包括师生、生生)互动,而保证互动有效性的正是能促进思维发展的一系列問题。现实性与趣味性是数学教学中选择问题情境的重要标准。教师不但要学会做教学设计的加法,更要学会做教学设计的减法,只有把形式主义赶出去,才能释放出更多创新的活力与空间。
  (责编 罗 艳)
其他文献
[摘 要]要想使“以生为本”与“以学定教”得以实现,教学设计前与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都要了解儿童的认知起点,把握儿童的认知规律,考虑儿童的真正学习需求,基于儿童视角适时调控课堂教学。通过适时调控数学课堂教学,让数学课堂更有深度,让数学学习真正发生,让儿童的数学素养得到深度滋养,让儿童的数学思维得到有效提升。  [关键词]儿童视角;课堂教学;调控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如今,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有了更多尝试的机会,因而生成的教学资源也更为丰富。于是,对我们一线教师来说,对学生活动中的生成资源如何有效地进行反馈和利用,以更好地达成课前预定的教学目标,就成了必须深入研究和思考的一个问题。下面结合“九加几”一课的教学,通过对学生活动中生成资源的反馈,谈前后两次教学设想和运用中的一些想法与感悟。  “九加几”是在学生学习了10以内数的组成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学生学习这一内
[摘 要]以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鸡兔同笼”问题为例,探究如何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实施任务驱动策略,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真正策略,建立解题模型,提升思维深度。  [关键词]鸡兔同笼;起点;任务;核心素养;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23-0023-02  教师教学时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学例题时學生都会,一到要学生自己
[摘 要]计算教学一直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审视计算教学,发现很多教师只注重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期待通过“练”来促进学生巩固和强化算理,“精讲多练”成为计算课常见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既浪费时间,又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在计算教学中,设置“陷阱”,让学生先掉进“陷阱”,进行反思,厘清错因,再从“陷阱”中出来,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计算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计算教学;“陷阱”
[摘要]“三疑三探一拓展”教学法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拓展运用。在“分数除法”单元中运用“三疑三探一拓展”教学法时,在“设疑自探”环节应充分考虑教材编排特点,提供丰富的问题情境,落实“四基”目标;在“解疑合探”环节应加强直观教学,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理解计算方法;在“质疑再探”环节应着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在“拓展运用”环节应凸显数形结合思想
[摘 要]针对教材编写的烙饼问题存在的所答非所问、脱离实际且不科学、违背常识及不是最优方案等几方面问题,给出了六种既实用且更优化的烙饼方案,并论证了它们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烙饼问题;优化;烙饼方案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14-0001-04  新课程改革以来,为了贯彻课改理念及其相关要求,“烙饼问题”作为“
[摘要]在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等,是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主要着力点。以“线段图”为例,用好、用活画图策略,就能让学生在画图、说图等活动中学会思考、分析、比较,数学学习更富理性。  [关键词]画图;说图;数学;理性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20) 11-0024-02  画图策略不仅能把隐晦的关系具体化、直观化,
[摘 要]数学知识是有序的,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是有序的,学生数学思维的生长过程也是有序的。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循着学生思维的“序”,循着数学知识的“序”, 逐渐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他们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数学知识;数学学习;循序渐进;数学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35-0072-02  序,即次序、序列、条理
[摘 要]数学知识之间都有一定的关联性。开展比较教学,可以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比较中提升认知思维递进的梯度,在正误比较中提升探索思维观照的广度,在解法比较中提升解题思维理解的深度,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学学习力。  [关键词]比较;思维;分数乘法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17-0073-02  解决分数实际问题的教学在苏
[摘 要]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更是师生知识分享、思维碰撞、智慧成长的舞台。有效搭建交流、操作、辩论、探究等互动平台,可以让知识在对话中增值,激情在交流中点燃,思维在碰撞中灵巧,智慧在互动中生成,有效地提高了个体和群体的学习力。  [关键词]互动 共生 小学数学 思维 生成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7-006  课堂,是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