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生育的头号杀手

来源 :家庭医学·新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yongc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你现正苦恼于婚后不育而四处求医,要记得到正规医院查查是不是患上了精索静脉曲张。千万可别小瞧了这种病,它可是当之无愧的男性生育力头号杀手。
  
  什么是精索静脉曲张?
  
  所谓精索静脉曲张,是指因精索静脉血流淤滞、回流障碍而使精索静脉蔓状血管丛发生扩张、拉长和迂曲。
  精索静脉曲张患者多无症状,仅在查体时发现。部分患者可出现阴囊及下腹坠胀、胀痛,有时疼痛可放射至会阴、大腿内侧及腰部。精索静脉曲张的症状有个特点,那就是久站或过度劳累后加重,平卧休息可以缓解。
  也许你要问了,不就是精索静脉蔓状血管丛发生扩张、拉长和迂曲吗?大多数情况下症状又不会太难受,大可不必精神紧张、杞人忧天。朋友,不要想当然地下结论,还是先看看下面的内容再说吧。
  
  弄清杀手的底细
  
  兵家常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想要制服精索静脉曲张这个小贼,还得先弄清它的底细。
  据研究,精索静脉曲张的相关病因可能有:精索静脉血管壁薄弱;静脉瓣膜先天性缺如和功能不全;左侧精索静脉较长等。
  精索静脉曲张是导致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研究显示,半数以上的患者会出现生育力的降低。迄今为止,精索静脉曲张影响到男性生育能力的机理尚未完全揭晓,但主要有以下三点:
  精索静脉曲张导致睾丸和阴囊内其他组织血液淤积,引起散热的效率减低,阴囊内温度升高;
  局部组织缺氧、二氧化碳蓄积和营养物质减少;
  毒性代谢产物蓄积等。
  曲张的精索静脉不但损害发病一侧的睾丸,还可影响对侧睾丸,使其受到损害。
  
  暗藏杀机
  
  貌似小小的精索静脉曲张其实暗藏着诸多玄机,它可能并不会使你难受,但可能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将你男子汉的生育力逐渐消耗为无形。
  精索静脉曲张发病率相当高,达到男性正常青少年人群的10%~15%,而在所有因男性不育就诊的患者中可占到40%的比例!所以说精索静脉曲张是男性生育力的头号杀手毫不为过。
  不过你也不用太害怕,因为这个杀手是很容易对付的,关键是你能不能识破它。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揭开这个杀手的神秘面纱吧。
  
  妙手与彩超杀手无处遁形
  
  精索静脉曲张一般依靠病史和体检即可做出诊断。症状上面已介绍,如果你怀疑自己有了相关的症状,不妨动手自己检查下位于阴囊部的精索,看看有否增粗。
  自我检查
  当精索静脉发生曲张时,阴囊内多可触及蚯蚓状软性团块。根据体检所见,我们可将精索静脉曲张分为三度:
  I度(轻度)曲张的精索静脉不易触及,需做屏气增加腹压的动作方可出现,平卧后曲张静脉很快消失。
  II度(中度)曲张的精索静脉看不到,但可触及,平卧后曲张的静脉逐渐消失。
  III度(重度)可看见到明显曲张的精索静脉,静脉壁肥厚,平卧后曲张的静脉消失缓慢。如平卧后精索静脉曲张不缓解,说明存在梗阻因素,则应进一步检查以排除肾脏及腹膜后肿瘤。
  彩超检查
  对可疑的精索静脉曲张,就诊医师通常会建议你做个阴囊彩超检查。一旦彩超发现你的精索静脉直径大于或等于2毫米,就可确诊曲张。
  临床上对那些无症状、体检阴性,但彩超检查有精索静脉增粗的情况称为“亚临床精索静脉曲张”。研究认为“亚临床精索静脉曲张”也可能会导致精液异常等情况,因此同样不容忽视。
  精液检查
  除了彩超,精液常规是必查项目。约60%以上患者会出现精液异常,表现为:精子数目减少;精子活力降低;畸形精子数目增多。
  
  杀手克星——腹腔镜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
  
  好了,在弄清杀手的底细和活动规律后,我们也该收网了。在动手前,让我们最后再看看我们手中的家伙吧,不用多,一两把尖刀足矣。
  也许你在某些健康书籍和杂志上,读到过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一些保守疗法。如托起阴囊,冷敷。这里我要遗憾地告诉你,这些治疗方法大都是隔靴搔痒、收效甚微。
  事实证明,制服精索静脉曲张的杀手锏就是医师的手和他手上的刀——手术。大约70%~80%的精索静脉曲张患者,术后一年内精液质量明显改善,术后怀孕率可达55%,真所谓刀锋一指所向披靡。
  归纳各家意见,我将手术适应症罗列如下:
  青少年和尚未生育的男性患者,一旦发现有精索静脉曲张要尽早手术,以避免生育力受到损害。
  精液检查异常的男性不育患者,如证实存在精索静脉曲张要尽早手术,以中断其对睾丸的损害,有助于患者生精功能的改善和恢复。
  目前手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方法有三类: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精索内静脉栓塞术和分流手术。
  采用最多、效果最确切的当属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
  相比开放手术而言,腹腔镜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的优势是明显的:痛苦小、恢复快,双侧精索静脉曲张患者尤为适合。由于腹腔镜手术不需要增加穿刺孔就可同时处理双侧的精索内静脉,因此对此种情况更有优势。
其他文献
当突发性意外伤害发生时,现场抢救人员一定要按照正确的医学知识,采用准确的急救方法,给予伤者合理的应急处置。这样才能达到赢得时间,减少伤残,挽救生命的目的。以下是突发性灾害现场常用的急救常识与方法:    突发性灾害创伤后的三个死亡高峰及原因    第一高峰 伤后数分钟内。常见死亡原因:脑干、高位颈髓的损伤,心脏和大血管的破裂;  第二高峰 伤后6~8小时之内。死亡原因:颅内,血肿导致脑疝,张力性气
期刊
春江水暖鸭先知,鸭子历来是人们喜爱的家禽。以鸭制成的珍品佳肴更加层出不穷,是人们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以老鸭肉配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四君子)褒汤,更是中老年人养生保健的绝佳药膳。  鸭肉性寒、味甘、成。归脾、胃、肺、肾经。可大补虚劳、滋五脏之阴、清虚、劳之热、补血行水、养胃生津、止咳自惊、清热健脾、虚弱浮肿。鸭肉中蛋白质、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E含量比畜肉含量高。脂肪含量适中,且分布较均匀。脂肪酸结构
期刊
丁大爷退休了,他原先在单位上好歹也算个小领导,成天忙忙碌碌的,他忙得充实,忙得快乐。可是,一旦静下来,无事可做,心里还确实闷得慌!加上儿子媳妇在外居住,丁大爷俩口子一天吃完三餐饭,其余的时间就多得没法打发。  开始,丁大爷还帮着老伴搞搞卫生,下厨烧烧饭,久了也就厌了,他除了翻翻报纸,就是看看电视,节目主持人不说“再见”,他决不上床睡觉。丁大妈看不顺眼,埋怨他说:“你天天这么闲,迟早会闲出病来的。”
期刊
六种糖尿病人容易发生黎明现象  李长玉 于松明    黎明现象指的是夜间血糖控制良好,也无低血糖发生,仅于黎明3点左右血糖开始升高持续至上午8~9时,此种清晨高血糖表现称黎明现象。血糖升高主要原因是胰岛功能低下,胰岛素分泌减少或敏感性降低,不能对抗午夜体内分泌的生长激素、皮质醇等的升糖作用所致。要预防凌晨高血糖的发生,必须要了解哪些病人容易发生黎明高血糖现象,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  降糖药
期刊
我与霉菌性阴道炎的抗战经历,大约从二十三、四岁就开始了。有一次,我突然外阴奇痒难耐,痒得夜里连觉也睡不着,白带呈豆腐渣样。找到妇科医生,诊断为霉菌性阴道炎。医生给我开了一些冲洗和外用的药,我看了一下,冲洗的药是碳酸氢钠溶液,外用的是制霉菌素片。用过之后,很快就好了。  可是,从那时开始,霉菌这个小恶魔似乎就缠上我了,隔不多久就患一次,奇痒,但白带并不是每次都呈豆腐渣样。  找来一些相关的书看,知道
期刊
血液一天24小时都在流动,时时刻刻都在冲刷着血管内皮,因此内皮细胞迟早会出现损伤,一有损伤,动脉硬化的发展就必然无可避免地开始启动。  所以指望动脉硬化不出现的念头,就像希望高速公路的路面永远平整光滑、从不破损一样,毫无机会,纯属臆想。  这听起来似乎很让人泄气,前途是如此黯淡。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我们虽然不可能使动脉硬化完全不发生,但却可以做点什么,使其发展的速度尽量减慢,这还是很有意义的。 
期刊
男人,尤其是进入中年之后,充满阳刚之气的外表下潜藏着诸多健康隐患。    隐患1 套住衰老快    从30岁起,大脑便开始了由盛到衰的转变,表现为存储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出现轻微的减退,35岁以后减退加速。    自我测试  每天是否都觉得脑袋昏昏沉沉?  近来是否总是丢三落四,好像得了健忘症?  思维是否变得迟钝?  如果有两个以上“是”,意味着你的大脑有提前老化的趋势。    医生分析  男人的脑
期刊
人们对外界事物的刺激,会产生喜欢、愤怒、恐惧、悲伤、厌恶等情绪。研究表明,一个人如果总是极力压抑自己的情绪,控制情绪的发泄,日积月累下来的情绪一旦超出机体的承受能力,人体消化系统、血液和神经系统等的功能就会发生紊乱,从而导致冠心病、高血压、消化性溃疡等病症。  这从侧面说明,一个人顺应身体的自然反应,尽情流露消极情绪以及在适当的场合,用适当的方式排解和发泄掉消极情绪对维护个体健康的重要性。通常排解
期刊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原名为中央医院)成立于1918年。是中国人自己筹资建设和管理的第一家西医综合医院。1945年更名为中和医院,1950年4月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接管后更名为中央人民医院,1956年改名为北京人民医院,1958年人民医院划归医学院作为附属医院,称北京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2000年4月,更名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是一所三级甲等大型综合医院。  该院拥有3个北京大学级
期刊
重视心脑血管病的“杀伤力”    心脑疾病是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疾病。在我们国家,第一死亡率的病是什么呢?大家可能认为是癌症,但是现在已经变了,心血管病死亡率占第一,脑血管病死亡率第二,癌症是第三,心脑血管病加在一起绝对是强势。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2004年全世界死于心脑血管病有1700万人,占死亡人数的1/3,全球平均每2秒钟就有1人死于心脑血管病。心脑血管病已成为全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