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总复习教学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复习内容繁多等因素直接影响总复习课的效率。提升学生的复习积极性最为关键。从课堂入手,探究结合复习要点,自主整理知识;参与小组活动,自主梳理知识;预设多层练习,自主强化技能;探究思维特征,自主体会方法等策略,激发学生复习动力,让“自主”成为总复习课的生命线,提高总复习课堂效率。
关键词 总复习课 自主策略 课堂效率 思想方法
总复习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复习热度和积极性,提高复习课堂的高效性极为重要。一堂课40分钟是有限的,要充分利用40分钟时间,不断从课堂形式、复习内容等多维度设计复习活动,确保所有学生高效参与到复习活动中,从而提升总复习课堂的效率。
一、结合复习要点,自主整理知识
在整理与复习活动中,学生通常用“条目式”的形式来整理一些重要知识要点。这些现象使得笔者认识到:学生在学习知识后,他们习得的知识更多的处在理解和掌握层面,对于知识间关系的层面是整理与复习中的“盲点”,这正是总复习活动的“重点”。
如何解决这个“盲点”和“重点”间的矛盾呢?简单地让学生自己去整理知识的方法效果不理想,这样下去只会恶性循环。如果给学生一个相关复习要点,让学生按照这个复习要点去整理,学生理解的知识是否能更丰富、多样和深刻呢?
在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时,笔者首先给学生提供了复习要点:①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周长?②各平面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③什么是平面图形的面积?④各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⑤各平面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通过给学生提供条理清晰、重难点明确的复习要点,学生在整理时能读懂教师设计复习要点的意图。在阅读同学整理的知识中,笔者欣喜地发现学生整理的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相关知识丰富了不少,更可喜的是整理知识的方法、方式多了,不光有条目式,有的同学还采用了画图式、表格式……这些不正是我们在整理复习过程中所要培养学生的整理知识的能力吗?未上整理复习课,学生已经在学习运用复习的方法,这正反映了以学生为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进行整理和归纳知识的理念。
二、预设多层练习,自主强化技能
“题海”战术容易成为总复习课堂的主角,而这种形式虽然对学生巩固知识有一定帮助,但机械重复的练习对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及思维的拓展会产生负面影响。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而不是简单重复地陷入“题海”战术?如何设计多层练习,引导学生自主强化技能?这些直接影响总复习课堂的效率。
笔者在巩固“圆的复习”时,设计了以下多层练习,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圆的知识。
1.(如图)长方形纸上最多能画几个圆(长方形长21cm,宽12cm,圆直径为6cm)?①估一估最多能画几个?②请你算一算。③全班汇报。④课件展示结果。
2.长方形纸上画一个最大的圆,能画多大?①为什么直径是12cm的圆?②全班讨论。③课件展示。
3.长方形中的大圆和小圆有什么关系?你会从哪几个角度去想?①学生思考计算。②全班交流。
教师借助于长方形和圆的简单素材,设计了3个层面不同的练习,将圆的相关知识融于一体;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较高,能自主巩固圆的相关知识。教师要善于设计练习,充分利用素材,一题多解,一题多用。在练习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分析比较,归纳应用,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从而提升课堂复习的效率。
三、探究思维特征,自主体会方法
总复习课不光是知识的整理,更是方法的学习和归纳。教师一味地讲授我们学了什么方法,用了什么方法,而真正运用到平时学习中的知识并不多,这样的教学更像是走过场,不能帮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学习方法,体现总复习课的重要价值。
在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时,笔者进行了多次引导,让学生充分体现在思维过程中的共同特征,帮助学生自主体会和感受在思维过程中的重要方法。
探究一:转化思想。这些关系图有什么共同特征?新图形面积如何转化为旧图形面积?师生讨论,发现总结:在转化之前要先寻找联系,根据相互的联系,将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进而推导出解决新知识的方法。
探究二:整理知识的方法。师:“课上到这里,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刚才我们是怎么来整理和复习的?同学们刚才用了很多整理知识的方法,条目式、表格式、网络图式等,这些是非常好的整理知识方法。”这些方法的好处:能清晰地呈现知识及其关系。
解题就是把问题转化为已经解决过的题。在以后学习中我们会经常用转化帮助我们解决新问题。数学的学习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得到更好地发展,这是我们数学课堂中所要追求的,总复习也不例外。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引导学生自主去探究各种知识、策略间的共同特征,以便能深刻体会和理解这些重要的思想和方法。
关键词 总复习课 自主策略 课堂效率 思想方法
总复习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复习热度和积极性,提高复习课堂的高效性极为重要。一堂课40分钟是有限的,要充分利用40分钟时间,不断从课堂形式、复习内容等多维度设计复习活动,确保所有学生高效参与到复习活动中,从而提升总复习课堂的效率。
一、结合复习要点,自主整理知识
在整理与复习活动中,学生通常用“条目式”的形式来整理一些重要知识要点。这些现象使得笔者认识到:学生在学习知识后,他们习得的知识更多的处在理解和掌握层面,对于知识间关系的层面是整理与复习中的“盲点”,这正是总复习活动的“重点”。
如何解决这个“盲点”和“重点”间的矛盾呢?简单地让学生自己去整理知识的方法效果不理想,这样下去只会恶性循环。如果给学生一个相关复习要点,让学生按照这个复习要点去整理,学生理解的知识是否能更丰富、多样和深刻呢?
在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时,笔者首先给学生提供了复习要点:①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周长?②各平面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③什么是平面图形的面积?④各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⑤各平面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通过给学生提供条理清晰、重难点明确的复习要点,学生在整理时能读懂教师设计复习要点的意图。在阅读同学整理的知识中,笔者欣喜地发现学生整理的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相关知识丰富了不少,更可喜的是整理知识的方法、方式多了,不光有条目式,有的同学还采用了画图式、表格式……这些不正是我们在整理复习过程中所要培养学生的整理知识的能力吗?未上整理复习课,学生已经在学习运用复习的方法,这正反映了以学生为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进行整理和归纳知识的理念。
二、预设多层练习,自主强化技能
“题海”战术容易成为总复习课堂的主角,而这种形式虽然对学生巩固知识有一定帮助,但机械重复的练习对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及思维的拓展会产生负面影响。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而不是简单重复地陷入“题海”战术?如何设计多层练习,引导学生自主强化技能?这些直接影响总复习课堂的效率。
笔者在巩固“圆的复习”时,设计了以下多层练习,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圆的知识。
1.(如图)长方形纸上最多能画几个圆(长方形长21cm,宽12cm,圆直径为6cm)?①估一估最多能画几个?②请你算一算。③全班汇报。④课件展示结果。
2.长方形纸上画一个最大的圆,能画多大?①为什么直径是12cm的圆?②全班讨论。③课件展示。
3.长方形中的大圆和小圆有什么关系?你会从哪几个角度去想?①学生思考计算。②全班交流。
教师借助于长方形和圆的简单素材,设计了3个层面不同的练习,将圆的相关知识融于一体;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较高,能自主巩固圆的相关知识。教师要善于设计练习,充分利用素材,一题多解,一题多用。在练习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分析比较,归纳应用,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从而提升课堂复习的效率。
三、探究思维特征,自主体会方法
总复习课不光是知识的整理,更是方法的学习和归纳。教师一味地讲授我们学了什么方法,用了什么方法,而真正运用到平时学习中的知识并不多,这样的教学更像是走过场,不能帮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学习方法,体现总复习课的重要价值。
在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时,笔者进行了多次引导,让学生充分体现在思维过程中的共同特征,帮助学生自主体会和感受在思维过程中的重要方法。
探究一:转化思想。这些关系图有什么共同特征?新图形面积如何转化为旧图形面积?师生讨论,发现总结:在转化之前要先寻找联系,根据相互的联系,将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进而推导出解决新知识的方法。
探究二:整理知识的方法。师:“课上到这里,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刚才我们是怎么来整理和复习的?同学们刚才用了很多整理知识的方法,条目式、表格式、网络图式等,这些是非常好的整理知识方法。”这些方法的好处:能清晰地呈现知识及其关系。
解题就是把问题转化为已经解决过的题。在以后学习中我们会经常用转化帮助我们解决新问题。数学的学习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得到更好地发展,这是我们数学课堂中所要追求的,总复习也不例外。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引导学生自主去探究各种知识、策略间的共同特征,以便能深刻体会和理解这些重要的思想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