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药是我们国家的国粹之一,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与疾病作斗争所积累起来的知识和经验,是我们国家的宝贵财富。今天,中草药的研究与开发不仅是社会的需要,同时也是世界文化的需要。作为祖国的接班人——中小学生应当承担起这一重担,学校有义务对中小学生实施相关教育。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西营镇地处济南市的南部山区,这里群山林立,植被覆盖率高达95%,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被誉为济南市的“九寨沟”。西营镇是济南市拥有中药材最多的乡镇,仅植物药材就千余种。这里的人们常年与山打交道,与百草共存,他们拥有着丰富的医药知识和经验,从而也孕育出了诸多的老中医。这些为我们西营教育对中草药文化的研究与课程开发创下了得天独厚优势条件。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西营镇中心小学(以下简称“我校”)广泛争取学生、家长、老师的意见,结合“热爱家乡”的办学理念,将“家乡的中草药”作为学校课程研究主题。
在课程开发中我们提出了以下几个活动目标:①通过中草药课题活动,学生认识身边常见药材,不仅知道它们的名称、形状,还要了解它们的生长环境、药性、药效等。②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部分劳动技能,培养其观察、分析能力,学习撰写研究报告等,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③通过活动,让学生感悟家乡资源的丰富,增加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从而激发他们从事研究事物的信心与决心。
下面着重介绍一下,在活动过程中学生是怎样认识中草药并了解它们的药效的。
一、通过看图认识中草药
图片给我们的感觉是直观、形象的,在教学中多用图片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在活动课《连翘》这堂课的教学中,我出示了数十张连翘在料峭的春风中含苞怒放的图片,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把它的果实、叶子、根茎展示给学生观看,教师讲解连翘入药部分及它的药用价值——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等,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通过图片的展示引起学生的兴趣,对于突破学习的重难点有很大的帮助。
二、中草药故事导入新课,帮助学生认识中草药
茵陈又名艾蒿、青蒿,西营镇的各个村落都有很多,在认识这味中药时,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传说华佗给一个得黄疸的病人治病,因为没有好的药物,一直没有治好。过了一段时间,发现这个病人自己好了,就问他吃的什么药。他说吃了一种野草,绿茵茵的,并且采来让华佗看。华佗一看是青蒿,就到山上去采集,并且给另外的黄疸病人服用,好几个病人吃后都没有效果。华佗去问已治好的病人吃的是几月的青蒿,病人说是在三月。华佗马上想到,春天三月阳气上升,树木百草发芽,应该是三月的青蒿药力比较大。转年春天,华佗就采集了三月的青蒿,给黄疸病人服用,果然有效果,吃一个好一个,可是一过三月青蒿又没有效果了。为了搞清青蒿的药性,在第三年,华佗把青蒿的叶、根、茎分类试验。经过实践证明,只有三月幼嫩的茎叶能治病,华佗命名青蒿为“茵陈”。以上这个故事就是“华佗三试青蒿草”的传说。后来他还编歌谣:“三月茵陈四月蒿,传于后人切记牢。三月茵陈治黄痨,四月青蒿当柴烧。”通过上面的小故事,学生了解了“茵陈”药效的神奇之处,教师进而来讲解“茵陈”的生长环境、形状、药性和药效等。
三、通过看标本、做标本认识中草药
在教学中我们不可能在每个季节都要现成的中草药让学生来认识,我们利用课余时间制作了各种药材的标本,有一些直接张贴于学校的“文化长廊”中,在课下学生可以在班主任和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来认识这些中草药。看标本只是认识中草药的一个方面,做标本才是认识中草药的关键,标本的制作要经过中草药的采集、压制、吸干、定型等环节。在野外采集过程中,学生要认识中草药,而且要在标本上写上中草药的生长环境及药效、药性等内容,学生要想完成一幅完美的标本必须要积累很多的知识。通过看标本、制作标本学生能认识更多的中草药材。
四、野外采集认识更多的中药
一名合格的中医必须懂得药材的药效、生长环境、药性等,所以野外采集是中医药研究的必要功课。我校位于山区,山间植被丰富,我经常安排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上山采集中草药,在采集的过程中安排学生重点采集某一种或几种药材作为研究,剩下的学生自己来观察、发现,不懂的问老师。在采集任务完成后,教师安排学生搜集自己所采集药材的生长环境、药性药效、功能主治等。教师在课上对于学生采集的内容进行归类整理,作为评价学生的第一手资料。教师还可以领着学生参观卫生院的中草药房,认识了解各种各样的中草药,激发他们学习中草药的兴趣。
总之,在认识中草药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努力营造出一个良好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创设一个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课堂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变“填鸭式”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获得主动学习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掌握中草药知识,丰富我们的课堂教学,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西营镇地处济南市的南部山区,这里群山林立,植被覆盖率高达95%,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被誉为济南市的“九寨沟”。西营镇是济南市拥有中药材最多的乡镇,仅植物药材就千余种。这里的人们常年与山打交道,与百草共存,他们拥有着丰富的医药知识和经验,从而也孕育出了诸多的老中医。这些为我们西营教育对中草药文化的研究与课程开发创下了得天独厚优势条件。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西营镇中心小学(以下简称“我校”)广泛争取学生、家长、老师的意见,结合“热爱家乡”的办学理念,将“家乡的中草药”作为学校课程研究主题。
在课程开发中我们提出了以下几个活动目标:①通过中草药课题活动,学生认识身边常见药材,不仅知道它们的名称、形状,还要了解它们的生长环境、药性、药效等。②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部分劳动技能,培养其观察、分析能力,学习撰写研究报告等,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③通过活动,让学生感悟家乡资源的丰富,增加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从而激发他们从事研究事物的信心与决心。
下面着重介绍一下,在活动过程中学生是怎样认识中草药并了解它们的药效的。
一、通过看图认识中草药
图片给我们的感觉是直观、形象的,在教学中多用图片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在活动课《连翘》这堂课的教学中,我出示了数十张连翘在料峭的春风中含苞怒放的图片,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把它的果实、叶子、根茎展示给学生观看,教师讲解连翘入药部分及它的药用价值——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等,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通过图片的展示引起学生的兴趣,对于突破学习的重难点有很大的帮助。
二、中草药故事导入新课,帮助学生认识中草药
茵陈又名艾蒿、青蒿,西营镇的各个村落都有很多,在认识这味中药时,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传说华佗给一个得黄疸的病人治病,因为没有好的药物,一直没有治好。过了一段时间,发现这个病人自己好了,就问他吃的什么药。他说吃了一种野草,绿茵茵的,并且采来让华佗看。华佗一看是青蒿,就到山上去采集,并且给另外的黄疸病人服用,好几个病人吃后都没有效果。华佗去问已治好的病人吃的是几月的青蒿,病人说是在三月。华佗马上想到,春天三月阳气上升,树木百草发芽,应该是三月的青蒿药力比较大。转年春天,华佗就采集了三月的青蒿,给黄疸病人服用,果然有效果,吃一个好一个,可是一过三月青蒿又没有效果了。为了搞清青蒿的药性,在第三年,华佗把青蒿的叶、根、茎分类试验。经过实践证明,只有三月幼嫩的茎叶能治病,华佗命名青蒿为“茵陈”。以上这个故事就是“华佗三试青蒿草”的传说。后来他还编歌谣:“三月茵陈四月蒿,传于后人切记牢。三月茵陈治黄痨,四月青蒿当柴烧。”通过上面的小故事,学生了解了“茵陈”药效的神奇之处,教师进而来讲解“茵陈”的生长环境、形状、药性和药效等。
三、通过看标本、做标本认识中草药
在教学中我们不可能在每个季节都要现成的中草药让学生来认识,我们利用课余时间制作了各种药材的标本,有一些直接张贴于学校的“文化长廊”中,在课下学生可以在班主任和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来认识这些中草药。看标本只是认识中草药的一个方面,做标本才是认识中草药的关键,标本的制作要经过中草药的采集、压制、吸干、定型等环节。在野外采集过程中,学生要认识中草药,而且要在标本上写上中草药的生长环境及药效、药性等内容,学生要想完成一幅完美的标本必须要积累很多的知识。通过看标本、制作标本学生能认识更多的中草药材。
四、野外采集认识更多的中药
一名合格的中医必须懂得药材的药效、生长环境、药性等,所以野外采集是中医药研究的必要功课。我校位于山区,山间植被丰富,我经常安排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上山采集中草药,在采集的过程中安排学生重点采集某一种或几种药材作为研究,剩下的学生自己来观察、发现,不懂的问老师。在采集任务完成后,教师安排学生搜集自己所采集药材的生长环境、药性药效、功能主治等。教师在课上对于学生采集的内容进行归类整理,作为评价学生的第一手资料。教师还可以领着学生参观卫生院的中草药房,认识了解各种各样的中草药,激发他们学习中草药的兴趣。
总之,在认识中草药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努力营造出一个良好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创设一个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课堂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变“填鸭式”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获得主动学习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掌握中草药知识,丰富我们的课堂教学,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