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高教事业的蓬勃发展,教育成本信息已成为社会、学校、乃至学生家长所关注的问题,但是教育成本的核算问题始终未得到妥善解决。本文尝试采用作业成本法来核算高校教育成本,并初步构想出其核算模式,以此来探讨准确核算教育成本,提供可靠成本信息的方法。
关键词:教育成本;作业成本法;高校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院校已成为自主办学的经营实体,投资效益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成败,而且直接影响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实行教育成本核算,加强学校财务管理,减少浪费,充分利用学校资源,提高办学经济效益,已成为高等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教育成本核算,计量高等学校教育总体成本和生均教育成本,也已经成为国家政府确定教育投入计划与教育收费标准的重要前提条件。然而,在我国现行高校会计制度中,国家仍未制定有关教育成本核算的内容与方法。那么,究竟如何才能合理、有效的核算教育成本,提供准确系统的教育成本信息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作业成本法的优越性
作业成本法最早由庫珀与卡普兰提出,目的在于提高企业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及决策相关性。作业成本法的核心可以概括为“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与传统方法不同的是,作业成本法将各种资源耗费归集到作业而不是企业的机构或生产部门;在分配作业成本时,是按照成本动因而非简单的产品数量(或直接人工与直接材料)。作业成本法同传统的制造成本法相比较,其最大优点是它提供的会计成本信息具有很高的准确性。
作业成本法近十年来在西方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有效的推广,但在我国目前尚处于理论研究和个案应用尝试阶段。
三、采用作业成本法核算高校教育成本的模式构想
教育成本,是指学校在特定时期内开展教育活动所耗费的人、 财、物的总和。教育成本是完全成本概念,核算范围包括教学、科研和其他服务。高校教育成本中间接费用比重大,教育产品种类繁多,这在客观上具备了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条件。
第一步:构建资源库
首先,应将耗费的未用于培养高校学生的教育资源,如后勤耗费、行政部门中与培养本科学生无关的耗费等剔除,不予归集。按照现行《高校会计制度》,构成高校生均成本的成本项目。其次,根据学校费用规模较大的特点,分别建立作业中心。作业中心的划分不宜太细,也不宜太粗。太细则不仅不能得到有用信息,反而有可能造成分析紊难! 太粗则难以揭示改善管理的机会。从高校培养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建立的作业中心主要应包括教学管理部门、学生管理部门、教学辅助部门、 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各院系等! 最后,分别归集各作业中心发生的各种支出,分别计入各资源库中。此项工作可由高校财务管理部门通过部门预算管理完成。
第二步:确认作业种类,分析资源动因
每个作业中心都是由若干同质的作业组成。所谓作业的同质性是指这些作业都是为同一个目的而产生,对学生的培养在某一方面有相同的作用。根据作业中心主要目的就可将该作业中心的主要作业类别鉴别出来。例如,教学管理部门这个作业中心的主要作业就包括教学评估、教材编审、教学设施 维护等专门为开展教学管理而实施的作业。然后,分析确定资源动因后,即可将各资源库中的资源费用分配到各作业中心的各项作业库中去了。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可以把资源动因分为三类:一是可直接计入某特定专业、特定层次的学生培养成本的终结资源动因,如各专业的学生活动费、辅导员津贴、实习费等为某特定专业、特定层次的学生消耗的资源,此项动因的资源可以不经作业归集、分配、直接计入培养成本;二是可直接计入各作业成本库的作业专属资源动因,如为培养学生发生的办公费、邮电费、考务费等,均可以直接计入特定的作业库,再根据成本动因分配到培养成本中去;三是必须分解后间接计入各作业本成库的资源动因,如各作业中心的水电费等耗费就必须经过仪表的计量后再计入各项作业成本库。确认作业种类,分析资源动因的工作需要由高校财务管理部门协同各作业中心完成。
但需要注意的是,资源动因分析并非只为满足分配资源费用的需要。其目的主要还在于通过对资源消耗情况、资源分配情况的分析,揭示出各项作业中哪些资源是必须的,哪些需要减少,哪些资源需要重新配置,最终确定如何改进和降低作业本,提高作业效率。其实质是判断作业消耗资源的必要性、合理性的过程。
第三步:作业动因分析
作业动因是指作业被消耗的直接原因,是进一步将作业成本库中的费用分配到各项产出上去的依据,一般以某项产出所消耗的各作业成本库中的占主导地位的关键作业的数量作为成本动因。例如,各院系作业中心的授课作业就应选择课时数来计量作业动因;毕业设计作业就本动因率分配到各专业、各层次的学生上。学生最终作业成本即为,为培养该专业、该类型的学生所经过的各作业中心应分摊的成本之和。
运用作业成本法核算教育成本具有其特有的优越性,本文仅是对将作业成本法运用于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构想,但在具体操作中还有许多课题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教育成本;作业成本法;高校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院校已成为自主办学的经营实体,投资效益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成败,而且直接影响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实行教育成本核算,加强学校财务管理,减少浪费,充分利用学校资源,提高办学经济效益,已成为高等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教育成本核算,计量高等学校教育总体成本和生均教育成本,也已经成为国家政府确定教育投入计划与教育收费标准的重要前提条件。然而,在我国现行高校会计制度中,国家仍未制定有关教育成本核算的内容与方法。那么,究竟如何才能合理、有效的核算教育成本,提供准确系统的教育成本信息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作业成本法的优越性
作业成本法最早由庫珀与卡普兰提出,目的在于提高企业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及决策相关性。作业成本法的核心可以概括为“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与传统方法不同的是,作业成本法将各种资源耗费归集到作业而不是企业的机构或生产部门;在分配作业成本时,是按照成本动因而非简单的产品数量(或直接人工与直接材料)。作业成本法同传统的制造成本法相比较,其最大优点是它提供的会计成本信息具有很高的准确性。
作业成本法近十年来在西方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有效的推广,但在我国目前尚处于理论研究和个案应用尝试阶段。
三、采用作业成本法核算高校教育成本的模式构想
教育成本,是指学校在特定时期内开展教育活动所耗费的人、 财、物的总和。教育成本是完全成本概念,核算范围包括教学、科研和其他服务。高校教育成本中间接费用比重大,教育产品种类繁多,这在客观上具备了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条件。
第一步:构建资源库
首先,应将耗费的未用于培养高校学生的教育资源,如后勤耗费、行政部门中与培养本科学生无关的耗费等剔除,不予归集。按照现行《高校会计制度》,构成高校生均成本的成本项目。其次,根据学校费用规模较大的特点,分别建立作业中心。作业中心的划分不宜太细,也不宜太粗。太细则不仅不能得到有用信息,反而有可能造成分析紊难! 太粗则难以揭示改善管理的机会。从高校培养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建立的作业中心主要应包括教学管理部门、学生管理部门、教学辅助部门、 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各院系等! 最后,分别归集各作业中心发生的各种支出,分别计入各资源库中。此项工作可由高校财务管理部门通过部门预算管理完成。
第二步:确认作业种类,分析资源动因
每个作业中心都是由若干同质的作业组成。所谓作业的同质性是指这些作业都是为同一个目的而产生,对学生的培养在某一方面有相同的作用。根据作业中心主要目的就可将该作业中心的主要作业类别鉴别出来。例如,教学管理部门这个作业中心的主要作业就包括教学评估、教材编审、教学设施 维护等专门为开展教学管理而实施的作业。然后,分析确定资源动因后,即可将各资源库中的资源费用分配到各作业中心的各项作业库中去了。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可以把资源动因分为三类:一是可直接计入某特定专业、特定层次的学生培养成本的终结资源动因,如各专业的学生活动费、辅导员津贴、实习费等为某特定专业、特定层次的学生消耗的资源,此项动因的资源可以不经作业归集、分配、直接计入培养成本;二是可直接计入各作业成本库的作业专属资源动因,如为培养学生发生的办公费、邮电费、考务费等,均可以直接计入特定的作业库,再根据成本动因分配到培养成本中去;三是必须分解后间接计入各作业本成库的资源动因,如各作业中心的水电费等耗费就必须经过仪表的计量后再计入各项作业成本库。确认作业种类,分析资源动因的工作需要由高校财务管理部门协同各作业中心完成。
但需要注意的是,资源动因分析并非只为满足分配资源费用的需要。其目的主要还在于通过对资源消耗情况、资源分配情况的分析,揭示出各项作业中哪些资源是必须的,哪些需要减少,哪些资源需要重新配置,最终确定如何改进和降低作业本,提高作业效率。其实质是判断作业消耗资源的必要性、合理性的过程。
第三步:作业动因分析
作业动因是指作业被消耗的直接原因,是进一步将作业成本库中的费用分配到各项产出上去的依据,一般以某项产出所消耗的各作业成本库中的占主导地位的关键作业的数量作为成本动因。例如,各院系作业中心的授课作业就应选择课时数来计量作业动因;毕业设计作业就本动因率分配到各专业、各层次的学生上。学生最终作业成本即为,为培养该专业、该类型的学生所经过的各作业中心应分摊的成本之和。
运用作业成本法核算教育成本具有其特有的优越性,本文仅是对将作业成本法运用于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构想,但在具体操作中还有许多课题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