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佛的禅味生活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z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任意时光抵达适当场所,喝一盅“金佛”,释放躁气和忙碌郁结,那一刻我们得到的该是缘。
  佛是缘,僧人坐禅,常伴一壶香茗。如若击罄净心,品茗则是洗尘,尘积而侮,禅茶涤烦去躁消侮。金佛岩茶从未自命禅茶,春气浓厚时节开采,“茶发芽”的呼喊过后,亦无“金刚般若”地唱念,但产地浸润在自古“华胄名山”的武夷山晨钟暮鼓,经风佛雨里,加上制作者深怀虔心禅意,技艺工巧细致如传道者经营佛家道场,金佛自然沾了佛慈。
  什么是佛?有人说佛是大慈大悲的人、是正知正见的人、是深信因果的人、是修一切善的人、是露出圆满智慧的人。“金佛”女主人游玉琼说:“制作金佛这泡茶,以笃佛修道之心善待,条索饱满圆融,滋味醇香绵绵,温和敦厚。”思忆三年前得一泡“双狮戏球”2007版20克装金佛茶,清杯净盏,端然开泡。粗壮茶索倾入瓷白盖碗,幽香袅袅升腾。悬壶高冲,回环翻滚的茶索如游鱼戏水,蒸腾的白雾裹挟香气沁人心脾。点斟间,盏中汤色橙黄清澈,汤面似千年琥珀般折射宝气,细润饱和令人不忍轻呷。
  擎盏啜饮,茶汤末沾唇,奇香已入喉。品饮间,确如琼浆润滑,绸锻细绵,温和敦厚。这感觉是否就是乾隆皇帝评价武夷茶“气味清和兼骨鲠”的“清和”?徐徐回味,满口山朗水润,天清月白,融融生津。我似乎又找到了乾隆所言的“骨鲠”。
  “骨鲠”就是“岩韵”,就是上乘武夷岩茶中天然的“岩石味”,琼浆石乳的韵味,这种滋味感觉在回甘中表现特别明显,“牛肉”“马肉”的回甘如仙山泛起的甜雾,而金佛茶的回甘则是佛海泛起仙山,“骨鲠”在喉,游走着禅意的梵境之香,甘与香牵牵连连袅绕,久而不去。
  金佛母树生长在武夷山景区九曲溪侧畔山间,白天夹山风和日丽,晨昏腾云驾雾,山光水色滋润,砂粒岩和腐殖土涵养,金佛茶树曼妙细长,侧生肥厚叶片,富含现代养生必备的诸多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可谓蕴天地精华于一身的仙山灵草。仙山是道家铺排的大道场,又何曾不是佛家聚居修行的道场?武夷山集儒释道于一身,于茶中品出儒释道的物质比较扯淡,但武夷茶中确有一种儒释道的精神内核。茫茫世界,物质至上,以出世的情怀做入世的事情便可平心静气。品饮金佛茶,或许能从中找到一种佛道平衡的满足感。
  据游玉琼介绍,“金佛”原产武夷山佛祖洞(又称弥勒洞)。传说佛主修行时每月以此茶充饥修成正果,故把此茶命名为金佛。母树自1993年发现至今,已届二十载,通过无性繁育,茶园面积达数十亩,年产数百斤。
  金佛中果然有佛性佛缘。茶道是一种生活化的禅,喝金佛,则把生活化升华为禅境。
其他文献
都说百闻不如一见。一口浓重的沧州方言,说起人生哲理来格外有喜感,表情永远都是那么的憨厚平和。他,就是被网络热议的“最萌”法师延参。  和蔼可亲、风趣幽默,谈笑间,人世的哲理、玄机在他的妙语连珠之下,淋漓尽致地诠释出来。透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大家感受到的除了快乐,也更真切地感受到了他朴实禅风下佛学造诣的高深。宽容、豁达、平静……一句句处世的箴言,在他会心笑语的注解下,通俗易懂耐寻味。  一杯茶,人生好
期刊
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无须花。  在这万物凋零的冬日,捧着一盏热气腾腾的香茗,不仅是暖在心头的优雅与惬意,更是将茶香氤氲的淡然与和谐传遍神州大地。  2014年1月4日下午,来自海峡两岸25个城市的茶人、茶友们同时举办《海峡茶道》全国迎春茶会。不论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哈尔滨,还是绿意盎然、花儿鲜妍的南国丽江,不论是首都北京,还是海峡对岸的台北……一杯茶将天下茶人紧紧维系在一起,在茶的清净与
期刊
朱庆馀,唐代诗人,名可久,古越州(今浙江绍兴)人。唐宝历二年(826年)进士,官至秘书省校书郎。《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朱庆余诗集》1卷。《全唐诗》收其诗177首,辑为2卷。朱庆馀留给唐代诗坛的著名轶事,就是曾作一首《闺意献张水部》,作为参加进士考试的自荐材料,以增加金榜题名的机会。诗是这样写的: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猛一看,这像一首闺房之诗,但张籍读後大
期刊
蔡荣章  现任漳州科技学院(原漳州天福茶学院)教授(2007~)、茶文化研究中心主任(2013~)。无我茶会创办人。http://contemporaryteathinker.com网站创设人。台湾陆羽茶艺中心创办总经理(1980~2008)、陆羽茶学研究所所长(1985~2008)、《茶艺》月刊主编兼社论主笔(1980~2008)。  小壶茶法是指使用小型壶具(约400CC以内)冲泡叶型茶(非粉
期刊
喝茶有益健康,几成常识,特别是中国人,不仅能把茶这样一片树叶,发明成为饮料,用来消食解渴、补充营养,还能在种茶、制茶、品茶中阐扬出我们的文化和艺术之美,而那些更进一步的妙人们,还能在一碗茶汤中,表述出我国最为深邃的哲学和宗教。  中国古人的学问,并不如今日这般,有如此精细的分科别类,中国的古人,也没有如今人这般,有这么强烈的行业和专业意识。因此,古人记载饮茶之有益健康,首先并不是刻意为之,要把茶叶
期刊
深圳是一个快节奏的地方,街头的人流往往行色匆匆。正遇冷雨夜,就特别想喝一杯温暖的茶。  朋友的茶室位于一个高尔夫球场旁,空旷而安静,门前植有芭蕉、藤蔓。吸引我来的重要原因,在于她亲自到各地产区搜寻来的好茶。或许因为太专注找茶,营销上却欠缺一筹,生意並不是很好,正像她随性的性格一样,遇到爱茶人,什么好茶都要拿出来分享,不计成本,遇到搅缠的客人,也要下逐客令的。  未近茶室,就已闻到炭火的味道,我来的
期刊
眷村是台湾独有的产物,源于1949年国民党撤退来台为安置来自大陆各省的军人与家眷,所安排的大批厉舍或新建宿舍,依军种、阶级与特性,分别群聚于一定范围所形成。早期用地大多为日本殖民时期或日本移民村所遗留之地,而房舍部份来自旧有建筑,大部分则为战后所兴建。在眷村命名上,名字中有“陆光”多为陆军眷村、“宪光”为完兵、“明驼”是联勤单位,空军多为“大鹏”与“凌云”等名。由于眷村居民来自各地,也带来了家乡特
期刊
我们驱车前往建阳水吉镇寻访建窑窑址E,沿途风光旖旎、群峰起伏、河道纵横、土地肥沃、林木茂盛。虽已入冬,午后的阳光依然温暖,令人想起当年烧制建盏时点燃柴火的热度。  提及建窑出产的黑釉瓷器,应追溯到北宋年间。当时,位于建阳水吉的池中、后井一带生产黑釉瓷器的只是民间窑场。由于宋代斗茶之风盛行,朝野官员在斗茶时,皆首选建窑出产的黑釉瓷盏。因此,水吉“建窑”炉火熊熊。相传,当时在这一带烧制黑釉瓷碗的龙窑多
期刊
一茶一席,浸润时间的痕迹。  莹润的紫砂壶,朴拙的茶布,包浆的茶则,剔透的杯碟,时光在这一方天地中也变得安然淡泊。一叶枯枝、一座菩萨像、几粒红透的果实、些许的青苔花草,信手拈来的确是最净雅素洁的自然气息,时空也在这一刻定格。  内心涌动,是对流年的感怀。  万物萧瑟的冬日,慵懒的情绪蔓延。于这咫尺之遥铺展开的茶席,悄无声息的诉说最清雅明媚的内心。以名立,名亦空渺,看破浮沉,豁然开朗。  潜下心来,
期刊
许玉莲  现职:马来西亚紫藤文化企业集团,茶艺学习中心主任。现任:马来西亚茶道研究会会长。漳州科技学院茶文化系客座副教授。中国漳州科技学院茶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文学会,马来西亚国民大学分校华文学会茶艺顾问。著作:《茶铎八音一茶文化复兴之声》、《茶人的第三只眼》、《喝茶慢》、《约会中国茶A Passage To Chinese Tea}  近年我们从一些茶席设置、泡茶者服饰、泡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