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等活动,学生能够认识到知识的加工和整理存在并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通过比一比赛一赛活动,去体验自己在记忆过程中所运用的加工和整理的方法,并初步掌握几种知识的加工和整理的有效策略。
2、所有学生能够通过游戏学习如何认识自我、分析自我的方法,并在比赛、练习等过程中,了解知识加工和整理的方法。
3、学生能够在游戏、实例分析、比一比赛一赛等活动中锻炼自己积极参与课程的意识,提高自己对学习的兴趣;增进同学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一、认识“知识的加工和整理”
游戏 “撕撕撕”
材料:长方形白纸一张/人;要求:游戏过程中不准提问、不许偷看;步骤(第一:1)请闭上眼睛,拿起刚才那张白纸,将纸对折;2)再对折;3)然后在纸的右上角撕下一块;4)左上角再撕下一块;5)然后在两个缺口之间再撕个半圆形;6)现在,将纸的右下角再撕下一块;7)睁开眼睛,将纸打开,看是什么形状?8)有没有人跟我的一样?有谁跟我的不一样?找找本组内有几个和你一样的人。第二:你找到了几个?----一个?两个?没有? 说一说你们在完成这个游戏时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归纳、概括并请同学们进一步思考:这个游戏对我们的学习有什么启示?
---学生自由发言
我们的大脑不是复印机,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大脑并不是简单地将接收到的信息、知识原封不动地照搬下来、印在脑子里,而是会依照自己过去的知识经验、思维习惯、喜好、认识、理解、个人当时的情绪状态等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和整理,然后才做出相应的反应,而由此做出的反应也会不尽相同。但不同的反应结果又可能会为学习带来不利的影响,干扰我们的思路。那我们如何才能正确理解知识的本意,并做出正确的反应?也就是要如何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和整理才最有效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主题---知识的加工和整理
在这里有两个基本的观点是大家要记住的。一个是:学习过程中离不开大脑对知识的加工和整理---这一点在刚才的游戏我们已经得到了验证。另一个是:知识的加工和整理是存在于学习的整个过程之中的。----关于这一点,我们在学完今天的课程后,也会得到验证。
知识的加工和整理是完成学习必不可少的、是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有力保障,它的最终目的就是帮助我们更牢固的记忆和理解所学的知识,这里需要运用一些有效的策略。
二、有效的加工和整理策略
(一)分类法(归类法)
活动:比一比 赛一赛-----看谁记的快,记的准
1、指导语:请看我即将出示的材料,上面有16个词语,请你在30秒内尽量把这些词语记下来,可以不按顺序,要求不许用笔写下词语。
2、出示16个词语:大别山、天坛、黄河、首尔、博物馆、北京、昆仑山、潮白河、故宫、长白山、动物园、尼罗河、泰山、悉尼、恒河、东京
3、统计学生记住的词语个数(举手),请几名记得比较多的学生起立,测试他们能背诵出多少个词语。
4、讨论:谁来说说你刚才用了哪些策略、方法来帮助记忆? ----自由发言
(再次出示词语)上面这些词语看起来是杂乱无章的、无序的,真的是这样吗?--不是,这些词语,其实是有章可寻、可以归类的资料,如果能把这些词语按照一定的标准来归类,组成几个较少的部分,例如:刚才这些词语,可分为四大类:城市、河流、旅游景点、山脉。
这次你们再试着背诵一下(10秒),是否觉得比第一次容易了?这里当然有前次记忆的基础,但更主要的是因为进行了分类整理,使它们处于短时记忆的范围内(7±2个单位),背诵起来就比较容易了。由此可见这种分门别类进行记忆的方法可以使记忆更快、更准确。----这种分门别类进行记忆的方法是一种有效的加工和整理策略,我们称之为“分类(归类)法”。
为什么对知识进行分类整理可以提高记忆效果呢?
人的大脑就像一个大衣柜,如果我们先将这个大衣柜分隔成多个抽屉,然后再把来自外界的信息放入适当的抽屉中,分门别类的进行管理,不仅量少而且联系紧密,这样知识便可长久而正确的保留下来,需要时方可随意取出,也就是说容易想起来。
下面我们通过两个练习来验证一下:请你运用分类法记忆下面这些词语
[练一练1]:15秒
A列:狗、帽子、挂钟、眼镜、桌子、猫、衣柜、鞋子、鹦鹉、戒指
B列:按动物、穿戴在身上的、家庭用品进行分类。
[练一练2]:30秒
A列:(分类前)桌子、纽约、粉笔、工人、椅子、黄河、医生、黑板、农民、狮子、病人、美国、老虎、律师、长江、法官
B列:运用结对子法归类:桌子——椅子、美国——纽约、老虎——狮子、粉笔——黑板、工人——农民、长江——黄河、医生——病人、律师——法官
教师评价
对知识进行归类标准有两条:一是按知识的内在联系或本质属性归类(数理化的公式、定理,语文、英语的语法);二是按知识的外部联系或非本质属性归类。如可按单元归类、同类知识归类、易混淆的知识归类。
通过刚刚的活动,我们了解到了在学习的最初环节可以运用分类法帮助识记知识,在保持、巩固知识的环节----也就是复习的环节同样可以运用分类法对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加工、整理,从而建立起知识体系。
提问:这时我们怎样做呢?你有什么具体的归类方式呢?
---学生自由发言
归纳:
种属关系结构图:例1:食物图 例2:生物(“生物体内物质的运输”)
(二)整合法:有些知识以小板块的形式分散在教材的不同章节里,在复习时可将它们整理在一起。
一览表(列表法):例1: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的知识;例2: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间的关系
图示法:
例1:包含关系图:数学四边形
例2:交叉关系图: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关系
例3:循环图:物质的三种形态转化图、地方文化与旅游业关系图
例4:棱锥图:学习效果金字塔、我们与周围人的关系金字塔、中学生一日食谱金字塔(也可以列表)
(三)发散法(思维导图法):以一个知识内容为中心,然后围绕这个中心知识,进行发散思维,找到知识间的多方位多角度的联系,使之形成由点到面的知识结构。这个核心的内容可以是一个概念、一个原理、一个图解、一个实例。如:“伪装”。 (出示图)
三、课堂检测交流:
请你运用今天学过的任何一种加工、整理的方法,对下面的知识进行加工、整理,建立起相应的知识体系
选择一:生物---“植物体的器官”
选择二:心理---“知识的加工整理”
【分类(归类)法、结构图、整合法、列表法、图示法、包含关系图、交叉关系图、循环图、棱锥图、思维导图、有效的加工整理策略、知识加工整理存在并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之中】
课后延伸
学习过程中离不开大脑对知识的加工和整理;知识的加工和整理是存在于学习的整个过程之中的。我们要掌握一些知识加工和整理的的策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的反思,找出自己今后要努力的方面,制定具体措施,并将它们运用到你今后的学习中去,以使自己的学习更有效。
1、通过游戏等活动,学生能够认识到知识的加工和整理存在并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通过比一比赛一赛活动,去体验自己在记忆过程中所运用的加工和整理的方法,并初步掌握几种知识的加工和整理的有效策略。
2、所有学生能够通过游戏学习如何认识自我、分析自我的方法,并在比赛、练习等过程中,了解知识加工和整理的方法。
3、学生能够在游戏、实例分析、比一比赛一赛等活动中锻炼自己积极参与课程的意识,提高自己对学习的兴趣;增进同学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一、认识“知识的加工和整理”
游戏 “撕撕撕”
材料:长方形白纸一张/人;要求:游戏过程中不准提问、不许偷看;步骤(第一:1)请闭上眼睛,拿起刚才那张白纸,将纸对折;2)再对折;3)然后在纸的右上角撕下一块;4)左上角再撕下一块;5)然后在两个缺口之间再撕个半圆形;6)现在,将纸的右下角再撕下一块;7)睁开眼睛,将纸打开,看是什么形状?8)有没有人跟我的一样?有谁跟我的不一样?找找本组内有几个和你一样的人。第二:你找到了几个?----一个?两个?没有? 说一说你们在完成这个游戏时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归纳、概括并请同学们进一步思考:这个游戏对我们的学习有什么启示?
---学生自由发言
我们的大脑不是复印机,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大脑并不是简单地将接收到的信息、知识原封不动地照搬下来、印在脑子里,而是会依照自己过去的知识经验、思维习惯、喜好、认识、理解、个人当时的情绪状态等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和整理,然后才做出相应的反应,而由此做出的反应也会不尽相同。但不同的反应结果又可能会为学习带来不利的影响,干扰我们的思路。那我们如何才能正确理解知识的本意,并做出正确的反应?也就是要如何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和整理才最有效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主题---知识的加工和整理
在这里有两个基本的观点是大家要记住的。一个是:学习过程中离不开大脑对知识的加工和整理---这一点在刚才的游戏我们已经得到了验证。另一个是:知识的加工和整理是存在于学习的整个过程之中的。----关于这一点,我们在学完今天的课程后,也会得到验证。
知识的加工和整理是完成学习必不可少的、是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有力保障,它的最终目的就是帮助我们更牢固的记忆和理解所学的知识,这里需要运用一些有效的策略。
二、有效的加工和整理策略
(一)分类法(归类法)
活动:比一比 赛一赛-----看谁记的快,记的准
1、指导语:请看我即将出示的材料,上面有16个词语,请你在30秒内尽量把这些词语记下来,可以不按顺序,要求不许用笔写下词语。
2、出示16个词语:大别山、天坛、黄河、首尔、博物馆、北京、昆仑山、潮白河、故宫、长白山、动物园、尼罗河、泰山、悉尼、恒河、东京
3、统计学生记住的词语个数(举手),请几名记得比较多的学生起立,测试他们能背诵出多少个词语。
4、讨论:谁来说说你刚才用了哪些策略、方法来帮助记忆? ----自由发言
(再次出示词语)上面这些词语看起来是杂乱无章的、无序的,真的是这样吗?--不是,这些词语,其实是有章可寻、可以归类的资料,如果能把这些词语按照一定的标准来归类,组成几个较少的部分,例如:刚才这些词语,可分为四大类:城市、河流、旅游景点、山脉。
这次你们再试着背诵一下(10秒),是否觉得比第一次容易了?这里当然有前次记忆的基础,但更主要的是因为进行了分类整理,使它们处于短时记忆的范围内(7±2个单位),背诵起来就比较容易了。由此可见这种分门别类进行记忆的方法可以使记忆更快、更准确。----这种分门别类进行记忆的方法是一种有效的加工和整理策略,我们称之为“分类(归类)法”。
为什么对知识进行分类整理可以提高记忆效果呢?
人的大脑就像一个大衣柜,如果我们先将这个大衣柜分隔成多个抽屉,然后再把来自外界的信息放入适当的抽屉中,分门别类的进行管理,不仅量少而且联系紧密,这样知识便可长久而正确的保留下来,需要时方可随意取出,也就是说容易想起来。
下面我们通过两个练习来验证一下:请你运用分类法记忆下面这些词语
[练一练1]:15秒
A列:狗、帽子、挂钟、眼镜、桌子、猫、衣柜、鞋子、鹦鹉、戒指
B列:按动物、穿戴在身上的、家庭用品进行分类。
[练一练2]:30秒
A列:(分类前)桌子、纽约、粉笔、工人、椅子、黄河、医生、黑板、农民、狮子、病人、美国、老虎、律师、长江、法官
B列:运用结对子法归类:桌子——椅子、美国——纽约、老虎——狮子、粉笔——黑板、工人——农民、长江——黄河、医生——病人、律师——法官
教师评价
对知识进行归类标准有两条:一是按知识的内在联系或本质属性归类(数理化的公式、定理,语文、英语的语法);二是按知识的外部联系或非本质属性归类。如可按单元归类、同类知识归类、易混淆的知识归类。
通过刚刚的活动,我们了解到了在学习的最初环节可以运用分类法帮助识记知识,在保持、巩固知识的环节----也就是复习的环节同样可以运用分类法对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加工、整理,从而建立起知识体系。
提问:这时我们怎样做呢?你有什么具体的归类方式呢?
---学生自由发言
归纳:
种属关系结构图:例1:食物图 例2:生物(“生物体内物质的运输”)
(二)整合法:有些知识以小板块的形式分散在教材的不同章节里,在复习时可将它们整理在一起。
一览表(列表法):例1: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的知识;例2: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间的关系
图示法:
例1:包含关系图:数学四边形
例2:交叉关系图: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关系
例3:循环图:物质的三种形态转化图、地方文化与旅游业关系图
例4:棱锥图:学习效果金字塔、我们与周围人的关系金字塔、中学生一日食谱金字塔(也可以列表)
(三)发散法(思维导图法):以一个知识内容为中心,然后围绕这个中心知识,进行发散思维,找到知识间的多方位多角度的联系,使之形成由点到面的知识结构。这个核心的内容可以是一个概念、一个原理、一个图解、一个实例。如:“伪装”。 (出示图)
三、课堂检测交流:
请你运用今天学过的任何一种加工、整理的方法,对下面的知识进行加工、整理,建立起相应的知识体系
选择一:生物---“植物体的器官”
选择二:心理---“知识的加工整理”
【分类(归类)法、结构图、整合法、列表法、图示法、包含关系图、交叉关系图、循环图、棱锥图、思维导图、有效的加工整理策略、知识加工整理存在并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之中】
课后延伸
学习过程中离不开大脑对知识的加工和整理;知识的加工和整理是存在于学习的整个过程之中的。我们要掌握一些知识加工和整理的的策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的反思,找出自己今后要努力的方面,制定具体措施,并将它们运用到你今后的学习中去,以使自己的学习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