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数学知识相比较小学而言,抽象性较高,逻辑性更强,这便使得学生在构建数学知识体系的过程中常常产生思维障碍。同时,也容易使学生产生挫败感,不利于他们当前的学习与今后的发展。对此,为了改善这一情况,教师应将具体的情境迁移到课堂中,这样一来,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使他们产生更加积极的学习态度以及学习行为,另一方面,还能够为学生的思维与抽象数学知识建立沟通的桥梁,加深他们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以此彰显学生的主体性,并促进学生对知识完成自主构建,从而完善他们的数学认知结构。因此,本文便对课堂情境的含义、意义以及实施的基本原则与实施策略展开分析。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情境;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初中教育也在逐渐发展,而数学作为初中阶段的一门基础课程,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何在这一背景下引导学生“爱学数学、学好数学”便成为教师所思考的问题。课堂情境的构建便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突破口与新思路。它能够启发学生的潜能,还能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积极转变。
一、课堂情境创设的含义与意义
课堂情境中的“境”主要指的是教学环境,其包括物理环境和各种软件设备。“情”则是指的情感、情绪。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堂情境的创设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这种必然性直接体现了课堂情境所产生的效果直接作用到课堂中。其实施的現实意义主要包括几个方面。首先,与生活相连接的生活情境能够体现出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通过有效的创设不仅能够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还能丰富学生的认知体验,从而使他们的学习行为更加“有效用”。其次,情境的构建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以更加具体、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降低学生理解新知识的难度,进而实现他们思维的积极转化,并加深他们对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除此之外,情境的构建能够促使学生产生共情心理,调动他们的积极参与,从而为学习活动的有效开展奠定情感基础。
二、初中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实施策略
(一)构建生活情境,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数学与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数学来自生活并作用到生活中。可见,在构建情境时,教师需要将生活化因素融入其中。通过生活情境的构建,不仅有助于学生主动融入到熟悉的环境中产生情感共鸣,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必要性,还能使学生从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际价值与作用,对抽象知识的认知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进而提高其自身的数学认知水平。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意识
问题是数学的核心,也是激发学生思维意识的驱动力。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思考意识,并能够结合已有认知构建新知识结构。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创设问题情境,使问题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建立有效联结,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数学思维体系的构建,还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进而促进数学思维的不断发展。
(三)设置操作情境,丰富学生的认知体验
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学生所获得的经验一般为间接经验,而缺乏直接经验。因此,在设置情境时,需要教师设置操作情境,并给学生一定的空间,使他们经历动手、动脑、分析等全过程,这样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感知觉同时参与,完善他们的认知结构,还能够使他们获得直接经验,丰富他们的认知体验,进而促进高效学习活动的积极开展。
(四)设计游戏情境,强化学生的参与程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参与程度的高低尤为重要。而根据中学生的认知需求能够发现,相比较抽象知识的学习,他们更加倾向参与到游戏活动中,这样不仅能够将数学知识赋予趣味化的特点,使他们切实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乐趣,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进一步展开,还能够注重每个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从而使他们“学有所成、学有所乐”。
以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加法为例,在学生已经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基础上巩固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认知需求设置游戏情境,即:以个人赛以及小组赛为主,教师指导学生展开“大闯关”的游戏活动,其中,游戏内容以有理数加法计算为主,通过学生个人为单位回答问题,再通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有理数加法的相关应用题,这样便能够训练学生对有理数加法运算法则的实际运用。
综上所述,教育教学改革已经如火如荼,这对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课堂情境的有效设置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教学的手段之一,其能够促进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达到有机统一。因此,作为初中数学教师而言,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中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以及教学目标设置课堂情境,并将生活化、游戏化等因素融入到其中,使学生在实际课堂学习活动中产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乐趣,再以此发展数学思维,建构数学知识体系,真正使情境为初中数学教学活动所服务。
参考文献
[1]马立艳.初中数学课堂情境创设教学的设计及实践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6(26):135—135.
[2]王春兰,郝彦胜,谷晓波.浅谈基于生态教育理念的数学教学[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9(6):231—232.
[3]任敏.初中数学课堂中运用与积累基本活动经验的课堂实例研究——《坚固的纸牌搭建》[J].现代教育科学,2019(1):110—112.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情境;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初中教育也在逐渐发展,而数学作为初中阶段的一门基础课程,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何在这一背景下引导学生“爱学数学、学好数学”便成为教师所思考的问题。课堂情境的构建便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突破口与新思路。它能够启发学生的潜能,还能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积极转变。
一、课堂情境创设的含义与意义
课堂情境中的“境”主要指的是教学环境,其包括物理环境和各种软件设备。“情”则是指的情感、情绪。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堂情境的创设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这种必然性直接体现了课堂情境所产生的效果直接作用到课堂中。其实施的現实意义主要包括几个方面。首先,与生活相连接的生活情境能够体现出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通过有效的创设不仅能够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还能丰富学生的认知体验,从而使他们的学习行为更加“有效用”。其次,情境的构建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以更加具体、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降低学生理解新知识的难度,进而实现他们思维的积极转化,并加深他们对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除此之外,情境的构建能够促使学生产生共情心理,调动他们的积极参与,从而为学习活动的有效开展奠定情感基础。
二、初中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实施策略
(一)构建生活情境,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数学与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数学来自生活并作用到生活中。可见,在构建情境时,教师需要将生活化因素融入其中。通过生活情境的构建,不仅有助于学生主动融入到熟悉的环境中产生情感共鸣,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必要性,还能使学生从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际价值与作用,对抽象知识的认知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进而提高其自身的数学认知水平。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意识
问题是数学的核心,也是激发学生思维意识的驱动力。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思考意识,并能够结合已有认知构建新知识结构。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创设问题情境,使问题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建立有效联结,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数学思维体系的构建,还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进而促进数学思维的不断发展。
(三)设置操作情境,丰富学生的认知体验
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学生所获得的经验一般为间接经验,而缺乏直接经验。因此,在设置情境时,需要教师设置操作情境,并给学生一定的空间,使他们经历动手、动脑、分析等全过程,这样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感知觉同时参与,完善他们的认知结构,还能够使他们获得直接经验,丰富他们的认知体验,进而促进高效学习活动的积极开展。
(四)设计游戏情境,强化学生的参与程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参与程度的高低尤为重要。而根据中学生的认知需求能够发现,相比较抽象知识的学习,他们更加倾向参与到游戏活动中,这样不仅能够将数学知识赋予趣味化的特点,使他们切实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乐趣,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进一步展开,还能够注重每个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从而使他们“学有所成、学有所乐”。
以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加法为例,在学生已经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基础上巩固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认知需求设置游戏情境,即:以个人赛以及小组赛为主,教师指导学生展开“大闯关”的游戏活动,其中,游戏内容以有理数加法计算为主,通过学生个人为单位回答问题,再通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有理数加法的相关应用题,这样便能够训练学生对有理数加法运算法则的实际运用。
综上所述,教育教学改革已经如火如荼,这对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课堂情境的有效设置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教学的手段之一,其能够促进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达到有机统一。因此,作为初中数学教师而言,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中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以及教学目标设置课堂情境,并将生活化、游戏化等因素融入到其中,使学生在实际课堂学习活动中产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乐趣,再以此发展数学思维,建构数学知识体系,真正使情境为初中数学教学活动所服务。
参考文献
[1]马立艳.初中数学课堂情境创设教学的设计及实践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6(26):135—135.
[2]王春兰,郝彦胜,谷晓波.浅谈基于生态教育理念的数学教学[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9(6):231—232.
[3]任敏.初中数学课堂中运用与积累基本活动经验的课堂实例研究——《坚固的纸牌搭建》[J].现代教育科学,2019(1):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