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语境正确认读多音字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noo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语言是人类表达和交流的工具。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同样一个字可能有不同的读音,于是,就产生了多音字。在识字教学中,多音字虽然不是重点,但对于某些篇章、段落或句子来说,它往往会成为理解上的难点。笔者以为,多音字源自不同的语境,要准确认读多音字,应在语境中进行。
  一、猜读音,想语境中字的意思
  出示:我们好读书。读书就要读好书。该读书的时候就要好好读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练习6》)
  师:这里有三句话。每句話里都有“好”字。那么,这些“好”的读音都相同吗?根据你的经验,该如何读?
  生:我觉得在第一句话里应该读“hào”,有爱好、喜欢的意思。在第二句里读“hǎo”,“好书”就是对我们有帮助的书。
  师:说得不错!第三句中的“好”字又该怎么读呢?
  生:我觉得应该是“hǎo hǎo”读书,是认真读书的意思。
  生:我也觉得第三句话是要我们认真读书。但这里的“好好”应该读成“háo hǎo”。
  师:你说得对。这里的“好好”应该读成“háo hǎo”,第一个“好”字变调读成第二声。
  ……
  在不同的语境中,汉字的意思不同,读音也就发生了变化。在上述案例中,教师没有要求学生查字典找出“好”的读音,而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和具体的语言环境,分别辨析了不同语境下“好”的读音以及意思,正确地认读了“好”字的读音。
  二、查读音,联系语境理解字义
  有些多音字的读音可以凭借经验准确认读。但有些字音,学生需要查一查它的读音,联系语境理解字义。
  如《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一文中有“松散”一词。学生初读的时候,常读成“松sàn”,应如何引导学生把字音读正确呢?在教学时,我让学生查一查“散”的读音,发现“散”有“sǎn”和“sàn”两种读音。“在什么时候,它读‘sǎn’,什么时候读‘sàn’呢?”学生查了字典后发现,在表示“散布、分发、由聚集而分离”等意思的时候,它读“sàn”;在表示“没有约束、松开”等意思的时候,都读“sǎn”。课文里,“松散的沙子”中,因为沙子是没有约束的,应该读第三声。
  学生通过查字音、解字义,明白在不同的读音下,同一个字的意义也是不一样的。在这里,教师不仅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而且教会了学生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字义的方法。
  三、选读音,在语境中认读多音字
  有些多音字,学生辨析起来较为困难,往往成了教学的难点。对于这样一类多音字,教师在课堂上应着重加以关注。
  出示:
  1.闷得慌 天气闷热
  (1)气压低或空气不流通而引起的不舒畅的感觉。[mēn]
  (2)心情不舒畅。[mèn]
  2.供不起 供他读书 供你两顿饭
  (1)准备东西给需要的人。[gōng]
  (2)被审问时述说事实。[gòng]
  师:请同学们根据提示,自己读一读词语,讨论上面的加点字应该选择哪个读音。(生讨论后集体交流)
  生:我们认为“闷得慌”“天气闷热”应该分别读mèn和mēn。
  生:“供不起”“供他读书”“供你两顿饭”这三个词语里,“供”都读第一声。
  师:那么,你能用它的其他读音组词吗?
  生:口供、招供……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让学生联系语境加以选择,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形成一致看法,准确地辨析了多音字,加深了对多音字的理解。看似简单的练习,却处处渗透着尊重学生、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从课文的实际和学生的学情出发,精心设计有关多音字的教学方案,引导学生从语境、字义入手,逐步掌握多音字的读音,在提高他们识字能力的同时,逐步发展他们的思维。
  (作者单位:江苏滨海县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
其他文献
寓言是劳动人民在劳动之余口头创造的一种文学作品,以短小精悍的小故事,揭示发人深省的大道理。《伊索寓言》既承载了一般性语言的基本特点,同时也蕴含着属于自己的特点。笔者依循着“伊索寓言”的特点,将寓言文本所能彰显的效益最大化。  一、紧扣文本形式,洞察《伊索寓言》外显特点  学生对寓言故事本身并不陌生,早在三年级就已经接触过《揠苗助长》《鹬蚌相争》等古典寓言故事,对于一些耳熟能详的成语故事《滥竽充数》
在小学阶段的教材中,记叙文占据了大部分的比重,是学习的重要资源。很多教师都存在着一个认知误区,即记叙文难度不大,可深入开掘、品味的价值不多。事实上,记叙文中对事件的叙述并不是为了客观、真实地还原事件,而是为了在表达、叙述的过程中呈现作者的情感和意蕴。而“思”是进行记叙文解读的桥梁与中介,更是推动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的核心元素。记叙文的教学,需要确立鲜明的对话思维,真正促进学生核心能力的不断提升。
清晨,一朵小红花刚刚开放。  它朝四周望了望,这儿有好多的花儿,开着红、黄、紫、白的颜色,不过它发现,所有的花儿都朝着天上的太阳公公。  小红花碰了碰旁边的小白花说:“你为什么把脸朝着太阳公公?”  “不朝太阳公公那么朝谁!”小白花说。  “朝着太阳公公有什么好的!哼,我就不跟你们一样。”小红花决定,不把脸朝着太阳公公。  小蜜蜂飞来了,它来到小红花这儿又飞走了。小蜜蜂在那些向着太阳公公的花儿中穿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良好的书写习惯指的是学生每次写字都能做到坐姿端正、握笔姿势正确,并按笔顺规则写字,注意间架结构,书写规范、书面整洁。近期,通过对我校低年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约有40%的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有的握笔姿势不规范,有的坐姿随意,写出来的字笔画也不到位,歪歪斜斜,还有的学生书面
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起点”、文本的“节点”和学習的“触点”,以便让学生深度解读文本,进而让学生合理、准确、透彻地理解文本。教师找准文本解读的“发力点”,能让学生与文本中的风景不期而遇。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整个地球。”文本解读是教学的根。在文本解读中,教师同样要找准文本解读的“支点”,集中发力,引导学生感受文本的写作精华,探寻文本的写作秘妙。找准文本解读的支点,是解读文本
学生的习作能力是综合素养的体现,但习作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基于多年的习作教学与指导实践,笔者认为,习作评改就好比发动机引擎,是激发学生习作兴趣的动力源泉,对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习作指导不妨在“评”上下足功夫。  一、把握评的时间,让学生喜欢习作  在一些教育刊物的作者群里,经常有作者向编辑询问自己的投稿结果。笔者刚开始向教育刊物投稿时的心情也一样,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结果,
语文课程是培养学生会思考、建立健全“三观”的重要课程。鲁迅文学中潜藏着巨大的思想价值,对学生思想的引导能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但在教学中,关于“鲁迅专题”的单元教学却是一个难点。因为鲁迅处在一个复杂的时代,时局动荡,阴云笼罩,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再加上新文化运动刚刚兴起,白话文中还夹杂着文言文的表述,这导致鲁迅的作品学生难以一下子读懂,即便是对于高中生来说,也是谈“鲁
习作提纲是习作行文构思时的产物,能从整体上反映习作的中心和内容。大家对习作提纲在写草稿之前的作用是公认的,甚至有“不列提纲不作文”的说法。但完成草稿之后,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习惯性地将习作提纲弃之不用。其实,习作提纲不仅能够指导习作草稿,而且对习作修改也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结合苏教版六年级上册习作《我的假期生活》来谈谈习作提纲在习作修改中的重要作用。  一、借用提纲,完善结构  六年级的学生,对于
复述课文是训练语言和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文本中的语言属于作者的创作思维体系,学生从课文中提取信息、感知语言、积累语言,但无法直接为自己的复述所用。这就需要为学生感知文本、复述故事搭建支架,培养学生善读、善用的意识。《方帽子店》(统编本三年级下册)是一篇略读课文,需要迁移精读课文中所积累的方法,提升学生内在的复述能力。  一、依图统整,在整体构建中梳理重要情节  中年级学生面对篇幅较长、人物关系
【设计理念】  在语文教育强调民族传统文化的时代要求下,“边塞组诗”这一课,是对古诗词分类进行教学的尝试,将唐代的边塞诗进行有机整合,以“两专多辅”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教学不在两首诗上进行深度挖掘,只着眼于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让高年级学生在古诗的意境中漫溯潜游,吸纳传统文化的精髓。  【教学流程】  一、导入,初识意象  师:马鞍山有个特别棒的别称,叫什么?  生:诗城。  师:诗城的孩子一定会背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