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把握略读课文引领复述悄然落地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ang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复述课文是训练语言和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文本中的语言属于作者的创作思维体系,学生从课文中提取信息、感知语言、积累语言,但无法直接为自己的复述所用。这就需要为学生感知文本、复述故事搭建支架,培养学生善读、善用的意识。《方帽子店》(统编本三年级下册)是一篇略读课文,需要迁移精读课文中所积累的方法,提升学生内在的复述能力。
  一、依图统整,在整体构建中梳理重要情节
  中年级学生面对篇幅较长、人物关系复杂的文本,常常会出现认知偏差、角色混乱等现象。教师可以合理运用示意图的方式,引领学生尝试从故事整体切入。《方帽子店》一文编者依托故事内容,配备了一幅插图,展现了故事发展的核心情节。教师可以借此图,真正为学生核心能力的提升服务。
  教师先从学生预习时对文本故事内容的整体入手,让学生说说故事整体讲述了什么内容。据此,在阅读和观察插图的基础上,教师将插图分成两个部分,分别指向故事的起因和发展,并概括分之后图片的内容:(1)方帽子店主人认为方帽子是最好的,只做方帽子的生意。(2)可小朋友不喜欢,他们喜欢各种形状的帽子。在故事发展的过程中,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概括故事发展的高潮与结果:对面新开的店铺,售卖各种形状的帽子,方帽子店由此消失。教师告知学生这就构成了故事发展的结构和脉络,并组织学生将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结果进行串联,搭建故事的整体框架。
  在上述環节中,教师巧妙地借助于教材中的插图,对文本情节的画面进行统整,通过呈现静态化的序列图片,落实动态的可视化资源,将板块内容进行了统整,让学生在化繁为简的过程中梳理了脉络与层次,从而巩固了“借助示意图”展开复述的方法。
  二、据纲简读,在聚焦导读中提取复述要素
  略读课文以“简”为核心原则,但并不意味着毫无训练点,其训练点应该依托统编本教材编者在课文之前的导读提示,释放导读板块的效能,将学生的略读引入到聚焦的主题情境之中,从而提取出本篇略读课文的内容和写作方法,将精读课文中所积累的阅读方法迁移到实践过程中,最终起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
  《方帽子店》一文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作为一篇略读课文,教材编者所设置的导读提示为:“默读课文,说说故事中的哪部分内容是你最意想不到的,再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部分。”通过联系对比发现,编者将单元语文要素中“故事的主要内容”由学生自主挑选,演化成为“意想不到的内容”。这就意味着教师切不可直接布置学生进行复述,而需要引领学生经历整体感知、对照自我、选择内容、实践练说的思维历程。为此,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紧扣文本整体的故事情节,尊重他们的理解和认知,挑选出自己认为“最意想不到的内容”,然后再组织学生在阅读提示下进行阅读记录、自主练习,交流分享。
  教学略读课文,导读提示就如同是一块敲门砖,为学生的阅读和复述指明了道路。教师要紧扣导读提示这一纲领,释放其效能,将其视为文本的主要内容,并与单元语文要素紧密相连,让学生尝试运用自己的话来复述。
  三、扣法略读,在彰显个性中强化语言实践
  略读课文,其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策略的遴选都应该与精读课文有较大的差异,但并不是要一“略”到底,而是要在处理师生双方角色关系的基础上,将教师精雕细琢式的点拨引导过程略化,将学生积极参与的自读自悟的过程夯实。相对于这篇略读课文而言,在单元语文要素的观照下,教师要减少对课文主要内容提炼的指导,要强化对复述方法的指导,要充分整合运用单元精读课文中所积累的复述方法,渗入到这篇略读课文的学习中,在彰显学生表达个性的基础上,强化语言实践的有效性。
  教师可以先从课前导读提示入手,以“哪些地方让你意想不到”为统领性问题,组织学生对故事的内容进行整体感知,并结合自设的阅读期待寻找、确立自己需要复述的板块。在这样的基础上,学生能够凭借自身原始的能力进行表述,教师可以相机增加复述的要求:将核心环节说具体,将次要环节简略说,也可以尝试运用切换叙述的方式进行复述,让学生的思维在增加、删减和变换的方式中尝试进行复述。
  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主要体现出三个方面的特点:第一,紧扣阅读提示不放松。相同的文本,不同的教师也会提炼出不同的教学价值,编者所设定的导读提示基于单元语文要素的要求,又结合了学生内在的原始能力,为这篇略读课文的教学指明了方向。教师紧扣阅读提示展开教学,保证阅读不跑偏。第二,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利。本文的教学要选择“自己意想不到的内容”进行复述,不同的学生所选择的内容应该是不尽相同,教师没有为了自己教学的方便,强行要求学生选择指定的内容,而是充分尊重了学生自身主观的认知体验,积极为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第三,循序渐进地进行实践表达,并相机渗透了增加、删减和变换的复述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复述提供了支架。
  四、实践运用,在重构拓展中形成复述能力
  知识不等于能力,方法不等于素养。语文教学重在素养的培养和能力的训练,这一终极目标离不开知识和方法的支撑,但绝不能完全依托方法和知识,否则学生就成为了被灌输的容器。因此,教师需要紧扣教材中文本这一重要载体,引导学生将知识和方法在学习中加以实践运用,从而将知识和方法转化为能力,内化为素养。
  本单元的篇章页导引除了规定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之外,还在人文主题的设定处写道:“有趣的故事,留下的不仅是开心的笑声,还有更多的思考。”因此,在教学了本单元课文、扎实训练了单元语文要素之后,教师就需要围绕着单元语文训练要素,拓展、补充其他相类似的文本,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引领学生进行复述方法的广泛迁移和运用。而在这个单元中,作为略读课文的《方帽子店》是由课内向课外拓展的过渡性文本。
  鉴于此,教师在学生选择自己“意想不到的内容”进行复述练习与展示活动之后,引领学生进行拓展思考:这样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故事情节,是否能够给你一点点的启发呢?很多学生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感受与理解:有的认为人应该学会变通,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有的认为人的生活、学习都需要与时俱进,要发展就必定要有变化;还有的学生提出如果故步自封、不求改变,就会被社会和时代所淘汰……学生的理解是多元的,更是珍贵的,但遗憾的是都没有能够从文本的故事中抽离出来,更没有能够与自身的生活进行紧密联系。为此,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如果我们能够从这个故事中联系自己的生活,或者能够将自己经历过的、阅读过的人和事联系起来,阅读就更有价值了。很多学生开始尝试提出一些质疑性问题:故事中的“老古董”与生活中哪一类人物相似?作者为什么要为学生创作这样的故事呢?在学生取得自己的认知体验之后,教师可以拓展作者施雁冰创作的《外国蜡烛和镀金戒指》等其他故事,并要求学生尝试复述自己意想不到或认为最有意思的部分。
  课外拓展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同类文本中寻求与众不同的个性,也是在存异过程中形成相同的归纳。这样的拓展既可以培养复述能力,又可以训练略读意识,可谓一举两得。
  单元中不同的课文有着不同的定位,也承载着不同的教学任务。教师需要准确把握每篇课文在单元中的教学价值,精准把握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通过引领学生梳理情节、确立要素、习得方法、拓展补充,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市如皋市安定小学)
  责任编辑 张 艳
其他文献
一、单元内容及结构解读  统编本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习作单元,编排了单元导语、《麻雀》 《爬天都峰》两篇精读课文和《我家的杏熟了》 《小木船》两篇习作例文,还有“交流平台”“初试身手”和“习作”三个板块。这一编排设计延续了三年级习作单元的编排体例。  《麻雀》一文写了“我”在一次打猎归途中,一只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保护摔落到地面的小麻雀,伟大的母爱令“我”受到触动。《爬天都峰》一文写了假日里“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注重朗读,且将其贯串于各个学段的目标之中。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注重营造一种宽松、愉悦、平等竞争的氛围,采用多种形式,使学生敢读、愿读、乐读,读出感情,张扬自己的个性。本文主要对阅读教学中关于“读”的教学误区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策略。  一、阅读教学中“读”的误区  在教学中,有许多教师错误地理解课标理念,走进了阅读教学“读”的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误区一】轻
寓言是劳动人民在劳动之余口头创造的一种文学作品,以短小精悍的小故事,揭示发人深省的大道理。《伊索寓言》既承载了一般性语言的基本特点,同时也蕴含着属于自己的特点。笔者依循着“伊索寓言”的特点,将寓言文本所能彰显的效益最大化。  一、紧扣文本形式,洞察《伊索寓言》外显特点  学生对寓言故事本身并不陌生,早在三年级就已经接触过《揠苗助长》《鹬蚌相争》等古典寓言故事,对于一些耳熟能详的成语故事《滥竽充数》
在小学阶段的教材中,记叙文占据了大部分的比重,是学习的重要资源。很多教师都存在着一个认知误区,即记叙文难度不大,可深入开掘、品味的价值不多。事实上,记叙文中对事件的叙述并不是为了客观、真实地还原事件,而是为了在表达、叙述的过程中呈现作者的情感和意蕴。而“思”是进行记叙文解读的桥梁与中介,更是推动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的核心元素。记叙文的教学,需要确立鲜明的对话思维,真正促进学生核心能力的不断提升。
清晨,一朵小红花刚刚开放。  它朝四周望了望,这儿有好多的花儿,开着红、黄、紫、白的颜色,不过它发现,所有的花儿都朝着天上的太阳公公。  小红花碰了碰旁边的小白花说:“你为什么把脸朝着太阳公公?”  “不朝太阳公公那么朝谁!”小白花说。  “朝着太阳公公有什么好的!哼,我就不跟你们一样。”小红花决定,不把脸朝着太阳公公。  小蜜蜂飞来了,它来到小红花这儿又飞走了。小蜜蜂在那些向着太阳公公的花儿中穿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良好的书写习惯指的是学生每次写字都能做到坐姿端正、握笔姿势正确,并按笔顺规则写字,注意间架结构,书写规范、书面整洁。近期,通过对我校低年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约有40%的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有的握笔姿势不规范,有的坐姿随意,写出来的字笔画也不到位,歪歪斜斜,还有的学生书面
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起点”、文本的“节点”和学習的“触点”,以便让学生深度解读文本,进而让学生合理、准确、透彻地理解文本。教师找准文本解读的“发力点”,能让学生与文本中的风景不期而遇。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整个地球。”文本解读是教学的根。在文本解读中,教师同样要找准文本解读的“支点”,集中发力,引导学生感受文本的写作精华,探寻文本的写作秘妙。找准文本解读的支点,是解读文本
学生的习作能力是综合素养的体现,但习作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基于多年的习作教学与指导实践,笔者认为,习作评改就好比发动机引擎,是激发学生习作兴趣的动力源泉,对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习作指导不妨在“评”上下足功夫。  一、把握评的时间,让学生喜欢习作  在一些教育刊物的作者群里,经常有作者向编辑询问自己的投稿结果。笔者刚开始向教育刊物投稿时的心情也一样,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结果,
语文课程是培养学生会思考、建立健全“三观”的重要课程。鲁迅文学中潜藏着巨大的思想价值,对学生思想的引导能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但在教学中,关于“鲁迅专题”的单元教学却是一个难点。因为鲁迅处在一个复杂的时代,时局动荡,阴云笼罩,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再加上新文化运动刚刚兴起,白话文中还夹杂着文言文的表述,这导致鲁迅的作品学生难以一下子读懂,即便是对于高中生来说,也是谈“鲁
习作提纲是习作行文构思时的产物,能从整体上反映习作的中心和内容。大家对习作提纲在写草稿之前的作用是公认的,甚至有“不列提纲不作文”的说法。但完成草稿之后,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习惯性地将习作提纲弃之不用。其实,习作提纲不仅能够指导习作草稿,而且对习作修改也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结合苏教版六年级上册习作《我的假期生活》来谈谈习作提纲在习作修改中的重要作用。  一、借用提纲,完善结构  六年级的学生,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