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复述课文是训练语言和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文本中的语言属于作者的创作思维体系,学生从课文中提取信息、感知语言、积累语言,但无法直接为自己的复述所用。这就需要为学生感知文本、复述故事搭建支架,培养学生善读、善用的意识。《方帽子店》(统编本三年级下册)是一篇略读课文,需要迁移精读课文中所积累的方法,提升学生内在的复述能力。
一、依图统整,在整体构建中梳理重要情节
中年级学生面对篇幅较长、人物关系复杂的文本,常常会出现认知偏差、角色混乱等现象。教师可以合理运用示意图的方式,引领学生尝试从故事整体切入。《方帽子店》一文编者依托故事内容,配备了一幅插图,展现了故事发展的核心情节。教师可以借此图,真正为学生核心能力的提升服务。
教师先从学生预习时对文本故事内容的整体入手,让学生说说故事整体讲述了什么内容。据此,在阅读和观察插图的基础上,教师将插图分成两个部分,分别指向故事的起因和发展,并概括分之后图片的内容:(1)方帽子店主人认为方帽子是最好的,只做方帽子的生意。(2)可小朋友不喜欢,他们喜欢各种形状的帽子。在故事发展的过程中,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概括故事发展的高潮与结果:对面新开的店铺,售卖各种形状的帽子,方帽子店由此消失。教师告知学生这就构成了故事发展的结构和脉络,并组织学生将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结果进行串联,搭建故事的整体框架。
在上述環节中,教师巧妙地借助于教材中的插图,对文本情节的画面进行统整,通过呈现静态化的序列图片,落实动态的可视化资源,将板块内容进行了统整,让学生在化繁为简的过程中梳理了脉络与层次,从而巩固了“借助示意图”展开复述的方法。
二、据纲简读,在聚焦导读中提取复述要素
略读课文以“简”为核心原则,但并不意味着毫无训练点,其训练点应该依托统编本教材编者在课文之前的导读提示,释放导读板块的效能,将学生的略读引入到聚焦的主题情境之中,从而提取出本篇略读课文的内容和写作方法,将精读课文中所积累的阅读方法迁移到实践过程中,最终起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
《方帽子店》一文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作为一篇略读课文,教材编者所设置的导读提示为:“默读课文,说说故事中的哪部分内容是你最意想不到的,再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部分。”通过联系对比发现,编者将单元语文要素中“故事的主要内容”由学生自主挑选,演化成为“意想不到的内容”。这就意味着教师切不可直接布置学生进行复述,而需要引领学生经历整体感知、对照自我、选择内容、实践练说的思维历程。为此,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紧扣文本整体的故事情节,尊重他们的理解和认知,挑选出自己认为“最意想不到的内容”,然后再组织学生在阅读提示下进行阅读记录、自主练习,交流分享。
教学略读课文,导读提示就如同是一块敲门砖,为学生的阅读和复述指明了道路。教师要紧扣导读提示这一纲领,释放其效能,将其视为文本的主要内容,并与单元语文要素紧密相连,让学生尝试运用自己的话来复述。
三、扣法略读,在彰显个性中强化语言实践
略读课文,其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策略的遴选都应该与精读课文有较大的差异,但并不是要一“略”到底,而是要在处理师生双方角色关系的基础上,将教师精雕细琢式的点拨引导过程略化,将学生积极参与的自读自悟的过程夯实。相对于这篇略读课文而言,在单元语文要素的观照下,教师要减少对课文主要内容提炼的指导,要强化对复述方法的指导,要充分整合运用单元精读课文中所积累的复述方法,渗入到这篇略读课文的学习中,在彰显学生表达个性的基础上,强化语言实践的有效性。
教师可以先从课前导读提示入手,以“哪些地方让你意想不到”为统领性问题,组织学生对故事的内容进行整体感知,并结合自设的阅读期待寻找、确立自己需要复述的板块。在这样的基础上,学生能够凭借自身原始的能力进行表述,教师可以相机增加复述的要求:将核心环节说具体,将次要环节简略说,也可以尝试运用切换叙述的方式进行复述,让学生的思维在增加、删减和变换的方式中尝试进行复述。
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主要体现出三个方面的特点:第一,紧扣阅读提示不放松。相同的文本,不同的教师也会提炼出不同的教学价值,编者所设定的导读提示基于单元语文要素的要求,又结合了学生内在的原始能力,为这篇略读课文的教学指明了方向。教师紧扣阅读提示展开教学,保证阅读不跑偏。第二,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利。本文的教学要选择“自己意想不到的内容”进行复述,不同的学生所选择的内容应该是不尽相同,教师没有为了自己教学的方便,强行要求学生选择指定的内容,而是充分尊重了学生自身主观的认知体验,积极为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第三,循序渐进地进行实践表达,并相机渗透了增加、删减和变换的复述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复述提供了支架。
四、实践运用,在重构拓展中形成复述能力
知识不等于能力,方法不等于素养。语文教学重在素养的培养和能力的训练,这一终极目标离不开知识和方法的支撑,但绝不能完全依托方法和知识,否则学生就成为了被灌输的容器。因此,教师需要紧扣教材中文本这一重要载体,引导学生将知识和方法在学习中加以实践运用,从而将知识和方法转化为能力,内化为素养。
本单元的篇章页导引除了规定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之外,还在人文主题的设定处写道:“有趣的故事,留下的不仅是开心的笑声,还有更多的思考。”因此,在教学了本单元课文、扎实训练了单元语文要素之后,教师就需要围绕着单元语文训练要素,拓展、补充其他相类似的文本,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引领学生进行复述方法的广泛迁移和运用。而在这个单元中,作为略读课文的《方帽子店》是由课内向课外拓展的过渡性文本。
鉴于此,教师在学生选择自己“意想不到的内容”进行复述练习与展示活动之后,引领学生进行拓展思考:这样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故事情节,是否能够给你一点点的启发呢?很多学生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感受与理解:有的认为人应该学会变通,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有的认为人的生活、学习都需要与时俱进,要发展就必定要有变化;还有的学生提出如果故步自封、不求改变,就会被社会和时代所淘汰……学生的理解是多元的,更是珍贵的,但遗憾的是都没有能够从文本的故事中抽离出来,更没有能够与自身的生活进行紧密联系。为此,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如果我们能够从这个故事中联系自己的生活,或者能够将自己经历过的、阅读过的人和事联系起来,阅读就更有价值了。很多学生开始尝试提出一些质疑性问题:故事中的“老古董”与生活中哪一类人物相似?作者为什么要为学生创作这样的故事呢?在学生取得自己的认知体验之后,教师可以拓展作者施雁冰创作的《外国蜡烛和镀金戒指》等其他故事,并要求学生尝试复述自己意想不到或认为最有意思的部分。
课外拓展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同类文本中寻求与众不同的个性,也是在存异过程中形成相同的归纳。这样的拓展既可以培养复述能力,又可以训练略读意识,可谓一举两得。
单元中不同的课文有着不同的定位,也承载着不同的教学任务。教师需要准确把握每篇课文在单元中的教学价值,精准把握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通过引领学生梳理情节、确立要素、习得方法、拓展补充,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市如皋市安定小学)
责任编辑 张 艳
一、依图统整,在整体构建中梳理重要情节
中年级学生面对篇幅较长、人物关系复杂的文本,常常会出现认知偏差、角色混乱等现象。教师可以合理运用示意图的方式,引领学生尝试从故事整体切入。《方帽子店》一文编者依托故事内容,配备了一幅插图,展现了故事发展的核心情节。教师可以借此图,真正为学生核心能力的提升服务。
教师先从学生预习时对文本故事内容的整体入手,让学生说说故事整体讲述了什么内容。据此,在阅读和观察插图的基础上,教师将插图分成两个部分,分别指向故事的起因和发展,并概括分之后图片的内容:(1)方帽子店主人认为方帽子是最好的,只做方帽子的生意。(2)可小朋友不喜欢,他们喜欢各种形状的帽子。在故事发展的过程中,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概括故事发展的高潮与结果:对面新开的店铺,售卖各种形状的帽子,方帽子店由此消失。教师告知学生这就构成了故事发展的结构和脉络,并组织学生将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结果进行串联,搭建故事的整体框架。
在上述環节中,教师巧妙地借助于教材中的插图,对文本情节的画面进行统整,通过呈现静态化的序列图片,落实动态的可视化资源,将板块内容进行了统整,让学生在化繁为简的过程中梳理了脉络与层次,从而巩固了“借助示意图”展开复述的方法。
二、据纲简读,在聚焦导读中提取复述要素
略读课文以“简”为核心原则,但并不意味着毫无训练点,其训练点应该依托统编本教材编者在课文之前的导读提示,释放导读板块的效能,将学生的略读引入到聚焦的主题情境之中,从而提取出本篇略读课文的内容和写作方法,将精读课文中所积累的阅读方法迁移到实践过程中,最终起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
《方帽子店》一文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作为一篇略读课文,教材编者所设置的导读提示为:“默读课文,说说故事中的哪部分内容是你最意想不到的,再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部分。”通过联系对比发现,编者将单元语文要素中“故事的主要内容”由学生自主挑选,演化成为“意想不到的内容”。这就意味着教师切不可直接布置学生进行复述,而需要引领学生经历整体感知、对照自我、选择内容、实践练说的思维历程。为此,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紧扣文本整体的故事情节,尊重他们的理解和认知,挑选出自己认为“最意想不到的内容”,然后再组织学生在阅读提示下进行阅读记录、自主练习,交流分享。
教学略读课文,导读提示就如同是一块敲门砖,为学生的阅读和复述指明了道路。教师要紧扣导读提示这一纲领,释放其效能,将其视为文本的主要内容,并与单元语文要素紧密相连,让学生尝试运用自己的话来复述。
三、扣法略读,在彰显个性中强化语言实践
略读课文,其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策略的遴选都应该与精读课文有较大的差异,但并不是要一“略”到底,而是要在处理师生双方角色关系的基础上,将教师精雕细琢式的点拨引导过程略化,将学生积极参与的自读自悟的过程夯实。相对于这篇略读课文而言,在单元语文要素的观照下,教师要减少对课文主要内容提炼的指导,要强化对复述方法的指导,要充分整合运用单元精读课文中所积累的复述方法,渗入到这篇略读课文的学习中,在彰显学生表达个性的基础上,强化语言实践的有效性。
教师可以先从课前导读提示入手,以“哪些地方让你意想不到”为统领性问题,组织学生对故事的内容进行整体感知,并结合自设的阅读期待寻找、确立自己需要复述的板块。在这样的基础上,学生能够凭借自身原始的能力进行表述,教师可以相机增加复述的要求:将核心环节说具体,将次要环节简略说,也可以尝试运用切换叙述的方式进行复述,让学生的思维在增加、删减和变换的方式中尝试进行复述。
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主要体现出三个方面的特点:第一,紧扣阅读提示不放松。相同的文本,不同的教师也会提炼出不同的教学价值,编者所设定的导读提示基于单元语文要素的要求,又结合了学生内在的原始能力,为这篇略读课文的教学指明了方向。教师紧扣阅读提示展开教学,保证阅读不跑偏。第二,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利。本文的教学要选择“自己意想不到的内容”进行复述,不同的学生所选择的内容应该是不尽相同,教师没有为了自己教学的方便,强行要求学生选择指定的内容,而是充分尊重了学生自身主观的认知体验,积极为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第三,循序渐进地进行实践表达,并相机渗透了增加、删减和变换的复述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复述提供了支架。
四、实践运用,在重构拓展中形成复述能力
知识不等于能力,方法不等于素养。语文教学重在素养的培养和能力的训练,这一终极目标离不开知识和方法的支撑,但绝不能完全依托方法和知识,否则学生就成为了被灌输的容器。因此,教师需要紧扣教材中文本这一重要载体,引导学生将知识和方法在学习中加以实践运用,从而将知识和方法转化为能力,内化为素养。
本单元的篇章页导引除了规定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之外,还在人文主题的设定处写道:“有趣的故事,留下的不仅是开心的笑声,还有更多的思考。”因此,在教学了本单元课文、扎实训练了单元语文要素之后,教师就需要围绕着单元语文训练要素,拓展、补充其他相类似的文本,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引领学生进行复述方法的广泛迁移和运用。而在这个单元中,作为略读课文的《方帽子店》是由课内向课外拓展的过渡性文本。
鉴于此,教师在学生选择自己“意想不到的内容”进行复述练习与展示活动之后,引领学生进行拓展思考:这样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故事情节,是否能够给你一点点的启发呢?很多学生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感受与理解:有的认为人应该学会变通,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有的认为人的生活、学习都需要与时俱进,要发展就必定要有变化;还有的学生提出如果故步自封、不求改变,就会被社会和时代所淘汰……学生的理解是多元的,更是珍贵的,但遗憾的是都没有能够从文本的故事中抽离出来,更没有能够与自身的生活进行紧密联系。为此,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如果我们能够从这个故事中联系自己的生活,或者能够将自己经历过的、阅读过的人和事联系起来,阅读就更有价值了。很多学生开始尝试提出一些质疑性问题:故事中的“老古董”与生活中哪一类人物相似?作者为什么要为学生创作这样的故事呢?在学生取得自己的认知体验之后,教师可以拓展作者施雁冰创作的《外国蜡烛和镀金戒指》等其他故事,并要求学生尝试复述自己意想不到或认为最有意思的部分。
课外拓展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同类文本中寻求与众不同的个性,也是在存异过程中形成相同的归纳。这样的拓展既可以培养复述能力,又可以训练略读意识,可谓一举两得。
单元中不同的课文有着不同的定位,也承载着不同的教学任务。教师需要准确把握每篇课文在单元中的教学价值,精准把握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通过引领学生梳理情节、确立要素、习得方法、拓展补充,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市如皋市安定小学)
责任编辑 张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