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GF-β1基因-509C/T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病理性瘢痕易感性研究

来源 :中国美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meng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509C/T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病理性瘢痕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反向点杂交、DNA直接测序方法检测了155例病理性瘢痕患者与120名正常对照的TGF-β1基因-509C/T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结果:病理性瘢痕患者的C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χ2=4.676,P=0.031)。病理性瘢痕患者的C/T、T/T基因型频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763和1.376;P值分别为0.382和0.241),而病理性瘢痕患者的C/C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493,P=0.019)。提示C/C基因型者患病理性瘢痕的风险性明显高于C/T、T/T基因型者(OR=2.041,95%CI:1.116~3.73)。结论:TGF-β1基因-509位点C等位基因及C/C基因型可能是病理性瘢痕的易感因素。
  [关键词]病理性瘢痕;TGF-β1基因;多态性;遗传易感性
  [中图分类号]Q8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08)08-1170-03
  
  TGFβ1-509C/T polymorphism and susceptibility to abnormal scar in Han Nationality of Chinese population
  ZHUO Yang,ZENG Xing-ye,ZHOU Xue-xue,HUANG Da-dao,PAN Ruo-wang,CAO Xiao-en
  (Department of Surgery,the 118th Hospital of PLA,Wenzhou 325000,Hangzhou,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GFβ1-509C/T polymorphism and susceptibility to abnormal scar in a southern Chinese population.MethodsThe TGFβ1-509 genotypes were determined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verse dot blot(PCR-RDB) and DNA direct sequencing in 155 patients with abnormal scar and 120 unrelated healthy controls. ResultsThe frequency of the TGFβ1-509 C allele among abnormal scar patien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among healthy controls(χ2=4.676,P=0.031). The C/T and T/T genotype distribution among abnormal scar patients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among healthy controls(χ2=0.763and 1.376; P=0.382 and 0.241, respectively). However, the C/C genotype frequency among abnormal scar patien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among healthy controls(χ2=5.493,P=0.019). The TGFβ1-509 C/C genotyp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risk for developing abnormal scar,compared to the combination of C/T and T/T genotypes,with the odds ratio(OR) of 2.041, (95%CI: 1.116~3.731).ConclusionTheTGFβ1-509 polymorphism may play a role in susceptibility to abnormal scar.
  Key words: abnormal scar; TGFβ1 gene ; polymorphism; genetic susceptibility
  
  瘢痕形成是高等哺乳动物创伤愈合的自然结局,但瘢痕异常增生则会产生病理性瘢痕,特别是发生于头颈部者可造成面容畸形、器官移位和功能障碍,尤其是对于患者心理方面造成的影响常会严重干扰其正常工作和生活。因而,研究瘢痕形成与增生的机理及其防治措施,是目前医学整形美容领域内函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TGF-β1基因是目前较为关注的与病理性瘢痕相关的基因之一,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TGF-β1存在着基因变异及基因多态性,而关于TGF-β1基因多态现象与病理性瘢痕的关系鲜见报道,为此,我们从分子遗传学角度探讨TGF-β1基因-509C/T多态性与浙江地区汉族人群病理性瘢痕发病风险的关系, 以便深入地, 多层次的解析病理性瘢痕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1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病理性瘢痕患者和正常对照人群均为浙江地区居民。病理性瘢痕患者均经本院临床及病理诊断证实,共155例,其中男96例、女59例,年龄10~56岁,平均年龄27.6岁,病变位于颈肩、胸部、腋下及上下肢关节等部位,病史5个月~12年。正常对照为有外伤史而无增生性瘢痕或病理性瘢痕产生的健康居民,共120例,其中男63例、女57例,年龄13~58岁,平均年龄28.4岁。用于基因分析的DNA全部来源于研究对象的外周静脉血,血样本用枸橼酸钠抗凝,置于-80℃保存备用。
  1.2 聚合酶链反应-反向点杂交(PCR-RDB)
  1.2.1基因组DNA提取:采用北京赛百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提取DNA。
  1.2.2 ASO(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设计:应用Primer Premier5.0设计探针,氨基标记,探针序列分别为:NH2-5′- CTTCCATCCCTCAGGTGTCC-3′;NH2-5′- CTTCCATCCTTCAGGTGTCC -3′,由上海生工生物公司合成。
  1.2.3 PCR反应:用于扩增TGF-β1基因-509位点的引物5′端标记了非同位素检测介质Biotin,引物序列为:Bio-5′- CAGACTCTAGAGACTGTCAG -3′;Bio-5′- GTCACCAGAGAAAGAGGAC -3′,由上海生工生物公司合成。反应在PE-480型扩增仪(美国PE公司)上进行。在50μl反应总体积中,含引物8.0pmol/L,DNA模板1μl,加入2UTaq酶(鼎国生物公司)。热循环参数:94℃热启动5min后,94℃40sec,55℃1min,72℃/2min;共35个循环 72℃延伸 5min。取3μl扩增产物用1%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溴化乙锭染色,紫外透射仪下观察结果。
  1.2.4 杂交:固化上寡核苷酸探针的膜条连同40μlPCR产物加入含5ml2×SSC~0.1%SDS的试管中,100℃水浴变性7min,置杂交仪中42℃杂交3~6h;然后放入42℃预热的0.5×SSC~0.1%SDS中洗膜10min;将膜条转入含2.5U辣根过氧化物酶连链酶抗生素蛋白的10ml2×SSC~0.1%SDS试管中,室温反应15min;再用2×SSC~0.1%SDS洗膜5min×2次;最后,将膜条转入20ml显色液[19ml0.1mol/L柠檬酸钠(pH5.0)中加30%过氧化氢3μl和0.1mg/mlTMB]中避光显色5~15min,期间观察、记录结果。
  1.3 为检验反向点杂交结果的正确性,随机抽取15例PCR扩增产物送上海生工生物公司测序。
  1.4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处理数据,采用χ2检验分析各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分布的差异,并计算表示相对风险度的比值比(odds ratio,OR)及其95%可信区间(confidenceinterval,CI)。
  
  2结果
  
  根据我们设计的方案,杂交结束后膜条上格显示蓝紫色斑点为C/C基因型,中格显示蓝紫色斑点为T/T基因型,而上、中全部显示为C/T基因型,下格为空白对照,无斑点显示(图1)。病理性瘢痕组和正常对照组TGF-β1基因多态性比较如表1所示。
  病理性瘢痕组的C等位基因频率(49.7%)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40.4%,χ2=4.676,P=0.031, P<0.05)。病理性瘢痕组的C/T、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3.9%和28.4%,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763和1.376;P值分别为0.382和0.241)。而病理性瘢痕组的C/C 基因型频率为27.7%,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χ2=5.493,P=0.019,P<0.05)。与C/T、T/T基因型相比, C/C基因型者患病理性瘢痕的相对风险性(OR)明显增高(OR=2.041,95%CI:1.116~3.731)。
  我们随机抽取的15例PCR扩增产物测序结果与反向点杂交结果完全吻合,证明了聚合酶链反应-反向点杂交结果的正确性。
  
  3讨论
  
  外伤、感染、烧伤、外科手术等均可造成病理性瘢痕。一直以来,病理性瘢痕被认为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成纤维细胞的异常增殖和胶原纤维大量合成,导致细胞外基质(extra cellular matrix,ECM)中胶原过度沉积所致[1]。其中,成纤维细胞又被认为是病理性瘢痕形成的关键效应细胞,其功能状态是影响病理性瘢痕发生、发展以及转归的主要因素。而目前其产生的深入内因、形成的机制尚未完全清楚[2],并且在临床工作中也缺乏有效、可靠的治疗方法。
  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进入到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水平,在该领域开展的基础研究也取得一定进展,并已将成果应用于临床治疗。特别是细胞因子在病理性瘢痕的形成中所起重要调节作用已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细胞因子是一种存在于人体中极微量的活性物质,由活化的免疫细胞和某些基质细胞所分泌,介导和调节免疫及炎症反应的一类小分子多肽,作为细胞外基质间的一种重要的信号传导介质,它们参与调节成纤维细胞的转化、增殖、代谢凋亡过程,在创伤修复和瘢痕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调节作用[3]。其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的作用尤为重要。TGF-β1基因位于第19号染色体长臂上,含7个外显子和6个内含子,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的细胞因子,在胚胎发育和组织损伤的修复和更新中起重要作用,影响伤口愈合过程的所有阶段,包括炎症反应和细胞外基质积累。目前普遍认为TGF-β1与病理性瘢痕形成有密切联系,这一点已被大量实验所证实[4-5]。
  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TGF-β1基因存在着基因变异及基因多态性,这种基因多态性与多种疾病存在密切相关性[6-7],而与中国汉族人群病理性瘢痕是否相关,目前国内、外鲜见文献报道。本实验中,研究对象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表明其基因频率已达到遗传平衡并具有群体代表性。研究初步结果提示,TGF-β1基因-509位点C等位基因及CC基因型是中国浙江地区人群对病理性瘢痕的易感因素。可以推测,在组织局部分泌TGF-β1机制中,该位点不同基因型可以通过调节TGFβ1mRNA的转录活性的高低,进而影响TGF-β1蛋白表达量的多少。我们的初步研究结果对病理性瘢痕的预测诊断及筛选具有较大潜在的临床意义,然而更大样本、更多地域、多民族的印证研究尚有待完善。
  本实验采用的聚合酶链反应-反向点杂交方法是由Saiki RK[8]于1989年首次提出,虽然在原理上与正向斑点杂交相似,但却巧妙地反其道而用之,即反方向的将各种探针固定在基质上,用以检测受检的各种标记样品中与探针互补的核酸物质的变化。近年来应用此法进行β-地中海贫血、囊肿性纤维化等疾病的基因诊断,取得较好效果。该方法分辨率高,技术简便、快速、可靠,其检测结果与DNA测序符合率高,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Oyama A. High expression of 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 and its role in cellular proliferation and extracellular matrix production in keloid fibroblasts[J]. Hokkaido Igaku Zasshi, 2003,78(6):529-539.
  [2]Wu Y, Zhang Q, Ann DK,et al.Increased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may account for elevated level of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 via activating ERK1/2 in keloid fibroblasts[J].Am J Physiol Cell Physiol, 2004,286(4):C905-912.
  [3]Widgerow AD, Chait LA, Stals R, et al.New innovations in scar management[J].Aesthetic Plast Surg, 2000,24(3):227-234.
  [4]Schultze-Mosgau S, Blaese MA, Grabenbauer G,et al.Smad-3 and Smad-7 expression following anti-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1 (TGFbeta1)-treatment in irradiated rat tissue[J]. Radiother Oncol, 2004,70(3):249-259.
  [5]Flanders KC, Major CD, Arabshahi A, et al.Interference with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Smad3 signaling results in accelerated healing of wounds in previously irradiated skin[J]. Am J Pathol,2003,163(6):2247-2257.
  [6]Dunning AM, Ellis PD ,McBride S, et al . A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l signal peptide variant increases secretion in vitro and 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incidence of invasive breast cancer[J].Cancer Res,2003,63(10) :2610-2615.
  [7]Li Z ,Habuchi T,Tsuchiya N,et al. Increased risk of prostate cancer and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associated with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2be2ta 1 gene polymorphism at codon10[J].Carcinogenesis,2004,25(2):237-240.
  [8]Saiki RK,Walsh PS,Levenson CH.Genetic analysis of amplified DNA with immobilized sequence-specific oligonucleotide probes[J]. Proc Natl Acad Sci USA. 1989,86:6230-6234.
  
  [收稿日期]2008-03-06 [修回日期]2008-06-16
  编辑/张惠娟
其他文献
带状疱疹为皮肤科常见多发病,2007年6月~2008年5月,我们应用曼迪森(MDC-500)半导体激光辅助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患者,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科门诊具备典型症状及体征的带状疱疹患者106例,其中男59例,女47例。年龄最大81岁,最小14岁。就诊前病程2~9天,平均5.5天,未做任何治疗。发病部位:胸部53例,腰骶部11例,颈
期刊
临床中笔者遇到不少体型巨大的表皮囊肿,一般超过6cm,我们曾采用传统手术,常规梭形切口,单纯切除的方法治疗过12例巨大表皮囊肿,结果发生血肿、血清肿、包膜残留、切口延迟愈合及瘢痕增生等较多并发症,给患者的身心带来痛苦。故近两年我们采用微创方法,收治了24例患者,并发症明显减少,甚至杜绝了有些并发症的发生。现将体会报道如下。
期刊
良好的肤质是人体美的重要外在体现,因此护肤和每个人密切相关。当今社会,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人们对美的追求也日益普及和热切。与此同时,护肤品市场也飞速发展,展现在消费者面前的是诸多的护肤品牌,甚至某一品牌中的诸多个系列。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NOS2基因-954 G→C位点多态性与白癜风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对749例白癜风患者和763例健康人的NOS2基因-954 G→C位点基因型进行分析。结果:白癜风患者NOS2-954 G→C位点基因型的分布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联合基因型GC+CC及C等位基因在白癜风患者中频率较高,与临床资料结合分析表明联合基因型GC+CC在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VEGF对血管及软组织长入多孔聚乙烯支架的影响。方法:制作多孔聚乙烯支架置入动物体内的模型后,随机分成2组:第一组应用VEGF;第二组为对照组(不给任何药物)。术后第7天、第14天取出支架,做组织学分析观察毛细血管及肉芽组织长入状况。结果:应用VEGF组血管及肉芽组织长入孔隙迅速,而对照组长入缓慢,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可促进血管及软组织长入多孔聚乙烯支架,从而加强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隆鼻术并发症的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以来收治的120例隆鼻术后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隆鼻术并发症的发生主要与手术操作不规范、隆鼻材料的选择有关。结论:规范的手术操作和选择优质材料对减少隆鼻术后并发症发生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隆鼻术;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622 R76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08)-11-
期刊
[编者按]皮肤外科作为皮肤科重要的亚学科,近半个世纪以来在欧美国家发展蓬勃。在国内由于种种原因,直至近年才逐步走入正轨,但发展非常迅速。那么,什么是皮肤外科?它的技术范畴和施治范围又是什么?它与皮肤科学及其他兄弟学科之间又是怎样的关系?为了使相关医务工作者对皮肤外科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我刊特别组了这个共十二讲的皮肤外科系列讲座,希望能抛砖引玉,与更多同道广泛、深入的交流。  皮肤外科系列讲座目
期刊
自Carruthers首次将A型肉毒毒素用于治疗眉间区域皱纹以来,肉毒毒素很快在面部除皱中得到广泛应用。其疗效肯定,副作用少,患者痛苦小,操作简单易行,可重复治疗。对于不想手术又想要快速除皱者,肉毒毒素注射是最理想的选择。然而由于美容就诊者的心理问题及肉毒毒素可能引起的部分并发症,对手术效果会产生负面影响。所以,近两年来,我们对来我院进行肉毒毒素除皱的患者进行整体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    1资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MTM正畸技术在成人前牙美容中的作用。方法:从近年已完成正畸治疗的患者中整理出因前牙美容问题而运用MTM正畸技术治疗的成人患者42名。对其就诊情况和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患者(男性11名,女性31名),活动矫治6人,固定矫治36人,平均疗程10.35个月。有32人仅通过MTM正畸治疗就达到了效果,有10人在完成正畸后进行了修复治疗,所有患者均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
期刊
2004年1月~2008年1月,我们采用Q开关Nd:YAG激光结合新文绣技术对88例错误文眉者眉形进行修改,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88例就医者均为女性,年龄24~66岁,平均为45岁。文眉时间最短2年,最长18年,均对眉形或眉  色不满意,文过的颜色为蓝黑色、红色、紫红色及咖啡色。    2方法    2.1仪器及相关参数:采用 Q开关Nd:YAG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