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举考试如何预防作弊

来源 :大学·阅读独唱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tter_d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隋唐以后,科举考试成为历代封建王朝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于是也就有了投机取巧之人,钻研考场作弊手段,企图蒙混过关。为了维护考试公平,王朝统治者与作弊者展开了长达1300余年的“反作弊斗争”。
  夾带是科举考试中最常见的作弊方式。但隋唐时,并不禁止考生携带考试资料人场。到了宋金时期,朝廷对“怀挟”行为开始严打:人场前,考生必须经兵士仔细搜身;考场内,有兵士巡行监视,考生之间以墙隔开,每个考生所在隔间称为“号舍”;考试中,禁止喧哗和随意离场。北宋思想家李觏在《寄祖秘丞》诗中这样描述当时考试的场面:“主司隔帘帏,欲望不可跤;中贵当枨栏,搜索遍靴底。呼名授之坐,败席铺冷地;健儿值我前,武怒足防备。”足见当时考场的严肃。
  到了明朝,考场管理更加严格,达到“片纸只字皆不得带入试场”的程度。除了进考场前的搜查外,还详细规定了考生带人考场的各式物品的规格,如砚台的大小厚度、毛笔的款式等,都有明确的限制。而清朝在此基础上又对考生的着装做出了规定,“凡考试举子人闱,俱穿拆缝衣服,单层鞋底,只带篮筐、小凳、食物、笔砚等项,其余别物令在外留截。如违,严加治罪。”但即便考试入场搜查如此“苛刻”,在乾隆年间的一次考前搜检中,还是搜出“怀挟”者20余人,另有2000余人临时弃考。考场外,“抛弃的蝇头小卷堆积于墙阴路隅者,更不计其数”。从此,清王朝对考试的管理更加严格,对一切有可能作弊的地方都做了明确规定,如带人的食品,“糕饼、饽饽各要切开”,甚至连考生所穿内衣内裤(亵衣、辉裤)都有强行要求:“辉裤绸布皮毡听用,止许单层。”
  但即便如此,还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夹带作弊风险较大,于是请人代考的方式随之产生。为了应对这种状况,新的规定又诞生了:有关部门需提前详细登记考生的体貌特征,以便进场时兵士核对其身份。此外,清朝时还有一种官员为考生身份作保的行政文书,称“识认官印结”,上面盖有官印,以证明考生身份的真实性,防止冒名顶替。“识认官”即担保人,一旦发现舞弊现象,“担保人”也要跟着受罚。
  除了夹带和代考,第三种常见的作弊方式就是“贿买”。有人或凭权势、或凭重,金亶通考官,打点考场上下,使自家子弟得以高中。对此,唐代武则天发明了“糊名”的办法,遮盖考生的姓名籍贯等信息,防止考官认出考生试卷。这一做法在宋代称为“弥封”,已被当作定例,同时又采取誊录制度,由专人抄录考生的试卷,把试卷的抄本送给考官,以避免考官根据字迹去辨认考卷。然而,想要作弊的考生仍可与考官约定,以特定的句子或字词作为识别的暗号。针对这种问题,自宋太宗起实行“锁院”制度:每次考试的考官分正、副多人,均临时委派,以便互相监察;考官接到任命后,当日就要人住贡院,锁门不出,与外界隔绝,连家人都不得见面,直到考试结束发榜后才能离开。据欧阳修《归田录》卷二记载,主考官有时被“锁院”长达五十天之久。
  随着历代考场纪律的严格,各朝对作弊者的惩罚也越来越严重。从历史上看,宋朝的处置较为宽松,一般只取消考生当年的考试资格,对受贿考官降职贬官了事。而明清两代朝廷不断强化打击力度,参与科场舞弊活动的官僚和举子,往往一经查明,轻则谪官贬职、廷杖后发配充军,重则腰斩绞决。如顺治十四年(1657)发生的著名的“丁酉科场案”,北闱考官有七人被处斩,南闱主考房考官全部被绞决,其惩治之严酷,令人不寒而栗。
其他文献
在当今提倡整本书阅读的趋势下,中学生最好广泛涉猎一些普适性的经典,例如“新课标”推荐的那些经典名著。基础教育改革先锋于漪曾说,希望广大中学生能“真正读一点‘磨脑子’的书,读一点经典”。有挑战的阅读才是有收获的阅读,在“磨脑子”的过程中,不但能提高阅读的理解能力,还能帮助我们提高作文的语言建构。本期我们以朱光潜的选文为素材,来看看如何学会“磨脑子”的阅读。  1论述型范式:主旨句+扩展句  围绕主旨
期刊
不用工作的人类不可避免地投入了虚拟世界,现实世界慢慢荒芜,人类不需要大房子、不需要运动场、不需要CBD、不需要电影院,只需要一张床、一个头盔式载具,就能拥有一个心仪的世界。  PART1  漫天遍野的风沙铺天盖地地打在宋海城的身上,透过风镜,能见度不足3米,隐隐约约可以看到沙丘的另一边有一片巨大的阴影,影影绰绰,似一头体型庞大的巨兽匍匐在沙海深处。  从情报商人处高价购买的地图指明在这片沙漠的中心
期刊
清晨。高楼大厦像起伏的群山连绵不断。远方,夏天的太阳刚刚升起,阳光透过白云,照进这个房间。这是80层公寓大楼的第72层。床上躺着的男人就是这间屋子的主人,他在宇宙旅行保险公司工作,名叫特尔。  太阳升得更高了。窗台上的玻璃雕刻反射出的阳光闪闪烁烁,照射着镶在墙壁上的自动日历,在2050年这个数字上,形成了一个圆圆的光圈。  照射进来的阳光愈来愈强,窗上的大幅玻璃却只带点青白色的光,似乎隔断了太阳热
期刊
充满灵性的少年诗人  1861年5月7日,罗宾德罗纳特·泰戈尔出生在位于加尔各答的大宅中。“罗宾德罗纳特”是他的名字,意思是“沐浴阳光的因陀罗天神”。泰戈尔家族属于婆罗门种姓,但在许多方面表现得很开明。泰戈尔的祖父既是孟加拉最早的实业家,也是一位积极的宗教改革者。在他的努力下,泰戈尔家族的经济实力与社会影响力达到巅峰。  泰戈尔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从小接受严格的教育。他在尚未及读书的年龄便去了学校学
期刊
大方  小学时写作文,题目是“我的好朋友”,文章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形容词便是“大方”。那时的我们懂得不多,只知道好朋友之间会大方地分享好吃的零食、好玩的游戏。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童年时光正因为彼此的慷慨分享,充满美好的回忆。  时光机——  “大方”在古代  1.方正之极  《老子》:“大白若辱,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此句列举了五种现象来说明“道”的无为境界,直译为:最白
期刊
20世纪80年代,自觉的女性写作开始兴起。直到90年代,女性作家们的小说创造精彩纷呈,蔚为大观,逐渐成为中国文坛备受瞩目的现象之一。  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人的解放潮流兴起且不断延续,女性问题也逐渐受到各界重视,对此的思考与写作自然而然展开。新时期的社会转型和多元化局面的逐渐形成,使得主流话语的权威性旁落,个体的重要性凸显,为女性写作也创造了自由的空间。此外,西方女权主义理论传入中国,西方
期刊
无人便利店现在才刚刚起步,但在我看来,无人化的服务,会成为未来商业、服务业的主流。由此开启的各种可能性,才刚刚开始。  为什么说无人化服务会成为主流呢?有这么几个重要的背景。第一,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劳动力总量将达到一个顶峰,然后进入一个慢慢减少的阶段。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雇佣劳动力的成本会提高,而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会越来越多地以自动化或无人化的服务取代劳动力。第二,包括扫码开门、人脸识别
期刊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当代文坛的“寻根文学”热潮退去之后,“新写实主义小说”横空出世。它打破了现实主义小说固有的构思模式,以客观的叙事立场介入小说,将创作的笔触伸向社会最底层,展现底层人物平凡黯淡的人生。以刘震云、池莉、方方等为代表的一批新写实主义作家崭露头角,以犀利冷静的笔锋描写芸芸众生的庸常生活。  作为新写实主义的代表人物,刘震云凭借他活跃的思维方式、犀利的语言风格和对现实生活的敏锐嗅觉,形成
期刊
自我实现——个人能力的表达和创造性运用——只有在个人面对并经历焦虑后,才有可能发生。身心健康的个体的自由,就在于他能够在面对和克服威胁时,充分运用新的可能性。度过焦虑,才能寻求并部分达成自我实现,一个人的活动范围和自我度量都扩大了。脑损患者最难具备这种忍受焦虑的能力,儿童的忍受力高些,具创造力的成人的忍受度最强。  苏利文主张,“自我”就在小孩的焦虑经验中诞生。婴儿在与母亲的早期关系中,学会分辨许
期刊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泰戈尔以文化使者的身份出访了许多国家,走到哪里,都掀起一股“泰戈尔热”。泰戈尔对五四时期中国文学的影响有目共睹。从20世纪20年代中期起,中国文坛上出现了不少类似《园丁集》《新月集》《飞鸟集》的小诗。徐志摩曾说:“在新诗界,除了几位最有名的神形毕肖的泰戈尔的私淑弟子外,十首作品里至少有八九首是受他直接或间接影响的。”下面,就让我们看看泰戈尔有哪些著名的中国粉丝吧!  徐志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