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教学观念的转变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ngfongfongf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改革提出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理念,这种理念要求把教学看作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的反思性的、批判性的、探究性的活动;把教学看作是以理解为基础的体验生活和建构生活的过程;把教学看作是师生互动的交往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变陈旧落后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本,构建先进而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教育教学—高中历史—转变观念
   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课程不论作为教育活动要素的核心部分,还是作为教育文化建构的重要目标,都是古今中外和非制度化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焦点问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对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原有的教学思想、教学模式、教学策略等有许多已不适应当前教育发展的需要,研究和开发新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本人结合自己十几年来教学实践和经验,浅谈中学历史教学的几点转变。
  教学思想应由“封闭性”向“开放性”转变
   在传统的教学当中,只重视教师“教,而忽视学生的“学”;只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一直存在着只重视传播知识而忽视发展学生的能力现象。这种封闭性教学思想,使学生成了“应声虫”、“考试的机器”,束缚了学生的主动发展、个性特长、创造能力的培养。只有构建历史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知识整合能力在教学内容上,我引进历史的点面交叉法。所谓“点”,就是历史纵向和横向联系的交叉点。上课时,我往往抓住某一个知识点,谈今论古,或者谈中国论外国,或谈外国论中国。例如,在讲到美国1787年宪法时,通过分析其所依据的理论基础,可以让学生们联系法国的启蒙思想,以及中国史中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这项内容的理解,又大大丰富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同时,更重要的是,也构建了学生的历史知识体系。其实历史本身就是一张网,只要能够找到正确的点与线,就能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同时历史课的教学点,还包括现实社会的一些“热点”和“焦点”问题,启发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思考这些问题。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大多数学校都将素质教育理念融入到教学实践当中,由此引发了很大改观:教师的教学观念正在发生着变化,教师不在单纯地采取灌输式教法,而是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树立“面向未来”的时间观,“面向社会”的空间观,发展学生的课程观,教育的质量观和人才观,创新的教育观。因此,我们要遵循教学规律,从学校老师、学生的实际,培养新一代的创新型人才。
  师生关系由“专制性”向“民主性”转变
   教学过程包括教师、学生、课程三个基本要素。这三个要素之间是约束与被约束,压抑与被压抑的关系。课程约束压抑着教师与学生,教师约束压抑着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受着课程和教师的双重约束与压抑,学生处于被动与不平等的地位。导致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在教学中根本无从体现。
   面对新形势下的教师必须确立一种观念,教师的职责不仅传道、授业、更重要的是解惑、启疑。教师任务不仅传递知识,更重要是激励思考。对学生来说教师扮演的角色不能以“权威”自居,学生再也不用对老师“惟命是从”。在教师与学生平等的基础上,要建立师生互动关系,这种互动不仅包括知识互动,而且还包括情感的互动。
   实现由“专制性”向“民主性”的转变,在师生之间构建一种平等、尊重、民主、自由、公正、宽容、鼓励和帮助的关系,双方互相接纳,互相敞开、互相理解,形成互通、互动、互促的教学纷围,才能使学生消除畏惧、释放个性、发展潜能,培养出具有独立人格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合格人才。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树立真诚为学生服务的意识,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亲近感、信任感,这样才能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要营造一种美好和谐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轻松愉快、自觉主动地参与思维、理解等一系列活动。在课堂中,学生有充分的权利表达自己的意见,教师要尽可能采纳合理的建议。教师应对学生的各种发现和见解给予鼓励,并进行恰当的引导,从而让学生在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中产生积极向上的情绪。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与学生进行语言交流的主要表现形式是“问与答”。因此,教师提问将极大地影响学生的思维和学习活动,教师只有不断地提出发人深思的问题,师生之间的双边交流才能融于和谐的信息交流之中,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才能调动起来
   三、 学习方式由“机械性”向“探究性”转变
   传统的教学有意无意地将学习当作是学习者的外界信息的一种客观的,机械的反应过程,学习被认为是由外而内的灌输,是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复制。而长期以来以应试教育的指导下学生也习惯接受教师,书本上的观念、概念、甚至知识体系。把这些知识当作真理死记硬背下来,而缺少了一个感知、理解、认识、升华的过程,由此产生的结果往往是学生能应付考试而不能解决真实情景中结构不同的问题,不善于以历史发展的视角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出现了我们通常说的“高分低能”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新课改中提倡学生在学习中要自主学习、探究学习。
   所谓探究学习,简单的说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或社会生活的实践中确定一个研究主体通过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发展。通过探究学识能使学生勇于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潜能,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发挥和各方面素质的提高。
   历史活动课强调的是“活”,突出的是“动”,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生活动的指导者。每一次活动课都要精心设计,要求全体学生参与活动设计,包括课前的组织、策划、准备、课中的主持、实施及课后的总结评价。在这一过程中,老师要起指导、组织、协调的作用,给学生较大的活动余地,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各方面的潜能。如中国近代史既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屈辱史,又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史。这段历史感情色彩浓郁,教师要通过组织学生演讲,促使学生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文史资料,更进一步了解中国近代史上许多鲜为人知的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人物和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活动课程和学科课程成为历史学习的发动机。
   历史课外活动课具有开放的特征,它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意识。如中国古代史的教学内容可通过社会调查的方式进行,让学生亲身感受、体会、收集、掌握第一手材料,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能力,提高他们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通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是现代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根本所在,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所在。作为中学历史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要不断地探索历史教学的方式、规律,使历史教学“活”起来,使历史教学很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其他文献
【摘要】“三味书屋”,何为三味?寿镜吾老先生的子孙们说法不一,是否与寿镜吾老先生的思想情操有关?为人方正、质朴、博学、不懈做官?为何书塾墙上又挂“松鹿图”?人性是复杂的,原来寿镜吾老先生因为清王朝的腐朽自己不愿做官,又因为深受儒家建功立业思想的浸染,故有“松鹿图”,这反映了中国古代不得意文人知识分子的尴尬生存处境。  【关键词】 鲁迅;寿镜吾;三味书屋; 松鹿图    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幼年读书的
摘要:閱读可以说是一个人的语言知识、背景知识和其他专业知识相互作用的过程,是根据已有的语言材料、文化知识和逻辑推断进行推测和纠正的过程。因此,教师只有引导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克服阅读过程中的不良习惯,鼓励学生正确运用阅读方法和技巧,不断加大阅读量,扩大英语词汇量,才能真正提高阅读水平提高学生的语篇分析能力。  关键词:民族 初中英语 高效阅读 兴趣    英语阅读
【摘要】外语教学是语言教学,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如果在外语教学中忽视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就会使教学沦为只重视形式的僵化教学。中学英语教师作为基础英语教学中主要参与者,担负着既要教会学生语言知识又要引导学生注重有关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的双重任务。为此,教师必须在不断提高自身文化修养的同时,挖掘教材的文化内容,随机讲授,并采用寓教于乐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文化背景;中西方文化
让学生自主地参与教学活动是素质教育的基本体现。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落实学生的主体性。课堂上学生能否自主参与学习活动是学生能否成为学习的主人的明显标志。只有学生在情感、思维、动作等方面自主参与了教学活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才能充分体现。 要解决这一难题,在教学活动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入
新《课标》对朗读提出了十分明确的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强调“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并指出:鼓励学生学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有助于训练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智力,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有位名人说过:“没有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课,不是一堂好课!”由此可见朗读的重要性。加强朗读训练能够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
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曾说:“教师的成长等于经验加上反思。”叶澜教授也有“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的教诲,这些都在告诉我们,教学反思对于提高教师的素质有着多么重要的作用。一名教师,如果只知道满腔热情地去制定方案,实施方案,却不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那么最终也只能是事半功倍。作为一种对于教学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方式,应该说,教学反思伴随着每一位优秀教师的成长。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如何写好教学反
论文摘要: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能力的核心是语感。因此,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是我们老师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语感 语言积累     叶圣陶先生说:“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语感训练。”吕淑湘先生认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一个学生的语感强了,他在理解方面和表达方面都会不断前进。”朱作仁教授说:“敏锐的语感既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条件
日前,在央视里看到一则新闻:某国家对所有国民进行一项调查,发现60%以上的青年人在书写方面键盘输入替代了手写。在这些人群中,调查显示有20%的人记不清楚身边的亲人和朋友的生日和电话号码。  看了以后,我不由得想起了当今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的一部分功能都已经被机器所替代。诸如写字这个方面,城市家庭里几乎都有电脑。不少人认为,用键盘写字比用手写快了许多,而且不用担心写得不漂亮。事实上,这的确是需要
【摘 要】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其评价的首要标准就是它是否有“语文味”,但是多年来中学语文教学大多走在“语文味”的边缘,那么其缺失到底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产生这种缺失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才能让语文教学中的“语文味”走在归家的路上?面对这一系列问题,笔者做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语文味 缺失 回归   “‘语文味’就是指在语文教学中体现出语文学科作为一们既具有工具性又具有人文性的基础学科的性质来体现出语
【摘 要】本文拟从课堂提问的技巧和设计,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作些初步探讨。『新课程教育网』@版权所有@  【关键词】设计 课堂提问 英语教学权所有  教育心理学家揭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从问题开始。古语有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因此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的设计是极其重要的环节。通过提问,能把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言语活动吸引到问题情境中,使学生精神达到集中专一。下面笔者就英语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技巧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