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隐胜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ning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隐性课程资源的内容
  
  “隐性课程资源”是指在教学中因“正规教学内容”的需要以间接、内隐的方式呈现,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学习质量的诸多因素。其主要内容包括:
  1 衍生资料。在语文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文本内容与学生原有知识、生活经验、情感经历之间有较大距离的情况,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教师根据需要适时补充与文本相关的资料,让学生了解与文本有关的背景知识,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解读文本,加深理解,提高认识。
  2 拓展阅读。有些课外阅读资料与所学文本相互映衬,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认识。比如,从课文拓展到读整篇文章或者整部作品;从课文扩展到与课文内容相似或写法相近的其他文章;从课文扩展到阅读作者的其他作品;从课文到阅读文章作者的传记,对课文作者作品的评论。再如,从课文中所写的某个人物、某种景物、某个事件、某种细节、某种写法甚至是某句话、某个字也可以拓展到阅读其它相关作品。
  3 情境氛围。语文教学需要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为学生创设与文本内容相适应的情境氛同,以提高教学效果。这样的情境和氛围,可以说是学生文本解读的“软环境”,对学生的阅读活动起到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充分挖掘教材巾情感因素的基础上,创设与教材情感十目符合的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4 动态生成。在课堂教学中常常会生成一些“意外”的新信息、新情境、新思维和新方法,教师应敏锐地抓住有价值的生成资源,并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有益的问题,使教学绽放生命异彩,从而生长成课堂上一处处精彩的“亮点”。
  5 师生关系。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巨大热情,调动师生双方教与学的积极性,学生会因喜欢教师而对其所授的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隐性课程资源开发策略
  
  现实中“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往往处于无度、无序、无效等不规则状态,因此,强调规范合理地开发和利用隐性课程资源是非常必要的。
  1 补充拓展要适度高效。新课程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并不能让大量无效的材料涌进课堂,甚至喧宾夺主,抢占了课堂主阵地。如教学《莫高窟》一课,教师、不去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学习课文说明事物的方法,而补充大量关于王圆策卖文物的材料。让学生批判王圆策不爱国,这样的补充拓展就明显失当了。因此,基于补充拓展的资源开发要坚持必要性、实效性和适度性的原则,要紧紧依托文本,升华文本内涵;要简明扼要,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提升学生的认识,而不能因补充拓展冲淡了文本的细读。
  2 情境创设要不着痕迹。教师在进行这些预设时,首先应该考虑创设的情境氛围是否能帮助学生理解,促进学生想象,增强学生阅读期待等,而不是为了追求那种表面上热热闹闹的赶“时髦”。如教学《在大海巾永生》一文时,教师播放邓小平同志骨灰伴着鲜花撒人大海的视频,配以哀乐和对邓小平一生丰功伟绩的介绍,就很容易把学生带入那种心情悲痛、缅怀伟人的氛围中。
  3 师生关系要精心培育。首先,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修养,用教师特有的文化气质去感染学生,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去吸引学生,用丰富的语文知识去引领学生。其次,教师要把学生当成有独立人格的发展中的人。把自己当成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而不是知识的布施者。第三,教师要发自内心地尊重、关爱、理解学生,做到“严爱优生,厚爱差生”,坚持多鼓励、多表扬,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不断获得对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4 动态生成要充分预设。精彩的生成往往是源于教师对文本的深度思考和对教学的充分预设。而巧妙的预设往往反映了教师深厚的语文素养和高超的教学艺术。所以,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既能深刻地洞察教材,又能巧妙地处理教材,尤其对于一些难点问题的设计要能给人“四两拨千斤”之感。
  总之,在语文教育实践中,既要注意开发“显性”课程资源,又要合理地开发和利用“隐性”课程资源,这是语文教师智慧的选择。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于2001年颁布实施,历经七年了。小学阶段六年一轮的实验已经完成,初中阶段第二轮实验也已结束。按一般教育改革的工作程序,也到了总结过去、规划未来的阶段了。  七年,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然而,回眸这七年在语文课程改革发展史上,却是一个弥足珍贵的时段。  这七年,是语文教育观重建的七年,是着重于观念探讨日益向实践层面深入的七年,是对语文课程改革的哲学基础进行反思的七
期刊
江山静好 岁月无声/ 智远山河 慧及天下/ 知人善用 择外物提升自我/ 富贵有道 融外化成就事业/ 感悟自然 方知人生精彩多姿/ 综览天下 更让从容尽显本色/ 听命于民 赢民心/ 真心想民 得民意/ 实事为民 聚民力/ 以欣喜回应大业 不弃弱小/ 以欣慰回报社会 不厌细流/ 以欣欣回答未来 不分畛域/ 重情重义重责任 大德无言上善若水/ 大志大举大襟怀 厚德载物大爱无疆/
期刊
识字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阅读写作教学的基础。对于一个七八岁的孩子来说,如何让他们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呢?我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我们要灵活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创设深受学生喜爱的情境,使他们在识字中体会乐趣,收获精彩。    一、视觉效应    心理学告诉我们,动态变化着的事物特别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经常会出现的“转转盘”识字,就深受学生的喜欢
期刊
一、教学目标的定位力求明确、合理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与归宿,也是实施扎实有效教学的标准。第一课时,必须有明确而合理的课时目标。  1 依年级及文体有所侧重。一般来说,无论是低中年级,还是高年级,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总体上都是围绕“识字、写字”和“把文章读正确、通顺”以及“初步把握文章的基本结构和要表达的基本情感”等方面来确定的,只不过是有所侧重而已。如低中年级第一课时侧重字词句的教学,
期刊
翻开飘着墨香的课本,刘绍棠先生的《师恩难忘》吸引住了我,读罢,深深陶醉其中,陶醉在田老师娓娓动听的话语里,陶醉在田老师美妙神奇的故事里。田老师的故事,如三月的和风,似潺潺的小溪,像朗朗的春晖,这不正是我们梦寐以求、苦苦追寻的润物无声的语文课堂吗?从田老师的身上,我们可以学到很多很多。    一、用故事,植入一颗“语文的种子”    开学的第一天,一群乡村娃娃,带着对家长的依赖,怀着对无拘无束的稚童
期刊
很多学生摸不着习作的门道,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不会构思。如何指导学生构思,帮助学生还原习作写作过程呢?  首先,要根据题目的要求,围绕自己拥有的材料和思考所得,确定写作的目的及其材料。“课标”的字里行间诸如“独特感受”“有创意地表达”等表述,还是重视学生这些能力培养的。因为写作本身就是一项最具创造性的语文学习活动,而忽略了“独特感受”和“有创意地表达”等能力的培养,创造性就无从谈起,学生的灵感也可
期刊
人生和语文天然不可分,像水与乳的交溶,肉与灵的融合,人与文表里如一,和谐共生,构建了人的鲜活而智慧的生命。    一    人的有机休很复杂,而人生其实很简单。“人之初,性本善”,一个人若是始终不渝地守护住自己善良、仁爱之心,一辈子就会活得安宁而愉快。唯有简单,才是人生走向光明的幸福旅程。  语文很丰富,教学语文其实也很简单。“语文是什么?就小学而言,我们可以回答说:语文就是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
期刊
语文学习主体关注的焦点不在于弄懂课文直接传输的内容,而在于怎样才能正确、快速地接受课文传输的信息,怎样学会像作者那样搜集、整理、加工各种社会信息,形成自己的思想感情,又怎样准确、简洁、生动地传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教会学生采用合适的解读途径和处理加工方法,准确高效地提取或开发利用文本的信息价值,应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之一。为此,提请注意以下几点:    一、“常态阅读”与“特殊阅读”兼顾    文本类
期刊
我猜不出党有多么多么高大,  也猜不出党有多么多么漂亮,  我只知道党在我心中,  是明亮温暖的太阳。  太阳照耀黄山、黄河,  太阳照耀长城、长江……  祖国的山山水水就壮丽、秀美,  祖国的山山水水就富饶、鲜香。  太阳照耀北京、上海……  中华大地就熠熠闪光——  北京奥运精彩纷呈,  上海世博璀璨辉煌……  太阳照耀山区、水乡,  山区、水乡就天天变样:  一座座茅屋变成了漂亮的小楼,  
期刊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最后的姿势》一课,是一曲师爱的颂歌,是一首生命的赞歌,让人的心灵受到震撼,让人的心灵受到洗礼。作者用平实的叙述、质朴的语言、白描的手法,勾勒了谭千秋老师在地震突如其来之际,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护卫学生生命的高大人物形象。谭千秋老师最后的姿势,诠释了深沉、博大的师爱,升华了大爱无疆的师魂。这是人生的高度,这是英雄的气概,这是雄鹰的飞翔,感天动地,直击人心。    一、环境描写有序铺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