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浙江省绍兴市2007年中考语文的最大亮点,笔者认为在于对综合实践活动在中考中如何评价问题的探索:
4.“读鲁迅”综合实践题。(12分)
学校开展“鲁迅读书月”活动,主题是“鲁迅与我们的学习生活”。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绍兴市在2007年3月进行了一次全市初中语文教师命题比赛,其中综合实践活动题是比赛的重点。中考命题人由此得到借鉴,推出了今年的综合实践题。这是一道真正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评价题,是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最恰当的诠释。试题要考生分四步由浅入深地开展活动:
活动一:走进作品
要求每位同学推荐一篇课外读过的鲁迅作品,并写出一句推荐语。
你推荐的作品:《____________》
你的推荐语:
这种形式当然不算新,但一旦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就有了一定的新意。这需要学生在平时能真正读书,读好书,多读书。认真读过鲁迅名著的学生没有答不了的。当然如果只走到这一步,这道题也不算出彩,甚至有考文学常识之嫌,第二个活动紧跟着第一个活动而来:
活动二:认识鲁迅
要求同学谈谈“你心目中的鲁迅”。下面是同学们收集到的有关鲁迅的材料。有的同学建议根据这些材料拟一副对联来概括我们心目中的鲁迅形象。现在,已有同学拟了一则上联,请你写出下联。
材料一:鲁迅先生“关于自己”的话。
◎在生活的路上,将血一滴一滴地滴过去,以饲别人,虽自觉渐渐瘦弱,也以为快活。
◎我是不写自传也不热心于别人给我作传的,因为一生太平凡。倘使这样的也可以做传,那么,中国一下子可以有四万万部传记,真将塞破图书馆。
◎我觉得古人写在书上的可恶思想,我的心里也常有……
材料二:几个生活细节
◎孙伏园回忆:我随鲁迅先生旅行,如到陕西,到厦门,到广州,我的铺盖常常是鲁迅先生替我打的。耶稣常为门徒洗脚,我总要记起这个故事。
◎北京大冷天鲁迅先生还穿着单裤。他对朋友说:“你看我的棉被,也是多少年没有换的老棉花。你看我的铺板,我从来不愿意换厚被子。生活安逸了,工作就被生活所累了。”
材料三:两张照片
上联:俭朴热忱甘于奉献
下联:_______________
这也是一个完全指向语文的活动。为了便于学生答题,试题提供了三份材料,学生要从这三份材料中恰当提取。如此,既考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又考了学生的语言归纳能力,还考了语言运用能力,一箭三雕。两张照片也彰显出读图时代的特色,比较契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活动三:汲取精华
要求同学把鲁迅与自己的思想、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下面是鲁迅作品中的两个名句,请你任选一句联系实际谈谈感想。
①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②即使慢,驰而不息,纵令落后,纵令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的目标。
感想:________________
这个活动也是始终指向语文,体现了在理解祖国语言文字基础上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目标,同时通过理解鲁迅的文字,给以人文素养的熏陶。这个活动还要求学生与生活相联系,体现了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思想,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内涵。
当然最有分量与创意的要数活动四:
活动四:提出疑难
要求同学记下读鲁迅作品时遇到的不解的问题、或想跟鲁迅先生商榷的问题等。学校将举行论坛,邀请鲁迅研究专家与同学对话,在论坛上你准备提出一个什么问题?
你的问题:
众所周知,没有阅读,学生就不会遇到“不解的问题”,更不会有“跟鲁迅先生商榷”的动机。只有那些真正读过鲁迅著作的学生,才能有感而发。因此,此题的第一个优点就是目标指向明确,要学生平时多读书,多思考。此题的第二个优点是让学生提问题。我们知道,当今的语文教学多是师问生答、题问生答,较少学生面向教师、课本和自我的提问。事实上,不是我们的学生没有问题、不会问问题,而是我们不允许学生提问。渐渐地,我们的学生变得少年老成,死气沉沉,没有创造性。此题为语文考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了个好头。当然这一题最大的优点不只是能让考生通过对话的形式提出自己的问题,而是在这泛语文非语文极度泛滥的背景下,让问题一定要指向“语文性”。
4.“读鲁迅”综合实践题。(12分)
学校开展“鲁迅读书月”活动,主题是“鲁迅与我们的学习生活”。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绍兴市在2007年3月进行了一次全市初中语文教师命题比赛,其中综合实践活动题是比赛的重点。中考命题人由此得到借鉴,推出了今年的综合实践题。这是一道真正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评价题,是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最恰当的诠释。试题要考生分四步由浅入深地开展活动:
活动一:走进作品
要求每位同学推荐一篇课外读过的鲁迅作品,并写出一句推荐语。
你推荐的作品:《____________》
你的推荐语:
这种形式当然不算新,但一旦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就有了一定的新意。这需要学生在平时能真正读书,读好书,多读书。认真读过鲁迅名著的学生没有答不了的。当然如果只走到这一步,这道题也不算出彩,甚至有考文学常识之嫌,第二个活动紧跟着第一个活动而来:
活动二:认识鲁迅
要求同学谈谈“你心目中的鲁迅”。下面是同学们收集到的有关鲁迅的材料。有的同学建议根据这些材料拟一副对联来概括我们心目中的鲁迅形象。现在,已有同学拟了一则上联,请你写出下联。
材料一:鲁迅先生“关于自己”的话。
◎在生活的路上,将血一滴一滴地滴过去,以饲别人,虽自觉渐渐瘦弱,也以为快活。
◎我是不写自传也不热心于别人给我作传的,因为一生太平凡。倘使这样的也可以做传,那么,中国一下子可以有四万万部传记,真将塞破图书馆。
◎我觉得古人写在书上的可恶思想,我的心里也常有……
材料二:几个生活细节
◎孙伏园回忆:我随鲁迅先生旅行,如到陕西,到厦门,到广州,我的铺盖常常是鲁迅先生替我打的。耶稣常为门徒洗脚,我总要记起这个故事。
◎北京大冷天鲁迅先生还穿着单裤。他对朋友说:“你看我的棉被,也是多少年没有换的老棉花。你看我的铺板,我从来不愿意换厚被子。生活安逸了,工作就被生活所累了。”
材料三:两张照片
上联:俭朴热忱甘于奉献
下联:_______________
这也是一个完全指向语文的活动。为了便于学生答题,试题提供了三份材料,学生要从这三份材料中恰当提取。如此,既考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又考了学生的语言归纳能力,还考了语言运用能力,一箭三雕。两张照片也彰显出读图时代的特色,比较契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活动三:汲取精华
要求同学把鲁迅与自己的思想、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下面是鲁迅作品中的两个名句,请你任选一句联系实际谈谈感想。
①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②即使慢,驰而不息,纵令落后,纵令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的目标。
感想:________________
这个活动也是始终指向语文,体现了在理解祖国语言文字基础上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目标,同时通过理解鲁迅的文字,给以人文素养的熏陶。这个活动还要求学生与生活相联系,体现了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思想,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内涵。
当然最有分量与创意的要数活动四:
活动四:提出疑难
要求同学记下读鲁迅作品时遇到的不解的问题、或想跟鲁迅先生商榷的问题等。学校将举行论坛,邀请鲁迅研究专家与同学对话,在论坛上你准备提出一个什么问题?
你的问题:
众所周知,没有阅读,学生就不会遇到“不解的问题”,更不会有“跟鲁迅先生商榷”的动机。只有那些真正读过鲁迅著作的学生,才能有感而发。因此,此题的第一个优点就是目标指向明确,要学生平时多读书,多思考。此题的第二个优点是让学生提问题。我们知道,当今的语文教学多是师问生答、题问生答,较少学生面向教师、课本和自我的提问。事实上,不是我们的学生没有问题、不会问问题,而是我们不允许学生提问。渐渐地,我们的学生变得少年老成,死气沉沉,没有创造性。此题为语文考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了个好头。当然这一题最大的优点不只是能让考生通过对话的形式提出自己的问题,而是在这泛语文非语文极度泛滥的背景下,让问题一定要指向“语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