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手机的大学生英语移动学习现状调查及分析

来源 :校园英语·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chun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研究从非正式学习(移动学习)的角度出发,以学习者为中心,进行基于手机的大学生英语移动学习现状调查及分析,以此来分析移动学习在大学生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探讨移动学习在大学生英语学习中实施的可行性,并为建立一种新型的大学英语学习模式提供理论基础,有利于提高移动学习系统和学习资源的开发,推动移动学习并改善大学英语的教学状况。
  【关键词】手机 移动学习 现状
  一、调查背景
  移动学习是移动技术与数字化学习技术(E-Learning)发展相结合产生的一种新型数字化学习形式,欧洲和美国一般以M-Learning 或 M-education来指称。黄荣怀(2008)认为移动学习是在终身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学习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移动终端设备(包括便携性电脑)进行随时随地的学习,是一种辅助性学习。姜琪瑶,楼青(2010)指出由于手机持有率高,尤其是智能手机出现后,手机的整合性加强,具有其他移动设备所无可比拟的优势,而且随身携带手机已经渐渐成为大学生生的一种习惯,这为移动学习得以普遍推广提供了极好的硬件物质基础。基于以上考虑,本研究选取手机为移动学习的工具。
  二、基于手机的大学生大学生英语移动学习现状调查及分析
  1.调查目的。本研究基于移动学习定义和特点,通过对大学生手持移动设备的情况和使用情况,对移动学习的认识程度和持有的态度,移动学习资源及评价进行调查,了解和掌握移动学习在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现状,并根据建构主义,非正式学习和活动学习等相关理论,以此来分析移动学习在大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探讨移动学习在大学生英语学习中实施的可行性。
  2.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对象为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11级学生95人,回收有效问卷90份。
  3.调查方法。调查问卷法和访谈法。本文在参考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主要围绕以下问题进行:大学生手持移动设备情况和应用情况;大学生对英语移动学习的认识和理解;大学生对英语移动学习的态度;大学生英语移动学习资源及评价。利用调查问卷对其进行随机抽样调查,主要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深入分析移动外语学习的现状,找出问题和造成的原因。访谈法:以口头形式,笔者对一些大学生及英语老师做出访谈,深入了解移动外语学习中现存的问题和原因,最终提出建议。
  4.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1)大学生手持移动设备情况和应用情况。调查发现,100%的学生拥有手机,而且是智能手机,随时可以上网,具备了网络学习的条件,手机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那么他们使用手机主要做什么呢?99.5%的同学还是以打电话,发短信,玩微信为主,使用手机查找英语学习资料用于学习的比例达到了70%,表明大部分学生已经在不经意间进行移动学习,利用手机进行大学英语学习具有可行性。
  (2)大学生对英语移动学习的认识和理解。在调查中,关于什么是移动学习,43%的学生听说过,但是不了解具体含义,32%的学生对此表示比较熟悉,平时也将手机当作学习英语的工具在使用,并且感觉对英语学习帮助比较大,仅仅10.8%的学生表示不了解移动学习,其实平时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移动学习,但是他们还没有完全的认识和理解。
  (3)大学生对英语移动学习的态度。由于移动学习的便捷性和及时性,越来越多的学生愿意尝试移动学习。70.7%的学生赞成移动学习可以随时随地帮助他们及时获得英语学习有用的资料,13.5%的学生持中立的态度,不赞成和基本不赞成的占10.5%。调查发现,很少同学在进行英语移动学习时目标明确,大部分学生只是随机选择学习内容,没有具体的学习计划和目的。
  (4)大学生英语移动学习资源的评价。在调查大学生对当前移动外语学习资源的评价时,很少有学生认为资源较少,只占总人数的2%。认为现在的资源很多,而且很有帮助的占60%,认为资源多,但是认为有用的很少的人占 17%。58%的学生都反映说,不知道如何寻找适合自己的资源。这一点需要外语老师教会学生搜寻资源的方法并在学习时给予指导,这无形中对大学外语老师的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还有37%的学生反映网上资源连接起来很慢,上网费较高,表明高校的无线网络建设还有待提高。
  三、结论
  大学生拥有的手机设备完全符合英语移动学习的需要,基于手机的大学英语移动学习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是网速和上网费严重影响了移动学习的发展。大学生对英语移动学习的认识和理解有待提高,虽然大部分学生认为移动学习可以帮助自己学习英语,但是缺乏具体的实施方法和策略。大学外语教师应该转变观念,采用以学生为主的外语移动教学模式,加强引导、监督和评价,重视师生间的互动交流,从而推动移动学习并改善大学英语的教学状况。
  参考文献:
  [1]黄荣怀.移动学习-理论、现状、趋势[M].科学出版社,2008.
  [2]姜琪瑶,楼青.移动学习方式与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整合的模式探讨[J].吉林教育,2010(04).
  【基金项目】2013年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课题(N2014027)基于手机的大学生英语移动学习现状调查及分析——以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为例。
其他文献
她们不知道未来会怎样,有什么凶险或幸运在等着她们。然而她们都记得那个山洞的暗,那片蛱蝶的亮。  早春三月,气温起伏数次后渐暖。明亮日光里,能看到大地腾起如释重负般的雾气。学校后面有片荒林,到处是杂乱无章的树,没有被刻意照料,却长得更为恣意。林子经过一个漫长冬天,终于等来了第一个访客。  穿橘红线衫的女孩蹲下来,盯着开了满地的蓝色小花看,小心翼翼地用食指和中指夹起一朵。四片花瓣是如此匀称,每一片都像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记者来到美丽的大草原,巧遇一个放牛娃,他们之间进行了一段对话——   记者:孩子,你放牛是为了什么? 放牛娃:赚钱盖房子。   记者:盖房子是为了什么? 放牛娃:结婚生儿子。   记者:那你儿子将来干什么呢? 放牛娃:放牛啊!   看到这里,也许你会忍俊不禁;再看一遍,也许会有些思考。这样的故事并非虚构,由于落后、闭塞,许多贫困地区的人们陷入了一代又一代的贫困
早上8点整,你从睡梦中醒来。家里静悄悄的,父母都上班去了。你伸个懒腰,开始谋划如何度过刚刚开始的暑假时光。突然,你听到一声巨响,开窗一看,满街的人在尖叫中四散而逃——不好,外星人入侵!你顾不得多想,跑出门去,跟着恐慌的人群一直跑,跑,跑进山林。回头望去,远处的楼群正在爆炸中化为灰烬,而天空已一片血红。你还来不及悲伤,一群巨兽又出现在眼前——恐龙复活了!它们张牙舞爪地向你扑来,你战栗着,无法动弹。突
什么是不负青春?在我看来,不负青春就是诚实对待自己的内心,日拱一卒,勉力而行,认真演好自己的人生剧本。   不管未来怎么样,愿你我拥有前行的力量,哪怕深陷谷底,也能欣赏灿烂星空。  莲花,一位来自东北农村的姑娘,因为热爱手工来到北京。奋斗了6年之后,莲花终于在798附近开了一家独立首饰品牌工作室。  有一天,莲花看到一篇文章,才知道原来头发也可以捐赠给白血病患者,她毫不犹豫地跑去理发店把自己的头
这个思想实验是典型的“事与愿违”案例——我们希望的结果没有出现,却获得了未曾预料的结果,这个结果有好也有坏。思想实验中小偷的行为就带来了好的结果——救了老太太的命。这就造成了一个伦理困境——判断一件事是否道德,是取决于行动者的动机,还是看其行动造成的后果?   一些哲學家认为主要看动机,例如康德提出的义务论;还有一些哲学家认为主要看后果,例如边沁和穆勒提出的功利主义。前者强调一个人的善良动机,行
2018年11月30日零点,网易博客正式停止运营。  这个消息对怀旧的80后、90后而言,无异于一次对青春的打击。博客就像日记本,曾记录下他们最青葱年少的时光。  然而,这个消息在00后群体里却很难惊起一丝波澜。如今“人人都是自媒体”,只能记日记、传照片、听音乐的社交平台已经无法满足少年们的新鲜感,视频、音频媒体成了更多年轻人展示自我、表达自我的平台。  根據哔哩哔哩视频网站(常称“B站”)数据显
@朱椿栩:小学时有个同学,几乎连续6年被我们讨厌。她到底有什么问题呢?我再三回忆,能想起来的就是丑,口吃,跑起步来姿势很搞笑,还有就是学习成绩和她的外表一样糟糕,除此之外也没有什么不好。我们以貌取人嫌弃她,家长则以成绩取人叫我们“别跟她玩”,于是她成了“墙那边的人”……还好,听说她在现在的班里挺好的,否则我大概会愧疚一辈子。  @狼人金:初中时,我们班来了几个从外地转学过来的插班生,班里有几个调皮
你有没有发现,我们身边好像总有些人会 “躺着也中枪”,比如某个星座、某些明星、某种职业……近年来,有一群人成了“被黑专业户”,他们就是本期“特别关注”栏目的主角——“文艺青年”。套用村上春树的话:当我们讨论文艺青年的时候,我们到底在讨论什么?  先别急着给出答案,来听听下面这些小伙伴的说法:  @布丁酱:以前在网上看到过一个帖子,讨论的是“文艺青年的标配”,总结起来就是:咖啡、图书和单反,缺一不可
【摘要】情感态度是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可以具体化为学生对科任教师的情感和对英语学科的情感。情感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小学生的情感处于形成的初级阶段,稳定性差,可塑性大,而教师则是学生心灵的雕塑师!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把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渗透到英语教育和教学之中。  【关键词】积极情感 态度 英语学习  一、问题的提出背景  在我所任教的英语特色学校,每学年都会有不少插
2014年7月的一天,彼时,全世界足球迷的盛宴——巴西世界杯刚刚落下帷幕。我经过学校附近的一家报刊亭,杂志琳琅满目,不经意地,看到了一本以德国队夺冠照片作为封面的体育杂志。身为德国队铁杆球迷的我,眼睛仿佛瞬间被磁铁吸住,久久不能移开。我迫不及待地买下了这本名为《足球周刊》的杂志。   我现在还记得那本杂志从各个角度剖析了德国与阿根廷的世界杯决赛,点明德国取胜的关键在于利用球场宽度、在两个边路做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