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以学生的心灵引导为重点,把一切教育、引导的出发点用童心去加以认知,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
关键词:引导教育 心灵 创新作文 激发欲望 拓展
新形势下的教育侧重呼唤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世界是多元的、五彩的,那么学生的思维也应当是开放的、多维的、创新的。但目前在小学习作教学中,陈旧式的教学和无端的条条框框,仍不断地挫伤着学生的写作兴趣,制约着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致使学生被动地写作文。究其原因,我认为是对学生的内心关注不够。习作本来就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作业,教师倘若忽略了儿童的心理特点,就等于扼杀了儿童的创造力、创新力。在新的课程理念指引下,我在习作教学方面努力探索,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有以下体会:
一、点亮学生心灵的火花
创新的灵感作文应当是学生内心自我感受的自我表达,这种表达充满了个性化的审美情感。《课标》提到重视情感态度对作文写作的影响,突出地强调了要“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它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人本理念。因此,习作教学中要关注学生丰富而独特的内心世界。我觉得有效的“关注”是一种师生情感的互动、心灵的沟通、相互之间的潜移默化。教师首先要在心理上“屈倾”学生,自己当一当儿童,用童心去参与、感受。只有这样,教师的创新引导才能与学生产生共鸣。
二、激发写作欲望
首先,学生只有在能够引起学生的写作欲望的情况下,才会使他们的各种脑神经细胞充分活跃起来,才有利于他们形成一种最佳的写作心理状态。此时,学生思维的闸门才会大开,文思才会泉涌而出,从而达到作文训练的效果。
让文章标题新颖、曲折、吸引人。有了好的题目,这只是作文训练成功的一小步。要想作文出色,还需在选材、语言、构思等方面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文题相吻,浑然一体。否则也是会产生华而不实、虎头蛇尾等弊病。
追求命题求异,激起创新欲。新课标要求写作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青少年一般都喜欢新颖奇特的事物,而不喜欢万古不变的教条及平庸呆板的事物。为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我们应该注重创造性作文训练。这就要求这类作文题型体现一定的创造性。题目闪耀着新颖,有利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也有利于激发他们强烈的写作欲望。
其次,学生写作文,最大的一个毛病就是内容空洞,言之无物。利用情境,唤起写作欲。教育学、心理学研究表明,某些情形、某种环境,常常可以牵动和影响人的心理变化。作文训练可利用这一特点,注意通过语言、色彩、声像等信号,创设一种使学生心理亢奋、激动的情境,使他们在这种情境的感染和牵引下,产生写作欲望。也可以用真实情境,唤起学生的想象,诱发学生的思维之火。情境的利用,主要是指教师通过现实生活中某些真实事件、真实场景、真实人物,为学生揭开蒙住生活的面纱,唤起他们记忆中的表象,使他们进入到清晰的感知境界和生活情境之中,以产生写作欲望。例如,为了训练学生的描写水平,我组织所教班的两个学生在多媒体教室举办了一次赞美春天的诗歌朗诵会,让同学留心布景设置(事先准备好的),观察朗诵者的表情、肖像、气质、语言,以“我们走进春天”为题,记叙这次诗歌朗诵会,因为是亲身经历,意识和想象能很好的相互沟通,促使写作思路畅通,形成了较佳的写作心理状态。
三、多位引领,拓展习作空间
首先,让作文充满想象。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这就是新大纲之所以提出想象作文根本所在。习作本来就是一项富有创造力的活动。教者若忽略学生爱想象的心理特点,就相当于扼杀了儿童的创造力。没有想象,就写不出真正有童趣的作文。因此作文教学中要重视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让想象走进作文。我对此作了一些尝试:
1. 结合阅读教学,设计想象作文训练。例如《小摄影师》一文的结尾处设计以下问题:高尔基为什么不见记者而希望来的是小男孩?小男孩会再来吗?为什么?如果来,高尔基又会说什么?做什么?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带着浓厚的兴趣展开想象。之后让学生以“我是一名小摄影师”为题写一篇习作,学生创造思维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2. 建立想象支撑点,设计想象作文训练。即用几个毫不相干的词语作为想象的支撑点,进行发散性思维,把几个看来互不相干的词语揉和在一个片段或一篇文章中。例如根据“1元钱、草坪、开门”这三个互不相关的词语,以“我们的学校新风”为题,描绘一个有内容、有情节的故事。学生思维活跃,构思奇妙,巧设悬念,情节引人入胜,想象力得到了有效训练。
其次,让作文记录生活的感受。新大纲提出让小学低年级学生写简单的记实作文,而现在小学生习作经常感到无东西可写,习作缺乏生活气息与情调,虚构成分较多。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应让生活走进作文,开拓作文素材来源。教师应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平时养成有意观察的习惯,善于捕捉生活中的习作素材。
实践证明,在作文教学中,把作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增加练笔机会,就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以学生心灵的呼唤造就学生的作文能力的创新了。
关键词:引导教育 心灵 创新作文 激发欲望 拓展
新形势下的教育侧重呼唤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世界是多元的、五彩的,那么学生的思维也应当是开放的、多维的、创新的。但目前在小学习作教学中,陈旧式的教学和无端的条条框框,仍不断地挫伤着学生的写作兴趣,制约着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致使学生被动地写作文。究其原因,我认为是对学生的内心关注不够。习作本来就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作业,教师倘若忽略了儿童的心理特点,就等于扼杀了儿童的创造力、创新力。在新的课程理念指引下,我在习作教学方面努力探索,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有以下体会:
一、点亮学生心灵的火花
创新的灵感作文应当是学生内心自我感受的自我表达,这种表达充满了个性化的审美情感。《课标》提到重视情感态度对作文写作的影响,突出地强调了要“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它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人本理念。因此,习作教学中要关注学生丰富而独特的内心世界。我觉得有效的“关注”是一种师生情感的互动、心灵的沟通、相互之间的潜移默化。教师首先要在心理上“屈倾”学生,自己当一当儿童,用童心去参与、感受。只有这样,教师的创新引导才能与学生产生共鸣。
二、激发写作欲望
首先,学生只有在能够引起学生的写作欲望的情况下,才会使他们的各种脑神经细胞充分活跃起来,才有利于他们形成一种最佳的写作心理状态。此时,学生思维的闸门才会大开,文思才会泉涌而出,从而达到作文训练的效果。
让文章标题新颖、曲折、吸引人。有了好的题目,这只是作文训练成功的一小步。要想作文出色,还需在选材、语言、构思等方面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文题相吻,浑然一体。否则也是会产生华而不实、虎头蛇尾等弊病。
追求命题求异,激起创新欲。新课标要求写作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青少年一般都喜欢新颖奇特的事物,而不喜欢万古不变的教条及平庸呆板的事物。为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我们应该注重创造性作文训练。这就要求这类作文题型体现一定的创造性。题目闪耀着新颖,有利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也有利于激发他们强烈的写作欲望。
其次,学生写作文,最大的一个毛病就是内容空洞,言之无物。利用情境,唤起写作欲。教育学、心理学研究表明,某些情形、某种环境,常常可以牵动和影响人的心理变化。作文训练可利用这一特点,注意通过语言、色彩、声像等信号,创设一种使学生心理亢奋、激动的情境,使他们在这种情境的感染和牵引下,产生写作欲望。也可以用真实情境,唤起学生的想象,诱发学生的思维之火。情境的利用,主要是指教师通过现实生活中某些真实事件、真实场景、真实人物,为学生揭开蒙住生活的面纱,唤起他们记忆中的表象,使他们进入到清晰的感知境界和生活情境之中,以产生写作欲望。例如,为了训练学生的描写水平,我组织所教班的两个学生在多媒体教室举办了一次赞美春天的诗歌朗诵会,让同学留心布景设置(事先准备好的),观察朗诵者的表情、肖像、气质、语言,以“我们走进春天”为题,记叙这次诗歌朗诵会,因为是亲身经历,意识和想象能很好的相互沟通,促使写作思路畅通,形成了较佳的写作心理状态。
三、多位引领,拓展习作空间
首先,让作文充满想象。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这就是新大纲之所以提出想象作文根本所在。习作本来就是一项富有创造力的活动。教者若忽略学生爱想象的心理特点,就相当于扼杀了儿童的创造力。没有想象,就写不出真正有童趣的作文。因此作文教学中要重视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让想象走进作文。我对此作了一些尝试:
1. 结合阅读教学,设计想象作文训练。例如《小摄影师》一文的结尾处设计以下问题:高尔基为什么不见记者而希望来的是小男孩?小男孩会再来吗?为什么?如果来,高尔基又会说什么?做什么?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带着浓厚的兴趣展开想象。之后让学生以“我是一名小摄影师”为题写一篇习作,学生创造思维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2. 建立想象支撑点,设计想象作文训练。即用几个毫不相干的词语作为想象的支撑点,进行发散性思维,把几个看来互不相干的词语揉和在一个片段或一篇文章中。例如根据“1元钱、草坪、开门”这三个互不相关的词语,以“我们的学校新风”为题,描绘一个有内容、有情节的故事。学生思维活跃,构思奇妙,巧设悬念,情节引人入胜,想象力得到了有效训练。
其次,让作文记录生活的感受。新大纲提出让小学低年级学生写简单的记实作文,而现在小学生习作经常感到无东西可写,习作缺乏生活气息与情调,虚构成分较多。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应让生活走进作文,开拓作文素材来源。教师应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平时养成有意观察的习惯,善于捕捉生活中的习作素材。
实践证明,在作文教学中,把作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增加练笔机会,就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以学生心灵的呼唤造就学生的作文能力的创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