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西南联大精神,创建资源共享机制

来源 :理论纵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19791013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西南联大图书馆是西南联大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西南联大取得的骄人业绩中,有西南联大图书馆的功劳。本文论述了西南联大图书馆概况及特色服务,提出了在信息时代,传承联大精神就是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馆际互借,创建资源共享机制。
  关键词:西南联大;西南聯大精神;馆际互借;资源共享;资源共享机制
  
  西南联大是抗日战争烽火催生的一所特殊大学。在最艰苦的岁月里,谱写了世界高等教育史上非常光辉的一页。至今依然是一所让后人无限缅怀的学校。它留给了世人一笔丰硕而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给我们诸多有益的启示。
  凭借着当年联大办学的“故地”,凭借着“联大”传人在此继续办学的文化传统,了解联大精神、了解联大成就,了解西南联大图书馆的概况及特色服务。这,对于如何发展建设好今天的云南师范大学图书馆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1、西南联大精神及成就
  封海清博士在《西南联大的文化选择与文化精神》一书中提出:“刚毅坚卓”是西南联大精神的总纲,支撑着西南联大的基本精神——民主、自由、团结、实干、严谨等。西南联大正因为有“刚毅坚卓”这种精神,才办成当时的一流大学。其校训“刚毅坚卓”融通了三校精神。既保存各校的一定机构和成规,又风雨同舟的使西南联大构成一个整体。[1]
  “刚毅”最早的完整诠释见于《礼记•儒行》:“儒有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其居处不淫,其饮食不溽,其过失可微辨而不可面数也。其刚毅有如此者。”后来,孟子将这种观念发扬光大,明确提出“大丈夫”的人格标准,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坚卓”一词源于成语“坚苦卓绝”,其中“坚苦”指人的精神修养的一种境界。“坚卓”要求人心志坚定,刻苦自励,勤奋学习,卓然成家,但又不慕名利地位,铁骨铮铮,不好为人师,不强为人师,而又谦恭和蔼,待人以诚,循循善诱,能移风易俗,成人之美。[2]
  “刚毅坚卓”是西南联大永恒的人格标准和崇高的精神修养。西南联大在整个抗日战争中身体力行了校训“刚毅坚卓”,在艰苦环境中挺立维持。写下了我国教育史上光辉的一页,创造了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辉煌,为中国乃至世界做出了巨大贡献。
  1.1弦歌不辍,为临危的祖国培养大批优秀人才。
  据统计,自1937年11月1日至1946年5月4日,在西南联大就学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中有8000余人,毕业3807人,其中研究生毕业75人。他们中的很多人后来成为中国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科学、技术、国防等各条战线的骨干力量。1946年西南联大学习过的大学生和研究生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80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2人,有2人(朱光亚、郑哲敏)为双院士,故院士总数为90人。联大学生后来取得特别突出成就的有: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黄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屠守锷、郭永怀、陈芳允、王希季、朱光亚、邓稼先。文学家汪曾祺,李广田,穆旦以及后来担任国家领导人的宋平,彭佩云,都是从西南联大走出来的。
  1.2世局虽艰,著述有成。
  钱穆先生在《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中,回忆大师们共论学术的情景时说到:“皆学有专长,意有专情。世局虽艰,而安和黾勉,各自埋首,著述有成,趣味无倦。”云集西南联大的大师们用学者的风范共同构成中国学术的强大生命力,许多优秀的科研项目和研究成果及著作在硝烟中问世。仅在1941—1945年西南联大教师科研成果获教育部奖励的就有:1941年:冯友兰《新理学》(一等奖)、华罗庚《堆垒素数论》(一等奖)、金岳霖《论道》(二等奖)、许宝禄数理统计论文(三等奖);[3]1942年:周培源《湍流论》(一等奖),吴大猷《多元分子振动光谱与结构》(一等奖);钟开莱对于概率论与数论之贡献(二等奖)、孙云铸《中国古生代地层之划分》(二等奖)、王力《中国语法理论》(三等奖)、费孝通《禄村农田》(三等奖);[4]1943年: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一等奖);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二等奖)、闻一多《楚辞校补》(二等奖)、王竹溪《热学问题之研究》(二等奖)、张青莲《重水之研究》(二等奖)、赵九章《大气天气之涡旋运动》(二等奖);郑天挺《发羌之地望与对音》(三等奖)、张清常《中国上古音乐史论丛》(三等奖);[5]1945年:马大猷《建筑声音之涨落现象》(二等奖)、蔡方荫《用求面积法计算变梁之弯曲恒数》(二等奖)等。[6]
  2、西南联大图书馆
  教学和科研离不开图书,图书是图书馆的必备资料。满足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需要,永远是图书馆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根本目标。西南联大图书馆也不例外。而不容置疑的是在西南联大取得骄人业绩中,有西南联大图书馆的功劳。西南联大图书馆人用心血和汗水为西周联大图书馆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1西南联大图书馆概况
  西南联大图书馆的建设在西南联大时期始终备受重视。1937年9月召开的长沙临时大学第一次校务委员会,就推定了陈贷孙等9人为图书设计委员会委员。委员会根据各院系编制预算,负责规划图书馆购书经费分配,解决了教授用书和参考书问题。任命国立北平图书馆馆长、现代图书馆创始人袁同礼先生兼任西南联大图书馆馆长。后因袁同礼先生在香港工作繁忙,不能兼任西南联大馆长职务。于1938年7月,聘请严文郁为图书馆主任。改馆长制为主任制,隶属教务处。至此,图书馆受学校校务委员会、教务处、图书设计委员会三方领导。
  1939年9月,西南联大师生首次入住属于自己的校舍和校园。新校舍建于昆明大西门外,地处校舍中心最高大的建筑就是西南联大图书馆。图书馆是砖木结构的瓦房,内设有大阅览室一座,书库一座,办公室四大间,期刊阅览室一间,期刊库一间。大阅览室可容600余人同时阅读,书库可容图书5万册。[7]“西南联大图书馆成为云南省第一座独立专用的图书馆”。[8]
  西南联大图书馆系战时成立,条件一直相当简陋,窗户是用纸糊的,时间一久,都被风吹雨打弄破了,馆内书架是用废汽油桶、木箱叠架起来的。又值交通困难,经费有限,每年添书约500册。昆明时遭空袭,为了安全,将一部分较重要的图书装箱,移置郊外,疏散保存。空袭警报一响,图书馆人就要携带图书和读者一道跑警报。即便是这样,图书也没幸免因空袭受损。1941年8月14日,日机第二次直接轰炸到联大校园,致使“图书库被毁,内有清华名贵图书甚多,悉成灰烬”。[9]警报解除,还要尽快恢复开放。西南联大图书馆艰苦办馆跃然纸上。因为西南联大三位常务委员:蒋梦麟、张伯岑、梅贻琦都深懂教育,深知培养学生、培养人才需要什么。
  2.2西南联大图书馆特色服务——馆际互借
  西南联大图书馆虽艰苦办馆,但为保证西南联大教学和科研的正常进行,学校和图书馆人始终在努力,力争有更多的图书提供给全校师生。他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业务工作:如延长服务时间、发挥图书馆第二课堂的作用、除了课堂上结合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外,更多的是在课堂之外进行育人、多渠道采购教学科研所需图书、实行新的借阅方式,特别是独具特色的“馆际互借”服务。“馆借互借”即为了资源共享,根据馆际互借协议,各成员馆之间可以相互免费阅览对方馆藏文献,这种服务模式称为馆际互借。
  西南联大图书馆成立之初,三校原有图书均未运到,学校打破校际、院系界限进行调整,充实图书设备。在长沙临大时,当局得国立北平图书馆之合作,设立大学图书馆;同年10月,又与湖南省建设厅合作,将该厅国货陈列馆图书全部借给临大作为第二阅览室;12月,南京失陷,学校迁滇。与中央研究院心理、社会、历史语言研究所商议,将所存图书,全数借给图书馆应用,由图书馆负责运滇,陈列保管。
  西南联大时期,除“联大有个大图书馆,每个系也有自己的图书馆。”[10]当然,三所大学成立的各研究所也自有图书室,并且每个图书馆(室)的图书面向全校师生服務,每周由西南联大图书馆派人往返取书一次。更难得可贵的是,清华、北大两校在龙泉镇建房十二间,专为联大教员阅书者住宿之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将借阅者范围扩充至研究生,所需者带上介绍信和本人借书证即准其入室阅览。同时,西南联大图书馆还与云南大学订立了图书的馆际互借办法。
  “西南联大图书馆馆际互借原则,缓解了西南联大图书馆的压力,提高了有限图书资源利用率。开创了我国高校图书馆馆际互借资源共享的先河。”[11]对今天高校图书馆创建资源共享机制有很好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3、传承联大精神,创建资源共享机制
  3.1完善馆际互借原则,构建高校图书馆间战略联盟
  图书馆战略联盟是图书馆与图书馆之间围绕彼此共同的发展目标和发展需求建立的一种具有战略意义的联盟合作关系。这种互相支持、互为补充、相互合作的缔结关系,有利于图书馆资源建设和优势整合,通过各馆间的积极合作,实现最广泛的资源共享共建,从而促进图书馆各项事业的和谐发展。完善和发展馆际互借原则已成为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重要内容之一。
  3.2保障校内文献体系建设,加强信息资源数字化进程
  校内文献保障体系建设,就是通过自动化、网络化管理,达到全校文献信息资源的合理分配及共知、共建、共享的目的,避免图书馆、院系资料室之间在采购书刊上出现的重复和缺漏。规范院系资料室的图书资料建设,使大量的文献资源不再处于静态的存储中,减少经费消费,提高文献资源利用率。最大限度地满足校内外读者的信息需求,实现最广泛的信息资源共享。如云南师范大学图书馆与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签定了文献传递协议,依托北大和清华以及其所属的CALIS和CASHL系统,向我校读者传递国内外多家图书馆和文献信息提供机构的文献原文。
  3.3推动资源共享机制创建进度
  创建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机制是高校图书馆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也是图书馆界一直关注的重大课题。围绕这个课题,云南省各高校图书馆同仁一直在努力。2009年CALIS省级中心资源平台将在云南师范大学图书馆成立,让CALIS真正走进云南。届时,作为CALIS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化图书馆建设项目子项,CALIS云南省中心将依托CALIS,以创建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为宗旨,深化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开发,为云南省高等教育与科研全方位、高水平的文献服务;提升CALIS云南省中心的文献资源保障能力、信息服务能力和资源整合与协调能力,将中心建成云南省高校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协调中心、指导中心和运作中心;加速云南省高校文献信息资源的整合,加强与CALIS中心、西南地区中心的沟通,将云南省地方文献信息保障体系建设与CALIS建设链接起来,为云南省打造成一个个性化的,高度开放和积极互动的信息环境,使全省高校师生及广大读者能够享受到更方便快捷的、丰富的、规范的、准确的信息服务。
  总之,云南师大图书馆人在传承西南联大精神的同时,不断地创造着图书馆的辉煌、开拓着云南省高校文献资源共享机制建设的崭新局面,为读者打开更多获取知识和信息的窗口,最大限度满足不同读者所需的文献资源。
  
  参考文献:
  [1]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文.见: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史料(一).第1版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8。
  [2]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9月: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宣传手册:13-14。
  [3][4][5][6]西南联合大学北京校友会编.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史:1937至1946的北大、清华、南开.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10:520-521;527-528;534;560。
  [7]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史料.六:经费、校舍、设备卷.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8,10:287。
  [8]佚名.藏书印联想。
  [9]闻黎明.“跑警报”:西南联合大学战时生活研究之一.史学月刊,2007,(7)。
  [10]何兆武.图书馆不是藏珍楼——联大七年(五)http://reading.cersp.com/essay/literae/200606/1763.html。
  [11]王顺英.解读西南联大图书馆的创新服务.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8,14(6):137-138。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市场形势日益复杂多变、难以把握,企业在市场营销过程中的科学、准确决策显得更加重要。而为决策提供重要依据的信息,随着竞争的加剧,涉及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如何对这些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形成高效的决策支持系统,早已成为一个迫切的问题摆在了企业的面前。  关键词:营销;决策;信息;管理    一、加强信息管理的必要条件    1、高效的信息收集队伍  信息管理进行的第一步是信息收集。要使所收集
期刊
摘 要:我国《公司法》第148条规定:“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对公司负有忠实义务和勤勉义务。”但关于勤勉义务的含义、内容与衡量标准、违反义务之责任等问题并未做出明确的具体说明,同时也没有涉及董事对公司债权人负有勤勉义务的内容,这些缺陷就使得该规定在司法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很难满足法律对公司债权人利益的有效保护和维护社会信用体系安全性的要求。所以,目前需要的不仅是
期刊
摘 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近几年来第二代甚至第三代流动大军已由农村向城镇流动,其中不乏未成年人。未成年人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心理、生理都处于成长期,很需要得到关心和指引,因此其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应引起各方重视。本文分析了义务教育阶段农民工子女教育现状、心理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农民工子女;未成年人;城市义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经
期刊
摘 要:多元智力理论提出以后,被教育界广泛接受并迅速传遍世界各地,对世界范围内的职业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多元智力理论与我国的职业教育实际相结合,取得了积极成效,为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参考,但综合来看,多元智力理论在我国职业教育中的应用仍存在着一些不足,据此本文阐述了多元智力理论在我国职业教育中的应用、反思与启示。  关键词:多元智力理论;职业教育;应用;反思与启示    一、多元
期刊
摘 要:“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即将过去,它改变了传统的产业生态和世界经济大格局。正当许多经济学家开始“津津乐道”地预测全球经济开始复苏之时,另一场旷日持久的全球危机却在步步紧逼而来,并且“拂之不去”。这场全球危机就是气候变化导致地球变暖所带来的危机。面对金融危机和环境危机这两个危机,究竟什么才是推动经济复苏的“引擎”?这是我们值得深思和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气候变化;低碳经济;对策措施    2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学分制教学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成人高等教育实行学分制管理也已势在必行。本文从思考的角度,阐明了学分制的含义及其特点,从成人高等教育的特点入手,概括分析了成人高等教育实施学分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且提出目前在该领域实施学分制必须解决的问题,以进一步完善成人高等教育学分制。  关键词:成人高等教育;学分制;思考    成人高等教育是整个高等教育系统中
期刊
摘 要:随着后危机时代的到来,对金融危机的反思不断加强,银行竞争力越发重要。本文以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十二家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因子分析和BP神经网络的多指标模型,来科学、全面的评价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最后根据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本文有针对性的给出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因子分析;BP神经网络    一、引言    始于2007年下半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引发
期刊
摘 要:片冈铁兵的《钢丝上的少女》这篇小说,鲜明的叙事技巧的运用是其突出之点,主要包括第一人称叙述聚焦的运用、整体追述的运用、象征和暗示的运用等几个方面。  关键词:第一人称叙述聚焦;整体追述;象征和暗示    日本新感觉派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后期出现的现代主义流派。它的出现标志着日本现代派文学的诞生,同与其相对立的无产阶级文学一起揭开了日本文学史的序幕。《钢丝上的少女》作为该派重要理论家和创作家
期刊
摘 要:汉语中“眼”的词义构成了一个丰富的多义系统。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以“眼”及其多义系统为语料,分析其词义延伸过程中所体现的人类认知方式——即隐喻和转喻认知。在本研究中,隐喻是主要的,转喻是次要的。  关键词:词义延伸;隐喻;转喻    一、引言      人类身体的各个器官中,眼睛是我们了解外部世界最直接的窗口,同时也是反映我们内心的一面镜子。人类先民开始认识世界时,倾向于根据自己的身体
期刊
摘 要:《朱子语类》是朱熹与门人讲学问答的记录。文章通过对《语类》中“诛”“杀”的描写,从而区分二者之间的关系。考察结论是“杀”可以与“诛”连用,结合面相对较广且使用频率较高,二者搭配情况接近,主要区别在于语义与语用范围。  關键词:《朱子语类》;“诛”;“杀”;面貌    《朱子语类》(以下简称《语类》)是朱熹与门人讲学问答的记录,全书共140卷,基本上保留了当时大量的方言俗语词汇。其成书年代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