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态度与文化认同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dcui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年轻一代写作者对待时间的态度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他们的价值立场和文化认同,本文以“80后”诗人南方狼的诗歌写作为中心探讨这一问题。面对当今消费社会中文化的西化与虚无倾向,新一代的写作者确立怎样的时间态度,以及与此相关的文化认同,是决定其写作走向和价值的一个关键问题,南方狼的写作在这方面作出了有代表性的探索。
  关键词:“80后” 南方狼 时间观念 文化认同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作为一位出生于1982年的年轻诗歌写作者,南方狼是特别的,从容、宽厚、内力十足。更让人感到惊奇的是,他的诗颇具“历史感”,在文化定位、文化认同、精神理路上都显示了卓尔不群、别具异秉的特点。他似乎同时生活在两个世界:一个是此时的生活世界,另一个是既往的历史时空和想象世界,两者的交错、对峙与共存产生了奇妙的效应,显现了一名年轻诗人精神世界的丰赡与富足。作为一个在长江边长大的孩子,他没有选择顺流而下,随当前快餐化、欲望化、平面化的文化潮流浮沉,而是选择了溯流而上、独自行走,把目光更多投向了历史与传统。这条路有些寂寞、单调,但他乐此不疲,因为他得以结识了诸多的往圣先贤,也在接近着中华文化的“根”与“源”,这种写作是有归属感的。南方狼的写作,让我们看到了当代年轻写作者沉潜、执著、担当的一面,与大多“80后”写作的暴躁、凌厉、张狂相比,他是谦卑的、心怀敬畏的,而同时又是坚定的、胸襟开阔的。南方狼的寫作显示了对于比“我”更为广大的存在——如民族历史、传统文明、现实世界的理解、体恤与归附。在当今复杂的文化状况下,尤其是对于年轻的80后一代人而言,这样的问题是很突出的,对此的关注和分析有着现实的及物性。
  一
   南方狼的诗对于“时间”有着特殊的敏感,这是从“根部”触及了诗歌的本质,很大程度上诗歌正是关于时间的隐喻:个人历史和记忆、内心情感历程、群体部落的盛衰、价值观念的流变……在时间面前,南方狼像一头灵异的狐、一只黑色的鸟,自由穿行于时间隧道,每每于人们司空见惯之处有纵深感和启发性的发现。在《故宫钟表展》中,“故宫”与“钟表”两个同样富有时间意义的事物一遇合,便产生了极大的张力,“许多时间悬在这里”,这似乎是一种静止,但静止中又有着飞翔与灵动,作者在时间的通道里进行着奇妙的游历,历史上的金戈铁马、爱恨情仇、文治武功、生生灭灭,一一在此复活,如一幕幕跌宕起伏的壮剧。与此有同工之妙的是《午门的乌鸦》,这同样是一个关于“变”与“不变”的寓言:“乌鸦”还是那个“乌鸦”,而“午门”已经沧桑变化。乌鸦以“不变”应“万变”:看着这“从龙袍到旅行帽的过程”,在“午门”这个表征着强权与反抗、血腥与屠杀、阴谋与暴虐的所在,“我”也不禁心神恍惚,“一群黑鸟蹲在飞檐上静观我/并静候谁第二次身首异处”。在这里,“我”与“乌鸦”的视角有了重合甚至统一,“它们在两种时光里迷离,像藤一样/纠集,蔓延,困惑”。如此细致、敏锐的时间感在当下年轻的诗人中并不多见。对于既往事物的关怀、对于历史传统的关注在南方狼并不是故作姿态的矫情,而首先是他自身的关切点和兴趣所在,“大家普遍喜欢时尚、摇滚、泡吧、蹦迪,而我偏偏对武术、中医、善扑营、老天桥感兴趣,有些不合群。诗风的不同与兴趣也是有关系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他独特的禀赋和价值取向。
   自然,“历史感”的获得决不是以“现实感”的丧失为代价的,“过去”还是需要指向“现在”,否则那便是得不偿失。在这一点上,南方狼的作品做到了平衡。《两张有关蜀山的照片》以十八年前的“父亲”与现在的“我”的照片作为对象,让人读到了时间的变与不变、时光流逝不可追回,通过对形而下事物的描述达到了形而上的叩问与追索。耐人寻味的是,诗中用的是第三人称的“他”,这增添了作品的层次感与戏剧性,扩展了诗歌的张力空间。而在作品最后,似乎又有另外的一双眼睛在注视这一切,这是一种超越的视角,又类似摄像机的远景,使得诗歌的境界变得更为苍茫、辽阔、意味深长。直接描写现实情境的作品在南方狼的作品中并不算多,但他的许多作品(如《小姐》(组诗)、《饮料》)都锐利地刺入现实的表层,进入其内在的真相与本质,有力呈现了“现在”的长度、厚度和宽度,对现实世界做了及物性表达。
   南方狼许多的诗歌有着复杂的“时态”,在错综交织的时间中穿行,把历史、传统、现在、未来、现实、想象糅合起来,呈现出对人生、人性的复杂观照。比如《你不知道》,其中时间关系之复杂有如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开头,表现了历史长河中人的悲剧命运和复杂纠葛。“在梦里做梦/在蝴蝶之外活着”(《梦》),诗歌大概也是南方狼的一种梦,关于时间的梦。他诗歌中的时间是多维度、多声部的,这使得他的诗自然地离开了单一、平面与偏激,而显出一种包容、自信与成熟的气度。他懂得敬畏,懂得对伟大的事物保持尊重,也正因此,他同时是有生长性的,是有着足够的动力与能量的。诗歌评论家沈奇在评论南方狼时说,“舍‘先锋’,守‘常态’,于整合中求个在,看似有‘少年老成’之嫌,其实意在上下求索之修远。其纯正、其诚恳、其沉着中的勤勉与勤勉中的优雅,无论为诗为诗人,都在显露出不同一般的修养与质素。”这堪称确论。这样的写作姿态和精神立场在当今是值得称道的。
  二
   “80后”(或称“80年代后”)大约在2000年左右成为一个文学概念,并很快成为世纪初一种重要的诗歌力量。这是在现代消费社会和流行文化包围下产生的一个群体,甫一开始便伴随着浓厚的商业气息,在便捷的现代通讯媒介的支持下,以网络为主要传播平台,“80后”写作者迅速地涌现、聚集、成名、得利,成为了文化市场和文化版图中一股生力军。
   我们不必过多纠缠于“80后”命名的合理与否,实际上它虽然道出了一代人大致的生长环境和背景,这可能与此前和此后都有所不同,但同时其有限性又是明显的,毕竟每个人都只是单独的个体,而即使在相同的环境下,个人面临的境况与实际问题也不可能相同。我们应该看到的是,“80后”的命名本身便是80年代人“时间焦虑”的产物,这一点典型地体现在春树主编《80后诗选》的封底上:“我是80年代的孩子/我就做80年代孩子该做的事/说80年代孩子说的口头语/吃80年代孩子喜欢吃的东西/喝80年代孩子喜欢喝的饮料/听80年代孩子听的音乐/唱80年代孩子唱的歌/习惯80年代孩子的生活方式/总之,我要做一个真正的、纯粹的80年代孩子。”在这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他们是将“80年代孩子”本质化了,似乎这一代人有着与别人完全不同的特点,无论是生活内容、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似乎都有了“质”的规定性,俨然成为了“新人类”。而且,“80后”似乎成了一个取消了内部复杂性,没有任何内部差异与矛盾的整体。这显然很难成立,因为韩寒、郭敬明、张悦然、孙睿、李傻傻、春树、南方狼、郑小琼等每个人都是不同的。而在此角度上来理解,那么如此的表述便只能是一种策略,是在以简单、激烈的方式制造出自己的声音,以获取某种话语权,为“速食一代”(春树语)进行文学上的命名与加冕。这如果是有意为之的矫枉过正倒无大碍,但如果内心真的如此认同,或者如此的观点在这一代人中占据了主流,那将会如何?
   这便不能不说到当今文化中两种重要的趋向,或者说危险:一个是文化的西化,一个是文化的虚无。如果与本文的主题词“时间”相连接,便是时间的断裂,或者说是“失忆”。文化的西化是放弃中国传统的感性、混沌、宁静、谐和的感知世界的时间系统,而取法西方理性、扩张、线性进化的认知模式,这是与中国古典传统相割裂,竭力师习西方文明以实现“现代化”的方式;文化的虚无则更为严重,它将矛头指向了所有文明系统,具有明显的“反智”趋向。这是一种极度张扬自我的方式,一切以我为中心、为边界,世界是用来消费的,时间是用来挥霍的,在这里,一切都以癫狂的状态出现,是狂欢、粗暴、无厘头的,时间是以断裂与碎片状呈现的。因而,在这样的背景与前提下来谈论“80后”写作中的“时间”,便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时间感”、“历史感”之所以在“80后”写作中成为一个问题,与其自身的生理阶段和社会整体的文化状况都是有关系的。一般来说,一个人年轻的时候总是无所畏惧、勇猛精进,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对于旧有秩序是敢于着力破坏的,而年龄及长,随着知识经验和现实经验的增加,便会产生反思,趋于保守,并对自身的文化传统重新做出认同。从这个意义上讲,“80后”时间观念的转变只是一个时间问题,正如宋明炜评论70年代作家的一篇文章的题目“终止焦虑与长大成人”所言,“80后”也需要“长大成人”,而今大概只是时机未到而已。另外的一个问题是,而今整个的文化环境都在变得平面化、碎片化、即时性,这一问题不仅仅是“80后”写作中的问题。文化工业的发展使得文化的商品属性大为凸显,文化也与获取现实利益、实现价值转换与增值挂上了钩。如此,便产生了一种与现实伦理不同的写作伦理,以狂欢、游戏、亵渎、放纵、颓废等为特点,在不断的强化中写作与生活产生了某种“互文性”,导致了现实中生存方式的变化,这样的现象也是存在的。因而,我们应该对这种断裂的时间观加以警惕。如批评家李敬泽所言,它是“一种毁坏文化的逻辑”,“文化决不仅仅是变,它还是传承……如果一种文化、一种文明、一个民族的生活中缺乏不变的向度,缺乏对恒常价值的追求和持守,那么,就会出现现在这样的现象:过度追求和夸大经验上的差异,好像仅仅因为穿的鞋不同,因为我用钢笔你用电脑,两代人之间就没有共同语言了,就有了截然不同的世界观,这显然是荒谬的”。实际上,这样的文化逻辑不但“夸大和纵容”了文化断裂,而且制造和加深着文化断裂。
   南方狼的作品让人们看到了向时间、向历史传统、向东方文明和盛唐气象致敬的因素。对于年轻的“80后”写作者来说,如何师习传统,获得应有的历史意识,正在成为越来越重要的问题。如艾略特所讲,“传统是一个具有广阔意义的东西。传统并不能继承。假若你需要它,你必须通过艰苦劳动来获得它。首先,它包括歷史意识。对于任何一个超过二十五岁仍想继续写诗的人来说,我们可以说这种历史意识是绝不可少的。这种历史意识包括一种感觉,即不仅感觉到过去的过去性,而且也感觉到它的现在性……有了这种历史意识,一个作家便成为传统的了。这种历史意识同时也使一个作家最强烈地意识到他自己的历史地位和他自己的当代价值。”时间是一条伟大的河流,它是一种伟大的存在,其中有着远比众生你我更为伟大的人、更为伟大的事物。在它面前,我们应该保持敬畏,应该向这条河流致敬。而同时,对于“80后”写作者来说,如何拓延其时间观念,如何面对更为庞大与复杂的生活,如何抵抗即时性生存环境的腐蚀,这是每个个体都必须单独解答的问题,也是历史河流中的一代人如何担负其文化责任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讲,80后还处于成长中,还面对多种的可能性,他们还需要经历时间的砥砺与磨练。
  
   注:本文系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院级项目“‘80后’文学与当代青年思想状况研究”成果,项目批准编号:shky201010。
  
   参考文献:
   [1] 刘彩虹:《80年代后诗人南方狼访谈录》,《狼的爪痕》,学苑音像出版社,2004年版。
   [2] 沈奇:《有备而来:注意这只“狼”》,《名作欣赏》,2007年第1期。
   [3] 张健:《李敬泽:给“80后”浇盆凉水》,《南方周末》,2005年9月15日。
   [4] 托斯·艾略特,李赋宁译注:《艾略特文学论文集》,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
其他文献
摘要 在20世纪60年代,后现代主义思潮在建筑行业率先兴起,而现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带来了新一轮的世界政治、经济、文化改革,同时宣告了后现代主义的来临,而广告里面的平面设计作为文化产业的一种形式,必然与后现代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管是从平面设计的表现内容还是表现形式,现代社会的平面设计都被打上了后现代主义思潮的烙印。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 平面设计 大师 影响  中图分
期刊
摘要 凉山彝族的传统服饰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是凉山彝族文化的载体。本文选取凉山彝族的传统服饰作为研究对象,按地域、语言的不同将凉山彝族的传统服饰归纳为三大主要样式,分析了三大样式的地域分布及其特征,并从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三方面剖析了凉山彝族传统服饰的宗教内涵。  关键词:凉山彝族 传统服饰 宗教内涵  中图分类号:TS941 文献标识码:A     四川凉山彝族自治
期刊
乔叶,专业作家,最早以散文写作进入文坛,从1993年发表处女作至今,乔叶从未停下过脚步。乔叶的散文抒发纯净、温暖感情。从2001年开始,乔叶把精力转向小说创作,相继创作了一系列小说。与散文相比,乔叶的小说印记鲜明,注重感知丰沛的生命形态,无论是长篇小说《我是真的热爱你》,还是中篇小说《最慢的是活着》,无不折射出人物的灵魂。从散文到小说,乔叶在两种文体之间完成了从轻灵到厚重的过渡。   乔叶初写小
期刊
摘要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对物质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对产品的设计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设计者对产品形态的设计不再局限于简单美化与装饰,而是越来越重视产品的美学设计,将技术与形态进行完美的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更多高品质、充满艺术性的产品。如果我们将产品视为功能的载体,那么其形态就是该产品与功能的中介。本文通过分析产品形态及其设计美学的相关概念,试图找出产品形态中设计
期刊
摘要 麦家的创作明显受到了博尔赫斯叙述技巧的影响,本文以麦家的三部长篇小说《解密》、《暗算》、《风声》为例,分析麦家效仿博尔赫斯在小说中营造叙述迷宫,运用元小说的手法,采用叠套叙述的多声部叙述等手法,创作了一系列结合文学性与通俗性的“新智力小说”。  关键词:博尔赫斯 叙述迷宫 元小说 叠套叙述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无论是文学观念还是创作
期刊
摘要 曾经在网络上引起热议的家庭伦理小说《双面胶》,以鲜活、本色的当代生活为题材,展现了中国普通百姓的常态生活状况。作品成功塑造的三个女性形象,她们的话语朴实逼真、灵动跳脱,不仅显示了作家深厚的生活积累,还表明了对文学本体坚定守持的创作立场。这部作品的文学价值,在于它表现当下生活的叙述视角、关注民生的创作勇气、求真求实的审美追求。这些,都可以让我们真切地看到中国当代文学价值建构的清晰
期刊
摘要 本文通过对藏传佛教图案的审美特征和娱乐空间氛围诉求的对比分析,说明二者在调动人的感官、增强人心理感受方面存在一致性;并根据二者之间的契合点,从形式美感、氛围意境、科技创新三方面论述藏传佛教图案在娱乐空间中运用的方式以及运用的原则。  关键词:藏传佛教 绘画图案 娱乐空间 室内设计  中图分类号:J525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图案一直是现代室
期刊
摘要 乔叶获鲁迅文学奖的小说《最慢的是活着》不仅题目耐人寻味,叙述风格自然脱俗,更重要的是,在小说关于两代女性的性格冲突之讲述中,以毫无传奇的生活细节,塑造着生之深奥和生之伟大,乔叶用一个“慢”字概括了生命之渐次的演化、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冲撞与最终达成的和谐,于是“慢”就有了一种玄奥的内涵。  关键词:《最慢的是活着》 “慢” 苦难 力量 和谐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
期刊
摘要 在世纪之交有关革命叙述的小说中,以项小米、马晓丽、裘山山、姜安等为代表的一批女性军旅作家,以集群的方式表现出对历史再书写的兴趣。在革命题材小说这块“失声野地”发出了多重之声,与正史写作展开了反诘、互动和探询。本文以现代生命哲学的理性认知态度结合女性自身的真实体验,对小说主体进行性别解读,去发现权力对女性的压抑以及女性在历史中的真实。  关键词:性别 女性革命小说 婚姻 生
期刊
摘要 本文抓住薛卫民诗歌的一个重要特征,即具有浓郁的哲理意味,使读者如食橄榄,回味无穷,自然地从中体会出一些人生、社会、人性中深层次的东西。薛卫民的诗因这种浓浓的哲理意蕴而显得深邃而空灵,仿佛插上了翅膀,而中国古典哲学中略显枯燥的思想也在其诗意表达中平凡且生动起来,诗歌与哲理就这样在它的诗中水乳交融地结合为一种浓浓的况味来。  关键词:薛卫民 诗歌 哲理  中图分类号:I206.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