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儿童习作更深处漫溯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习作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畏难”情绪,我认为可以从生活、活动、积累、评价等几方面进行引导,唤醒儿童内心沉睡而敏感的习作兴趣。
  一、在生活中提炼素材,激发习作兴趣,使学生愿意写
  1.体验生活情境。生活是习作的源头。因此,我常常在习作前几天或者前几周就布置学生深入生活,体验生活。如在指导学生写“金鱼”的习作前,我让学生自己去市场买几条金鱼,不仅要观察其外形、吃食、活动、休息,还要注意在观察中有没有新的发现。有了一个阶段的积累,学生就不会觉得无话可说了。于是出现了很多描写金鱼的精彩片段,如写金鱼外形部分的:金鱼最吸引人的就是它那条又长又大的尾巴了,薄如轻纱的尾巴在水中一摇一摆,宛如飞天手中飘飞的绸带。有写金鱼吃食部分的:我撒下几颗鱼食,这小家伙先远远地注视着食物,感觉没有任何风吹草动,便小心翼翼地靠近鱼食,竖起滚圆的身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一颗食物吞入肚中……
  2.重现生活画面。回忆生活的点滴犹如电影的回放,关键的镜头作慢镜头、特写的处理,把“点滴”拉近,放大。其实,这就是再现生活的画面。有一次,我给学生布置了一道以“那次,我惹了祸”为主题的习作,让他们静默搜索,并用深情的语言极力渲染曾经的画面:也许因为我的马虎,导致了……也许因为我的顽固,致使……这时也许因为我的顽皮,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教室里安静极了,我感觉到学生思维流淌的声音。几十分钟后,《玉手镯的眼泪》《都是“粗心”惹的祸》《残疾爷爷的背影》《走错的路也是路》……便纷至沓来了。批改学生的习作,我觉得他们写的是自己的生活,感悟的是生活的滋味。
  3.日记记录点滴。写日记就是把自己每天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老师对学生的日记要求可以是: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没有字数的限制,学生就减少了束缚,放飞了心灵。可喜的是,很多学生写的日记比习作还长,这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样日积月累,生活中的点滴与琐碎都被或长或短地记录了下来,习作时可信手拈来,再也不会为找不到习作题材而愁眉不展了。
  二、在活动中享受快乐,激发习作兴趣,使学生想要写
  1.在漫面中习作。我开展了一堂与众不同的习作课——漫画乐翻天。课堂上,我让学生观察老师精心准备的几幅漫画,但是却没有任何文字。学生看到这一幅幅漫画,立即来了兴致,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起来,教室里像快要爆炸的锅炉,甭提有多热闹了。给了他们足够一吐为快的时间以后,我说:同学们,漫画很精彩,很夸张,带给我们直接的视觉享受,但文字更像一杯陈年老酒,会越品越醇。所以,我们看漫画时,要边看边想象,边想象边表达,将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写饱满,把画面内容写活,那这些漫画将不仅仅是一幅幅搞笑的画面,也会是一篇篇好文章。此时,学生早有了浓浓的情感,急于要表达出来。
  2.在游戏中习作。老舍先生有一条与众不同的教子章程:“应该让孩子多玩儿,不失儿童的天真烂漫。”他深得顺其自然、因势利导之妙。受此启发,习作课上我设计了一系列的游戏活动:“画圆”“吹泡泡”“第三只眼睛”“触觉”“哑剧”等,学生在游戏中扫除了笼罩在心中“怕习作”的阴霾,他们在亲身参与中感受并且分享到了游戏习作的快乐。
  在习作中融入游戏,使习作活动直面儿童内心世界,解放孩子的精神束缚,释放他们独特的个性,以促其自由表达。
  三、在积累中储存“利息”,激发习作兴趣,使学生乐意写
  1.重视阅读积累。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孩童时代的大量阅读,就好比在银行里储蓄,孩子可以终身享受它的“利息”。我个人认为,阅读积累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专题阅读。专题阅读可以根据本单元习作教材的特点引导学生阅读相关资料,可以从写作方法、写作思路、表达顺序、选材范围等几方面入手,引导学生在读中学法,读中悟情。二是常规阅读。常规阅读是要求学生每天有一定的课外阅读。我想,学生每天读一点,他们每天就会或多或少地积累一点。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大量的阅读,会使人的语言不断丰富,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文字的搭配组合、情感的表达,感受到文字的魅力和生命力。有了丰富的语言积累,难道还担心学生“怕习作”吗?
  2.重视影视积累。每年中央电视台都有“感动中国”这一节目,学校大队部组织每个学生观看,我抓住这个契机,让学生从中选出最令你感动的一位人物,记下他的故事并发表自己的感受。学生有了视频这个媒介,充分了解了人物的真实事迹,感受到人物的音容笑貌,触摸到人物那滚烫豁达的心灵。有了那么多丰富的视觉冲击,学生就有了表达的兴趣。有学生在看了“2011年感动中国”后,在她的习作《简单的幸福》中这样写道:“郭明义叔叔,您一次次把援助之手伸向杨思闻一家,您既像一个和蔼可亲的父亲,不厌其烦地指导她的学习;又像一个孝顺体贴的儿子,无怨无悔地照顾思闻年老的奶奶。那么多年,从没怨言;那么多年,从没放弃;那么多年,不图回报!竟还有这样的人,还有这样的人!郭明义叔叔,您的生活并不富足,可是您却说‘这只是简单的爱!’多么朴实的语言,多么简单的幸福。”陶行知先生说:“唤起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情。”看,学生用心表达出来的文字不就是最好的证明吗?
  四、在评价中享受成功,激发习作兴趣,使学生主动写
  1.以语言讲评激励学生。习作批改的过程是发现闪光点的过程,讲评则是“放大”闪光点。老师要善于抓住典型,哪怕是用得好的一个词、一个标点,写得漂亮的一句话或一个好的开头、一个好的结尾,一个值得推荐的写作技巧,这些都是老师批阅过程中需要关注的小细节。闪光点虽小,但老师在学生面前大力表扬,他们内心一定欣喜不已。感受成功、体验喜悦的过程真是太爽了。如我班左欣悦同学写的一个人物片段:“正起劲时,我不小心,突然摔倒在地,两个膝盖肿了起来,流着血,真是疼痛难忍呀!我不禁掉下了‘金豆子’,刘萌不停地安慰我,抚着我的肩,说:‘这点疼算得了什么,以后还有大风大浪等着你呢,对不对?’我感动地点了点头。血还在流,刘萌看着我,急得眼睛眨巴眨巴的。”点评时,我抓住了“眨巴眨巴”这个词进行了表扬:“生活中小作者肯定是个有心人,看,‘眨巴眨巴’这个词把人物着急的心情揣摩得多细致啊!这是人物真情的流露,让我们触摸到了刘萌对同学真诚的关心。”看着小作者左欣悦同学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我觉得她真享受。如果没有成功的喜悦,就很难产生兴趣。若学生产生了兴趣,自然就会喜欢上习作,并愿意主动习作。
  2.用作品展示鼓励学生。在班级开辟习作展示园地,展示的习作上附上老师学生用红笔写下的评议,每周更新一次。每个学生的习作水平当然有高低之分,展示的过程当然也要考虑中等及后进学生的习作。因此,展示栏中就要再分细一些。不管是什么水平的学生当看到自己的习作上墙展示了,心里肯定是喜滋滋的。渐渐地,原来一些对习作有抵触情绪的学生也会觉得:习作,其实并没有那么难。
  陶行知先生说:“治学以兴趣为主。”习作中,如果能重视从多方面、多角度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做到尊重学生,引领学生的习作方向,那么就一定能点燃学生的习作热情,让孩子们觉得:习作,想说爱你也不难!
其他文献
小学语文教师应多创设教学情境,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因材施教,在听、说、读、写训练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让语文教学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一、激情朗读,感受文中情感  小学语文教学要使学生真正理解课文内容,受到思想教育,必须加强朗读,因为好的朗读对学生情感的培养有强烈的感染作用。指导学生朗读时,宜以声人情,声情并茂,使情感涌向高潮,使学生与作者间产生强烈的共鸣,从而受到思想教育。如《孔繁森》一文教学中
期刊
2016年的春天,林州市“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研究在林州市教体局、教研室的指导下,再度掀起课改实验的热潮。小学语文教研员张贵栓老师在课改路上殚精竭虑,深入课堂实践,总结出了“四型三读”单元整体备课结构模式。北京新学校研究院蒋钢主任看了林州的课后讲道:“林州的‘四型三读’做到了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值得借鉴和推广。”这几年,“语文主题学习”倡导的课内大量阅读改变了林州教育,改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这就给我们的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我就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泉城》的教学设计谈谈自己对于培养孩子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一些看法。  一、要注重学习语言表达  1.教师少讲解,少提问,让孩子多读书,多思考  语言的学习,重要的就是学语言的表达。在《泉城》的教学中,我先将文中描写泉声和形状的词语“白浪翻滚、银花盛开、
期刊
我在教学中尝试着利用各种识字方法的优势,进行优化组合,对识字教学的有效性作了不倦的探索。  一、小扣柴扉轻轻开——借助形象思维,在尝试中自主识字  低年级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的最佳时期,他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在识字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根据每个汉字的特点,运用编谜语、编口诀等方式识记生字。如学习“鸡”字,小朋友说:“像鸟不是鸟,又想变成鸟。”学习“朋”字,小朋友说:“两个月亮手拉手。”学生发挥了他们无穷
期刊
中高年级的文本与低年级相比有了明显的变化,题材丰富——有写人叙事的,有描景状物的,有阐明哲理的;体裁多样——有记叙文、说明文、古典诗歌、小说、说理性文章等。教学方法也不再拘泥于教师篇篇精讲,不再局限于文本的内容阅读,而是对语文素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主体性应该有更大地体现。本文就苏教版第12册语文教材结合白己的实践谈谈浅见。  一、教中善“比”  所谓比较阅读就是将两篇或两篇以上在内容
期刊
古人云:不预则废。学习也是如此。语文学习中预习课文既是学生学习的好方法、好习惯,又为下一步教学奠定了基础。单元预习达标课是“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中的基本课型之一。“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是我校于2013年9月开始参加的国家教育部、人事部“特级教师计划”语文教改实验项目、国家“十二五”规划课题。实验的核心理念是:课外阅读课内读,海量阅读进课堂。要实现海量阅读,时间从哪里来?这就需要单元整合备课,我们将一个
期刊
小说以其人物的丰富性、情节的完整性、环境的典型性备受阅读者青睐。学生喜爱小说,但不一定喜欢我们的小说教学,因为长久以来的小说教学贴标签、程序化的倾向比较严重。小说教学该怎样教才能教出味道呢?笔者以曾执教的《我的叔叔于勒》为例,浅谈拙见。  【教学现场1】课题导入,展示质疑,同桌交流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阅读要学会质疑,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老师收集了同学
期刊
什么是一堂好课?就是课堂教学中始终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协调发展。一堂好的语文课,学生的知识要增长,情感要发展,智慧要碰撞。在教学苏教版国标本二年级上册的《狼和小羊》这则寓言故事时,我努力朝着这样的目标去教学。  一、让自学有方向  教学《狼和小羊》时,我布置了两个前置作业,一是学生自己学文中的生字;二是思考狼一共找了几次碴儿,分别说了什么,小羊又是如何反驳的。在检查
期刊
《鸟岛》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十八课,课文写了闻名中外的青海湖鸟岛春夏两季的景象和鸟类活动的情形。课文配有插图,形象地展示了鸟岛的情形,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鸟儿对于孩子们来说是冉熟悉不过的,可是他们对于柄居着无数只鸟儿的鸟岛却又很陌生,内心一定充满了好奇和向往。在学生读文后,老师紧抓“闻名中外”质疑:小小的岛居然会有这么大的名气,到底有着怎样的魅力呢?就让我们去一探究竟。上课伊始便顺势激起
期刊
我校朱苏婷老师执教了一节绘本阅读课——《纸马》,这是一个关于等待的故事,一个关于愿望的故事,选材于中国偏远地区的留守儿童,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元素。故事中的主人公是一个与低年级学生年龄相仿的孩子,文中的纸马剪裁精致,吸引学生目光,主人公想爸爸妈妈的心情又是比较容易体会的,因此能引起孩子的共鸣,让孩子在整个课堂中有话可说。朱老师对此故事巧妙地读讲,启发孩子想象人与纸马的对话,注入真情实感来表达想法,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