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途径

来源 :首都教育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rpsmi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大学生中加强民族精神教育,是事关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所以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一基本原则,通过弘扬民族的优良传统并了解民族的精神痼疾这一前提,抓住重大活动、突发事件和典型人物积极效应的有利时机,把民族精神教育纳入高校精神文明的全过程,并坚守好互联网这块重要阵地。
  
  关键词: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途径
  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继承者和发扬者,培养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塑造他们的民族认同感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加强对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基本原则。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普遍关心国家政治、经济形势,关注社会法制、文化建设,有比较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参与意识。但是,也有部分大学生受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思想上和心理上存在某些困惑和误区,特别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外的思想文化大量地进入国门对于大学生了解与熟悉世界各民族的思想文化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是,在这些思想文化中,有些与我们的民族精神相一致的,有些是不一致的,有些是相对立的。大学生是在世界各民族的思
  想文化与民族精神的比较中,选择与接受民族精神的。因此,加强民族精神教育必须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先进文化是人类精神文明成果的结晶,又是推动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巨大动力。在高校加强民族精神教育的过程中,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就是要用科学理论武装学生头脑,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筑学生的精神支柱,引导学生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拓展民族精神的内涵,以先进文化支撑民族精神的结构体系,培养学生成为弘扬民族文化的引路人、先进文化的传播者,使高校名副其实地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辐射源。
  
  2.坚持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并让大学生了解民族的精神痛疾,是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前提。
  
  2.1坚持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中国五千年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以其勤劳和智慧创造了在世界历史上具有独特魅力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因此,要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必须使他们系统地学习和了解中华民族的光辉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特别要学习中国历史、中国哲学、中国文学、中国艺术和中国科学技术等内容,并把这些内容纳入到课程体系之中。要通过学习中国历史和中国传统文化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增强学生的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最终使中华民族精神在新一代的大学生身上得以传承、弘扬和提升
  2.2不断创造具有时代特征的民族精神。进入21世纪,时代发展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特点,我们要在继承已有民族精神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精神和社会进步要求,结合青年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不断提炼具有时代特征的民族精神。今天,在青年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归根到底,就是要求青年在世界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环境中,爱国自强,勇超先进;在祖国人民最需要的紧要关头,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居安思危、奋发图强,让伟大的民族精神在民族复兴的征途中,始终发出夺目的光辉,显示出无穷的魅力。当前,大学生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要求,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不断培育爱国精神、创业精神、竞争精神、开放精神、合作精神、科学精神和理性精神,在弘扬民族精神中发展民族精神,在培育民族精神中创新民族精神。
  2.3了解民族的精神痛疾。对于我们民族的精神痛疾,鲁迅先生曾有很详细的罗列,例如卑怯、凶残,贪婪、自私、敷衍、守旧,昏乱、迷信,调和、折中,麻木;健忘,要面子,眼光不远,善于做戏,自欺欺人,糊涂主义,无是非观,不敢正视人生,不能平等待人等等。从鲁迅在日本与许寿裳讨论国民性问题至今,一个世纪已经过去。革命已使中国社会几度沧桑,科学也在追赶西方缩小差距,然而国民性的改革步履维艰。只需想想文化大革命中国民劣根性的恶性膨胀,民族道德水准的全面下降,看看近年愈演愈烈的集体腐败,遍及各领域的“假冒伪劣”,我们就无法盲目乐观。精神上的讳疾忌医本是中国人的通病。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的负面影响,由于价值判断的错位,国民心态再次出现危机。这种危机主要表现为四种倾向:物欲化(拜金主义)、粗俗化(吃喝嫖赌)、冷漠化(见死不救)和躁动化(急功近利)。国民心态中这四种扭曲异化倾向严重抑制了民族精神的生长。因此我们要加强民族精神教育,必须要克服民族的精神痛疾。
  
   3.坚持利用重大活动、突发性事件和典型人物的积极效应,是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有效时机。
  
  民族精神的教育无疑是长时效的、日积月累的历史积淀过程,但也要抓住关键时刻。民族精神作为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这在日常生活中普遍起作用,而每一次重大事件、重大活动,更是民族精神的一次大考验、大激发,是民族精神的升华。因此,要善于抓住有利于振奋民族精神的重大活动和突发事件,以此为契机形成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高潮。重大活动多为目的明确、意义重大和影响广泛的活动。它为民族精神教育提供了鲜活载体和良好时机。如香港和澳门顺利回归、申奥成功、神舟五号神舟六号、嫦娥工程的发射成功等都多次激起了学生的爱国热情。无数事实证明,在非常时期、关键时期,人们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民族感情、民族意识都会强化,与之相应的人们所受的触动和感受也比平时要深刻的多,影响深远的多。
  典型人物之所以成为“先进”和“模范”,就在于他们的行为符合了一个民族对真、善、美的评判标准。其行为所体现和昭示的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内在特质相契合。对真、善、美的不懈求索正是人类作为万物之长的灵异之处。先进“典型”的行为实践着人类对于真、善、美的追求,闪耀着高尚的民族精神之光,对人们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感召力。先进分子的事迹将升华为永恒的民族精神之魂,逐渐积淀在民族精神的血脉之中,其间蕴含的强大感召力则构成了民族精神的力量之源。象“2005年最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洪战辉,只所以能够感动全国人民,引起大学生的普遍认同,就是因为在他身上所闪耀的自立、自强的民族精神。
  
  4.坚持把民族精神教育纳入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是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有效途径。
  
  加强对大学生民族精神的教育过程,实质上是先进文化的发展对育人的作用。高校是先进文化的传承地,在高校建设精神文明,就是要以先进文化武装青年学生头脑,用先进的民族精神激励青年学生的昂扬斗志。
  4.1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宣传中华民族精神。环境和氛围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大学生于健康向上的校风中,会受到心灵的感染、情操的陶冶、哲理的启示。让学生在这校园文化的氛围中去思考、理解、感悟,净化灵魂,升华人格,完善自己。在校园文化活动中,用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去感染学生,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如知识竞赛、读书报告会开展“两史”教育,也可通过组织学生学习京剧、昆剧、川剧等传统戏剧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传统,还可利用文化节、科技节、读书会、文化沙龙、诗会、影视评论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唤起大学生的民族责任心和使命感,激励学生奋发成才。同时,要充分发挥校报、广播台、电视台、宣传窗等宣传阵地的作用,弘扬主旋律,在校园内营造浓厚的民族精神教育氛围 。
  4.2充分发挥“两课”教学的主渠道作用。高等学校要充分发挥“两课”在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根据十七大的要求,针对课程特点和教学大纲的要求,有计划地在相关课程中突出民族精神的培育问题。这样可以从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角度对大学生进行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的教育,让学生自觉接受国情、民情、民族历史教育,学习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了解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进程;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认清自己所承担的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使命,从而让学生对民族精神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培养深厚的民族情感,不断增强其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精神。同时也要把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纳入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去,渗透到教学中的各个环节。
  4.3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 。大学生本身具有接受和弘扬民族精神的内在动力,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挖掘学生的这种内在主动性,将这种主动性转化为对活动的主动参与,在发挥作用的过程中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要根据学生的思想特点和成长的规律,注意引导学生对德育过程的主动参与,在参与的实践中发挥主体作用,在发挥作用中使学生受到教育。新时期的实践证明,凡是注重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在发挥作用中进行教育、引导的做法,一般都是成功的。大学生以学校主人翁的精神,在各种活动中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才能深刻体会到民族精神的内涵。
  4.4发挥教师的典型示范和带动作用。良好的师德师风是民族精神在教师职业中的生动体现,教师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广大教师不但是民族精神的倡导者、传播者,更是实践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他们的思想观念、道德觉悟、价值取向对学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要引导广大教师树立爱国、敬业、奉献的职业道德,以身立教,自觉形成依法执教、严谨治学、诚实守信、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教风。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深刻地挖掘教材的思想教育因素,不失时机地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的教育。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坚定、品德高尚、作风正派、业务过硬、为人师表的教师队伍,伟大的民族精神才能在高校教师身上得到发扬和光大,并且通过言传身教影响和带动广大学生,形成教师率先垂范、师生互动的良好局面。学校要及时表彰和奖励在师德师风建设中的典型人物,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这样,就会产生巨大的号召力、感染力、向心力、凝聚力,使广大学生感到可亲、可敬、可信、可学,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5.坚持建设好“网上的民族精神家园”这一大学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
  
  互联网是新技术背景下的信息传播工具,具有传播范围广、受众人数多、多媒体等特征,其人性化的表达方式,使教育者更容易和受教育者沟通。大学生是数量最多的网民群体,课余上网是大学生业余生活的首选,因此,建设好网上的“民族精神家园”是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阵地。目前高校要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在网上建立民族精神宣传网站、论坛、数据库等,发挥网络的育人功能,创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信息学习环境。要培养一批适应网络需要的教育人才,抢夺网络制高点,消除网络不良信息对大学生的影响,把网络建成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坚强阵地。比如开辟网上“专题”,及时、全面、深入宣传中央的重大决策;网上直播能够体现和振奋民族精神的重大事件;利用网络“论坛”和“网上聊天室”讨论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明辨是非,抒发爱国主义情感;制作爱国主义题材的FLASH动画片;开通网上视频点播系统;利用重要历史事件纪念日,通过网络开展各类有组织的活动,激发广大学生网民的爱国激情。如民族魂网站在国庆节期间开展的“向民族英烈献花,述复兴中华之志”和清明节期间举办的“网上祭英烈,共铸中华魂”等网上公益活动,都产生了巨大的反响。
  
  [参考文献]
  [1]高剑英,重视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5.9.
  [2]李远贵,论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高等教育研究,2005.3.
  [3]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人民出版社,2002年11月.
  [4]王利华,论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弘扬与培育,湘潭大学学报,2004.2
其他文献
摘 要:当前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师资力量的不足,严重制约着职业技术教育事业的发展,本文论述了当前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师资队伍的几点措施和应当注意的问题,强调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发展要注重一专多能、专兼结合、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关键词: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培训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的发展壮大,中高级技术工人的缺乏已引起企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大力发展中高级职业技术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的重点工
期刊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逐渐普及。基础英语课是英语专业低年级的核心课程之一,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全面培养人才的需要。本文通过分析基础英语课多媒体教学的可行性、实用性和弊端,提出课程改革必须走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之路。  关键词:基础英语;传统教学;多媒体教学     一.前言    基础英语,又称精读,一直是高校英语专业一、二年级最重要的课程之一。长期以来,对该课
期刊
摘 要:《工程制图》是高专高职院校工科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绘图、读图能力以及空间想象能力。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考核方法等方面,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研究和探索,以使该课程的教学更趋完善。  关键词:工程制图;教学改革;能力培养;考核方式    前言    高职高专院校专业基础课程不但强调课程的基础性、技术应用性和职业性, 而且注重与后期专业课程的对接, 以适应培养高素
期刊
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起来的兼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的一种特殊类型的高等教育。它培养的高级职业技术人员将成为各行各业从业人员的骨干力量,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将对整个社会产生巨大的,深远的影响,因此只有发挥好高职思想教育主要阵地中的“两课”的现实作用,才能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输送更多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政治素质;功利主义;教学方式    一、高职
期刊
摘 要:几十年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普遍开展的同时却由于实践投入不足、针对性不强,实践教学的组织、安排、管理等方面的混乱以及实践教学风险应对机制不完善等原因,造成大学生社会实践日益流于形式。这种现象已经引起社会以及大学生的质疑和消极应付,我们应该认真反思。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实践;反思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的大学生社会实践经历了萌芽阶段(1981—
期刊
摘 要:政府经济活动与政府的出现都很久远,但政府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产生,不过是几百年的时间,它的形成、发展及研究的基本问题一直为学术界所关注。本文将就这些问题展开讨论,并就这门课程的教学谈些体会。  关键词:政府经济学;基本问题;教学体会    一、政府经济学及其形成和发展    政府经济学是研究政府经济行为、政府与私人部门之间的经济关系及政府经济活动的特殊规律性的一门科学。它有广义和狭义之
期刊
摘 要:05课程实施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目标更加规范与明确,教学要求更加科学与理性;但各种文化交织的转型大背景给以灌输为主导模式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与机遇,依据教育规律以及教育接受主体的心理特征,在高校全面实施新课程方案之际,积极探索创制隐性化教育意境即通过设置合适的教育教学情景和情境,有意识隐藏教育意图,强化受教育者主体意识,构建主动接受的角色意识,最大限度实现教育目标。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贵在“融入”上下功夫,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现代化建设等工作的实践中,不断创新思路,改进方法,整体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现代化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关键在建设。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期刊
摘 要:本文分析了高校政治辅导员的工作特殊性,对高校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进行了总结和归纳,重点运用职业生涯管理理论,将辅导员的职业生涯分为探索、发展和深化三个阶段,结合我国高校思政工作特征,对学校层面做好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管理提出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政治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发展    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是高等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而面对社会发展带来的价
期刊
摘 要: 为更好地培养大学生党员的社会工作能力,并便于对学生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全面培养和考察,统一选派高年级的学生党员或入党积极分子到低年级作“助理班主任”,既是对班级管理力量的加强,又不失为一种培养锻炼学生干部的积极方式,也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有效形式的一种补充。  关键词:助理班主任;工作;实践与反思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规模的扩大,学生管理工作的任务加重,尤其是一般院校低年级学生管理
期刊